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领读:青山见我应如是

書城自編碼: 37648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东周社著 , 周东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2583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犯罪心理X档案:法医精神科医生真实办案手记(第一季)法医精神科医师心理解剖手记 》

售價:HK$ 57.6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台湾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

售價:HK$ 117.6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论衡系列) 》

售價:HK$ 81.6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妈妈,我想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9.6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再造大唐:郭子仪评传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8.6
《 文化苦旅(余秋雨独家定稿版 ,作者直接授权,逐字修订! ) 》
+

HK$ 67.2
《 文化苦旅 2019修订本(30周年纪念版) 》
+

HK$ 49.8
《 我本芬芳 》
+

HK$ 62.3
《 朱光潜:人生的进度条,该缓就缓 》
+

HK$ 64.7
《 精神明亮的人 》
+

HK$ 55.1
《 努力,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经典美文!《读者》六年典藏精选?美文彩插系列) 》
編輯推薦:
1、给读者的精选书单,“只是探路者的一点心意”:
“时间的玫瑰”“家书继世长”“慢慢走,欣赏啊”“鸡鸣声中谈秋”“这般颜色做将来”“西望东方”“何为成都”“我有新诗何处吟”,全书共八章,领读人精选四十余部经典,娓娓道来,潺潺而叙,大多为非虚构类,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和我们所处的世界。
2、与领读人一起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人无使命,即无人格”“诗书的美是永恒的美”“读懂父辈乃一生责任”……作者通过精心挑选的作品,字字打在心头的文题,将具有超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精神种子撒下,从中汲取受用终生的精神力量。
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书如青山,读者与书正如辛弃疾与青山,互观互赏、互解互猜,或心意相通,收获感动;或醍醐灌顶,满心欢喜;或脑中上演一番论争,不亦快哉!
5、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一座金话筒奖主持人的声音书馆:
观看图书节目,静听领读人朗读,查看心意书单,在领读书社试试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出来,*后还可记录自己的读书动态,一键生成读书心得。
內容簡介:
《领读》是由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成都市全民阅读推广公益大使周东倾情奉献的一份有声书单。周东先生以领读人的身份精选四十余部经典好书,与读者分享阅读感受,解析作品主核、艺术魅力及作家故事,并献声朗诵经典片段,用声音与文字带领读者遨游不同作家的精神世界。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领读人心中,书如青山,读者与书正如辛弃疾与青山,互观互赏、互解互猜,或心意相通,收获感动;或醍醐灌顶,满心欢喜;或脑中上演一番论争,不亦快哉!读书实乃调神畅情的一件事,领读人将自己长期的阅读积累全盘奉出,带给读者一份心意满满的书单。全书共八章,娓娓道来,潺潺而叙,大多为非虚构类,涵盖哲学思考、传统文化、生活美学、人生感悟。一部部经典如同富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的精神种子,只管撒下,就能从中汲取受用终生的精神力量。若读者能在本书中邂逅适合自己的读本,继续自己的阅读之旅,本书也就完成了领读的使命。
關於作者:
东周社,取春秋时代 “百家争鸣”之意,循钱穆先生“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知今”之说,以“温故知,做将来”的深切情怀,梳理挖掘巴蜀文脉,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书内容正是来源于东周社在成都电视台和全网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书香成都》,目前该节目已播出近80集,主旨是“向下扎根 向上提升”,由成都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指导。
周东,东周社创始人,主讲人。四川省图书馆全民阅读大使,成都市全民阅读推广公益大使,成都市阅读协会副会长,成都市语言艺术协会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委会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四川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曾主编《跨越时空的成都文化志——大道金牛》第一部、第二部,《爱上郫都100个理由》,《新新都》(中英文)。
目錄
目录

壹 时间的玫瑰
002教育是救国之不二法门
《卢作孚箴言录》/卢作孚著,张维华选编
011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艾恺
020人无使命,即无人格
《文化与人生》/贺麟
028湖畔人生
《瓦尔登湖》/亨利·戴维·梭罗
036和有温度的孔明同行
《文化不苦旅:重走诸葛亮北伐之路》/马伯庸
044寻找精神的故乡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张立宪

