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上海学徒

書城自編碼: 380652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雪川征程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18652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HK$ 93.6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HK$ 70.8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HK$ 273.6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HK$ 103.8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

售價:HK$ 93.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4.1
《 金枝 》
+

HK$ 97.5
《 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 》
+

HK$ 78.0
《 通往奴役之路(精装珍藏版) 》
+

HK$ 83.6
《 发光的骨头(震惊世人的镭中毒悲剧,催人泪下的女工遭遇) 》
+

HK$ 86.3
《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丛书: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文明 》
+

HK$ 69.6
《 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 》
編輯推薦:
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一位从宁波乡下来的五金店学徒, 在大上海刻苦精进奋斗的故事,生动地还原了那个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一段老上海的历史。
作品的基础素材主要来自作者的父亲,一位革命前辈在那个年代积累下的亲笔日记,作者同时参阅并引用了许多相关历史资料和典籍,在尽量保留原创文本的语言语境、社会人文环境、文化思潮等真实的历史场景下,通过作者的重组、铺陈、加工、充实、增补和情节的编织,使作品文本连贯,虚实结合,有血有肉,让作品既具文学创作的特性,又具一定的历史文档价值。这是一次实验型文学写作,是一个“在场历史”的文学探索,像后现代文学中的史学元小说创作那样,力图在呈现历史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同时,用文学解构历史,用历史回应今天,并表现历史的矛盾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內容簡介:
《上海学徒》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 , 讲述一位从宁波乡下来的五金店学徒 , 在大上海刻苦精进奋斗的故事, 生动地还原了那个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一段老上海的历史 。
關於作者:
雪川征程,本名徐学川。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曾在一些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在《明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和杂文,也曾为《香港经济导报》和《商报》撰写过专栏文章。
目錄
《 上海学徒 》 记录上海历史 ( 代序 )
人物表初世篇 · 乱世之间
1. 乱世之间
2. “ 大上海的毁灭 ”
3. 先生与师兄们
4. 小毛姑娘
5. 葛先生的排头
6. 天火独间烧
7. 家世
8. 没空歇脚
9. 夜校报名
10. 天狗来了
11. 忍耐做人
12. 过中秋假
13. 半死半活蟹
14. 姊姊莉霞
15. 闻兰亭人等
16. 意外小财
17. 研讨会
18. 至暗时刻
成长篇 · 月的微笑
19. 均臣十八了
