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HK$
96.8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HK$
49.5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85.8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HK$
85.8
|
編輯推薦: |
▼ 生活美学·经典策划
香料是古时人们的日常用品之一。古人聚会时,常常争奇斗香,使熏香成为一种艺术,直至宋朝,用香的形式更为多样,在制作点心、茶汤、墨砚时,也会调入香料。香文化与茶文化一起发展起来,同人们的生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结合在一起。
▼ 品读香道背后的中国文化
了解香道的文化内涵。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读懂香,读懂中国文化。
▼ 讲述关于香的传奇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闻到瑞龙脑香会黯然伤神?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焚香祈雨?返魂香背后又有着怎样奇异的故事?
▼ 80后人气作者亚比煞 全新力作
她的作品《何处有香丘》,读者高赞,豆瓣评分8.1。读者点评:“阅读本书的过程很愉快,作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和对香的描绘穿插进行,那些带香气的花草树木,集合天地精华而生,被调香师制成了各种满足精神体验的香品。不懂香的我也开始神往起来。”
|
內容簡介: |
如果说古老的香道是一片深海,你害怕不得其门而入,或是在其中迷失方向,那么《香之书》就是一艘小小的潜水艇,你可以搭乘它,更有效率,更快速地去领略深海中最美的风景,去观赏那些色彩斑斓的鱼群,壮阔的珊瑚礁以及美丽的水母和海星,我相信它的美一定会吸引你再次归来。
——作者
香道文化曾经盛极一时,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制香用香外,还有许多传说典故。本书依托古老的香道经典之作——《香乘》,精选其中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部分,按照新的方式编排、整理、翻译、点评。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寻香、用香、制香、品香、香传奇,从古时人们日常所用香料,到细数香的传奇故事,分享香之美,分析香道的文化隐喻,解读古人的文化生活、审美意趣,读懂香道背后的中国文化。
|
關於作者: |
亚比煞
自幼酷爱读书,尤爱《圣经》与《红楼梦》。愿以书为火,行过世间幽暗。
当过记者,做过编导,时常迁徙,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居住过。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看遍荒漠、星空与雪原。已出版个人作品《何处有香丘》《密云晨光》等。
|
目錄:
|
目录(节选)
寻香:了解香料
用香:香具与香器
制香:合香的艺术
品香:诗词与文章
香传奇:轶事与想象
|
內容試閱:
|
序: 潜入中国香道的深海中
我一直对香情有独钟,也许因为嗅觉是最原始的感觉,现代神经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嗅觉是唯一一个不经过丘脑的传递就可以直接进入大脑边缘中枢的感觉,因此神经科学家们认为嗅觉是构成人最原始的感情基础。
它是不必被翻译的语言,它直击情感本源,因此同一种香味也许不同的两个人闻起来会有截然不同的感觉,有人会牵动愉快的回忆,有人会牵动痛苦的感受,有人喜欢书香,有人喜欢药香,有人喜欢青草香,有人喜欢花香,有人喜欢皂香的洁净感,有人喜欢奶香的软萌感,还有人喜欢闻烟草的味道甚至是汽油的味道,这种来自直觉的喜欢是难以解释的,是一种本能的诱惑。
因此我一直被这种诱惑吸引,追随着香气的线索寻找,带着好奇心闻遍了上千种香水,用文字记录下它们的味道,并把好奇的触角延伸到了古老的香道中,我才发现,这里原来是另一片引人入胜的深海,它和现代香水快捷的用法截然不同,它讲究原材料的天然,讲究用香的仪式,它是一群小众的嗅觉极客们沉迷的游戏。
但古时其实它并不算小众,我们用香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六千年之久,但真正香道文化的分水岭是从汉代开始的,西汉以前,异域香料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我们使用的香料主要来自植物的花叶果根。汉代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异域的很多树脂类的香料和动物类的香料都传入中国,香道逐渐成熟是在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人对香的知识不断增加,而且不满足于使用单一的香料,于是出现了合香。
