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理由至上
》
售價:HK$
129.8

《
千秋堂丛书003:南渡之君——宋高宗的踌躇与抉择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单兵装备是军事文化中十分基础的一端,也是触手可及的一环。它看似有较高的门槛,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玩不转,实则相当接地气,可以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日常生活;看似简单、粗暴、没内涵,可以信手捻来,实则来不得的半点夸夸其谈和人云亦云。——只有研究过、品鉴过、把玩过、实操过,才能参透其中的肌理,道出其中的奥秘。走进单兵装备,也就超越了“纸上谈兵”,距离获得真知更近了一步。
《单兵装备》由国内军品科普领域的佼佼者——指纹战甲工作室执笔,聚焦近现代以来各军事强国颇具特色的个人装备,以系统的研究和细致的鉴赏为基础,用通俗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营造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军品世界,不仅将它们的发展历程和作战运用讲述得入木三分、将它们的精妙细节展现得纤毫毕现,更把它们的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发掘得一览无余。对广大军迷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语言与图像俱佳,认知与审美并存鉴赏盛宴。
|
內容簡介: |
《夺命石榴——英国早期手榴弹与枪榴弹发展史》——米尔斯手榴弹在英军的服役时间长达57年,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老式轻武器,为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军和英联邦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博伊斯到皮埃特——二战英军单兵与班组反坦克武器发展史》——1942年,面对德军坦克的威胁,美国人发展出了单兵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英国人则研制出了可单兵操作的反坦克抛射器。
《军国主义的屠刀——二战日本陆、海军军刀简介(下)》——解说武士刀与军刀的异同、制式军刀与改造军刀的奥秘,亚洲冷兵器收藏者不容错过的鉴赏文章。
《LCE类装具的最后荣光——美军ALICE装具系统》——ALICE装具系统伴随美军参与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的所有军事行动,其经典形象深入人心。
|
關於作者: |
指文战甲工作室,汇集众多单兵装具玩家、军品收藏家、携行具及辅助装备研发者、轻武器和战术*家,以及军事史学者,致力于传播贴近生活的装备文化、打造让人身临其境的军事读物。
|
目錄:
|
夺命石榴——英国早期手榴弹与枪榴弹发展史
从博伊斯到皮埃特——二战英军单兵与班组反坦克武器发展史
军国主义的屠刀——二战日本陆、海军军刀简介(下)
LCE类装具的最后荣光——美军ALICE装具系统
|
內容試閱:
|
进入20世纪后,昔日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已逐渐步入暮年,但作为当时世界列强中的佼佼者,大英帝国仍然建立有较完善的军事工业体系和领先的单兵武器装备体系。一战结束后,英国在单兵轻武器方面发展相对缓慢,直到二战爆发前的20世纪30年代中期,很多英制轻武器仍然停留在一战水平,或者仅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些许改进,这些经典武器装备包括米尔斯手榴弹与枪榴弹、韦伯利转轮手枪、李·恩菲尔德手动枪机步枪、维克斯·马克沁水冷式机枪等。这些老式步兵武器在二战中伴随大英帝国的部队南征北战,为反法斯西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甚至在二战结束后的20年时间里,依然在英军的各类武装行动中建立功勋。与此同时,面对敌国坦克装甲武器的快速发展,英国人也快速设计出威力不俗、令北非意大利部队闻风丧胆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以及采用空心装药和抛射原理的单兵与班组用抛射器。其中,单兵反坦克抛射器(PIAT)在二战后期成了英军和其他英联邦部队单兵反坦克武器的代表作。
《单兵装备002》介绍了英国步兵班组的主要支援火力——“布伦”式轻机枪,本辑的前两篇文章则选取了二战时期英军与英联邦部队使用的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步兵武器,即以米尔斯手雷为核心的英制手榴弹和枪榴弹体系,以及以博伊斯反坦克枪和单兵反坦克抛射器为代表的英军班组反坦克武器体系。在接下来几辑中,笔者还将陆续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装备使用的另外几种经典单兵武器装备。
从1939年春开始,博伊斯Mark I反坦克枪作为一款精锐装备大批进入英军服役,但1940年在法国战场面对德军坦克时,操作博伊斯反坦克枪的英国枪手惊讶地发现穿甲子弹对大部分德军坦克都无可奈何。战场上的失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军博伊斯反坦克枪手对装备的操作不够熟练等问题。为此在敦刻尔克撤退后,英国军方着手编写了反坦克步枪操作手册,为了应对德国人可能发动的两栖登陆,部分本土警卫队成员也接受了博伊斯反坦克枪的操作训练。
在1939至1941年间的法国、北非和芬兰战场,博伊斯反坦克枪可以有效对付老式的德制Ⅰ号轻型坦克、意大利轻型坦克或苏联的T-26坦克。随着德制中型坦克车辆的大量装备和轻型坦克车辆防护能力的不断提升,博伊斯反坦克枪的反坦克能力已经明显下降,但仍是在远距离上对付隐藏狙击手和碉堡内机枪手的利器。一般认为,该枪的13.9毫米口径穿甲子弹可以打穿360毫米厚的砖墙或250毫米厚的沙袋,足以对躲藏在后面的机枪手或狙击手造成致命伤害。1941年2月,英军在攻打意大利军队驻守的托布鲁克要塞时,首次成功应用这一战术,英军部署的多个双人反坦克枪小组在超过意大利机枪射程的预设阵地内向意大利部队掩体射击,对碉堡和土木工事后面的意大利士兵造成重大杀伤,严重挫伤了后者的士气。托布鲁克要塞陷落后,亲眼目睹战友在水泥碉堡内被博伊斯枪击毙的意大利士兵们将威力惊人的博伊斯反坦克枪形象地称作“撕裂者”。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登陆战中,英国突击队员也曾使用博伊斯反坦克枪打掉了一个有掩体保护的德军机枪组。1943年突尼斯战役胜利后,进入意大利作战的英军和英联邦部队更加喜欢使用美制12.7毫米口径的勃朗宁M2HB重机枪执行此类任务,在连续射击时,勃朗宁重机枪对土木掩体的穿透效果甚至要超过博伊斯反坦克枪,使用燃烧子弹射击时也很容易将轻型装甲车击毁。在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作战中,英军士兵经常使用该枪消灭石质房屋里面的德军步枪手。1943年8月停产前,共有60000支博伊斯反坦克枪在英军或英联邦部队中服役,虽然英国人后来研制了PIAT反坦克抛射器,但该枪仍然使用到了二战结束。
与欧洲战场截然相反,在太平洋战场上,英联邦军装备的博伊斯反坦克枪成了日军坦克装甲车辆的克星。1942年,在日军入侵马来亚和新加坡的战斗中,英印军第14旁遮普步兵营的反坦克枪手曾在巷战中成功击毁两辆日军坦克。尽管后来美制巴祖卡火箭筒以及英制PIAT反坦克抛射器大量下发部队,但在太平洋和缅甸战场上的英联邦部队并没有大量换装,因为博伊斯反坦克枪不仅可以轻易敲掉那些本来就很稀少的日本坦克,还是对付日军掩体的有效穿透杀伤工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