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因用而学: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書城自編碼: 376803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周静珠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645491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不思而美:一个人的心灵简史 》

售價:HK$ 69.6
减压七处方
《 减压七处方 》

售價:HK$ 67.2
成为作家
《 成为作家 》

售價:HK$ 57.6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工作文化史 古代卷 》

售價:HK$ 81.6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像亚马逊一样思考 》

售價:HK$ 94.8
中国震撼
《 中国震撼 》

售價:HK$ 86.4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以讹传讹:错误信息如何传播 》

售價:HK$ 93.6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大学问·生活中的意义 》

售價:HK$ 94.8

 

內容簡介:
本书是宁波市名教师周静珠老师数学教学理念的提炼。本书从理论思考、实践探索两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的“用学”观、“用学”模式、“用学”策略、“用学”形态、“用学”评价等,以期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同时给一线数学教师传递理念、提供范式、促进反思。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需要顺应新的教育需求,重新审视学科的价值,关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面对“双减”的现实背景,数学老师也需要不断思考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创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当面临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学生接受新知识时,能主动探索这一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本书首先厘清“用”“学”关系,建立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进一步分析“因用而学”的学习过程,建构“因用而学”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關於作者:
周静珠,高级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现任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副校长。坚持“因用而学,为学而教”的数学教学理念,并扎根一线教学23年;《小学数学教师》杂志封面人物;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十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成立了宁波市和海曙区两级名师工作室,教学改革经验向浙江省内外辐射推广。
目錄
目 录
第一章 “因用而学”教学观的概述/001
第一节 “因用而学”教学观的提出背景/004
第二节 “因用而学”教学观的界定与理论定位/014
第三节“因用而学”教学观的实践路径/028
第二章 “因用而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5
第一节 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037
第二节 课时视角下的教学设计/045
第三节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050
第四节 由项目驱动的教学设计/057
第三章 “因用而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063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抽象策略/065
第二节 数学探究活动的建构策略/071
第三节 数学错误资源的挖掘策略/077
第四节 数学实践应用的创造策略/082
第四章 “因用而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指导/ 087
第一节 研学观察型学习活动指导要点/ 090
第二节 操作体验型学习活动指导要点/ 096
第三节 游戏感悟型学习活动指导要点/ 102
第四节 实践应用型学习活动指导要点/ 109
第五章 “因用而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 115
第一节 对目标达成的评价/ 118
第二节 对过程经历的评价/ 127
第三节 对运用能力的评价/ 131
第六章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案例设计/ 139
案例1 “圆的认识”单元典型案例设计/ 141
案例2 “有趣单位面积:r2”单元典型案例设计/ 147
案例3 “周长的认识”课时创新案例设计/ 152
案例4 “植树问题”课时创新案例设计/ 160
案例5 “图形的奥秘”拓展实践案例设计/ 167
案例6 “比例的应用”拓展实践案例设计/ 176
案例7 “营养午餐”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183
案例8 “书籍版权页中的数学”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191
案例9 “唐塔中的数学密码”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200
案例10 “自行车速度里的奥秘”项目学习案例设计/ 210
后记/ 222
內容試閱
序 一
因用而学 学用相长
周静珠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她成了《小学数学教师》2022年第1期的封面人物。这是教坛对她所取得的教学成就的一种无声的赞美。同时,期刊登出了一组专题文章:一篇《小学数学“因用而学”的内涵解析与实践策略》和两篇“因用而学”的思考与实践的案例,编辑部还特别配发了《因用而学 为学而教》的导引文章。我想这是编辑部同志对这位一线教师,经由深入思考、理性分析,加之亲身实践,提出“用”“学”理念与适切性实施策略的充分肯定与最好褒奖。