贰 家书继世长
052大师也是真“暖男”
《胡适家书》/胡适
059困苦中求快活,才是会打算盘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
066读懂父辈乃一生责任
《谢觉哉家书》/谢觉哉著,谢飞编选
074无一日不读书
《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
082修身齐家看家族兴衰
《家世》/余世存
091家训传承三代,故事传奇一生
《我们三代人》/汤一介

叁 慢慢走,欣赏啊
100此时,此身,此地
《厚积落叶听雨声》/朱光潜
109清凉如水美如玉
《人间草木》/汪曾祺
117捕捉偶然,定格岁月
《那一天》/维利·罗尼
124在舍与得之间张望
《舍得,舍不得》/蒋勋
131一身闲情得雅趣
《闲情偶寄》/李渔
139美是自然,是自己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

肆 鸡鸣声中谈秋
148 风雅由心起
《雅舍小品》/梁实秋
156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张恨水
164 阅读的私人感受
《坐久落花多》/杨葵
171生命深处的惦记
《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

伍 这般颜色做将来
180 孤独的捍卫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188 南渡自应思往事
《南渡北归》/岳南
196 失败者的颂歌
《人类群星闪耀时》/茨威格
204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212 多少荒唐事,皆付夜谈中
《夜谭十记》/马识途

陆 西望东方
222当老外遇到四川方言
《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启尔德
231镜头中的成都旧影
《回眸历史:20世纪初一个美国人镜头中的成都》/路得·那爱德
239唯愿艺术不再逃难
《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白杰明
247剪不断,理不乱
《另一种乡愁》/马悦然
255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一念桃花源》/比尔·波特

柒 何为成都
268由此进入往日的成都
《锦城旧事》/车辐
277旧时成都最后一位少年郎
《老成都·芙蓉秋梦》/流沙河
283时代的缩影,城市的记忆
《成都茶馆》/何小竹
294为一座城留半部传
《成都是一个古城》/李劼人
308百年迁徙
《湖广填四川》/肖平
320大时代下的小历史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王笛

捌 我有新诗何处吟
332与文学知己的一场文学远征
《文学回忆录》/木心
340一片诗心在玉壶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著,叶嘉莹整理
349诗书的美是永恒的美
《与诗书在一起》/叶嘉莹
356纳兰心事几人知
《我是人间惆怅客》/杨雨

364后记
內容試閱
后 记

读书这件事儿,自古至今都被尊为雅事,既有黄金屋,亦有颜如玉,绝对好事;说的再大一点儿,可以为民族之崛起贡献力量。
而阅读这样的事其实也很私人,各种细致,各种心境,是无趣是痛苦还是喜悦,恐怕个人的感受最真实。
至于《领读》,原本是东周社制作的一档阅读类电视节目,在中国同类电视节目纷纷凋敝的当下,居然挺到了今天。作为主讲人,我也是自身投井,窃饮甘泉,落得个如饥似渴且越饮越渴的下场——说白了,越读越觉得自己没文化。
心想,可能同类感受者众,于是开心地做起了分享阅读的“勾当”,林盘中的分享会,油菜花里的朗诵会,麦田里的读书会……活动的主题,讲出来是“书读万卷破,声音有力量”,当然心里也明白,不喜欢读书的人,不会因为有人摇旗呐喊而捧卷,也不会因为去响应号召而阅读。
于是发现阅读这件原本和穿衣饮水一样自然正常的事,一旦到了需要大力推广的时候,情形就有点不乐观了。
嗯,有点着急。
但阅读其实需要并可以引导和推荐,也可以变成好玩的事情去分享,就像只要能开心减肥,花点时间运动一下也是可以试试的。让自己内心多一点与智者、善者、达者交流后获得的充盈感、自信、饱和与满足,这些确可成为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组有机密码。
心理学专家说,阅读最佳的培养期是孩童少年时期,是对外界事物判断最敏锐的时期,错过了这个阶段,人生损失巨大,即使你花再大力气去号召、去推广,可能也只是事倍功半。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有不靠读书就家产万贯、吃喝无忧的先例,但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以奔跑姿态前行的人,他们在喘息间隙没有忘记读书,在和先贤对话,和高手过招,他们是真的如饥似渴,不为作秀。
愿意前行的人,不会因为路有坎坷而停止脚步,假装睡着的人,估计你也没办法叫醒他——那好吧,我们还是可以天真地相信,总会有人因为身边的呼唤而睁开眼睛。
于是,《领读》就用声音传递力量,“领”者,带着大家一起玩儿,分享阅读之乐;“读”者,不仅是看书,还要朗诵出来,这是小学基本要义。
不仅如此。还要告诉身边的人,一如杜甫笔下的桃栽和小松,“濯锦江边未满园”“为觅霜根数寸栽”,完全可以“不问绿李与黄梅”,只管一心向下扎根,向上提升,就能“幸分苍翠拂波涛”。
于是默想着做一棵树吧,找到一方可以扎根的土地,以及可以仰望的天空。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先生和真真小姐的加持,让《领读》余热再温,组铅成册,心中便感激得很。又把东周社的阿静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璐璐、瞳瞳几个小姑娘捏到一块儿,日夜兼程,付梓成书。
要感谢的人很多,比如田妈、师大爷、邓女士、闵楠美女、洪松学霸……简直没法儿一一罗列。还有东周社的创作团队,那帮喜欢读书写字的家伙们也是令我感激的。
愿我们共同成长,见证前行足迹。