直至两宋时期,香文化到达鼎盛,用香渐渐由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和僧侣佛家扩展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用香量剧增,焚香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大户人家甚至会专设管理香事的佣人,不仅遇重要的宴会和庆典要焚香,平日在卧室书房中都会香烟不断,甚至贵妇人出行时,身边都会有手持熏香的侍女相随。用香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不仅局限于焚烧,在制作点心、茶汤、墨砚时都会调入香料。
宋代已经出现了关于香的百科全书,那就是《陈氏香谱》,也被称为《香谱》,其中就搜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香料、香方和香器具的说明,到了明末,扬州人周家胄更是在《香谱》的基础上用二十年的时间增补修订,最后编撰出《香乘》,成为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作品,几乎把当时关于香的一切都收录其中,为后世研究香文化提供了最权威的资料。
但是,这本书可能并不适合初学者,因为内容庞杂如字典,又是不加句读的古文,无形中为初学者设立了比较高的门槛,难以阅读,因此我们打算做一个精华版的《香乘》,就是现在的这本《香之书》,剔除掉比较枯燥的,而选择其中最有趣,最好读,最实用的部分,专门成册,并加上白话文的翻译和每一篇章的导读,让你能够随我一起更轻松的理解古老的香道文化。
如果说古老的香道是一片深海,你害怕不得其门而入,或是在其中迷失方向,那么《香之书》就是一艘小小的潜水艇,你可以搭乘它,更有效率,更快速的去领略深海中最美的风景,去看看那些色彩斑斓的鱼群,壮阔的珊瑚礁以及美丽的水母和海星,我相信它的美一定会吸引你再次归来。
正文(节选)
寻香:了解香料
众香之首当推沉香莫属,沉香通常产自东南亚一带,因为结香的方式不同被细分为很多品级,我几年前曾经去越南旅行,在芽庄的沉香博物馆中见到很多沉香的原材,临走时还在博物馆里买了一串水沉的手串,这几年来一直随身携带。如果闻过真正的沉香,你一定会折服于这种美妙的香味,极温柔极儒雅,有一种让人瞬间可以宁静下来的力量,我在感觉疲倦和心烦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抬起左手去闻一闻手腕上的沉香串,每一次沉浸在它的香味中,都会觉得这是人间至高的享受。
用香:香具与香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在香料的品级上需要精挑细选,香方的配比上需要反复研究,香炉的设计也是种类繁多,极尽巧工的,因为各种香料香品散发香气的方式不同,主要有燃烧、熏炙、自然挥发等几种形式。使用的香料不同,对应的香炉也不尽相同,比如龙脑一类的树脂性香品需要放在炭火上隔火熏炙;香粉、线香、盘香可进行燃烧,香丸、香饼等可以燃烧也可以隔火熏炙。燃烧和熏炙需要香炉的配合,而对于蒸馏调和而成的香水香油,只需令其自然挥发,各式各样的香花香草和调制而成的香粉,则被人们装入香囊之中,随身携带。
……
两宋时期有一种球体的小巧香炉,被宋人称作“香毬”。一般由银等金属制成,外壳为缕空的花鸟,可以打开。里面有几个轴心线相互垂直的圆环,圆环大小相互嵌套,支撑着一个盛装香料的小香碗。香毬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不会洒落出来,所以人们喜欢随身携带它,或者放在床帐里,放在被子里使用也十分方便。《西京杂记》中所说的"卧榻香炉”就指此物。
制香:合香的艺术
“鹅梨帐中香”大概算得上是香方中最有名的,它的名气要拜这几年火遍全国的电视剧所赐,在《甄嬛传》里,善于制香的安陵容就曾经做过鹅梨帐中香,它的做法比较特别,并不像其他香丸,用炼蜜来调和香末,而是要把香末盛进挖掉核的鹅梨中,蒸三次,再晾三次,让梨肉与香末充分融和,之后将它们全部挖取出来,一遍遍地揉软,最后制成香泥,再做成香丸窖藏。这里的鹅梨,并不是我们平时吃的梨,它是一种特殊的梨子“榅桲”,这种梨本身有清甜的果香,而且肉质扎实,水分少,更适合制香。
品香:诗词与文章
《香乘》中收录了大量与香有关的诗词,大多直接与焚香有关,或者是以焚香为题而写的诗词文章,其中大部分来自宋朝。我们选出一部分代表作,让大家能够略窥那个时代的盛景。我曾说是时候多背一些诗词放在心里了,这些诗词就像我心中建起的一座私人酒窖,每到合适的时机,就可以打开一瓶合适的佳酿。虽然焚香的文化也许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这些诗文就像被封存在时间里的窖藏,每打开一首细读,就如同那古远的香气还在身边。
香传奇:轶事与想象
我记得小时候,就曾有人告诉我,桂花是一种有魔力的花,如果可以捡到足够多新鲜的桂花,用它们煮水来洗澡,身上就会一辈子带着桂花的香味。我信了,于是那个秋天,幻想成为香香公主的我,拿着一个小袋子走遍我能找到的所有桂花树,一粒一粒的认真捡起掉在地上的小小桂花,最后捡到腰酸背痛,才捡出手心大的一撮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