20. 年关到了
21. 过新年
22. 陆先生病了
23. 世故
24. 张师母急病
25. 春假
26. 咳血
27. 张金海事件闹大了
28. 资产者与劳工
29. 葛先生也病了
30. 又到 “ 七七 ”
31. 二舅父的手极大
32. 伟大的康梯凡第号
33. 斯文何处
34. 《飘》 与 《原野》
35. 捞外快
36. 月的微笑
37. 圣诞前后
彷徨篇 · 十字街头
38. “ 藏香精舍 ”
39. 花红 、 风月与大戏
40. 均臣自述 : 还乡记(一)
41. 均臣自述 : 还乡记(二)
42. 生计艰难
43. 散步的鱼
44. 春偷偷地走了
45. 不够老鬼
46. 十字街头
47. 剑华的出生
48. 普罗文学之白眉
49. 乌龟与钢铁
50. 奢望和平
51. 咆哮的姨父
52. 天 , 总有一天会亮的
53. 不做 “ 废物一号 ”
54. 七月羹饭
55. 洋元 、 洋元
56. “ 乐土 ”
57. “ 上等人 ” 的婚礼
58. 揩油与哲学
59. 维达的苦恼
60. 希望
61. 无产者
62. 生活的逻辑
63. 封锁中的电车上
64. 人生领悟
65. 又是一年的结束
命运篇 · 道路与人生
66. 又是新一年了
67. 炳仁出走
68. 流氓与赌徒
69. 抵制诱惑
70. 文凯订婚
71. 益友与良师
72. 炳生醉酒
73. 课堂上
74. 小毛的漩涡
75. 结识顾先生
76. 告别陈寂
77. 旧识新雨
78. 接触进步
79. 变化与逆转
80. 天光后 , 全上海扯满了红旗
81. 时局变幻
82. 过渡时代
83. 人生抉择
84. 尾声
后记
內容試閱
《上海学徒》 记录上海历史(代序)
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 :“教科书里的历史就像鱼的标本,完整、标准,但是死的。而文学里的历史就像游在水里的鱼,鲜活生动而更具真实 。”《上海学徒》 就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它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一位从宁波乡下来的五金店学徒, 在大上海刻苦精进奋斗的故事,生动地还原了那个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一段老上海的历史。
作品的基础素材主要来自作者的父亲,一位革命前辈在那个年代积累下的亲笔日记,作者同时参阅并引用了许多相关历史资料和典籍,在尽量保留原创文本的语言语境、社会人文环境、文化思潮等真实的历史场景下,通过作者的重组、铺陈、加工、充实、增补和情节的编织,使作品文本连贯,虚实结合,有血有肉,让作品既具文学创作的特性,又具一定的历史文档价值。这是一次实验型文学写作,是一个“在场历史”的文学探索,像后现代文学中的史学元小说创作那样,力图在呈现历史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同时,用文学解构历史,用历史回应今天,并表现历史的矛盾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作品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普通人的工作状况、社交结社、亲朋关系、日常饮食、民俗民风等进行了翔实描写。也对当时社会的阴暗、人性的堕落、生活的艰难、战争的惨烈等进行了反映。另外,还反映了抗战普罗文学、左倾革命思想对年轻人的启迪以及主人公人生观、 世界观成长变化的过程 。这部小说不追求离奇情节,而是以琐碎的细节、沉缓的节奏来微雕那个大时代背景下某个特定阶层青年人的成长时光,以展现历史的鳞光碎片,读这部小说宛如看一幅幅社会实况图,使读者对历史上的上海有较深切的形象认知 。 作品涉及了那个大时代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宏大且庞杂, 其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语境方面。上海是移民城市, 外来语多样化, 小说中沪语间中夹杂宁波方言, 即“上海宁波话”,增强了小说的历史真实感,兼具浓厚的风俗画气息,本人作为老上海同时也是老宁波,对这个特点感受颇深。 小说频繁出现一些已不常用的沪语传统习惯用法, 比如“阿墨林,邦浦,梁山伯”,“泗汀、 维他命M、罗宋帽、吃讲茶、马特婆”,等等;还有些旧称呼, 比如印度尼西亚旧称为“荷印”, 演戏叫“做戏”,煤气炉叫“自来火”, 也在作品中时常出现 。 作者在行文中,尽量保留了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 许多具象的描写只有在那种时代场景、语境和心境才能表现出来,有时悲愤无奈,有时兴奋无比,有时妙趣横生,
