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人类情感史

書城自編碼: 380482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理论与研究
作者: [英]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
國際書號(ISBN): 9787500170419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2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售價:HK$ 69.6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HK$ 70.8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售價:HK$ 54.0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售價:HK$ 141.6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HK$ 357.6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HK$ 105.6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HK$ 63.4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HK$ 105.6

 

編輯推薦:
历史如何被爱与恨主导?情感如何改变世界?
人类总认为自己是因为思考与探索生存至今,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并不是关乎事实,而是关乎情感。可能发动最血腥残暴的战争,也可能为一滴雨、一朵花感动落泪,人类终究是情感的动物。
本书涉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史等不同领域,论述了情感在世界上不同的角落所扮演的核心却往往被低估的角色,从哲学的起源到宗教的诞生,从罗马帝国的陨落到科技革命的兴起,从古希腊到非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美国以及其他更遥远的时空。
《柯克斯书评》2021年年度科学书籍,已售出20余国版权。
關於作者:
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Richard FirthGodbehere),剑桥大学哲学硕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情感史中心研究学者,英国高等教育学院院士。弗思戈德贝希尔博士是一名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未来学和哲学领域的独立研究员与顾问,被公认是世界领先的研究庆恶与情感的专家。
目錄
第 1 章? 古典美德的信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观
第 2 章? 佛教的兴起:阿育王欲望观的转变
第 3 章? 基督教的创立:使徒保罗的激情
第 4 章? 十字军东征:以爱之名
第 5 章?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奥斯曼人的恐惧
第 6 章? 猎巫狂热:憎恶、恐慌与极端厌女
第 7 章? 美国的诞生:对甜美自由的向往
第 8 章? 我思故我在:情感到底是什么?
第 9 章? 日本的崛起:樱花盛开之耻
第 10 章? 金凳子之战:非洲女王的怒火
第 11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炮弹休克症
第 12 章? 美苏争霸:被操纵的爱与恨
第 13 章? 伟大的情感对峙:越容易产生厌恶感的人越保守?
第 14 章? 进击的人工智能:人类会梦见电子羊吗?
结? 语? 最后的情感是什么?
致? 谢
进一步的阅读建议(情感史入门)
注? 释
內容試閱
第 1 章
古典美德的信号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观

让我们从一些总体思想开始。历史上充满了关于情感的思考——情感是什么?从何而来?应当怎样表达和控制?这些思考帮助人们建立了如今仍然存在的宗教与哲学。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关于感觉的认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在进入讲述古印度、新约时代以及圣徒与先知的思想的章节之前,我想先从最初的时代讲起——至少这是我们公认的起点。这个时代诞生了关于情感有史可稽的第一批思想。让我们回溯到古希腊时代!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大约在耶稣出生前 399 年,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卧病在床。这个男人健壮的体格闻名雅典,这也使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摔跤手。他甚至可能参加过古代奥运会。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的绰号——柏拉图(Plato),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
柏拉图不仅拥有一副令人生畏的体魄,他还是一位思想上的巨人。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地位非凡的学校,取名“学园”(Academy),这个词沿用至今,成为大学中“学院”一词的来源。在柏拉图学园里,他撰写哲学著作,但从不写长篇散文。他写了一系列辩论对话,后来被称为《柏拉图对话录》。除了其中一篇,其主要人物都是他深爱的年长导师——苏格拉底(Socrates)。
《柏拉图对话录》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两千多年后,英国哲学家与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认为,此后的所有西方哲学都只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但是,如果没有公元前 399 年柏拉图躺在病床上那无法平静的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导致那件事的一切,他可能就会像成百上千的伟大思想家一样被遗忘在时间的洪流中。正是在柏拉图卧病在床的这一天,他的导师苏格拉底被处决了。对此,柏拉图百感交集。

