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松江简史

書城自編碼: 379064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地方史志
作者: 陆军主编 何惠明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658749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92.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觉醒(百万畅销书《格局》作者何权峰新作,影响数百万人命运的觉醒之书) 》

售價:HK$ 47.8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图画书为什么重要 》

售價:HK$ 117.6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金色沼泽:柏林的严谨与叛逆(列城志) 》

售價:HK$ 129.6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大学问·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

售價:HK$ 141.6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体系模型理论与建模仿真技术 》

售價:HK$ 117.6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图解服装立体裁剪与板样 》

售價:HK$ 70.8
香港金融史(1841?2017)
《 香港金融史(1841?2017) 》

售價:HK$ 201.6
内陆之行
《 内陆之行 》

售價:HK$ 11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4.3
《 鸣沙丛书·陆游的乡村世界 》
+

HK$ 129.6
《 龚景瀚诗文集(朔方文库) 》
+

HK$ 139.2
《 (哈尔滨记忆)731:石井四郎及细菌战部队揭秘 》
+

HK$ 147.5
《 鸣沙·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
+

HK$ 129.6
《 宁夏典藏珍稀文献汇编(朔方文库) 》
+

HK$ 120.5
《 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第三辑) 》
編輯推薦:
★本书是“松江六史”的第一种,由著名史志专家何惠明精心撰就,将六千年松江史娓娓道来。
★作者充分利用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吸收当代学界研究成果,突出松江从古至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优异成就,展现茸城千年风采、云间文化的多重维度。
★本书文风通俗晓畅,同时具有学术性和系统性,是一部社会大众快速了解松江地方历史文化的必读书。
內容簡介:
本书为“松江六史”的第一种,时间跨度上溯松江史前文化,截至2020年,绵延六七千年,充分利用考古实物、传世文献和当代学界研究成果,重点记述发生在今松江区区域内的历史,对与行政管辖、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的历史内容作为记述重点。对历史上发生于华亭县、松江府范围内,不属于今松江区范围内的事物,但又必须交待清楚的内容,原则上予以略记为主。对松江历史上具有地方特色特点的棉纺织业、畸重的赋役、松江书画派、松江府城等特色内容,都作了较详的叙述,另外对历史上流寓松江较著名的人物也作了介绍。是一部详略得当、简洁明快的松江地方史著作。
關於作者:
陆军,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文华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戏剧文学分支主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戏曲学会会长,松江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上海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著述逾500万字。200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陆军文集》(8卷),迄今已有个人著作13种、主编图书30余种。。 何惠明,1952年生,1993年评聘为副研究员,曾任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处长、上海通志总纂室主任,松江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松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先后负责《上海通志》编纂、主编《松江县志》、《松江县续志》、《上海世博会志》(任副总纂),著作有《寻根上海》、《明清松江府》、《九峰志》、《松江文物胜迹志》、《简明方志编纂学》(合著)等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錄
总序 001
导论 001
概述 014
第一章 史前述略:文明的曙光 024
第一节 沧海桑田 026
第二节 史前文化 032
第二章 东汉至唐及五代时期:艰难的开发 051