有时又令人莞尔 。 例如 ,“ 穿上他的新皮鞋出门,脚上的新鞋,簇新卡张, 戈登登地响, 好像不是自己的脚,短短的路,均臣被新皮鞋拖着来到店里”。 呈现了那种因贫穷而生的无奈而局促场面 。 再比如描写陆先生,“ 见他一张黄瘦的脸子,小小的嘴巴,动作似敏捷似慌张,凡遇任何事故,必手足乱挥。 就是说话也如此,毫无头绪, 一味黑说,攀谈起来还带着一些不必要的字眼,煞是可笑”。 语句沪甬交织 ,语带戏谑,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 另外对天气与人的情绪变化的微妙同步的描写也时有高妙之语, 比如 :“天气又是软绵绵的时候了,雨仍下个不止,天热得像夏天一样,街上仕女一齐把嫩臂秀出笼。可春的苦闷又开始了,无心做事,骨软如棉,让人只想睡。” 许多类似描画令人称叹, 却随手拈来,毫无刻意。这些语言的运用既具时代感和文学性,又很有可阅读性。 就像历史语言学家凯尔纳说的:“历史不是存在于历史档案库之中,而是存在于话语和修辞当中。” 本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作者在某些章节还以主人公自述形式大篇幅引用了部分原创资料, 比如第40和41章《均臣自述:回乡记》, 此处整篇大幅地引用,展现了文白结合的文体风格、练达的语言修辞、 流畅的叙述和技巧,比如:“不多时父亲也来了,他已一头萧萧白发,微红的脸。 我喊了一声, 父亲竟不认识了, 当他认出我时也就快乐地笑了。呵!那时我真幸福呀!我已被宠爱得心中痒痒然。” 这些引用就像留白中的点墨 , 是此作品亦可称道处之一 , 它既让作品更显原汁原味,声情并茂,又体现了原创者相当高的语文功力,同时也展示了当年流行的文体,这与主人公坚实的传统中文基础、兼对新文学的广泛涉猎和大量阅读密切相关 。
在社会经济尤其金融业方面本作品也有许多着墨 , 中国的货币一直是银本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废两改元,进行法币改革,但统一货币一直也没形成。而四十年代的孤岛上海更是如此, 像作品不断呈现的那样 , 所用货币同时有数种,有重庆国民政府的国币,有南京伪政府的储备币,还有日本的军票,加上民间流通的银元,繁杂混乱。如同作品中提到的, 随着战争的发展,货币对银元和其他商品不断贬值,且严重影响到外汇和黄金期货价格的波动。此外书中还有棉纱和五金货品等商品的炒卖,商家的囤积居奇,物价飞涨等战时经济的许多景象, 诸如:“工部局大喊‘取缔黑市’‘ 限价 ’等,除了青木纱布价还很贱以外, 其他东西仍像飞般上涨。河南路口许多抬高纱价的‘粪蛆’奸商们 , 正在欣欣向荣地互相‘抬大’。” 再如“恐储币被废,米价爆涨, 为此大舅父买进棉花若干,价三万四,可如今却跌至一万四……” 类似描述作品中比比皆是。作品还表现了战时百姓生活困顿的方方面面 , 包括食品、生活用品的供应紧张和恶性通货膨胀,汇款乡下的各种途径,居民的米面配给制度, 等等如斯,不胜枚举。在经济百业中,作者对当时上海的五金业、造船厂、出版界、工商界、教育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描述,涉及生意经营、商业生态、社会环境等多个层次, 勾画出上海社会经济的真实状况。
在市民生活与习俗方面,作品更是取材丰富,有淋漓尽致的生动描写,从向导社、包饭作、 大世界的娱乐场到地下赌窟、过年过节,还有类似“七月半做羹饭”、做“元宝生意”、婚礼中的“复女婿”、和宁波式庙会的“行会”等沿袭久远的习俗。也有诸如“三八制度”“新钟、老钟”以及用华氏温度计量等当年的各种制度,还有对当时医疗条件和手段的叙述,尤其是对肺结核的治疗,比如打空气针,注射T.B.T针等 。 而对客运码头上船时的景象,作品中则多次出现,那种混乱、狼狈场面以及主人公对此的苍凉感、无助感,均流于笔下,活生生“一幅人生挣扎图”。至于婚庆葬礼等描写,更让读者对当时的市井生活加深理解。 作品中既有平常市井同侪间蝇营狗苟的不堪,也有虽葛衣乌巾却谈天下事的气象,既有亲朋炉边小酌时的各种谈古说今,也有举箸闲话间的活色生香。
回望历史,普通大众生活艰辛,战争又带来各种危机,劳资纠纷、官民相斗、社会矛盾加剧, 而民众对占领者的仇恨更是无以复加,引起社会事件频发。
