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一部码头工人的“伤心民族志”,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境遇,“像个男人”的期待背后不堪重负的压力)

書城自編碼: 37993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會學
作者: 魏明毅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7916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HK$ 93.6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HK$ 93.6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

售價:HK$ 5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7.5
《 使命与治理:一家基金会理事会的故事 》
+

HK$ 56.3
《 译文纪实:茧居族援助手记 》
+

HK$ 97.5
《 数字社会学 》
+

HK$ 93.8
《 昭和解体 》
+

HK$ 147.5
《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7版) 》
編輯推薦:
一部基隆码头工人的“伤心民族志”
被甩出全球供应链后,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境遇
“像个男人”的期待背后,不堪重负的压力
2017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非小说类首奖
2017年金鼎奖非文学图书奖
內容簡介:
昔日人声鼎沸的基隆码头陷入停滞,随着基隆港的衰落,码头工人一步步沦为全球化“弃民”。伴随生存困境而来的,还有“男子气概”的失落,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情感纽带的断裂。
被时代抛弃的码头装卸工人、入不敷出的大货车司机、饱经风霜的茶店仔阿姨、失语返家的父亲……人类学学者魏明毅走进基隆的日与夜,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不断叩问这静寂背后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
關於作者:
魏明毅,从事心理咨询十余年,曾参与台湾“9.21”地震灾后心理重建工作,后考入新竹清华大学人类研究所,硕士论文题目为《基隆码头工人:货船、情感及其社会生活》(2012)。
目錄
序 章 从会谈室掉进田野地 ………………… 1
成为人类学学徒之前 …………………………… 3
掉进陌生之所 …………………………………… 4
跑田野 …………………………………………… 7
永远的田野魂 ………………………………… 11
第一章 基隆港的码头边上 ………………… 13
清水嫂 ………………………………………… 15
李正德 ………………………………………… 29
第二章 彼时,那海洋边上的少年与壮丁 … 41
码头上的苦力 …………………………………… 44
岸上的日与夜:等船 …………………………… 53
桥式机底下的工人头家 ………………………… 57
第三章 茶店仔里的阿姨仔 ………………… 65
铁路街仔 ………………………………………… 68
无以言说的渴望 ………………………………… 76
作为一个男人:gau ……………………………… 83
第四章 失格 ………………………………… 95
安静的驱逐 ……………………………………… 98
挂断 …………………………………………… 102
孤身工人 ……………………………………… 114
失声父亲 ……………………………………… 123
第五章 他们是我们…………………………… 131
第一回合:与新自由主义的接连 …………… 135
“ 像个男人”与伴文化 ……………………… 138
下一回合:挂断,但新自由主义留了下来 … 141
无以为( 男)人与苦难的形态 ……………… 146
他们与我们 …………………………………… 152
后 记 那城里城外的清水嫂与李正德 … …… 157
內容試閱
序章 从会谈室掉进田野地
成为人类学学徒之前