第一节 东汉至唐初社会经济缓慢发展 054
第二节 陆氏大家族对地区发展的作用 059
第三节 华亭县设立与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063
第四节 陆、顾文化成就及多位名家诗篇 073
第三章 宋元时期:稳定而长足的发展 082
第一节 两宋时期“华亭海”涨陷与两次修筑海塘 084
第二节 华亭由县升府 089
第三节 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099
第四节 盐业、棉业、外贸与航运业在松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04
第五节 元末隐逸文学与书画艺术 116
第四章 明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128
第一节 政治态势与地方行政 130
第二节 繁荣的经济与畸重的赋役 133
第三节 棉纺织业成为松江府的支柱产业 139
第四节 府城建设与集镇快速发展 145
第五节 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治理对地区发展的大拓展 151
第六节 云间派文学和松江画派、松江书派独领风骚 155
第五章 清代:从繁华走向衰落 165
第一节 改朝换代与新政新事 167
第二节 清前中期经济社会发展与清中后期的衰退 178
第三节 前中期清文化成就和晚清西方文化入侵的影响 189
第六章 民国时期:战乱中人民革命和社会变迁 201
第一节 松江光复与战争动乱 203
第二节 现代工业萌生与经济社会诸多变化 21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217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对松江的影响及松江作家、 报人群体 229
第七章 当代松江:阔步迈向伟大的复兴 239
第一节 迎来新生 243
第二节 在探索中前行 252
第三节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 261
第四节 G60科创走廊建设 289
第五节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299
第六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09
大事年表 335
参考文献 353
后记 36
內容試閱
总序
自2019年初启动编撰“一典六史”,2020年12月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首卷问世以后,作为大辞典的姐妹篇,“松江六史”的出版就成为我与编辑部同仁心心念念的一件大事了。如今,经过编撰人员三年多的艰辛努力,“松江六史”终于要陆续出版了。回首三年来,一千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种瓜得瓜,乃有所获,思前想后,感慨良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松江人民按照区委提出的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目标,团结一致、唯实唯干、成果卓著。在这样的氛围感召下,2018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第二次回乡兼任松江区文联主席,创意策划了倡办“一院一馆”、倡编“一典六史”、倡推“一乡一厂”、倡行“一招一品”等工作思路与具体项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一典六 史”编撰工程,更是在区委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得以实施。“一典六史”中的“一典”,即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包括总类·民俗卷、文学卷、书法·美术·摄影卷、戏剧·影视·曲艺·音乐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卷、方言·宗教卷、学术卷、文物博物馆·建筑·旅游卷、公共文化卷;“六史”,即《松江简史》《松江文学史》《松江诗歌史》《松江戏剧史》《松江书法史》《松江绘画史》。我希望以《松江人文大辞典》为主干,以“六史”为分支,经过努力,对松江的人文资源作全面梳理与系统归纳,整合成一套全方位记录松江人文历史和现状的大部头丛书。 有关“一典”的编纂思路与目标愿景,我已在《松江人文大辞典》总序中作了详细介绍(见《文汇报》2021年1月1日整版刊载的 《辑录华亭古今 注解“上海之根”》),就不再重复了,这里重点说说编撰“六史”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第一,“六史”的编纂理由
与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一样,编纂“六史”,首先是为松江“上海之根”这一称谓再作学术注解。松江有优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关的描述可谓汗牛充栋,今天我想从一个很个人化的角度再读松江。如果要了解松江在上海、在江南、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可以用“上海”“江南”“中国”这三个地域词语中的“字中字”来作一番比喻。第一个字,是上海的“海”右下方的“母”字。松江,是上海 之“母”。早在六七千年前古冈身时期,整个上海地区大部分还处在由西向东冲积成陆的过程中,上海先民就在以松江佘山为标志的九峰这一大片高地栖息。松江三国时设华亭,唐代置县,元代升府。 至上海开埠以前,松江府辖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七县和川沙厅。可以说,松江是孕育上海版图的“娘老子”。第二个字,是江南的“南”底部的“¥”(yuán)字。松江,是江南之“元”······
