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自我效能(单行本)

書城自編碼: 375855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心理学经典著作
作者: [加]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著,缪
國際書號(ISBN): 9787576013467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研究报告:大型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 》

售價:HK$ 69.6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第2辑) 》

售價:HK$ 153.6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HK$ 79.2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6.5
《 自卑与超越(精装典藏版) 》
+

HK$ 45.0
《 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经典之作,透彻解析人性,了解自己,超越自己) 》
+

HK$ 116.2
《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精装版) 》
+

HK$ 52.2
《 乌合之众 》
+

HK$ 622.5
《 弗洛伊德文集(全十二册) 珍藏版 》
+

HK$ 79.7
《 梦的解析(不再艰涩难懂的2019全新译本) 》
編輯推薦:
自我效能理论为在各种生活条件下进行社会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应用的范围和种类证明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和作用的普遍性。我希望对个人和集体能力的更好理解能有助于指引人类发展和变化的理想进程。
——阿尔伯特·班杜拉
內容簡介:
个人因素在人类自我发展、适应以及社会和个人改变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其中,人们对其效能的信念发挥着关键作用。除非人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期望的结果,阻止有害的结果,否则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激励他们行动或坚持。其他任何可能作为引导或动机的因素,都是基于一个人拥有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力量这一核心信念的。本书展现了个人和群体效能感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自我效能感是阿尔伯特?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特别强调人所具有的动因作用,即人的能动性。因此,他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成他的社会环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动因的能力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
在《自我效能》这本书中,班杜拉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根据这一思想对自我效能的性质、结构、来源、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一生中的发展、自我效能感起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思想扩展到集体,分析了集体效能感在学校、社区、各种社会机构的成就,以至在更广大社会活动中的作用。
關於作者: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2021) 生于加拿大,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他在社会模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拓展了我们对于人类学习的视野,所揭示的关于观察与模仿对于学习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在当前信息时代更是突显其重要性。他对自我调节机制、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表明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可以影响其选择、动机,甚至是幸福与健康,为我们认识人类的自我发展、适应与改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拓展了我们利用知识来造福人类的深度与边界,影响波及学习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研究与生活领域。他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加拿大勋章,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威廉?詹姆士奖、詹姆士?卡特尔奖,美国心理学会(APA)桑代克奖和终身成就奖。
目錄
001译者前言
003中文版前言
005序言
/章/理论观点
003人类动因的性质
006三元交互因果关系中的人类动因
008决定论和自我影响的实施
011个人效能的相关观点
/第二章/自我效能的性质与结构
040自我效能知觉是一种生成能力
042行为的积极产生者和消极预言者
043对个人因果作用的自我效能观点046自我效能信念系统的多维性
059自我效能的因果关系
066效能判断和行动间不一致的原因
/第三章/自我效能的来源
087动作性掌握经验
094替代经验
110言语说服
115生理和情感状态
123效能信息的整合
/第四章/调节过程
126认知过程
132动机过程
148情感过程172选择过程
/第五章/自我效能的发展分析
176个体动因感的起源
180自我效能的家庭来源
186同伴及自我效能的扩展和证实
187学校是自我效能培养的主体
190青少年的转折经验带来的自我效能增长
197成年人的自我效能
212随年龄增长的自我效能再评价
/第六章/认知功能
229学生的认知自我效能
256教师的效能知觉
260集体学校效能

