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艺文志·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
售價:HK$
74.8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HK$
547.8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HK$
86.9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HK$
273.9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內容簡介: |
城市形态是城镇化空间过程的重要体现,国土空间演替、城乡空间融合、群组空间更新必然导致城市形态的演变与重构。参数化方法论为城市形态认知、规划方案决策和空间发展预估提供了一种人机交互的智慧系统,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城市空间形态重构的参数化研究》一书基于参数模型建构及分析技术,从形态重构视角阐释城市空间演变的格局、过程与机制,结合可量化、可视化的城市形态指标,构建算法逻辑下的参数化形态设计分析体系,理性评价并预测未来城市形态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优化建议。本书适合,适合建筑、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及从业人员。
|
關於作者: |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智慧城市相关理论及数字化规划设计方法,探讨智能设计手段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
目錄:
|
前 言
第1章 城市分区的产生、演化与流变 001
1.1 城市分区的背景 002
1.2 形态分区与欧几里得分区法 004
1.2.1 历史溯源 005
1.2.2 实践与争议 006
1.3 形态分区与新城市主义 008
1.3.1 理论内涵 009
1.3.2 实践与争议 011
1.3.3 主要工具 012
1.4 形态断面认知 013
1.4.1 形态断面的城市设计学解释 013
1.4.2 形态断面的地理学解释 015
1.4.3 形态断面的生态学解释 016
第2章 形态设计准则 017
2.1 概念解析 018
2.2 与其他城市分区法的比较 020
2.3 基本内容 022
2.3.1 形态划分 022
2.3.2 形态断面矩阵 025
2.3.3 图像化的城市分区导则 027
2.4 工作框架 030
2.5 主要工具 032
2.6 问题与挑战 035
第3章 美国城市空间形态分区实践与启示 040
3.1 形态设计准则应用趋势 041
3.2 蒙哥马利市城市分区条例 045
3.2.1 概述 045
3.2.2 主要内容 046
3.2.3 参数体系 047
3.2.4 实践结果 048
3.3 迈阿密二十一条例(2015) 049
3.3.1 概述 049
3.3.2 主要内容 051
3.3.3 参数体系 052
3.3.4 实践结果 053
3.4 纳什维尔市区规范条例 054
3.4.1 概述 054
3.4.2 主要内容 055
3.4.3 参数体系 056
3.4.4 实践结果 057
3.5 东比灵斯旧城区更新条例 057
3.5.1 概述 057
3.5.2 主要内容 058
3.5.3 参数体系 060
3.5.4 实践结果 062
3.6 比较分析 062
3.7 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启示 065
3.7.1 土地功能与空间形态并重 065
3.7.2 空间资源均衡分配 066
3.7.3 分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067
第4章 参数化方法在形态分区中的应用 070
4.1 参数化理念与工具 071
4.1.1 参数化理念 071
4.1.2 参数化方法工具 073
4.2 参数化城市主义 074
4.3 参数化与城市空间形态分区 076
4.1.1 数据采集 078
4.1.2 空间形态分区模拟 079
4.3.3 工具选择 081
4.4 参数化形态设计准则 084
4.4.1 模型构建五项要素 084
4.4.2 参数系统框架 087
4.5 案例解析:参数化形态设计准则的试验 088
4.6 研究扩展:空间吸引力的量化模拟 092
4.6.1 场域理论与量化模拟 092
4.6.2 空间磁力线模拟 095
4.7 研究扩展:公共空间环境可持续性模拟 096
4.7.1 通用热气候指数 096
4.7.2 参数化热舒适程度模拟 097
4.7.3 多空间形态居住区热舒适程度模拟结果 099
第5章 基于参数化方法的城市空间形态重构 103
5.1 参数化与人工方法的比较 104
5.1.1 视角层面 105
5.1.2 方法层面 107
5.2 参数化城市空间形态重构的价值 110
5.2.1 理论价值 110
5.2.2 实践价值 111
5.2.3 在我国的应用价值 112
5.3 城市空间形态的高密度发展趋势 113
5.4 基于参数的城市空间形态体系研究 115
5.4.1 微观层面 117
5.4.2 中观层面 118
5.4.3 宏观层面 118
5.5 延伸思考:参数化乡村空间形态研究 121
参考文献 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