第二,“六史”的框架设计
“六史”中,最先想到的是《松江简史》。我一直认为,我的家乡上海松江是一本大书。27年前我读她时,读出了三个字:上海根。 后来见之于媒体时改为“上海之根”,这也很好。如今,“上海之根”已是松江的“第一名片”,散见于现代化新松江的大街小巷,咀嚼于每个松江人的茶余饭后。然而,如何来准确阐述“上海之根”的内涵与外延,就成了一个常议常新的问题。这么多年,无论是我给客人介绍上海之根松江,或听别人给客人介绍上海之根松江,或别人给我介绍上海之根松江,常常会产生这样的遗憾: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挂一漏万,要么舍本求末,要么张冠李戴。要改变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必须要撰写一本贴心的小册子,细述松江人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阐释云间古今,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她应该是松江的乡土教材,中小学生人手一册;她也应该是松江的“网红”产品, 松江人、新松江人以及松江的客人都争相阅读。这本小册子,就是 《松江简史》。其次列入计划的,毋庸置疑,一定是《松江文学史》了!松江历来人文荟萃、文脉昌盛。由于深厚的历史积淀,松江文学的发端即是高峰。西晋“二陆”的文学创作,领一时风气,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陆机更是赢得了“太康之英”的美誉。唐、宋、金、元之时,三泖九峰,云间盛景,引得四方名流“一时文士毕至”,造成了“倾动三吴”的轰动效应,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特别是有元之后,以松江建立府治为标志,伴随着松江地区经济的繁荣,文教的兴盛,一时间名贤汇聚,赵孟、杨维桢、陶宗仪等人在此著书立说,影者云从。入明之后,陈子龙、陈继儒、夏完淳等文学大家以及侧翼在他们身后的“云间派”后学连同数量众多的闺阁佳丽,更是极大地推进了“云间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将松江文学推向了又一高峰,以致有“天下文章在云间”之说。在松江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之中,诗歌和戏剧两个艺术门类尤为突出。因此,一本《松江文学史》,言犹未尽,应该还需要有《松江戏剧史》《松江诗歌史》来补充。而戏剧是我的老本行,关注的程度就更多一些。中国戏曲成熟于宋代,其时松江的戏曲活动虽无记载,但流行于本地的说话、鼓子词、诸宫调、唱道情等形式,已有了以说唱、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要素。而华亭县所属的青龙镇其时已有勾栏,周迪功郎在《青龙赋》中以“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阛阓繁华,触目而无穷春色”与“杏脸舒霞,柳腰舞翠”等文字来描绘勾栏艺伎的歌舞表演形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松江勾栏的真实情形。到了元代,随着水运的兴起和文化的繁荣,松江演出兴盛、名伶辈出,更出现了以陶宗仪、夏庭芝为代表的戏剧理论家。在舞台上,翠荷秀、顾山山、童童等一众名伶作为行业翘楚,技艺精湛、风姿卓绝,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书斋中,《青楼集》以 文字为女伶留影,记录了元代戏曲艺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而完成于泗泾古镇的《南村辍耕录》更是记录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种,留存了重要剧目的原型史料,成为戏剧史上的珍贵文献。明代,松江戏剧在江南文化的影响之下,不论是传奇创作、戏曲评点还是蓄养家班、园林演剧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
第三,“六史”的作者选择
为了使“六史”这套丛书作为一个整体,真正成为资政育人的“信史”,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在策划过程中,我们在充分尊重各位学者学术习惯和研究对象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努力使这套丛书的体例结构基本统一,行文风格大体一致,并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兼具史料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此,在作者的选择上也颇费了一番脑筋。“松江人写松江历史”是我最初设定的一个标准,由此,精心筛选出来,参与“六史”撰写的主力大多是长期致力于松江文化研究的松江学人或新松江学人。