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问题孩子”抚育指南

書城自編碼: 379416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親子/家教家教理论
作者: [美]伊莱恩·泰勒-克劳斯,著 于韡航,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5859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1.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性主义宣言 》

售價:HK$ 58.8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售價:HK$ 122.4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海外中国研究·明清中国的经济结构 》

售價:HK$ 153.6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HK$ 110.4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售價:HK$ 105.6
大洗牌
《 大洗牌 》

售價:HK$ 93.6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HK$ 106.8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編輯推薦:
◆一本“问题孩子”家长必读指南,关于如何科学养育多动症、学习障碍、抑郁、自闭小孩
孩子在家、在校表现不佳,无法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无法交到朋友?孩子生活能力欠缺、无法管理情绪、过度依恋、无法独立?孩子被确诊患有多动症、抑郁、学习障碍、自闭症?孩子总是完不成作业,有时候甚至会撒谎?……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令你头疼不已的问题,如果你试过了一切方法却毫无效果,那你的孩子无疑是“问题孩子”。《“问题孩子”抚育指南》是一本针对以上所有问题的实用操作手册,只要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每一个“问题孩子”都可以是闪闪发光的天才少年。
◆成功养育自己3个“问题孩子”的培训专家,用自己的切身经验,解救“问题孩子”父母于痛苦折磨之中
作者伊莱恩·泰勒-克劳斯是国际知名的成人培训专家,同时也是3个“问题孩子”的母亲。她成功养育了自己的3个“问题孩子”,帮助他们走上属于自己的独立人生之路。书中的经验与建议是伊莱恩切身养育经验和培训技巧的结合,她从父母与培训专家两个视角出发,帮助“问题孩子”家长们摆脱歇斯底里式育儿,让混乱的生活重归有序。
◆战术图解式的内容结构,一本可以跟着操作的实用育儿指南
会引发家长共鸣
內容簡介:
《“问题孩子”抚育指南》是一本给孩子患有多动症、焦虑、学习障碍、抑郁、对立违抗性障碍、自闭症等问题的家长们的实用指南,作者伊莱恩·泰勒-克劳斯养育了3个“问题孩子”,从自己由痛苦困惑到得心应手的养育经历中总结了在抚养“问题孩子”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立志“不会让任何一对父母再经历我这10年来遭受的孤独、磨难和痛苦”。伊莱恩在书中的建议与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走向独立之路,也会让家长们重新发现抚养“问题孩子”的乐趣,找回为人父母的快乐。
關於作者:
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伊莱恩·泰勒-克劳斯(PCC)就希望能够改变世界;现在,她是一名作家、成人教育专家、执照培训师,正在改变世界。作为“问题孩子”家长的开拓先锋,2011年,伊莱恩与人合作创立了具有开拓意义的ImpactADHD网站,为抚养“问题孩子”的家长提供培训和帮助。
ImpactADHD网站的创意以及博客获得了许多奖项与赞扬,伊莱恩在具有革新意义的影响力模型基础上开发的培训项目,给家长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技巧和希望,让他们可以更加自信沉着地抚养“问题孩子”。她与伙伴合作开创的理智进修学校行为疗法培训项目,由从美国阿拉斯加州到佛罗里达州东部的墨尔本各地社区有专业资质的培训师们,给全球上千家长和教师提供线上及线下服务。伊莱恩喜欢旅行,喜欢在学校、会议上演讲,她是国际公认的为“问题孩子”家长赋能的倡导者,之前出版的著作有《像一切都是你刻意设计好的那样生活:幸福生活的3个秘诀》《养育多动症儿童!给多动症儿童赋能的简单方法》等,另外还有许多作品被收入各种选集中。
伊莱恩与DTK Coaching网站的培训师大卫·泰勒-克劳斯结婚,他们一起养育了3个“问题孩子”,现在则快乐地抚养着4个年轻人、2只大狗、1只小狗。
目錄
目录
引言 / 001
写给忙碌的家长、教育专家的简介 / 005
第一部分
让混乱重归有序
接受现实:家庭生活就是不完美的 / 017
第一章
“孩子很聪明,就是……”:养育“问题孩子”的六类难题 / 021
第二章