柏拉图论感觉
希腊人将情感称为 pathē,意思是“体验”或“受难”,具体翻译成哪一个词取决于你正在经历的情感类型。柏拉图认为情感是灵魂的扰动,是由外部事件或知觉感受引起的涟漪,它使人失去平衡,扰乱人的安宁。不过,对柏拉图来说,灵魂指的不仅仅是人的非肉体的部分。
对柏拉图而言,灵魂无比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他哲学核心思想中的人性部分。柏拉图不认为我们所见到的周围的世界就是全部。他认为,从人类到树木再到椅子,一切事物都只是他所谓“智慧世界”(kósmos noetós)或称“理型”(forms)的不完美形态。柏拉图相信,我们生来就拥有对这些完美理型的固有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识别出两种不同的物体,比如板凳和王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椅子,二者都映射到刻在我们脑海中的一把完美椅子的理型。柏拉图将人对现实的体验比作住在山洞里的人看见洞外的事物在石壁上投下影子。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只不过是影子而已。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才是现实,才是在洞口阳光下翩翩起舞的人的完美理型。人的肉体只是灵魂投射的影子。人们体会到情感,是由于某些东西惊扰了灵魂,引发了肉体上的感觉,使影子发生出乎意料的扭曲。让柏拉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普通人如何能够同时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情感。怎么会有人既恐惧又无畏,比如战场上既欲战又想逃的士兵。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灵魂不止一个部分。
柏拉图推论道,因为动物拥有灵魂却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所以必然存在一种属于动物的灵魂和另一种属于人与诸神的灵魂。属于神的灵魂是纯粹理性的,不会直接被情感干扰。柏拉图把这部分灵魂称为“逻各斯”(lógos)。
“逻各斯”这个词很难翻译。它的意思是“思想”或“话语”,也有可能指将话语转化为思想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带有神圣的意味。《新约·约翰福音》第 1 章第 1 节对这个概念做了有用的说明。《新约》的原文是希腊语,英王钦定版译本写道:“太初有道(lógos),道(lógos)与神同在,道(lógos)就是神。”如果你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道就是神,那么不难理解,你可能是过于从字面上理解这段话了。这里的“神”其实是指一种思想、一种纯粹理性的灵魂、一种认知事物的能力。这就是柏拉图的“逻各斯”,一种能进行推理、认知和领悟的灵魂。
柏拉图将动物的灵魂称为 epithumêtikon,这个词的意思是“欲望的”或“食欲的”。当这部分灵魂受到情感的干扰时,它会产生帮你度过日常生活的基本动力——快乐、痛苦、对食物和性的渴望、规避有害事物的愿望等等。因为人类有动物性的部分,却显然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推理、认知和理解活动,所以柏拉图认为人类必定同时拥有理性的“逻各斯”灵魂与非理性的欲望灵魂。
不过,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还有第三部分。人们不必多想就能分辨好坏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纯粹的逻辑或动物性的欲望都不会进行这样的判断,所以灵魂肯定还有第三部分。他将灵魂的第三部分称为 thumoeides 或 thymos,即激情灵魂。Thymos 被翻译为“怒气”,正是在灵魂的这一部分,情感驱动人有所作为。像欲望灵魂一样,激情灵魂也能直接受到情感的干扰。正如字面意思,当这部分灵魂受到干扰时,它就会产生怒气。但是这种扰动也能产生希望之感,使你做一些事情,因为你认为即使很困难,你也有可能成功;它也能造成恐惧之苦,帮助你逃离无法回避的危险境况;它还可能激发勇气,让你即使受到惊吓也能有所行动。不过,激情灵魂不一定追求更大的利益——善(good),柏拉图认为这点非常重要。这些情感与动物灵魂一样,让你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寻欢作乐或规避痛苦。这种无理由的追求欢乐的动力被称为意愿(boulesis)。意愿不一定合乎美德,因为有时做好事令人痛苦,做坏事反而能带来愉悦。
要成为真正有德行的人,你必须努力追求一种源自“逻各斯”的善,即爱欲(eros)。爱欲的目的不是个人欢愉,而是更高层次的善。为了合乎美德地生活,你不能只受到情感的引导,还要学会思考、评价、判断什么是真正有益的。你得停下来想一想:“这样做真的正确吗?”你不能仅凭感觉做事。做正确的事或许会让你不好受,不能满足你的意愿,但它仍然是正确的做法。这就是爱欲。意愿和爱欲之间的区别是柏拉图为其读者及追随者构建的情感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甚至适用于所爱之人即将被处刑的情况。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死”为例,说明爱欲凌驾于意愿之上。不过,为了讲述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会被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的审判
苏格拉底被指控犯下不敬诸神和腐蚀青年之罪。虽然这并不是许多雅典人想要他死的真正原因,但很难说他是无辜的。至少,他肯定犯有腐蚀青年之罪。苏格拉底的策略,即后世所谓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method),涉及向青年询问有关其信仰的问题。有时,他的质疑挑战了权威和被广泛接受的正义观念,甚至是众神本身。当谈话对象做出回答以后,苏格拉底就会问他们更多问题,鼓励他们进一步挑战自我并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苏格拉底反诘法”往往会导致被质问者相信苏格拉底关于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包括他那些不敬神的观点。
当时,雅典刚刚开始从一个世纪的战争与压迫中恢复过来。雅典经历了与波斯人的长期战争以及与斯巴达的激烈内战,在战争期间,苏格拉底成为一名受人尊重、功勋卓著的士兵。此后,斯巴达人中止了雅典著名的民主制度,以“三十僭主”(Thirty Tyrants)取而代之。但是,雅典人对新成立的政府深感不满,很快便奋起反抗。他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三十僭主”赶了出去,并逮捕了涉嫌协助新政权的人。
苏格拉底是被捕者之一。他最大的罪过不是不敬诸神或腐蚀青年,而是他“腐蚀”的对象——这些人大多有权有势、有影响力、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这些人中包括了亚西比德(Alcibiades),他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不断地在雅典军队和斯巴达军队之间跳来跳去,取决于哪一方对他最有利。苏格拉底的听众还包括“三十僭主”的成员以及支持他们的家族。其中之一便是克里提阿斯(Critias)——“三十僭主”中最有权势者之一。另一个是克里提阿斯的侄女珀里克提俄涅(Perictione)的儿子 —— 一位名叫柏拉图的年轻摔跤手。
苏格拉底被捕无疑是出于政治上的原因,但他同样也犯了被指控的罪行。定罪之后,苏格拉底要求当局为他提供余生的免费膳食,而不是判他死刑,以换取他为城邦服务。接下来发生的事如你所料,他被判处以毒药执行的死刑。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