他们分别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何惠明(《简史》),在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均有丰厚成果的青年领军人物常勇(《文学史》),致力于书画史论研究、有良好学术素养的美术学博士陈浩(《美术史》), 擅长诗词创作与研究的青年学者乔进礼(《诗歌史》),在书法、绘画及诗词创作与研究方面均有所获的复合型人才宋远平(《书法 史》),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者、文学博士,我的学生吴韩娴(《戏剧史》)。从年龄上看,覆盖老中青三代人,年长者已七十岁上下,中年人五十岁左右,年轻者不过三四十岁。从职业上来说,既有退休领导、在职教授、青年学者,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与职工,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环境,以及“海阔凭鱼跃”的研究空间。希望能给有才识的著者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也给有鉴赏力的读者提供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撰写过程中,他们排除干扰,殚精竭虑,倾情投入,辛勤付出。为了突出“六史”的学术性和可读性,一方面遍览史籍,充分借鉴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特别重视近年来新的学术发现和学术成果,以松江丰富的文化遗存、历史遗迹、艺术珍品,图文并重地传递出松江历史、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信息和发展脉络,并以点带面地把艺术史从具体的人物、作品引申到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空间,有助于读者从大文化的视角理解松江历史,把握松江艺术的发展规律与历程。令人欣慰的是,六部专史的作者和编辑部全体同仁,本着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科学、严谨、求是的精神,面对浩繁的史料,广征博采,用宏取精,辩证扬弃,反复打磨,逐级审定,严格把关,终于使得丛书得以陆续出版。
第四,“六史”的价值追求
从总体上说,“六史”还应该呈现出一些共性的意义与价值:首先,突出松江文学艺术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松江的文学艺术与中国古代整体的文学艺术史的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貌,两者互相印证、参照,既有大中华的“整体性”,又有“这一个”的独特性。以《松江诗歌史》为例,诗歌是松江历史人文的一大宗,不仅名家多、作品丰、影响大,而且形成了以 “云间派”为代表的诗词流派,每个作家作品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松江诗人对域外诗人既有交流又有碰撞, 既有借鉴又有传播。作者在书中对此作了成因分析,在对作家、作 品评价的同时,经常与全国诗歌的主流格局、变迁发展联系起来,互相印证、参照,视野格局开阔。 其次,既重视本土文学艺术家的地位,又不忽视流寓文学艺术 家的作用。自唐宋以来,松江为文人流寓之地,常有诗人、作家、书 法家、画家来此地游历或寓居。如至元末,杨维桢的长期寓居,更是让松江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文化艺术圣地。另外,钱惟善、倪瓒、王逢、陶宗仪等著名流寓文人,都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松江本土诗人如袁凯、陆居仁、邵亨贞等人也是文坛名家。 此时,本土文人与流寓文人互相结交,切磋技艺,如同松江文学艺术腾飞之双翼,前行之双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三人,他们不但生前结交,而且死后同葬,被誉为“元末 三高士”。其中,陆居仁为本土人士,而杨维桢、钱惟善则为流寓作家。再次,许多人物都兼具多种才能,同时入列“六史”中的多部。 如陆机有书法名帖《平复帖》、文学名篇《文赋》,及许多诗歌传世,所以《松江书法史》《松江文学史》《松江诗歌史》都将其列为重要人物。再如赵孟、管道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陶宗仪、董其昌、陈继儒等人,既在书法、绘画、文学等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也是名动一时的诗人,均为同时列入多种“分类史”的人物。“六史”撰著 者在综合评价这些人物的地位和作品的价值时,都做到了兼容并蓄、客观公正。从次,注重文学艺术高峰与低谷的发展流变,与政治、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叠。松江各类文学艺术的发展,大体都有这样一 个脉络:三国两晋陆氏家族之前,鲜有具体人物和作品的记载,以二陆兄弟为开端形成了一个小高峰;南北朝时期,经历长期的低谷;唐朝华亭建县至元初松江建府,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文学艺术与经济发展都处于平淡期;至元末,文学艺术形成了一个高峰,涌现了大量代表人物和名家名作;从明代中开始,迎来了集大成时期,书派、画派、诗派、词派乃至有些争议的曲派、琴派、印派等陆续 登上舞台,成为全国文坛、艺坛上耀眼的明星;之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松江的政治、经济地位为上海所取代,松江的文化艺术也逐渐衰落下来。最后,在人物及作品选择上,既突出名士,也不遗一般人物或者方外闺阁。