“这不是我想要的”:抚养“问题孩子”是不一样的过程 / 040
第三章
“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没效果”:理解并重新定义何为成功父母 / 063
第四章
“我就是想平静一会儿!”:抚养四阶段 / 083
第二部分
影响力模型
新范式:像培训师一样做家长 / 103
第五章
“我该从何入手?”:你可以全都做,但不能同时做(设定目标) / 107
第六章
“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 125
第七章
“我家孩子就是没干劲儿”:如何让孩子……(自己填空) / 143
第八章
“所有人都时刻紧绷着”:你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说 / 161
第九章
“我不知道什么才切合实际”:设置合理的目标,预设合理的结果 / 180
第十章
“我需要一个办法来解决……”:
建立高效的体系、组织结构,产生切实效果 / 199
第三部分
从想法到行动
让它改变你的生活 / 219
第十一章
“孩子需要自己成事”:先缓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然后再下猛药 / 223
第十二章
“我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整合起来 / 245

后记:伊莱恩和黛安娜的一封信 /263
团体讨论指南 / 267
资源 / 275
致谢 / 279
內容試閱
引言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去责备惩罚,而要抱以理解同情。
——一行禅师
我得坦白:我认识伊莱恩·泰勒? 克劳斯(Elaine Taylor-Klaus) 很多年了,我十分尊敬她。所以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无法抱着不偏不倚的公正态度,我喜欢我读到的内容。毕竟,我已经答应她写这则引言,再找借口弃笔会很尴尬。
事实证明这本书要比我预期的写得更好,这让我很高兴。至少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得不错,不知道在你看来如何,毕竟我不了解你。
不过,既然你拿起了这本书,甚至或许已经买下了这本书,不妨让我斗胆猜一猜你的身份。你很有可能是一位母亲,或许是一位父亲,不过读这类书的母亲比父亲多得多(这挺糟的,不是说母亲读这类书很糟糕,而是父亲大都不读这类书,这种情况很糟糕)。我猜你至有一个让你担忧不已的孩子,你想要更好地理解他/她,更好地抚养他/她。
当然,你也有可能是一位教师(我爱教师,我爸爸就是一名小学老师,老师们曾经挽救了我的生活。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教师,我超级感谢你!);你有可能已经做了祖父母(我有一个很亲密的男性友人,他最近告诉我说:“祖父母是唯一没有被过分要求的角色。” 我还没当上祖父,但我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当上);你可能马上就要做父母了,你也可能是一个“问题孩子”的兄弟姐妹,或者你就是那个“问题孩子”本人。谁知道呢,你也可能只是在堪萨斯州候车室里偶然拿起这本书的游客。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在何方,读下去吧。作者经历痛苦涅槃,才让这本书成功问世。伊莱恩饱受折磨,抱着一点渺茫的希望,10年来艰难地抚养孩子,后来她独自坐在林中小屋的门廊上,迎来了被她称作“郝思嘉的涅槃一刻”的瞬间。她站起来,对着天空挥舞拳头,自言自语道:“上天做证,我不会让任何一对父母再经历我这10年来遭受的孤独、磨难和痛苦。”
她用这本书践行了承诺,伊莱恩经过一番摸索之后,在书中描述的想法和做法是她曾经迫切需要了解的经验,我认为可能也是你需要的知识。
几年来我一直关注着这本书的写作进展,伊莱恩花了很大力气写作,书里有她的泪水和辛勤的汗水,她的努力让这本书成为佳品。书不会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尤其是你自己写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了解这一点,因为我之前写过几本),写书就像种树一样,书是一阵阵萌发出来的,你得修剪枝杈细节,浇灌思想精华,给它施肥,然后让它休耕搁置一段时间,如果你足够幸运,最后就能迎来丰收的硕果。
伊莱恩收获了一本不错的书,书里满满的干货实用技巧,辅以来之不易的经验智慧。这本书对读者十分友好,很少说教,是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读这本书能帮到读者,解放那些倍受折磨的父母(还有爱着孩子、关心孩子的人),他们只是缺少教养孩子必要的理解、知识和技巧,他们本不必受这些苦。
亲爱的读者,尽情地在书中遨游吧!去字里行间捕捉作者动人的经验和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内化这些经验;去实践书中的原则,和身边有同样困惑的人分享吧;去关注你周围的环境,从关注你自己的孩子开始,尽情享受本书带来的好处,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吧!