是的,这组专题文章就是周静珠老师即将出版的厚厚一摞书稿——《因用而学: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结晶,一个侧面反映。
我为周静珠老师提出“因用而学”的教学理念点赞。这不仅需要有洞见,更需要有勇气。所谓有洞见,是因为“学”与“用”其实远超出数学范畴,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命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有人说,“学习”一词本来就含有应用的意思,“学”是接受知识,“习”是实习,是应用知识,“学”与“用”是不可分的。宋代大学者朱熹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其大意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知道而不去做,那么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因为“学以致用”作为成语深入人心,使用十分广泛,久而久之,人们对“学”“用”有着惯性理解和传统认识。周静珠老师洞见到这样的理解与认识存在误区。误区之一,“学”“用”有先后之分。传统的认识往往认为“学”在前,而“用”在后,“学”决定着“用”,把“学”和“用”割裂成两个阶段。误区之二,“用”是工具而非目的。学习的主要对象是知识,知识的运用则是工具、手段,服务于知识的掌握;认为知识内在地优于实践,学习接受内在地优先于实践应用。所谓有勇气,是因为这个命题哲学意味太浓厚,讨论和表述起来非常不容易,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可能。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周静珠老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来探讨这一命题。相反,她认为只要对这一命题的探讨和实践有价值,就不必躲躲闪闪、裹足不前。一线教师也不妨大胆呈现自己的想法,提炼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理念,并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展开生动的课堂实践。有实验性,正是吸引一线教师不懈奋斗与探索的最有魅力的一点,也正是教师探寻教学真理过程中的价值所在。
三年前,讨论要不要将这个命题的探讨与实践立项成为研究课题时,大家的意见是不一致的。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故弄玄虚,容易纠缠在“用”“学”关系的泥沼里,难以提炼出教学主张与理念;二是乱花迷眼,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用”的解释涉及的层面更多,因此难以搭建出理论框架、找到研究路径;三是东拼西凑,容易造成理论探讨与课堂实践“两张皮”的现象,难以收集到足够、丰富且适切的支撑材料,并在逻辑上站住脚。
近日,当阅读完这本记录着她三年研究实践历程与积淀而写就的专著原稿,作为当初坚定的支持者,我感到由衷的欣喜。
书稿不但厘清了“用”与“学”的关系,而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因用而学”的教学理念。她扬长避短,建立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调整“用”“学”关系的先后次序, 得到“用”在教学中的三层意义——“用”不仅是结果,还可以是过程与方法,更是目的与价值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建立以“用”为目标的教学整体思维,统领整个教学阶段。最终,逐步实现“用”“学”有机整合,达到“用”“学”一致。
本书不但搭建了“因用而学”的理论框架,而且多维度、多视角地探索出将理论落地的实施策略。理论架构上,本书将“因用而学”教学理念指向知识的探索、推理、应用和创造,把“用”与“学”的有机整合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为用而学” 是目标系统,“在用中学”指向过程,而学习的结果就是“学而用之”。在此理论架构的指引下,本书又从四个维度——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习活动指导、学习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梳理和概括。例如,在《“因用而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一章中,她概括出四条策略:两条内化策略,分别是数学模型的抽象策略、数学探索活动的建构策略;两条外化策略,分别是数学错误资源的挖掘策略、数学实践应用的创造策略。这种梳理与概括,很好地在理论探索与课堂实践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浅出地领略、把握周静珠老师的“因用而学”理念,并找到实施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本书不但提供了十个通俗易懂且完整的创新设计案例,而且都充分体现了“因用而学”的教学理念。
本书中的案例特点非常鲜明,都是从“用”的视角出发,经历从“用”到“学”再到“用”的过程,把“用”贯穿于“学”的全过程,深入数学学科的本质和知识内核,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深度认识、深度理解、深度体验,促进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案例还从四个维度分类提供,分别是单元整体的典型案例、课时视角的创新案例、问题导向的教学拓展案例、项目学习的典型案例。这样分类翔实的优秀案例既是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单元论述的具体化,更是“因用而学”教学理念的落脚点、支撑点,十分便于一线教师理解、借鉴,从而有效指导日常教学活动。
行文至此,搁笔掩卷,叩问遐思。
记得石中英教授写过一篇文章叫“教育者不要再痴迷于制造标签化的‘教育特色’”,他感觉到当下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教育概念满天飞。他认为初衷是好的,但如果一味强调特色、差别,非得在理念、名称上弄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方才能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价值性,那就走向了反面。
周静珠老师提出“因用而学”的教学理念,也是在为自己贴一张“标签”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两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