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院落社会: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空间衍化与再生

書城自編碼: 380367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石炀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12599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精装插图版) 》

售價:HK$ 81.6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真想让我爱的人读读这本书 》

售價:HK$ 57.6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解套基本逻辑与六大战法 》

售價:HK$ 58.8
超级制造
《 超级制造 》

售價:HK$ 143.9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明朝270年:明朝的外交博弈和权力游戏 》

售價:HK$ 69.6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禅之道(畅销全球60余年的一代经典,揭示禅对现代人的解脱意义) 》

售價:HK$ 82.8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改变历史的意大利豪门 : 传奇家族美第奇 》

售價:HK$ 90.0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Procreate插画手绘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72.5
《 稽古录(司马光全集) 》
+

HK$ 283.2
《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增订本) 》
+

HK$ 49.6
《 新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

HK$ 57.7
《 宋朝的腔调:苏轼、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陆游、司马光···千年宋词话人生! 》
+

HK$ 111.0
《 间谍——波诡云谲的谍报故事 》
+

HK$ 119.6
《 海外中国研究·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編輯推薦:
★ 清华大学边兰春教授作序推荐。
“我不仅可以理解石炀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性’生活的定义和阐释,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研究中透过对社会与生活的生动翔实的解析,所体现的发自内心的强烈人文关怀!……居住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牵连着北京老城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边兰春
★ 探讨反思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及20余年以来政策、实践的难得佳作。
1999年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集中连片的大规模改造方式走向终点,出现了“1 6”试点、南锣鼓巷、大栅栏等地的保护更新行动;2008年至今,新一轮探索不断涌现,如杨梅竹斜街、玉河沿线、史家胡同,以及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共生院等。“但是,最艰巨的难题依然是居住困难问题;症结,依然在院落之中。”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状况的差异日益凸显,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 持续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三年潜心梳理,点滴研究终于汇聚成书。
从硕士学习到博士论文研究,再到参与和主持20余项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作者始终对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住问题保持浓郁兴趣,持续十余年深入老北京的街巷胡同,推
內容簡介: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问题由来已久,极其复杂。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作为十余年实地调查研究的沉淀,本书从家庭—院落—片区等不同层面的鲜活实例入手,以平实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照细致呈现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空间的现状、衍化及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深入剖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相关政策和实践,从整体性的视角,对人口、住房、公共资金投入、改造措施、业态、治理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对六个关键问题和四类界线展开论述,提出复兴历史文化街区及生活空间再生的建议,呼吁均衡保护,底线保障,改善居住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最后,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社会学系在长期跟踪研究中的探索和设想加以介绍,涉及什刹海地区、烟袋斜街、大小石碑胡同等典型实例。
本书为破解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老旧小区等面临的基础性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關於作者:
石炀,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保护更新和社区治理。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和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十余年在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开展调查研究,参与北京老城保护相关研究和实践二十余项,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住建部软科学项目、住建部科研开发项目等。
目錄
第一章 脉络 1
1.1 困境,1949年之前 3
1.2 显性破坏和隐性问题,1949年至1999年 5
1.3 相对完整的街区,20世纪的末端 9
1.4 实践的探索,21世纪 12
1.5 十字路口 18
第二章 杂院:自建房、邻里和诉求 25
2.1 一个家庭的内部差异 28
2.2 一处大院的过滤和重构 33
2.3 两个社区的住房、邻里和诉求 45
2.4 缘何杂院 60
第三章 隐蔽的院落分化 65
3.1 什刹海 69
3.2 白塔寺和西四北 78
3.3 院落分化的形成 91
第四章 马赛克街区 101
4.1 南锣鼓巷的三十年拼贴 103
4.2 南池子的争议 121
4.3 不同人的大栅栏 132
4.4 鲜鱼口的三条道路 145
4.5 “试点”和“重点” 156
第五章 院落社会,多样性还是碎片化 159
5.1 街区的碎片化 163
5.2 片区的碎片化 169
5.3 院落的碎片化 172
5.4 碎片化的嵌套和传导 177
5.5 碎片化的产生和螺旋持续 180
第六章 院落社会的六个讨论 185
6.1 住房应急供给和退出 187
6.2 住房管理和人户分离 189
6.3 居住困难和居住保障 193
6.4 人口外迁和空间利用 195
6.5 重点投入和均衡改善 200
6.6 日常治理 205
第七章 关于界线的思考 209
7.1 共识准则界线的模糊 214
7.2 住房政策界线的收缩 218
7.3 空间行动界线的切割 222
7.4 管控参与界线的脱节 224
第八章 复兴历史文化街区 229
8.1 价值共识的基石 231
8.2 系统的住房政策 235
8.3 空间行动的均衡 243
8.4 管控参与的融合 246
第九章 评述和设想,什刹海 251
9.1 什刹海的价值 253
9.2 渐进的烟袋斜街 259
9.3 提供多样选择的大小石碑胡同 262
9.4 寻求均衡的空间行动 264
9.5 居住改善的政策设想 269
