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奴隶船:海上奴隶贸易400年
》
售價:HK$
75.9

《
纸上博物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诞生(破译古老文明的密码,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150+资料图片)
》
售價:HK$
85.8

《
米塞斯的经济学课:讲座与演讲精选集
》
售價:HK$
74.8

《
人工智能大模型导论 科大讯飞校企合编教材
》
售價:HK$
75.9

《
做财富的朋友: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智慧
》
售價:HK$
82.5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HK$
60.5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HK$
6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长篇小说《生地醉歌》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学作品,原生态地反映了神农架林区的风土人情、乡土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发展的历史印迹。通过对一个神秘古老的村庄、村民,特别是百岁老人一生的描写;通过对生活在那片生地上的动物、植物、事物的记录;通过对房陵文化、荆楚文化、诗经文化,乃至汉民族文化的梳理、发掘和思索,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细节刻画,不动声色地描述过往与现在、古老与现代的历史沧桑和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原始生地演变成人们返村归真向往的福地。
|
內容簡介: |
长篇小说《生地醉歌》通过对湖北房县神农架地区一个神秘古老村庄的描写,对房陵文化、荆楚文化、诗经文化等汉民族文化进行梳理、发掘和思索,原生态地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发展的历史印迹。
|
關於作者: |
李德禄,1958年生,湖北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环境文学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担任过省军区宣传处副处长、战勤处处长、政治处主任,人武部政委,武汉市汉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副主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从军30余年,荣立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荣获广州军区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的“国防之星”“人武之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等。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神农架之野》(合)、《挺起未来的脊梁——成长教育论》、《神农架迷宫》、《天堂债》等作品200余万字。作品曾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纪实文学奖”、电视剧“飞天奖”和人民解放军优秀电视节目奖、广州军区战士文艺奖等。
|
目錄:
|
001 ╱第一章 牛角叫口
057 ╱第二章 阳荷猪卵
110 ╱第三章 绿雪白狼
163 ╱第四章 青蛙石蛙
225 ╱第五章 黑蚂蚁青窝棚
286 ╱第六章 红与黑
347 ╱第七章 麻雀洞石头窝
412 ╱第八章 黑山羊白山羊
489 ╱第九章 野味久香
559 ╱第十章 榆榔家雀
629 ╱第十一章 金鸡凤凰
694 ╱第十二章 八哥小红
|
內容試閱:
|
生生不息的大地
—— 李德禄长篇小说《生地醉歌》序(节选)
邱华栋
李德禄是有文学梦的。我认识他十多年了,认识他,也是因为我所在的杂志在武汉搞的一场文学活动。当时他在汉阳区政协工作。我和他聊起来,发现他很有文学修养,阅读广博, 且一直在写作。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都有涉猎,且发表了大量的作品。但因长期在行政部门工作,文学就是一个业余爱好,他平时也不怎么谈起。直到二〇二一年的春夏,他拿出来了这部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生地醉歌》,让我大吃一惊。这部小说在体量上,在谋篇布局上,在汪洋恣肆的叙事上,呈现出的生生不息的人间景象上,都让我这个写小说的感到惊喜和感佩。
你来读一读就知道了。在小说中,那翠绿翠绿的生地,在李德禄的眼里是一沓纯洁的宣纸,任他在上面虔诚地铺陈出一幅幅风俗画、风物画和风情画,这是自然的魅力,也是原生态的魔力。正是这种力量,驱使他在那片原生态的土地上窜进窜出,写来写去。
大自然是需要人的劳动和热爱的,没有人的风景便是一片茂盛的寂寞,而人则更离不开自然,人脱离了自然,更将是窒息荒芜的空虚。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应是原生态的,可在长期的相互依存和对视中,大自然有时候会被漠视了。在作家李德禄的笔下,大自然始终在源源不断为人提供着和谐的原动力和美好的生存空间,在这个和谐美丽的空间里,滋生了被诗祖尹吉甫采风而成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当地被称作诗经民歌,这里还口口相传了汉民族创世史诗《黑暗传》。无论是诗经还是《黑暗传》,都是作家故土乡民们的婚丧嫁娶、生活劳作的日常歌唱,作家正是用笔记录下了雷村乡亲们在这片生地里、生活中,最原始、最普通、最微不足道的经历。立足一个村的原点,看似题材很小,但它所反映的应该说是整个中国乡村,是乡村生存生活的缩影,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与生态自然关系的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地醉歌》确实是一部现实大题材,它唱响的是一曲原汁原味、感天动地的醉歌。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的章节小标题,趣味横生。章节的题目是提示,也是邀请你进入他的小说世界的门径。从作品的十二章小标题上可见李德禄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谋篇布局,初见到书稿时,我是眼前一亮的,不仅每个标题都是由动植物组成,而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组合,甚至能让你感觉到它的声音韵味, 像牛角叫口、绿雪白狼、黑蚂蚁青窝棚、八哥小红……
我想,李德禄之所以这样写,是与他对生态自然的热爱及孜孜探寻分不开的。他从小生活在鄂西北偏远的原始山村,对那里熟悉的乡亲和动植物有着深厚的奇特情感,他爱那片土地及那土地上的一切。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参军入伍离开家乡雷村起,他便开始以那里为背景从事生态文学的写作,可以说四十多年来,一刻也没离开过魂牵梦绕的家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与曾凡华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神农架之野》,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1991 年大雪纷飞的3 月12 日,北京五十多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环保专家踏着积雪出席《神农架之野》暨神农架自然保护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分别刊发消息,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冯牧称之为中国环境文学的奠基之作,该著作于当年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大奖。1992 年植树节前夕,以“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纪实文学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神农架之野》等八部作品获奖。此间,他还陆续创作发表了一系列以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保护动植物为主题的中短篇小说,《生地》《蛇谷》《蜂碑》《龙虫》《木城的人猴》…… 海潮出版社于1995 年集结出版了《神农架迷宫》一书。他创作的电影《天堂债》、电视连续剧《抗洪英雄》、电视报告文学《大别山的回声》、电视散文《为了母亲的微笑》等众多作品都深深打上了自然文学的烙印。作家是站在人类及整个地球的高度,用热切的目光关注我们这个唯一能适应人类生存的星球,以执着的笔端关切关照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