/第七章/健康功能
279自我效能知觉的生物学效应
297健康促进行为中的自我效能知觉
334预后判断和自我效能知觉
/第八章/临床功能
341焦虑和恐怖性障碍
367抑郁
374饮食失调
383酒精和药物滥用
/第九章/运动功能
397运动技能的发展
411运动行为的自我调节
433集体团队效能
438身体锻炼的心理生物效果
/第十章/组织功能
455职业发展和追求
474职业角色的掌握
485组织决策中的自我效能
496职业角色扮演中的自我效能
505集体组织效能
/第十一章/集体效能
515集体效能的测量
520政治效能
544媒体影响方式的使能作用
551为社会文化变革提供条件
560集体效能的破坏因素
566参考文献
662主题索引
內容試閱
译者前言
自我效能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早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经过20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一书,对自我效能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班杜拉的论著中,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和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信念(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知觉(perceived selfefficacy)及效能信念(efficacy beliefs)等术语交替使用的,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因此,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agent),特别强调人所具有的动因作用(agency),即人的能动性。因此,他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成他的社会环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动因的能力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在本书中,班杜拉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根据这一思想对自我效能的性质、结构、来源、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一生中的发展、自我效能感起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同时,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思想扩展到集体,分析了集体效能感在学校、社区、各种社会机构的成就,以至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它和人类实践的各个领域都有密切关系。班杜拉除了对自我效能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外,还非常关注自我效能感的应用研究。《自我效能》的近一半内容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总结,阐述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教育、提高健康水平、临床治疗、职业活动、管理和体育运动等领域的功能。
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应用问题,作者都以实证研究的结果作为论证的基础。书中介绍了大量实验研究的材料。这些实验在方法上也具有特色,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都相当严格,研究结果可确切地分离出自我效能和其他相关因素在行为成就中的作用。建议读者对此也加以注意。
该书是一本自我效能感的专著,但它涉及归因、动机、目标、期望等许多有关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的理论问题。因此,该书可供所有对人的心理特性与行为问题感兴趣的心理学工作者和其他专业的学者阅读。在书的应用部分,作者不仅阐述了自我效能在各个实践领域的作用,而且广泛地阐述了如何解决各实践领域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对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如教师、教练、社区工作者、临床工作者、管理人员、各级领导等)如何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有参考价值。
该书的翻译是集体完成的。中文版序,第三、四、五、六、九章由李凌翻译;序,、七、八、十章由井世洁翻译;第二、十一章由缪小春、张小林翻译;缪小春和李凌译出了主题索引。译稿经缪小春统一审校。该书内容广泛,除心理学外,还涉及哲学、教育、医学、社会、政治、管理、体育等许多学科和领域的概念及理论。书的文字也有相当难度。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我们试图在忠于原著(包括作者的文字风格)、准确表达原著内容意义的基础上,尽力使译文便于我国读者阅读。但由于专业、英语和中文水平的限制,我们未能完全如愿。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刘俊升和单敏月帮助我们完成部分译稿的打印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彭呈军为书稿的翻译和出版付出大量精力,在此向他表示深切谢意。
中文版前言
电子技术革命性的发展以及人类联通度的日益全球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瞬间可以通达世界的通讯正在改变着人类影响的本质、范围、速度以及轨迹。这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教育、工作、与彼此的关系以及经营生意和处理日常事务。这些快速发展的现实,呈现出新世纪的新挑战,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塑造个人发展和国家生存状态的机会。
个人因素在人类自我发展、适应以及社会和个人改变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其中,人们对其效能的信念发挥着关键作用。除非人们相信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期望的结果,阻止有害的结果,否则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什么能激励他们行动或坚持。其他任何可能作为引导或动机的因素,都是基于一个人拥有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力量这一核心信念的。本书展现了个人和群体效能感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在教育领域,现在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实施更大的个人控制。过去,他们的教育发展极大地依赖于他们所进入的学校。现在,他们拥有好的图书馆、博物馆,而且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通过全球互联网随时随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自我教育。
在以知识为基础、日新月异的全球社会中,人们的希望和未来在于其不断地自我发展与自我更新的能力。教育技术并非是智力发展的万用良方。如果学生不能激励自己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那么互联网上的辅导者也就形同虚设。因此,对于一个多产而创新的社会,自我指导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在职业生活中,自我指导也正在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过去,雇员学会了某一特定的行当,就一辈子在同一机构中做相同的事情。在现代工作中,以信息为基础的技术将使以前手工操作的生产和服务系统得以自动化运营。从工业向信息时代的这一历史性转变,要求高级的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随着飞速的变化,知识和专门技术如果不适应新的工业技术而更新,很快就会过时。雇员们必须在整个工作生涯中,对各种各样位置和职业中的自我发展把握主动性。
有效的适应性在组织水平上也已经成为一种奖赏。组织必须不断创新以在快速变化着的全球化市场中生存并繁荣。他们面临着在成功的至高点上为变化作准备的悖论。许多组织成为成功惯性的受害者。他们被束缚在为他们带来成功的技术和产品上,没能就未来的技术和市场作出足够迅速的变化,变得慢的成为大输家。随着既不考虑时间、也不考虑地点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发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地闯入家庭、社会和娱乐生活。现在,人们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和他们的工作地连线。这些电子技术对权衡各种事情的轻重利弊提出了新的挑战。
近些年来,从疾病模式转向健康模式,健康概念有一个较大的改变。人类健康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环境条件。通过控制健康习惯,人们能够活得更长、更健康,能延缓老化的进程。通过个人和群体效能的发展,使人们控制自己的健康习惯,创设健康的身体和社会环境,能产生巨大的健康益处。如果这为数不多的习惯所带来的巨大健康益处被植入一种药片的话,这些健康结果该被宣布为医学领域中的里程碑了。
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和政治进程。它给人们提供大量机会参与支持人类共同渴望的有关事项和活动。这些先进的技术将交流能力散布到全社会并跨越国界,但该系统不决定它们将被如何使用或它们具有什么类型的社会影响。个人和群体效能的发展,决定人们是否能让自己所言掷地有声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积极作用、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有意义的改变。
人们并非自顾自地生活。人们一起工作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因此,本书相当关注引起有意义的社会变化的群体效能的训练。随着日益增长的跨越国界的相互依存,国外的事件会对国内的职业、社会和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全球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使得社会系统能为自己服务的强烈的群体效能感,在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上变得至关重要。
判断一个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不仅要看它的解释性和预测力,还要看它影响人类活动变化的操作力量。本书收录的大量有关效能信念本质和功能的知识,就如何为了人类而改善提高个人和群体效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十分高兴有机会向翻译本书的缪小春教授、为此书中文版作准备的彭呈军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致以深切的谢意。他们通过慷慨努力,已经对观点的分享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阿尔伯特·班杜拉
斯坦福大学