周东
2022年5月12日夜

补 记
早些年,电视主持人是有光环的,不读书者亦能光彩照人。回想起来,不碰书的日子,都是在电视主持人岗位上度过,现在后悔如冷落美妙爱人般不堪。当互联网时代各色主播登台亮相,电视主持人光环变暗,面临多种可能的时候,恐怕只能靠自身发光了。一本书可能就是一格电,多一格心里踏实一点。开心阅读,快乐充电,避免关机。
我有一个执念,读书不必开书单,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一本开始。这是实话。《领读》当然就不会用开书单的形式呈现,说不上像什么。有点像是给地雷区插些红标,只是探路者的一点心意而已。

教育是救国之不二法门
《卢作孚箴言录》/卢作孚著,张维华选编

卢作孚(1893—1952),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


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
一个没有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
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一个拯救了百万生命的人
一个被人遗忘的人
一个万万不可忘记的人

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二战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它使得英法联军得以保存大量的兵力,为日后的反攻提供了基础。同样是在二战时期,中国大地上也经历过这样的奇迹。在“中国版敦刻尔克”奇迹中,一位民族英雄拯救了150万人的生命,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抗战的命运,这位英雄,就是被称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
很多年轻人不一定知道卢作孚是谁,他确实是一个几乎被当代人遗忘的人。但当我们了解了他的经历和贡献之后,你一定会感叹,他是一位绝不该被遗忘的人。
八十年前,在那个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他对中国人民所做的贡献,可谓光照日月,彪炳青史。而他在繁忙工作之余,沉思人生,洞察世事,为我们留下的一本《卢作孚箴言录》,更具有恒久的人性光辉和思想价值。
从我第一次知道这位传奇人物开始,我就有个心愿,要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甚至奢望能把这断了的文脉接起来——他不该被历史遗忘,连毛主席都说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卢作孚出身贫寒,读完小学就辍学了,靠着自学,他不仅做了报社记者,还编写教材,随后更是在教育、航运等多个领域都卓有成就,对国家贡献极大。这个被后人称为“近乎完人”的人,他的主要学说和思想都在他的《卢作孚箴言录》里。
卢作孚的言论深入浅出、朴实明白,又饱含深意,可以说他的言论就是他人生的表达。纵观卢作孚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人生,可以说他一直转战于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这三大领域,尤其对于教育,卢作孚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虽说他自己只是小学毕业,但他一直认为“教育是救国不二之法门”,在他早年担任四川地区一些教育行政职务时,就曾掀起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这项运动被当今的教育学者誉为“二十世纪初地方教育实验的一个典型”。随后他在成都成立通俗教育馆,聘请专门人才,包括音乐、体育、艺术、古董等各方面的学者和专家,来给普通市民上课,同时把入学的手续和门槛化繁为简。卢作孚的出现给当时整个四川的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清新变革之风。那么这样一位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念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人都说教育应是做人的教育,教人如何做一个人,我觉得教育应是做社会的教育……要从自然界,从社会上,才能得着真切的知识,书本不过是记载那些知识的东西,并不是知识。要养成儿童获得知识的能力,他才能够一辈子随时随地获得知识,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给与学生以知识,而在训练学生的行为。