每当人们称呼或介绍我为心理咨询师时,我总会出现几秒钟的停顿。对于这个十多年来一直联结到自己身份的字眼,我始终感到陌生。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也许这样的心态称不上专业。在台湾心理咨询师的相关法律尚未通过,还没有所谓的执照之前,我这种老派的人进入这样一份工作的起心动念,很大一部分是想将长长的工作时间投注于某些个人。在一个特意建构的小房间里,专注于眼前的人,期盼通过这样的空间与关系,能牵起眼前那人的手,与他或她从受苦的某处,走到另一个地方。这样的工作情境想象,并非出于幻想自己有什么魔方异法,而是暗忖着如果自己早先的人生,也曾有人愿意如此诚挚且专注地对待,或许吃的苦就不至于太多。
随着时间的累积,加上某种类似“拒绝了就等于弃他人不顾”的固执想法,长年下来,我的工作量一直是负荷过重的,会谈时间几乎填满每个白昼的每个小时。尤其是这十年来,除了会谈,负责训练和讲课的时间也愈来愈多。我总是在下班后,清楚接收到身体因长期过度疲劳所发出的信号。
但那段时期,在所有的工作时间里,我总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模样。那股活力并非源于自我压抑或硬撑,也不是来自强力的自我激励或催眠,而是与前面提到的“ 老派”有关—我总是实心地认为,每当完成一场训练课程,或在会谈室里道别了一个人,世界上的苦难就应该能减少一点点。
掉进陌生之所
为了能挤出更多的工作时间,我精算每一天的行程,每年的日程表上满是自己亲手画下的日夜工时。以小时为单位,细细画出的每日上午、下午及夜间,注明不同的地点、议题与工作对象。伙伴帮我预备的便当,经常是在赶往下一个工作地点时,等红绿灯的空当中胡乱下肚。
然而,这样过了好几年,需要打开的会谈室之门,并未因我的极度勤奋工作而有所减少。世间的苦难看来丝毫没有退去,会谈室的门反倒更频繁地开开关关。更多的时候,我必须走出会谈室,跋涉到六七十公里外,甚至是更远山岭之外的学校、协会、基金会,非预期地看见与听见许多令我内心激动、最终只能静默凝视的事。遇见的人从老者到稚童,场景由都会城镇到山野乡林,接连遇见的都是苦痛,并且经常牵系着死亡的气息。
我在自己的故乡土地上,却像是进入了陌生之所。愈往外走愈是心急,同时愈加发觉自己渺小到几乎起不了作用。于是,我再拉长了工时,仿佛只要埋首眼前,便不用抬头望见满山野无止境的疮痍。以至于到后来的六七年间,我把自己嵌进了从上午九点到晚上九点的每日工时中,每周工作六天半。
然而,不安与困惑之感愈加巨大,紧紧牵动着我的工作与日常生活。不论会谈还是训练讲座,我愈来愈无法专心于工作,难以安坐在温馨舒适的小房间和干净明亮的演讲厅里。我再也无法忍住不去穿过眼前的那个人,往她或他的后头去追问:这里和无数的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我经年累月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城镇与组织机构,表面上接触了无数的社工伙伴与工作对象,但骨子里实则独来独往且异常孤僻,我不太有可往来讨论的友伴,无从得知其他人是否也经历了相似的不安与困惑。重返学校念书,便成了当时眼前最直接有效的求解途径。人类学,这门将自己丢进他人的日常、置身于无知、试图真实靠近与理解他者的学科,是我在心似落海时所看见的浮木。
之后,我便开始练习硬着心肠婉拒所有新工作的邀约。2008年,在所有能暂告段落的工作逐一结束后,我通过笔试与口试,一关叩一关地回到学校。在年近四十时,再次热切渴望攀得救赎。不同于以往探向内在,这回我需要离开自以为是的熟悉,让自己掉进眼前那人背后一大片的陌生时空。我盼想抓着人类学的田野,以踏实往外看见世界、回返日常生活去回答:是什么样的处境促成了生命决意朝向死亡—不论是肉体上或精神上?
因而在入学前,我的研究计划便热切地紧抓自杀议题,并在之后决定以基隆“自杀通报个案关怀访视计划”的受访对象与访视员作为田野地点和研究社群。 但热切终归只是热切,虽然重要,但无法保证结果唾手可得—2009年暑期的田野可行性调查并不顺利。
跑田野
原本想进入的田野,基于某些复杂的地方和场域特性,即使我已拿到所有需要的公文证件,仍迟迟过不了守门人那关。因为不甘心也不愿交白卷,在暑假过了将近两周后,我决定离开原本每天守着的公共部门与医疗院所,转身将自己丢进当时已在田野地里结识的朋友中—租屋处的房东、邻居、摊贩、小摊上同桌的客人,他们的朋友、家人,保险经纪人、初中与小学同学、以前和现在的同事……我发现自己碰到的这群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几乎都脱离不了基隆港。我跟着去他们工作的地方,跟着走他们会走的路,参加他们的工作与私人家庭聚会,听着或加入他们与朋友家人的谈话,以及回答他们对于我的研究、工作及家人的所有好奇疑问。我不去问意义,也不去分析,只是专注地跟随—试着尽可能听懂他们说出来的是什么;把他们去哪些地方、和什么人一起、说些什么话、谈着什么样的事,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2009年暑假结束,我回到学校,在整理零散的各式大小笔记、录音文件及相片后,惊讶地发现我所结识的这群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上的码头男性朋友,似乎隐约牵连着我初始的提问。然而,这个发现的基础仍是个人直觉多于当时收集到的材料信息。我只摸到一个模糊的线头,而线的后面会是什么?会是更多的线头吗?这一切能否回答我进田野前的不安与困惑?