———爱德华·哈洛韦尔(Edward Hallowell),
《分心不是我的错》(Driven to Distraction) 和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The Childhood Roots of Adult Happiness)作者

写给忙碌的家长、教育专家的简介
如果我们内心充满恐惧和绝望,就没法消除他人的痛苦。
——一行禅师
你并非孤军奋战
表面上看,成年后我的家庭生活头一个10年似乎很理想:婚姻充满爱,有3个漂亮的孩子、一个舒适的家,与社区的邻居关系很好,有三五好友,家庭关系亲密。如果脸书(facebook)那个时候就流行起来的话,我呈现给外界的画面应该是完美无瑕的。
然而在内里,我却时刻处于崩溃的边缘。我那个有爱而风趣的丈夫完全不关心家庭,是一个病态的工作狂。我的孩子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节点(3岁使用基本工具的节点、5岁开始学习阅读的节点等等),每次去开家长会我都像在走潜在的雷区。我的朋友们给我的建议都以“要是你……就好了”开头,引得我羞愧不已,他们完全不理解我所面临的问题,不过坦率而言,我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在哪儿。
我最小的孩子年龄到了4岁,可以做心理测评了,他的哥哥们早就在接受多个方向的干预治疗了。我思忖着:“孩子们的神经发育问题,难道完全是我丈夫的责任吗?” 我问孩子的心理医生,我是不是也有什么心理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我现在的痛苦挣扎。她说:“不,亲爱的,你只是妈妈而已。”
“只是‘问题孩子’的妈妈”成了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份工作。我曾经做过的事、学过的东西都没能让我提前准备好,去应对这个挑战——生活被心理医生、教育专家、辅导老师、学校调解、特殊教育项目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填满。我当母亲的头一个10年跌跌撞撞地走在黑暗里,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即使我的婚姻充满爱)。
快40岁的时候,我做了心理测试,最终发现自己疑似患有学习和注意力障碍,忽然之间我整个人生的问题都有了答案。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关心我,学校和教育机构也给了我诸多支持,但10年来我仍旧感到迷茫、恐惧、疑惑,在否定和果断行动之间摇摆。我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从来没搞明白抚养“问题孩子”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我渐渐找到了思路,加上改善了孩子们的营养状况,参加了额外的教育培训,生活开始好转了——整个家庭都开始走上正轨。
之后,我经历了“郝思嘉的涅槃一刻”。那时候我在露营,独自坐在山间小屋的门廊上,惊奇着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我的境况竟然好转了这么多。我抬头看向天空,举起我的拳头,大声对自己说:“上天做证,我不会让任何一对父母再经历我这10年来遭受的孤独、磨难和痛苦。” 最后,我意识到一件事:任何一个孩子、任何一对父母都不该像我的孩子和我那样经受10年的折磨,不该像我丈夫一样在他童年和成年之后面临诸多问题,或者像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朋友们一样经历痛苦。我们必须改变一些事情,所有人都是。
毫无疑问,你可能已经知道,给“问题孩子”当爸妈很难,但坦率来说,做个“问题孩子”同样不轻松。然而抚养“问题孩子”并不意味着让自己孤立无助、疑惑恐惧。我们没法根除“问题孩子”的“问题”(尽管我努力试过),我只能告诉你:我们绝对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应对他们的“问题”。
我们的共同点比不同点多得多
每周都会有完全不认识的家长向我敞开心扉,他们是各类“问题孩子”的父母,孩子处于各个年龄段,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给我打电话或者和我视频,上“心智进修班”。我则倾听他们的故事,认同他们的经历,让他们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或者让家长知道该向谁求助。
我爱这部分倾听工作,态度认真严肃。这些家长的孩子情况都很复杂,挣扎在人生关键节点之间。许多家长甚至从来都没有机会讲述自己孩子的故事,他们觉得身边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这些故事。家长们和我讲孩子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多动症、焦虑、学习障碍、抑郁、对立违抗性障碍(ODD)、自闭症等等。他们向我倾诉沮丧和恐惧,他们怕孩子永远不能过上独立、成功、有意义的生活。
家长们向我吐露秘密:要是他们知道该怎么帮孩子,他们就能做得更多;有时候有人会告诉我他们根本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也享受不到为人父母的乐趣;有些人则说他们已经做了太多的事情去帮助自己的孩子渡过难关,经济代价高昂、情感投入巨大。
最后,他们心碎地告诉我,迄今为止,看起来什么效果也没有。
你知道吗?