卢作孚的很多教育理念,在现在看来都值得借鉴和学习,不过由于当时的四川军阀割据,战火不断,抱有教育救国之梦的卢作孚渐渐发现,他这条路好像走不通。1925年,卢作孚把他的救国理想转向了另一条路——发展实业。他靠着乡亲朋友的支持,花8000元买了一条船,这就是中国近代史著名的民生公司的开始。然后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民生公司由这艘船起步,发展成为拥有140多艘江海轮船的客货船队,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民族航运企业,而卢作孚也一跃成为“中国船王”。企业越做越大,卢作孚也一步步实现着他实业救国的梦想。1938年10月,在那次被称为“中国版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中,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在日军的炮火下,仅仅用40天的时间,通过水路把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企业物资设备和150万人运输到了四川大后方。这些企业在当时是中国仅存的工业命脉,保留下来的这些工厂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有不少航运企业都是趁机大发国难财,但卢作孚恰恰相反,他不仅以最低的价格来运送物资,而且允许大量难民免费搭乘。在整个大撤退的运输过程中,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可谓损失惨重,很多船只遭到损坏。作为一名商人,卢作孚虽说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通过这种实业救国的方式,也算是在另一个战场上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现在大家都在说爱国,但假设国家真出现危难的时候,试问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又有多少能做到像卢作孚那样呢?不管是做教育还是干实业,卢作孚的最终目的其实都一样,那就是振兴国家。对于祖国,他一直抱有一颗赤子之心,而在他这本箴言录里,我们同样能读到不少他忧国忧民、立志振兴中华的话语。1939年8月14日,他在《精神之改造》中写道:

抗战以来,整个国民之思想,已趋于一致,不过尚有少数人,尤其为年轻之人,好标奇立异,喜欢新奇思想。实则今日之中国人,其问题不在选择某种思想,而在能否思想一点,我人能思想,则不必选择思想,必能对中国之问题,作清楚之分析,故我人时时刻刻应有思想。
日本派遣军队占了东三省,是看得见的,但,他派的生铁、棉纱占据了华北以及长江下游,我们看见没有?奉天失守,热河失守,我们看得见的,海关每年损失的数万万,我们又看见没有?要是终于安眠在旧有集团生活之下,终必迄于灭亡而后已的。

卢作孚的一生,一直以关注民生和推动国家的进步为己任。像宜昌大撤退这样的时刻,在他的传奇人生中,也只能算是璀璨繁星中的一颗而已。除了成立民生公司,用实业救国以外,卢作孚还担任过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交通部常务次长、国民党政府第一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由他主持建设的北碚“现代乡村建设运动”,可以说是现代化乡村建设的一个样板和雏形,当时国内外很多专家和机构的评价都很高。
作为一个不差钱又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一般人对卢作孚的想象,应该是一副衣着光鲜、派头十足的模样吧?但其实真实生活中的卢作孚,与人们的想象相差很远。他从不爱打扮,常年穿一套中山装,为了节省梳头的时间,他还剃光头,完全没有大老板或高官的派头。有一次卢作孚的四川老乡、国民党元老之一的张群和他开玩笑说:“你的跟班都比你穿得漂亮。”虽然他手握几千万资产,却从没想过为自己买地、买房,身后也没有任何财产和储蓄,连兼职单位送的车马费都分文不留地捐了出去。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和我一样都对卢作孚充满了崇敬之情,那么他对于成功,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又是如何看待的?我们依然可以在这本《卢作孚箴言录》里找到答案。

人的成功不是要当经理、总经理,或变成拥有百万、千万的富翁,成功自己;而是盼望每一个人都有工作能力,都能成功所做的事业,使事业能切实帮助社会。许多人都把这个意义弄不清楚,往往败坏事业,成功自己,自己虽说是成功,社会却失败了。因为自己这种成功,是从剥削社会得来。

卢作孚的头衔很多,他既是中国船王、资产千万的大企业家,又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不过抛开众多的头衔,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有着伟大人格的革命实干家,一个真正的伟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深深地埋没在了岁月的尘埃中。还好,近年来,对卢作孚的研究在不断地加大和深入,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那点点星光开始逐渐清晰起来。2003年,卢作孚被重庆市民众和专家学者分别评选为重庆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正如一些专家所说,他留下的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文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
最后我想说的是,先生的事功,虽说已离我们渐渐远去,但先生的思想,却依然保存在这本箴言录里,品读它,体会它,带给你的,将是一生受用的滋养。而对于他个人和思想的研究和挖掘,我觉得这还只是开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卢作孚留下的精神财富会更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从中受益。