再次回到田野之前,我决定搁置先前一直紧抓的自杀课题,退回到码头工人的生活现场,拉住暑期田野时在混乱中所摸到的那个线头,盼望我这局外人能获得他们的允许,而得以尝试探见与理解其生命世界。于是,2010年我带着修改过的研究计划重返基隆,住进码头工人的家屋,跟随着二十多位受访者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与关系里跑进跑出—码头、候工室、茶店仔、海岸、小吃店或摊、船舱(包含货柜船与散装船)、住家、货柜车……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去哪儿我就跟着去哪儿。
除了接续前一年暑期田野时的提问,这趟我更加专注地去听、去问。当他(们)那样说时,真切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什么是没有说出来的?为什么不说?或者,他(们)对谁说,不对谁说?除了记录他(们)去了哪里、和谁一起,也想知道他(们)不去哪里。和不同的人去哪些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做什么相同或不同的事,说着什么样的话?还有,如果生活出现过变化,那是什么?变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他(们)如何经验变化?另外,眼前这个男人,他只是他,或者他是他们?他(们)会对我说什么,不说什么?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他(们)说的话会不会有所不同?
现在,你所看到的这本民族志,即是那前后总计短短不到一年里,我在那个地方拉着几个线头所接连遭逢到的经验,以及记录下来的事。
研究结束、完成民族志的书写之后,我回头想,在追着他们跑的那八个月里,自己之所以能被给予某个位置、获得同意听见某些话、碰上所遇见的各样情景,部分原因可能是我长年从事咨询工作驯化出“听”的性格,但我私自以为,一个已届中年的女性“老”研究生的角色与气息,或许才是我被接纳进入他们生命世界的主要原因。关于这一点,等你读完这本民族
志,肯定能更理解为什么我会这样猜想。
永远的田野魂
在获得一个人类学的学位之后,表面上我和以前一样,仍奔波于各种训练讲座或咨询现场,看似没有任何的改变发生,但实际上改变已以另一种形态发生且延续了下来。那八个多月的基隆田野、那群码头上的工人,不只让我理清楚自己原本不安与困惑的来龙去脉,还让我另外长出了焦急和愤怒。这两种新的心境,是坏事也是好事。于我个人的心理状态而言,它们伤身也伤神;但就我个人的整体来看,它们生成了力量与实践的自动转轴。
在那之后,奔跑于或大或小的各种工作场合,我的咨询师身份和角色都包覆着2009年甫新生的田野魂。尽管我因心系社工伙伴还在前线奋战,不愿立刻离开现有的工作,但我已偷出部分时间去做咨询之外、能响应不安与困惑的其他事,像是这本民族志的出版,或是离开城市到乡里开了家书铺。这些“其他事”,全然是延续之前的田野,且试图为持续至今的不安与困惑、焦急与愤怒,所做的改变和行动。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但肯定还有更多的“其他事”会再延展出来。
最后,一定要说的是,虽然那群基隆码头上的工人朋友,大多很有义气地要我放手去写,但作为田野工作者有责任避开这本民族志可能为他们带来的困扰。因此,民族志中的所有人名都是我另取的,并在权衡不致让民族志失真与保护受访者的情况下,修改了足以辨识出他们身份的个人资料。此外,我所收集到的田野语料大部分都是闽南语,基于考虑不同语言群体的阅读需要,在尽可能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我改为普通话。
衷心期盼,这群不得不暂时被我遮盖姓名和面孔的码头工人,他们在这里所真实展露的生命世界,也能让你从中获致启发、汲取力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