作品对当年上海的一些著名历史事件,比如华美药房案、张金海事件、电车公司邮电局和自来水厂工人罢工事件、共舞台税警与巡警火并等事件都有或多或少的描述,还有日军占领租界、日法军队火并、商船康梯凡第号的自沉,也有空袭、空战、戒严、自警团、登部队、关东军、前线的战事等叙述,更有听到中国军队打胜仗时的喜悦,抗战胜利时的狂欢,不一而足。 作品还不时穿插提到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 比如名作家有:鲁思、张爱玲、柳雨生、 郑逸梅、谭正壁、穆时英、苏青等;名演员有:周璇、童芷苓、蓝兰等;还有社会名流:闻
兰亭、丁济万、曹聚仁。而在外景上,诸如老上海的地理、街道、影院、百货公司、公园、 教堂等等则贯穿始终。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街道与地标,加上作品里提及的近百部书籍和电影戏剧,都增强了读者的历史代入感和时代的立体感, 引人入胜。
最后,耐心的读者可以看出,贯穿整个作品的主线其实是年轻的主人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脉络。主人公从开始简朴的爱国情怀到对老板剥削的不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赞美, 对社会世态炎凉的无奈,从对旧时代各种阴暗丑陋包括对占领者和汉奸的愤恨,再到抗战胜利后对国民政府腐败的失望。从作品刚开始时主人公的发誓:“青年人概目光须远大,需具达观人生的真正目标,努力奋起,我虽是黄口小儿也该有此大志,以伟人自期, 以努力向光明正大的前程 。”到他观看电影 《 十字街头 》后的感慨:“ 你前进呀! 前进呀! 你的可怜的身世,穷困的家境,周围冷酷的面孔,万恶的社会,都是你应急起直追的先决条件呀! ” 再到后来 :“ 出于对自己命运的卑微和社会不公的愤怒,均臣像其他进步青年一样,被理想主义感召,为了这火热的激情所点燃 , 他们要加入一个圣团 , 为推翻所有人类旧有制度而牺牲。” 最后,就像小说《尾声》说的:他“由一个具小布尔乔亚情愫的普通小职员、 小知识分子,成为立场坚定,意志顽强的信仰共产主义的战士”。 社会现实的激发, 进步书刊和理念的宣传感召,进步人士和党组织的影响引导,左倾进步思想和人生观潜移默化地深入主人公的心灵, 最终使他的思想升华为对主义的认同和追求。 这个过程痛苦而艰辛,作品中主人公不断重复自虐式的自我观照,反求诸己的反省,为自己的轻狂堕落而恼怒,对前途命运的颓唐和迷茫,在无数次反复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自我内心激烈冲突之后,才逐步成长为进步青年并加入到革命队伍中,这是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年轻人成长过程的典型写照,也是当年进步青年群体的缩影。这个过程既包含了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又包含了普遍人性的规律,据此也能看出中国现代史发展的某种因果端倪。可以看出,这些才是作者试图通过作品所要真正表达的东西。
谈及作品的不足, 联想起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借薛宝钗说出的一段话:“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此作品是日记体的实验性再造, 在组织结构上用的是日常的、流水式的、淡化故事情节的叙事方式, 虽然看得出作者在尽力磨平日记式的流水账的痕迹,但有时未必能做得圆满,所以有些章节令人有冗长琐碎和事无巨细的感觉。另外,有些地方作者虽然也能从第三者角度去加以发挥提炼,比如作者也试图用倒叙的方式把读者从历史里拉出来,但有时又似乎欲言又止。如果作者能抓住一个主干,把这些日常琐碎像薛宝钗说的用“学问” 拎起来或以第三者角度予以提炼出来,其文学性和艺术价值就会更高了。 当然为了尽量保留珍贵的历史真实场景 , 作者希望能镜像反射出彼时的真实世界,而做出某种取舍和牺牲是否值得,则是见仁见智的了。 同样,作品中间也夹杂着些格调不高的东西,比如对青春期骚动的自然主义描写,生意中的捞外快的事无巨细,与亲友间不和与勾心斗角的细枝末节, 作者处理时并没有避尊者讳而省略, 虽然符合那个时代人的认识水平,终究缺乏提炼。总体上, 作品的优点与缺点兼具,但瑕不掩瑜,对此的评价与臧否,还是留给读者吧。
刘建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2022年9月于上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