延伸阅读
《卢作孚文集》《卢作孚的选择》《卢作孚自述》《我的父亲卢作孚》


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艾恺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他是一位独立思考、悲天悯人的学者
也是一位桀骜孤高、不畏权势的勇士
他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儒家
坚信世事滚滚向前,中国文化必将复兴
只不过先生用一生回答的问题
我们至今还在寻找答案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发现有些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喜爱,比我们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角度、视野、观点等等方面,总会给我们惊喜。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芝加哥大学历史系一位中文名字叫艾恺的终身教授,恭敬且虔诚地在梁漱溟先生的墓前磕头。估计很多中国人连梁漱溟先生的墓在哪里都不知道,他却不远万里跑到墓前虔诚祭拜。我印象最深的是艾恺在墓前放的那本梁漱溟先生的作品《这个世界会好吗》,可见艾恺对梁漱溟的敬仰到了何种程度。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喜欢戴一顶瓜皮帽,着中山装。1985年92岁那年,他在中国文化书院做过一次演讲,娓娓道来,手势和声音都充满力量,他说:“有两个点,不迁怒,不贰过。心里有点不平,你就怒了。马上就过去,不迁延。迁延的迁,是时间上的问题,是生命上的问题;不贰过,错了不再错。孔子也罢,他的学问的功夫,都在自己生命上,不在其外。”精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世存在《家世》里讲到的十七个家族故事里,其中就有梁家。对于梁家的家风,余世存的总结是四个字:直道而行。这个“直”,确实是对梁漱溟一个比较精准的概括。关于梁漱溟的“直”,有两件事中国人应该比较熟悉。一件是1953年9月,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梁漱溟公开跟毛泽东争论那件事。还有一件是1973年的批林批孔,梁漱溟说,“我的态度是,只批林,不批孔”,结果受到了大规模批判。
梁漱溟的“直”,为他赢得了世人普遍的尊敬,但在我看来,梁漱溟对于今天的我们,对于今天的中国,真正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可能远远不止这一点。
我觉得《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是了解或者说理解梁漱溟最好的一扇窗口。这本书实际由梁漱溟的一个采访录音整理而来,采访者就是在梁漱溟墓前悼念的美国著名汉学家艾恺。艾恺是费正清先生的爱徒,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了一本关于梁漱溟的重要传记,《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但那时的艾恺根本没有和梁漱溟见过面,也没有采访过他,整本书的写作完全建立在对文字资料的研究上。后来艾恺听说梁漱溟居然还活着,他竭尽全力找机会要亲自采访梁漱溟,以印证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而这个机会,终于在1980年来到了。
可能是因为梁先生看到了艾恺写的《最后的儒家》,梁先生委托他八十高龄的北大学生给艾恺打电话,想和艾恺见个面。那段时间,艾恺是每天早上都到梁家报到,和梁漱溟连续深谈十多次。从梁的思想主张,到他一生经历的各种人事,无所不谈,最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录音资料。直到二十多年后,这些录音资料才被有心人整理,得以成书出版。
这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完全还原录音时两个人的对话,基本未作任何修改,时不时还会有“(笑)”这样的字样。在阅读的时候,俨然身临其境,可以真切感受大师晚年那种对世事的洞彻和内心的纯净。要说当时梁漱溟已经87岁,但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超强,而且言语间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像封面照片的样子那么严肃,是一个非常随和达观的老头儿。只是说这个书的标题,多少显得有些沉重。这个世界会好吗?说起来
这既是贯穿全书的一个基本思想,也是发生在梁漱溟和他父亲身上的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梁漱溟出身清朝官宦之家,父亲梁济,做过清朝的文化官员、内阁中书。梁济不是那种腐朽守旧的清朝遗老,他是有新思想的。但他看到辛亥之后,共和被搞得乌七八糟,心里非常悲哀,觉得一国之精神根基已经丧失,萌发了自杀的念头。1918年11月的一天,梁济准备出门时,遇到梁漱溟,父子两人谈起了一则关于一战的新闻。最后梁济问道:“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梁济说:“能好就好啊。”说完这句话便离开了家。三天后,梁济在净业湖,也就是今天北京的积水潭,投湖自尽。而当时家里人,正忙着准备三天后他的六十大寿。
父亲就这么走了,但梁漱溟却需要用一生来回答父亲留下的这个问题。世界会好吗?回答这个问题太不容易了,不仅需要持续的思考,也需要不断的行动。令人感佩的是,这两点,梁漱溟都做到了。年轻时的梁漱溟,学问底子其实并不深厚,只上过中学,也没留过洋。但凭着过人的天资和勤奋,他通过自学,愣是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学问之路。24岁便被蔡元培请到北大讲授儒学和佛学。梁漱溟曾说,所谓学问,就是学着问问题,多么精到的一句话。