不管父母或者祖父母年龄多大,他们的孩子年龄多大,家长所居何方,教育水平如何,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如何——不管家长们之间有多少不同—他们永远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超越了他们所有的不同之处。有时候,家长们觉得孤立无援,千夫所指。家长们因为家庭关系紧张或者担忧孩子的前途而备感沮丧,他们想要同样的东西(除了要求我去和他们住上几个月之外),他们希望:
·心灵平静、重获自信
·改善家庭关系
·能够确定孩子会好转
家长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清晰的解决办法,一个可以跟着操作的实用指南,让他们能够把父母这份工作做到最好。
本书旨在提供一份沟通性质的实用指南,是给那些“问题孩子”的家长们看的,也是给服务于“问题家庭”的专家们看的。本书不会具体地讲述任何儿童问题的病理细节,而是填补领域空白,给成年人一份战术图解,让家长们能够更好地养育“问题孩子”。
本书受到专业的培训与转变管理项目的启发,将会探索应用“影响力模型”(Impact Model)的具体实施步骤。这个方法是我和商业伙伴黛安娜·登普斯特(Diane Dempster)在创立ImpactParents(影响父母)网站的过程中一起探索出来的。模型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简单高效,你很快就能够将核心概念和基本策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出长久的改变。不知不觉中你会像一个培训师那样抚养教育你的孩子,重新发现抚养“问题孩子”的乐趣。
你是否需要读完整本书?
本书将带你领略简单的家长管理方法,书中的讲述易学易懂,容易记忆,并且每一部分都贯彻了本书的核心理念和策略。每一部分都短小精悍,易于理解,让你容易吸收消化。我建议你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每翻一页你都会发现新的东西,发现能够立刻使用的技巧指南。
但是实际上,要每个人都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是基本不可能的,我也不会过于计较这件事。你如何使用这本书—就像你如何做任何其他事一样—取决于你自身。抚养“问题孩子”没有统一办法,读这本书自然也没有统一方式。当然,如果你能够全部读完,自然会收获更多,但我允许你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去读这本书。
你如何理解信息、如何投入阅读时间、你的焦虑程度如何、你的目标、你的动机,以及你后续的行动都会影响你读这本书的方法。也许你会:
·从头开始读,发现价值很大,但是在情况改善之后逐渐分心。
·从最吸引你的章节开始读起,这个章节在你看来是个速成法。
·从引言、图画或者副标题开始读。
·仅仅阅读每一章节的方法部分。
·读完所有内容。
所以,让我给你一个作弊小纸条(备忘单),画出一些部分或者章节,这样你会找出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你决定了要读什么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实践“影响行动模型”(Impact Action Model)了。
1. 画好重点
2. 收集信息
3. 制订计划
4. 采取行动
5. 预估计划中可能出现的变数,调整计划,重新尝试
6. 在此过程中照顾好自己
是不是听起来像是一个管理生活的方法清单?
