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万物皆可元宇宙元宇宙究竟有多火?如果举例来说,在2021年年底由优酷和香港邵氏影业联合出品的热播警匪系列剧《飞虎3》中,警方打击的对象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警方谈判,并在谈判失败后通过该技术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都暗含了元宇宙的元素。于是,敏感的网友立刻发出了“全息投影”“元宇宙”等弹幕,大家对元宇宙概念的敏感度由此可见一斑。2021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盘点了“2021年度十大关键词”,其中就包括“元宇宙”“NFT”等。称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想必没人会反对。可以预见,我们将有幸站在互联网转型的十字路口,共同见证未来技术迭代带来的无限机遇。实际上,元宇宙并非新概念,它起初源自小说和电影中的一个科幻概念,但一直未被大众熟知。如今,随着互联网、相关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将发展战略和投资重心转向元宇宙。2021年8月,字节跳动以天价收购了创业公司Pico,国内二级市场就此被点燃。2021年10月,Facebook创始人将公司更名为“Meta”,又为“燃烧”着的元宇宙添了一把火。至此,元宇宙成为一夜爆红的热门话题,并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引得国内相关企业和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至2021年年末,与元宇宙相关的事件依然在不断涌现:2021年12月21日,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各大企业应加紧探索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适时布局切入元宇宙与VR方向。2021年12月25日,三亚市政府与网易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将共同建设网易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一方面可以推进网易在元宇宙产业的布局进度,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海南数字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12月27日,百度召开了Create暨AI开发者大会,并首次举办元宇宙论坛。在开幕式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化身“神族”的数字人,完美地展现了“时空瞬移”。会上,百度还发布了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App,并正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实现了10万人同屏互动。如此看来,元宇宙这把火不仅火苗旺盛,而且更有星火燎原之势。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掀起了抢注元宇宙商标的热潮,“王者元宇宙”“有道元宇宙”“冷酸灵元宇宙”等各种各样的商标层出不穷。从商标的前缀来看,一些人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难以实现的梦想,极有可能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而变为现实。客观地说,元宇宙背后对应的是社会因素和底层技术的支撑。一方面,由于全球疫情持续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线下生活或内容转移到线上并逐步普及,人们停留在虚拟空间的时间变得更长,“云生活”占用的时间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人们已从过往案例中得出预判:随着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元宇宙可能会颠覆原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5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XR等底层技术的落地应用,无疑加速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曾说过:“清楚界定的权利才是市场交易的关键前提”。不得不说的是,尽管人们对元宇宙这一热词已经耳熟能详,但迄今各界仍没有给出关于元宇宙的精准定义,并且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元宇宙目前还属于尚未成型的事物,但未来一定会拥有无限的可能。2021年12月8日,比尔·盖茨在年终信中提到,“未来两到三年内,大多数虚拟会议将转向元宇宙。”与此同时,他还预测元宇宙的兴起将在未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元宇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在奔赴元宇宙事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将面临的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在元宇宙中赚钱和在现实中赚钱有什么区别?第二,在元宇宙中,我们怎么才能赚到钱?先说第一个问题,在元宇宙的世界,所有存在的事物可能都只是一串代码,人类身体上的优势或缺陷都不再那么重要。例如,你很漂亮/帅气,在元宇宙里你可以自定义自己的容貌;假如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有残疾,在元宇宙里,你可以成为和他人一样健全的人。因为,人类在元宇宙中只是被设定好的代码,在大部分情况下肉身的区别并不大。此外,那些传统行业已有的赚钱方式也可能被颠覆。在元宇宙中不需要办公场地或是工厂,人人都可以居家办公,甚至公司的概念在未来某一天也可能会消失。还有更多例子,大家可以继续翻阅后面章节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在元宇宙中怎样赚钱?为了早日实现元宇宙,我们还需要突破哪些技术瓶颈?未来的元宇宙形态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机遇?翻开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元宇宙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在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发展趋势下,看清未来的创业、投资方向,成为未来互联网美丽新世界的“头号玩家”。本书共分为溯源、元宇宙变现的商业逻辑、元宇宙变现的路径、正在发生的未来四大板块,从历史、实例、技术、变现、趋势等不同维度切入,深度剖析元宇宙的变现之道,引领各位“玩家”走出元宇宙的重重迷阵,避免创业、投资的雷区。同时,通过对Facebook、微软、苹果、百度、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网易、阿里巴巴、英伟达等企业和大量案例进行研究,本书客观并且前瞻性地分析了这些“独角兽”公司打造元宇宙生态的宝贵经验。在此,也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更多人了解元宇宙的渠道和通往元宇宙的入口。应当说,尽管目前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自洽和开放的理想境界,抑或在技术、法律、道德等多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科技迭代、技术创新的初衷始终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个人创业也好,还是企业创新也罢,最终都要回归到解决社会问题上。换言之,问题往往意味着机遇,谁能率先解决问题,谁就能创造更大价值。在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执导,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科幻电影《超体》中,女主角的大脑被开发至100%,其头脑中的知识、记忆化成了一个U盘,交给了诺曼教授。女主角露西虽然变成了空气,但是没有消失。电影的结尾留下了令人深思的一句话—I m every where,意思是“我,无处不在”。或许,在未来不可预测的时间、空间里,一切终将过去,但一切都不会消失。“无处不在”,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努力奔赴元宇宙星辰大海的最美意义。
序言
万物皆可元宇宙
元宇宙究竟有多火?