我一生啊,占据我头脑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国家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就是中国的衰弱危亡、社会的苦痛,这是常常占据我的头脑的一个问题。可是另外一个问题远远超过大过这个问题,就是对人生问题的怀疑苦闷。

在我看来,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家社会问题,梁漱溟是用行动来回答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尝试社会改良,投入乡村建设运动,当年在山东做得是风生水起;四十年代为抗日救亡四处奔走,竭力促进国共合作,是典型的民主人士;五十年代耿介直言,百折不回。他不是那种坐而论道的书生,他一直在积极地践行儒家所讲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不计成败,只求找出一条新路来,“我是一个要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拼命干”。
对于第二个问题——人生问题,我觉得他更多是通过著书立说来回答的。梁漱溟著作等身,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到《人心与人生》,一生笔耕不辍。《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他说写完这本书就可以去死了。但说实话,这本书比较艰深,学术味重,我感觉不太好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说到梁漱溟最重要的一个思想观点,就是他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归结为了三类:第一类是人对物的问题,第二类是人对人的问题,第三类是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关于解决第一类问题,梁漱溟认为是近代西方科学的强项,在征服利用自然方面,他们确实走在了前面。但说到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还有安顿好人自己的心灵,梁漱溟觉得还是得依靠中国的文化和佛学中的一些道理。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所以终其一生,梁漱溟始终坚信,中国文化在经过西方文化的冲击后,经过扬弃和更新,终会重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放光彩。这就是为什么梁漱溟会对父亲说,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我刚好不悲观。

1988年6月,最后的儒家,95岁的梁漱溟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需要休息。直到今天,梁漱溟的名气依然很大,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位先生?就拿我自己来说,以我有限的阅读和浅薄的理解,梁漱溟的有些观点,我并不是都赞同的。不过说到近代中国我最佩服的人,梁漱溟绝对是其中一个,因为我觉得他是少数真正做到了“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人。什么叫知识分子?在我看来,光有知识还不能算,至少,还得做到这八个字“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我想艾恺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写的一段话,可谓是对梁先生最为恰当,也最为精准的评价。

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单是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是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与许多20世纪的儒家信徒相比较,他更逼近传统的儒者,确实地在生活中实践他的思想。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在思考,还需要探寻。

延伸阅读
《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人》《读书与做人》


人无使命,即无人格
《文化与人生》/贺麟

贺麟(1902—1992),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贺麟学贯中西,在中国哲学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是“新心学”的创建者,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与其束缚于现实,不如放任于梦想
因为梦想虽然不是理想
到底还与理想接近
青年人最容易陷于梦想
也只有青年人最富于理想

贺麟这个名字你或许没听说过,尤其是相较于在蜀地文化涵养中孕育出来的几位文学大师——巴金、郭沫若、沙汀、艾芜等,贺麟在普通大众中的知名度确实要低很多。这也不奇怪,毕竟哲学这个领域还是太过深奥,在中国近代的哲学研究领域,贺麟就是一块让人高山仰止的丰碑。所有学习哲学的中国人,几乎都读过他翻译的黑格尔《小逻辑》,这本书也被誉为“中国最成功的西方哲学译作之一”。
就黑格尔的《小逻辑》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和逻辑学方面的常识,读起来难度不小。但如果你读了贺麟先生的《文化与人生》,或许相对会容易一些。这本书写于抗战期间,那时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他将对文化问题及人生问题的思考写了下来。书中,在发挥他个人的文化见解和人生见解时,他尽量理解并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特点,并介绍西洋文化的意义、西洋人的近代精神和新人生观。
贺麟先生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的文化危机,内有古今之变,外有中西激荡。有人拒绝一切西方思想,有人打算全盘西化。而只有极少数的像贺麟先生这样的人,是用浸透“儒释道”传统的中国头脑,去仔细地研究和理解西方文明的思想精髓,然后发展出建立在中西文化融合基础上的现代儒家思想。他并不排斥汹涌而来的西方文明,甚至认为这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是件好事。就是要用这种生死存亡的考验,去逼迫所有头脑清醒的人,去认真地思考中国近代以来的各种危机,最终学会吸收、融会和转化这些外来文化。