本书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四章):帮你的孩子处理好他们面临的关键问题,指引他们走向独立之路。你的孩子可能有大脑方面发育异常的问题(比如多动症、焦虑、学习障碍、感知异常、对立违抗性障碍、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过度依赖、抑郁、妥瑞氏综合征等等),或者是有代谢异常问题(比如青春期肥胖、脂泻病、食物过敏等等)。因为一种(或者一些)慢性症候,这些孩子都成了“问题孩子”,孩子们必须学会自己应对麻烦,最终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第五章到第十章):解释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影响力模型”的每一步骤,配上具体的案例和方法策略。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将这个方法和其他抚养范式区分开来。
第三部分(第十一章到第十二章):提供具体行动方法、评估、调整指南。期待拟采取的任何行动都能立刻取得成效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你要学会微调策略以改进成果。
每章构成
讲故事:虽然这些短故事不会描述出你独有的经历,但是故事能够抓住一些让你备感熟悉的核心问题,为整章奠定基础框架。
陈述问题:如果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做出长远改变,清晰地说出你正试图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核心环节。
训练框架:让你能够从一个新角度——培训师的角度——去行动,解决问题。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有利于改变行动结果。
推荐方法:基于前述问题和框架,这部分是可以立刻执行的策略方法。
拒绝:抛弃旧想法、旧模式、旧方法,让书中方法更有效。
接受:你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改进行动效果,让自己成功。
自我对话来照顾好自己:很有帮助,鼓励把“照顾好自己”,而不是“关心自己”放在待完成清单里。
自我提问来发现新视角:我强烈建议你记日志,这样日志中的问题可以在你合上书很久之后继续指引你发现自我。
关于语言
语言是有效沟通的有力工具,也是摧毁他人的武器。工具和武器之间仅仅一线之隔。整本书我都会特别注意语言:
·一些情况下我会给出建议,教你讲话,让孩子(另一个家长、老师)更容易理解你。
·我会警告你一些话语和表达会激起对方的防御性反应。·我会让你注意到措辞和语气的重要性,鼓励你使用这些词句和语气,让你和最珍惜、最重要的人关系更亲近。
·我会告诫你,如果你不注意你说出口的话以及你说话的方式,可能就会无意中伤害他人。
性别统称代词
随着我们的孩子日渐成熟,他们会不断地向我们这些父母提出新要求。2018 年,我最年长的孩子选择成为“无性别者”(nonbinary)并且要求我开始使用性别含混的统称代词“TA”称呼他。坦率地讲,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觉得这个代词很怪异,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大多数时候我都没法习惯这个代词。
为了尊重孩子的要求,转变代词使用习惯——也是为了多练习,让我更自然地使用这个代词——整本书里,我用“TA”指代单数人称会多于传统用法中的“他”和“她”。我希望你能允许我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尝试使用这个代词,直到我能够像他们那一代人那样习以为常地使用这个代词。

你的孩子是“问题孩子”吗?
很多家长经常要面对生活的疾风骤雨,毕竟生活就是这么难。但是如果孩子是“问题孩子”——在生活、学习上遇到难题的孩子——的话,我们会觉得永远没法放下心来,似乎总有暴风雨在酝酿,随时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这是幻觉:天空是蔚蓝的,遍布阳光。但是你看到了乌云在逼近,近到无法忍受。而且你永远不知道乌云什么时候会忽然笼罩在我们头上,然后在你行进的途中开始下雨,你也永远不会知道孩子遇到的问题什么时候会让整个家庭都遭殃。
如果你总是感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那么你可能和我一样,都在抚养“问题孩子”。
· 你是否因孩子懒惰、不尊重人而担忧不已?
· 看到孩子遭受痛苦,你是否感到无能为力?
· 你的孩子是否总是大发脾气,然后又十分后悔地道歉?
· 你的孩子是不是很难交到朋友,很难维持友谊?
· 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是否严重到超乎想象?
· 你那聪明的孩子是否会觉得自己“愚蠢”, 在学校表现糟糕?
· 你是否经常和伴侣因为孩子而发生争执?
· 你是否觉得孩子“不对劲”,但却没找医生诊断过?
· 你的孩子是否被确诊患有慢性疾病?