既有陆机、陆云、陆龟蒙、杨维桢、袁凯、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姚鹓雏、高燮等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也有徐阶、陆树声、张祥河、陆锡熊、王鸿绪等不以文学艺术传世的名宦,还有适度篇幅的方外船子和尚、盲诗人唐汝询,以及闺阁才女柳如是、王微、王凤娴、夏淑吉等,许多都是在多种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纵观整套书籍,可见松江隽士如云、俊才星驰。当然,限于我们的学养、水平,加之“六史”编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心有余而力不足,错漏难免,能否达到预想的价值追求,还需要读者与时间来检验。说了这么多的想法和做法,接下来我还要说一点感慨。在这个内心世界容易浮躁、价值观时有错乱、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斥于周遭的年代,想做一件事不容易,做成一件事更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更更不容易。所以,当“六史”即将陆续面世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首先,要感谢松江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领导的担当作为以及持续的关心关注。感谢有关专家、学者的辛勤付出。感谢方家、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助力奉献和无私帮助。在书稿撰写、出版过程中,“六史”的高级顾问、上海辞书出版 社历史地理编辑中心主任王圣良编审的倾情力助,熊月之、孙琴安、叶长海、朱恒夫、曹辛华、王孝俭、张忠民、张青云、谢海光、山兆辉、任向阳、沈冬林等专家学者以及老领导、老朋友赐予的真知灼见,徐界生、陆忠新、曹金华、李涛、周样波、张国强、陆联群、梁宝山、刘通、杨雨清、王灵辉、王艳、张冬梅、牛立超、陆琦杨、陈诚、金叶、奚建治、陈军军、俞宝琴等以各种方式给予的支持与帮助,编委会一班同仁践行“云间风度”,恪尽职守,团结协作,齐心攻关的种种努力,俞月娥作为“一典六史”编辑部办公室“管家”精到细致的事务管理,众多媒体朋友们的长期关注与鼓励,以及我供职的上海戏剧学院的领导,他们始终谨记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对我这样一个在职的教师回家乡兼职给予的理解与支持,都令我感动不已。而每当我因精力、体力、能力,特别是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产生倦 怠时,我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画面:每天清晨,当一幢幢办公楼刚 从睡梦中醒来,还没有来得及呼吸新的一天的空气,区图书馆二楼 “一典六史”编辑部办公室的窗口,就已刻下了年逾七旬的著名民 俗学家、地方史专家欧粤编审,年近古稀的华东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特聘专家、原《松江报》总编吴纪盛先生这两位夫子伏案工作的剪影。除了中间抽几支烟,简单的午餐以及三点半以后的一杯清咖, 几乎分分秒秒都在故纸堆里觅苍黄,屏幕纸面著华章。欧老先生不久前动了个小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坐到了电脑前;吴先生做学问依旧保持着手写的习惯,光看他为编辑“六史”留下的几十张刚劲有力、神采飞扬的手迹,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看到这两位学者的辛勤付出,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一个个先贤的形象,筚路蓝缕,穷经皓首,青灯黄卷,孜孜以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一代又一代,人类的真善美,松江历史文化的精粹,不正是由这样一些不计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夫子们传承下来的吗?每次想起他们,我的眼眶就会不由自主地红起来。在两位贤达面前,除了深深的致敬,我们难道不应该再让自己更完美些吗? 我始终认为,文化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先贤邦彦的言行举止、丰赡业绩,需要我们沉下心来,鉴古观今,读史悟道。尤其在经济发展快速推进、社会深刻转型的当下,摒弃喧嚣与浮躁, 在充满温情与敬意之中追根溯源,将会让我们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美国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从这个意义上说,“六史” 既是我们此时此刻向松江人民交出的一份回应时代需求的答卷,也是我们在松江历史发展的时间长河中,做出的一个关于松江历史和当代文化的生动注脚。最后,诚挚希望和祝愿“六史”的出版,能够达到以古鉴今、指导未来的作用,能够为家乡持续打响“上海之根”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赋能助力“五大新城”建设,奋力打造人民向往的“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作出应有的贡献。

陆军
2021年12月10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