就个人言,如一个人能自由自主,有理性、有精神,他便能以自己的人格为主体,以中外古今的文化为用具,以发挥其本性,扩展其人格。就民族言,如中华民族是自由自主、有理性、有精神的民族,是能够继承先人遗产,应付文化危机的民族,则儒化西洋文化,华化西洋文化也是可能的。如果中华民族不能以儒家思想或民族精神为主体去儒化或华化西洋文化,则中国将失掉文化上的自主权,而陷于文化上的殖民地。
——贺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文化与人生》大概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家文化的自信,自省与图新,在认识和汲取西方哲理、宗教与艺术的元气中获得新生;二是乘抗战风云之势,谋划建立一个不失自家传统的现代法治国家;三是辨识人心的信仰及宗教,在现代儒家和华夏精神生活里找到它或引发它;四是评析文化流派,发表教育主张。
贺麟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有着清晰的时代问题意识,体现出面对现实、应对危机和立足传统、华化西哲、转向现代,以及深入论证、缜密分析等特点。他吸收诸子百家及西方哲学,将中西有关“心”的理论有机结合,创建了新的心学体系;对“理”“知”“知行关系”等进行新阐释,提出了新的体用观,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发展了其思辨性。
贺麟先生早在八十年前就用自己的思辨证实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信。更难得的是,在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旧中
国,贺麟先生已经预见到了中华民族日后的伟大复兴,所以他才会说:“民族复兴不仅是争抗战的胜利,不仅是争中华民族在国际政治中的自由、独立和平等,民族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这不正是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吗?而这延续了近百年的历史使命,既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人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下,即是人生的目的。使命是目的的内容,目的即包含在使命之内,也可以说人生的目的即在完成人的使命。使命比目的要具体些,切实些。做人有了做人的使命,人生就有目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具体的、切实的、非执行不可的使命,而高谈人生目的,就嫌空洞不着边际了。
假使一个人永久不去追问人的使命,就好像无舵之舟,漂在海上,只能随波逐流,与世浮沉,那么岂不是生活无意义无价值?进一步说,人没有人的使命,人就没有人格,不能算是真正在做人。
——贺麟《论人的使命》

其实贺麟先生本身就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他出生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时代,却一心想要读最好的书,领会最好的思想。那时候的他,为求中国之富强,走出国门去寻求救亡图存的复兴之路,他坚定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把它作为毕生的使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而今天的我们,在面对自己丰满理想和骨感现实的过程中,仍然可以从贺麟先生的教诲中吸取营养。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分离的、矛盾的、冲突的、很难合一的。

现实是丑恶的、复杂的、生硬的、无情无理的,另一方面,理想却是美丽的、简单的、和谐的、有情有理的。在我们看来,离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为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不能自拔。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关着门,闭着眼,作主观的梦想,极力逃避现实。

八十年前,贺麟先生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论述,放在今天依然是字字珠玑,充满洞见: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不论是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里探讨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融合转化,还是在《论人的使命》里论述目的与使命的互为依存,或者是在《理想与现实》中剖析二者的辩证关系,贺麟先生都是把一些表面上看似对立的东西,以自己的深厚学养,层层抽丝剥茧,寻找出其中可以统一转化的一面。这是看待世象万物的一份大智慧,也是观照人间众生的一份大善意。而贺麟先生的这份智慧和善意,无疑是为丰富博大的天府文化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先生今天虽已远去,但捧读先生的书,多思考,勤反省,把先生的论述映射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又用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去印证先生的观点,这也算是我们对先生《文化与人生》的一种“新开展”吧!

延伸阅读
《近代唯心论简释》《当代中国哲学》《黑格尔哲学讲演集》《西方六大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