也许你的孩子已经被确诊患有多动症、学习障碍、焦虑、抑郁、自闭症、感觉处理异常、食物过敏,或者其他相关疾病,也许没有。
孩子表现不佳,背后很可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觉得对孩子的问题无从下手,或者你用尽一切办法,但是无一奏效,那你的孩子无疑是“问题孩子”。
本书第一部分会揭秘养育“问题孩子 ”究竟意味着什么。所以,我希望你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吐出。之后再深呼吸,慢慢吐出。让你的呼吸变得绵长,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萨拉的故事
萨拉只想有一个家,此外别无所求,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萨拉和她的伴侣杰克拥有两个健康的孩子,对此两人感激不尽。萨拉花费好多年时间才愿意承认她那天堂般的生活中也有麻烦。最大的孩子8岁的时候,变得很古怪,情绪波动很大,而5岁的幼女也显出相同的特质(虽然很大可能是学了哥哥)。萨拉感到十分担忧,她花费大量时间寻求帮助。杰克觉得萨拉有点反应过度了,她过于溺爱孩子,而且太温柔了。萨拉和杰克处理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两人的婚姻关系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萨拉越是向外寻求帮助,杰克就越想用严厉的手段管教孩子。萨拉越来越不满。萨拉非常希望两人能够步调一致,但她毫无办法。
重点:萨拉花费好多年时间才愿意承认她那天堂般的生活中也有麻烦。

第一章
“孩子很聪明,就是……”
养育“问题孩子”的六类难题
如果客观地看待那些让我们极端痛苦的问题和意外,你会发现它们根本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解决它们,这些问题就显得极为可怕。
——一行禅师
六类关键难题
你的孩子很痛苦,你也觉得痛苦。你们每天都遇到难以想象的问题。家庭生活不再让人快乐,而是变得让人恐惧。你面临的每一个难题都影响着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立ImpactParents.com 网站的过程中,黛安娜和我发现把我们遭遇的难题归纳为六类很有用,许多家庭可能会遭遇某一类问题,或者多类问题,甚至可能六类问题都遇到了。仔细思考每一类问题的含义,看看是不是和你家现在遇到的困难很像。
问题1:情绪难控
孩子很容易生气、太过于害羞、过度墨守成规、太严肃、总是轻易放弃,或者太感情用事,他们可能有情绪管理上的问题。他们的情绪阈值可能较同龄人来说更高或更低。当他们听到“不”或者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可能就会忍不住发脾气。当别人不遵守他们的“规矩”时,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管怎样,孩子因为无法在情绪上进行自我管理而备受折磨。
问题2:生活能力欠缺
孩子做事不利索,但自己却丝毫不觉得。孩子不愿意收拾东西,总是乱糟糟的。孩子可能在计划、取舍、时间管理能力上有欠缺,或者他们有拖延症。他们的房间是垃圾场,书包总是乱糟糟。孩子可能很不听话,总是丢东西或者忘性大。孩子没法经管自己的物品,也没法做好分内的事。
问题3:在家、在校表现不佳
你的孩子可能很聪明(甚至很有天赋),但是在学校表现却很差。即使尝试诸多办法,孩子还是没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校的家长汇报总是这样写:如果孩子能更努力、更专注、按时交作业,那么孩子的表现会更好。说得就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很容易一样。孩子可能做了作业但是忘记交,或者干脆忘记做作业,甚至没找对题目。孩子总是不愿意开始做事,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求助家长,或者畏惧学习。孩子很难满足家长、老师对他的期望。
问题4:混乱日常
孩子的每个早晨、工作日的中午、周末、睡前,甚至有时学校的课间时间都比你想象的要更难度过。这些基本的日常安排孩子几乎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度过。你的孩子总是需要耳提面命才能够把精力放在学习任务或者其他事情上。即使你经常提醒他们,他们也学不会顺序思考,更没法记住你给他们制订的流程表。强令禁止的方法根本没用,奖励诱惑也很难长期奏效(或者根本就没效果)。孩子就是没法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把生活过得平顺点儿。
问题5:人际难题
家里关系很紧张,总是发生冲突(孩子或者家长挑起)。你担心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交朋友,并维持友谊。如果家里人不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可能没法和家人相处。你可能和伴侣有分歧,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孩子解决问题,或许你的婚姻面临压力,岌岌可危。临时保姆根本没法看好你的孩子。你爱孩子,但是有时候你和伴侣之间不同步,感觉不到和伴侣之间的联结。你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面临难题。
