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編輯推薦: |
⑴目前,大部分土地利用研究,基本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或从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土地整治研究。本研究拟从农民个体决策行为出发,以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制度变迁—农民土地价值观响应—土地利用行为决策的理路,研究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为农村土地利用研究补充一新的研究视角。⑵本书将农民土地价值观视为影响农村土地利用的主要维度,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农民土地观念变迁和演替的规律梳理,剖析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机理,并揭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对农民土地价值观变迁的响应机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区河西走廊为例,并选择不同代际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掌握农民土地价值观的时空差异,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差异化”制定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⑶将空间分析理论引进社会分析领域,将推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创新。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农民土地价值观理论体系建构和对农村土地制度演替规律的梳理和总结,揭示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响应规律;拟从农民个体决策行为出发,以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制度变迁——农民土地价值观响应——土地利用行为决策的思路,通过选取典型研究区,探究不同类型农村、农民及不同代际农民土地价值观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农民土地价值观影响下的农户决策行为及其对农村土地利用影响机理。通过本研究,力求为政策设计者以农民土地价值观时空差异为切入点制定“差异化”农地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从而实现国家宏观政策 取向与农民政策需求间的平衡。该研究即可丰富价值观的研究内容,又为农村土地利用研究补充一新的研究视角。
|
關於作者: |
陈英,男,博士,教授,现任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土地经济、土地规划、土地资产评估和农村发展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规划社科基金项目1项,完成甘肃省科学研究与土地科学领域社会服务项目2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在《中国沙漠》、《干旱区地理》、《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资源科学》、《中国土地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1部。
|
目錄:
|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目标4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15
第一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构建及测度17
第一节 农地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构建及测度17
第二节 宅基地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构建及测度27
第二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的影响因素39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的关键要素识别39
第二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的影响因素48
第三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的时代变迁58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的演进趋势60
第二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变迁的实证分析67
第四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分化研究75
第一节 农户土地意识分化研究75
第二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差异性检验85
第三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差异的影响因素93
第四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区域差异分析98
第五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分析102
第六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产权认知差异分析111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133
第五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135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135
第二节 农户耕地保护程度实证测度140
第三节 农户土地价值观对耕地保护行为影响的模型构建144
第六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150
第一节 概念的相关性验证150
第二节 概念的相关性检验153
第七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60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定性研究和模型构建160
第二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模型结果分析168
第八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174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农地非农化影响的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175
第二节 农户土地价值观分化对农地非农化意愿的影响分析180
第九章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184
第一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185
第二节 农民土地价值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190
第三部分 结论与政策启示195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197
第一节 结论197
第二节 讨论200
第十一章 政策启示204
附录A 调查问卷206
附录B 乡土调查散记216
参考文献231
后记236
|
內容試閱:
|
序:认知与导引 《农民土地价值观:测度、变迁与影响》既竣,陈英呈书稿与吾,曰“请序之”。吾虽为其师,而长期从农作科研,于社会科学殊未深究,遂细读深研,月余成序。 诚如其自序所言:学说之通例,非先有常则以为实行之标准,而为早流行于社会,而后学者观察之,研究之,组织之,由浑而画,由暧昧而清晰,以成为学说。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成为“流行”或“风气”,之于高层大家者曰“思潮”,之于基层小民者可曰“认知”。凡“思”而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时代之要求者也。而凡“认”而达“知”,则必成一定之理念,而又应时代之政策者也。风气者,一时之信仰,人鲜能撄之。 农人之于土地认知,其发展变迁,自循其轨。国家大政所启,必引发旧认知之反思,以利于自身发展,孕育新观念。而观念既成,则必引其利用行为之变易,次致政策变迁。如此反复沉潜,导引农村社会之发展,而其道亦常在若远若近、有用无用之际。而于此能深究力索,由其表而及其里,自其浅而入其深,把握其表现,探究其机理,提示其规律,导引其发展,庶几可先知矣。 本著条理虽未确立,方法亦处间错试验,弃取不定,恒驳而不纯,但在淆乱粗糙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然此亦研究初也,于前期酝酿培灌之基,当“窄而深”之淬厉精进,思想内容,日益充实;研究方法,日益精密。于著述本身,出版之际,删烦冗,实虚浮,“搜刊幽秘,捃采残落,言匪浮诡,事弗空诬”。 泛泛一序,无以益其善美;亦无以损其恶俗,尚待于实践中校其短长而自淬厉。 时辛丑年夏张仁陟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