9.6 居住院落的保护更新 271
结语 275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3
內容試閱
四合院是传承久远的北京传统居住生活形态中最典型的细胞单元,保留了大片四合院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这座都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真实的生活传统,这里不仅有老北京独特的传统风貌,也有着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更孕育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京味文化。
作为北京老城整体保护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地域传统生活,展现城市传统风貌,构成北京古都整体空间特色的最为重要的基底。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好传统风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的品质,系统性地改善居住生活条件。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也是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实现文化复兴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阅读这份书稿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理解石炀对历史文化街区“社会性”生活的定义和阐释,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研究中透过对社会与生活的生动翔实的解析所体现的发自内心的强烈人文关怀!
这本书令我回忆起石炀十余年来从硕士学习到博士论文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他始终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居住问题保持浓郁兴趣,并且延续至今。这个兴趣是有益的,因为居住问题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基础性问题,直接关系着数十万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牵连着北京老城整体性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这个方向的工作是烦琐和艰苦的,涉及的社会和空间因素颇为复杂,相互错综交织,需要抽丝剥茧般的细致梳理。
我曾经建议石炀,应当努力深入到居民真实生活中,尽可能翔实地做出每一份调查访谈、实态分析。现在看来,在十余年来陆陆续续的调查中,他没有浮于街巷胡同、公共空间和统计数据之中,而选择走进一个个家庭和院落,从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中寻找线索,以具体而非抽象的方法来做研究。这可谓“笨功夫”,并不太容易很快地形成研究成果,但我认为这是有价值的,是真正了解北京老城百姓生活和社会空间演变的必要过程,也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逐渐形成了观察、分析、解释和判断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并尝试将点点滴滴的研究,逐渐汇聚成对于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居住问题的整体认识,并最终形成了《院落社会》这本书。
关于书名中的“生活空间”,我们曾有讨论。这本书关注的重点,并不仅仅是局限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而重在关注历史文化街区中社会空间的演变和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我想,这种“社会性”视角恰恰是历史城市传统居住生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大特点。这本书不断提醒我们,以街巷、胡同和院落所构成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生活空间肌理并非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而是在有序和多变中,成为传承古都北京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社会空间中特色鲜明的细胞单元,它们潜移默化而深刻地影响着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生活空间不仅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遗产类型,也是承载其他文化遗产类型的基础。
街区中的生活空间并非僵化不变的,它积淀着不同时代的记忆,并将持续融入新的时代记忆。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并且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我很欣慰地看到,石炀并没有把这本书作为研究终结的意图,也并未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谨慎地选择其中一段时期,尽可能把这种“过程性”体现出来。
以不同的价值观来审视历史文化街区生活空间的变化,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激烈的褒贬之词容易引起共鸣,但也更容易失之偏颇,往往不能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这本书花费了很多篇幅来描绘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家庭、院落和不同片区的案例,并试图解释它们的变化过程和原因。在进行这些描绘和解释时,书中采取了相对冷静的态度,很少给出非此即彼的判断。这种比较平和的叙述方式,也许更容易引起阅读时的思考,有助于启发读者更加理性地审视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问题。这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是我们观察、分析、解释和判断历史文化街区问题时应当始终秉持的基本价值观。同时,这本书的措辞平实直白,很少使用专业化的词语,但相比玄虚花哨的概念,我更加赞同这种简单直接把事情说清楚的方式。书中有一个观点是颇为清楚的,那就是“北京老城具有整体之美、多样之美,但如果一部分家庭、院落和片区的困难程度超出了基本的下限,这种美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破坏”。这种观点来自于朴素的人文关怀,包含对均衡和整体性的希冀,对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充分融入“社会性可持续”理念应当有所启发。
回顾数十年来的工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政策在演进中也不断完善,能够更科学地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导向,更有针对性地长效性化解其中累积的复杂矛盾。我们要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提倡“求同存异”,就是要客观面对不同片区历史积累而成的现实差异,应厘清、明确和坚持共同的保护原则,坚持历史遗存保护的真实性、传统风貌延续的整体性和社会生活演进的延续性,并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城市背景与差异化的保护需求,应对变化与差异,平衡保护与发展,统筹整体与局部,兼顾风貌与生活,考虑社会与人口,充分发挥政府与公众的作用,以实现一种社会化可持续原则为导向,通过差异化、针对性的保护路径实现不同街区的历史价值传承与地区发展复兴。
今年正值《北京旧城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正式批复二十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希望《院落社会》一书能够引起更多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新思考和新探索。
城市历史保护永不言晚,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探索任重道远,更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努力和执着前行。