问题6:家庭影响(对家长或兄弟姐妹造成影响)
这和你最初做父母时的期待完全不符,你一直希望情况能好转。谁能想到当父母这么难呢?你沮丧、失落、难过、困窘、愧疚、恼火、筋疲力尽,有时候你根本不想回家。你已经拥有了这么多,你应当感恩,但有时候你会隐秘而愧疚地想让这些问题都见鬼去吧。你因为抚养一个“问题孩子”而痛苦不堪。对自己面临的问题了解得越清楚透彻,就越能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本书就是希望我们能一起解决问题,从转变你看待家庭问题的思维方式开始。在培训(coaching)领域,我们将这个转变叫作“重塑思维”(reframing)。
重塑思维:为人父母需振作,勿绝望
我和“问题孩子”的家长谈话时,总能感觉到父母对孩子爱得深沉浓烈。家长们坚持不懈地投入,只想着让孩子过得好,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
“问题孩子”的父母总是勤劳、刻苦、机敏、专注,同时他们筋疲力尽、不堪重负、极度恐惧、苦大仇深、偏执奉献。如果不照顾好自己,就很容易陷入绝望。事实上,我接到家长们打来的电话,第一句话通常是“我很绝望”(下一句通常是“我只是希望能平静一会儿”)。
家长陷入绝望可没法有效地激励孩子去发挥潜能。当我们带着绝望养育孩子的时候,只会关注哪里出了问题,哪里没取得效果,或者那些我们害怕出现的情况。我们的能量池里蓄满恐惧,而孩子能感受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相信孩子能做到,或者不能做到,其实都能预料准确—因为孩子是从我们那里得到了暗示。当我们转而用昂扬振奋的心态抚养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有无限可能。从悲观主义转向乐观主义是一种很传统的思维转换方法,把只有半杯水转换为一杯水竟然满了一半。我小时候,有一个兄弟是个悲观主义者,而另一个兄弟则是乐观主义者。我父母曾说过,如果我那个乐观的兄弟走进房间,发现里面全是马粪,他会一边高兴地铲屎,一边欢呼:“房间里一定有一只小马驹。”我曾经很想做一个他那样的“乐天派”(也就是乐观主义者)。虽然我那时还很小,但却能感觉到乐观是应对生活更好的方式(至少是更让我们开心的方式)。
我们总是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搞砸的事情上,然后让糟糕的事情主导情绪反应。但是这会让我们更容易灰心丧气。所以,我希望你能根据上一部分的归类搞清楚你究竟想要改善什么类型的问题,重塑思维,看到孩子的优点。
在这本书里,我的工作是帮助你走出绝望情绪。你会振奋起来,孩子其实潜力无限,他们有能力脱胎换骨,长成不可思议的大人。我会引导你看到孩子身上的可能性,相信自己身上有独特的能力,能够帮助孩子达成目标。想要让孩子对自己抱有信心,你就必须摆脱自身的绝望情绪。摆脱绝望不意味着盲目乐观地相信孩子能应付问题,或者假装问题不存在。正相反,摆脱绝望情绪意味着你要客观实际地看问题,摆脱羞耻、自责、恐惧这些情感包袱,之后你就能够娴熟、自信、冷静地应对难题。就我个人来说,我在我两个兄弟之间取长补短:我成为一个讲求实际的乐观主义者。我能看到问题在哪里,却仍旧选择寻找“小马驹”,你也可以。你可能想知道更多,希望搞清楚孩子的问题在哪里,观察其他家长的经历,或者找新的方法解决老问题,你不是一个人。你和孩子的未来有希望,有无限可能。只要你能摆脱绝望,你就会发现振奋的态度不仅能鼓舞自身,最终还能让你的孩子发现发挥潜能的最佳路径。
方法:别管那些“应该做的事”
做父母之前,我们期待过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想象伴侣为人父母的样子,想象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家庭。之后,我们会注意到外界也对我们抱有期待——我们的父母、岳父母(公婆)、兄弟姐妹、邻居、朋友等等。媒体、助产士、陪产看护、医生、关于孕期的书籍和课程等都在向我们灌输外界期待。最终孩子的老师、学校和生活中的那些专家也对我们抱有期待。
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别人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之网罩住了。这些所谓“应该做到的事情”让我们渐渐忘记了我们真正的想法,我们忘记了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忘记了曾经希望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忘记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根据外在的期待——“导航仪”——经营我们的生活,试图满足所有人对我们提出的“应该做什么”的要求。我们最终用“应该做什么”要求所有人,认为孩子应该做到以下所有:
· 4个月大就能睡一整晚;
· 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学会阅读;
· 每天吃5种水果蔬菜;
· 不吃任何人造糖;
· 听从命令(第一次就听,每次都听);
· 永远语带尊敬;
· 直接做作业,不抱怨;
· 不和兄弟姐妹打架;
· 轻而易举地交到朋友;
· 不害羞,不过度活跃,也不胡搅蛮缠。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