如果举例来说,在2021年年底由优酷和香港邵氏影业联合出品的热播警匪系列剧《飞虎3》中,警方打击的对象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警方谈判,并在谈判失败后通过该技术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都暗含了元宇宙的元素。于是,敏感的网友立刻发出了“全息投影”“元宇宙”等弹幕,大家对元宇宙概念的敏感度由此可见一斑。
2021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盘点了“2021年度十大关键词”,其中就包括“元宇宙”“NFT”等。称2021年为“元宇宙元年”,想必没人会反对。可以预见,我们将有幸站在互联网转型的十字路口,共同见证未来技术迭代带来的无限机遇。
实际上,元宇宙并非新概念,它起初源自小说和电影中的一个科幻概念,但一直未被大众熟知。如今,随着互联网、相关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全球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将发展战略和投资重心转向元宇宙。2021年8月,字节跳动以天价收购了创业公司Pico,国内二级市场就此被点燃。2021年10月,Facebook创始人将公司更名为“Meta”,又为“燃烧”着的元宇宙添了一把火。至此,元宇宙成为一夜爆红的热门话题,并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引得国内相关企业和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时至2021年年末,与元宇宙相关的事件依然在不断涌现:
2021年12月21日,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各大企业应加紧探索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适时布局切入元宇宙与VR方向。
2021年12月25日,三亚市政府与网易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将共同建设网易元宇宙产业基地项目。一方面可以推进网易在元宇宙产业的布局进度,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海南数字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27日,百度召开了Create暨AI开发者大会,并首次举办元宇宙论坛。在开幕式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化身“神族”的数字人,完美地展现了“时空瞬移”。会上,百度还发布了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App,并正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实现了10万人同屏互动。
如此看来,元宇宙这把火不仅火苗旺盛,而且更有星火燎原之势。与此同时,国内企业掀起了抢注元宇宙商标的热潮,“王者元宇宙”“有道元宇宙”“冷酸灵元宇宙”等各种各样的商标层出不穷。从商标的前缀来看,一些人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难以实现的梦想,极有可能随着元宇宙的不断发展而变为现实。
客观地说,元宇宙背后对应的是社会因素和底层技术的支撑。一方面,由于全球疫情持续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线下生活或内容转移到线上并逐步普及,人们停留在虚拟空间的时间变得更长,“云生活”占用的时间比例也在不断攀升。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从在游戏中参加虚拟演唱会到在虚拟空间以虚拟形象参加会议,人们已从过往案例中得出预判:随着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元宇宙可能会颠覆原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5G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XR等底层技术的落地应用,无疑加速了元宇宙时代的到来。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曾说过:“清楚界定的权利才是市场交易的关键前提”。不得不说的是,尽管人们对元宇宙这一热词已经耳熟能详,但迄今各界仍没有给出关于元宇宙的精准定义,并且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元宇宙目前还属于尚未成型的事物,但未来一定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2021年12月8日,比尔·盖茨在年终信中提到,“未来两到三年内,大多数虚拟会议将转向元宇宙。”与此同时,他还预测元宇宙的兴起将在未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那么在不远的将来,元宇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在奔赴元宇宙事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将面临的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一,在元宇宙中赚钱和在现实中赚钱有什么区别?
第二,在元宇宙中,我们怎么才能赚到钱?
先说第一个问题,在元宇宙的世界,所有存在的事物可能都只是一串代码,人类身体上的优势或缺陷都不再那么重要。例如,你很漂亮/帅气,在元宇宙里你可以自定义自己的容貌;假如你身体的某个部位有残疾,在元宇宙里,你可以成为和他人一样健全的人。因为,人类在元宇宙中只是被设定好的代码,在大部分情况下肉身的区别并不大。
此外,那些传统行业已有的赚钱方式也可能被颠覆。在元宇宙中不需要办公场地或是工厂,人人都可以居家办公,甚至公司的概念在未来某一天也可能会消失。还有更多例子,大家可以继续翻阅后面章节的内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们在元宇宙中怎样赚钱?为了早日实现元宇宙,我们还需要突破哪些技术瓶颈?未来的元宇宙形态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机遇?翻开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元宇宙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在下一代互联网形态的发展趋势下,看清未来的创业、投资方向,成为未来互联网美丽新世界的“头号玩家”。本书共分为溯源、元宇宙变现的商业逻辑、元宇宙变现的路径、正在发生的未来四大板块,从历史、实例、技术、变现、趋势等不同维度切入,深度剖析元宇宙的变现之道,引领各位“玩家”走出元宇宙的重重迷阵,避免创业、投资的雷区。同时,通过对Facebook、微软、苹果、百度、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网易、阿里巴巴、英伟达等企业和大量案例进行研究,本书客观并且前瞻性地分析了这些“独角兽”公司打造元宇宙生态的宝贵经验。在此,也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更多人了解元宇宙的渠道和通往元宇宙的入口。
应当说,尽管目前元宇宙产业还远远达不到自洽和开放的理想境界,抑或在技术、法律、道德等多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然而,科技迭代、技术创新的初衷始终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无论是个人创业也好,还是企业创新也罢,最终都要回归到解决社会问题上。换言之,问题往往意味着机遇,谁能率先解决问题,谁就能创造更大价值。
在由法国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执导,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主演的科幻电影《超体》中,女主角的大脑被开发至100%,其头脑中的知识、记忆化成了一个U盘,交给了诺曼教授。女主角露西虽然变成了空气,但是没有消失。电影的结尾留下了令人深思的一句话—I m every where,意思是“我,无处不在”。
或许,在未来不可预测的时间、空间里,一切终将过去,但一切都不会消失。“无处不在”,这大概就是我们人类努力奔赴元宇宙星辰大海的最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