边兰春
2022年8月4日于清华园

前言
北京老城最鲜活的底色,是院落生成的社会。
梁思成以寥寥数千字囊括了北京城3000年的建城史,侯仁之和一众学人把它详详细细地考证还原,这些文字和仍存的遗迹互为印证,所以我们常常惊叹于古都北京朝代更迭的瑰丽、神奇的水脉、严整的轴线、恢宏的国都意象,以及难以计数的一处处史事。
然而,当我们登上钟鼓楼探看古老中轴线和远处西山,或者走进某个普通院落,或者漫步在“传统特色商业街”时,我们又会惊诧,惊诧于每个细微之处都有难以忽视的困窘(图0.1)。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古都北京并非只存在于如椽大笔之下,更是存在于一枝一叶的纤毫之间,而其间的困窘如若没有改善,就汇成了无处不在的困境底色。如果对古都北京观察的时间稍久一点,例如10年,或者20年,这种对于困窘的惊诧又会变成挥之不去的困惑,究竟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些困窘?所以,我把一些能够感受到,不那么复杂,却又耐人寻味的困惑,大体归拢成三个话题。
第一是“大杂院”。它是杂的、乱的,却不污臭和危险。很多人不喜欢大杂院,甚至不知道大杂院至今依然遍布北京老城各处,但它确确实实是数十万居民的现实生活,甚至数十年来已经成为北京老城的独特居住形态,那么大杂院究竟是因何而来,为何扎根不去,有哪些烟火之美,又有哪些难解之苦呢?(图0.2~图0.4)
第二是“胡同”。不计已经拓宽的、消亡的,仅说现存的、未经剧烈改造的,仍有一千余条。如果把每条胡同当作完整个体看,有的整洁精致,有的嘈杂局促。如果换个角度看,每条胡同又都是由院落构成的,这些胡同串起来的院子,并不是同质的、类似的,很有可能这个院子舒适地住着三两家,甚至是独门大院,而隔壁院子却是数十户的“大杂院”。这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胡同里的院子和院子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怎么产生,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第三是“白塔寺”“南锣鼓巷”“前门大街”“大栅栏商业街”等的“词汇”“意象”和它们背后的实际。北京老城有很多这样耳熟能详的片区,但若从天空俯瞰,我们脑海中的“片区”却往往只是比例很小的斑块、街巷或条带,它们周围大片大片的灰色屋顶并不著名,也并不吸引人们的观赏游憩。那么,北京老城占主要比例的历史片区实际情况究竟怎么样,它们跟那些“明星”片区有什么关联,又有什么命运差异呢?
这三个话题,关注的都是北京老城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内部的差异和分化。片区和片区之间,院落和院落之间,家庭和家庭之间,高的和低的,好的和差的。
这三个话题,并不是令人轻松愉快的话题。但是,我想,现实问题是存在的,面对现实问题,我们有时候会急急忙忙试图去解决,却可能没有解决好。如果我们先停下手,花费一些时间去好好地思考和讨论,也许反而能够想得更清楚明白。或许,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起码并不仅是这些现实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认真、务实地去认识和解释这些问题。甚至可以说,我们的最大问题,是解决“问题”时的“问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