序言
当代社会正在经历着非凡的信息、社会和技术变革。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社会变革本身并非新生事物,新的是变革的强度和不断加快的速度。巨大变革的快速周期需要连续的个人和社会更新。这些挑战性的现实促进了人们塑造自己未来的效能感。当代的许多理论将人们描述为由环境事件协调的内部机制的旁观者,人被剥夺了任何主体感。而实际上,人是自发的、具有抱负的有机体,他们能够塑造自己的生活,并能影响组织、引导和调节社会事件的社会制度。
本书探讨了人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结果的能力信念实施人类动因作用的问题。它相当详细地回顾了效能信念的起源、结构,其影响人类健康和成功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发展起来并有助于人的改善。自我效能知觉在多侧面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行动的决定因素。本书证明了效能信念与其他社会认知因素共同起作用以调节人类的适应和改变的许多途径。
社会中发生的剧烈变革正在形成新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人们具有更多的知识、方法与社会权利对自身的发展及影响他们生活的条件实施个人和集体性的控制。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间相互依赖的不断增加,当今社会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主要受远方事件的影响。人们相互之间联系的全球化为人们对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生活进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跨国的现实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文化,它对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未来的集体效能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
在本书所提到的人类动因概念中,自我效能知觉在社会结构影响的宽泛网络中发挥作用。然而,这种分析超越了情境主义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将其行动适应于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社会情境。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也是其生产者。简言之,他们有能力选择和形成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之情境主义观点,交互观点能更好地解释人的特征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交互式因果关系。在这一观点中,社会结构影响主要通过自我系统起作用而不是表现关于人类行为的相互竞争的概念。由于影响是双向的,社会认知理论不接受自我和社会之间以及社会结构与个人动因之间关系的二元论观点。
人类的生活是高度相互依赖的。人们的个人行为会对他人的幸福产生影响,同样,他人的行为也会影响自己的幸福。人们必须协同工作以便使自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社会认知理论将对人类动因的分析延伸到集体动因的运用。它通过家庭、社区、组织、社会机构甚至国家的共同效能信念和志向起作用,于是人们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并通过一致的努力改善生活。本书考察了当前破坏集体效能发展的生活条件以及人们努力重新获得一些对生活进行控制的方法的新的社会条件。
理论根据解释力和预测力进行判断。在后的分析中,心理学理论的价值也必须通过它改善人们生活的能力进行评判。自我效能理论为在各种生活条件下进行社会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应用的范围和种类证明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和作用的普遍性。我希望对个人和集体能力的更好理解能有助于指引人类发展和变化的理想进程。
知识的发展和它们引起的技术进步已经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环境适应自己而不仅仅是要自己适应环境。通过改革行动,人们已经更有力地控制了双向的进化进程。提高了的效能对生活性质和质量的影响依赖于所设定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于我们的激励系统和我们创造的一些技术会将我们引向何方的问题。如果我们使用建立在短视观点基础上的激励系统继续破坏维持生活的、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那么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个“非自然的文化选择”理论。人类对环境控制的不断增加产生了有趣的自相矛盾效应。人类创造出来以改变和控制环境的技术变成了限制性力量,这反过来又控制人的思维和行为。本书的后一章提出了这些更普遍的话题和关于它们的以效能为基础的观点。
这本书中的一些材料已经发表在我以前的一些书籍和期刊文章中: 人类动因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美国心理学家》,1982;个人动因运用中的自我效能知觉,《心理学家: 英国心理学会公报》,1989;《通过目标系统对动机和行动进行自我调节》,克拉沃学术出版社(Riuwer A Cademic Publishers),1988;生理激活和健康促进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雷文》(Raven),1991;认知发展和机能中的自我效能知觉,《教育心理学家》,1993。这些材料已经被修订、扩展和更新。
很高兴在这里我能有机会感谢许多在这一工作中以各种方式帮助过我的人。我还要感谢斯宾塞基金会和约翰尼·雅各布斯基金会对我的研究方案和手稿准备的慷慨支持。虽然这本书只具了一个作者的名字,但它是以往许多学生与同事合作努力的成果。他们的创造性的贡献体现在这本书大量的引用文献中。我感谢他们丰富了我的学识,同时感谢他们多年来的热情友谊。我还希望表达出我对许多为效能信念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证据和新颖洞察力的学者的感谢。如果没有他们提供信息,这本书不会有如此的广度和深度。
自我效能可以应用于人类机能的各种不同领域。这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要通过许多学科领域的工作来完成。我深深地感激戴维·阿特金森,他利用不计其数的时间呆在图书馆中不知疲倦地寻找常常是已丢失和晦涩的期刊文章。我要特别感谢莉莎·海尔里奇,她不但把我的工作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她的无价的帮助使其有所改善。我们一起富有幽默感地度过了工作时间。
一本书的写作不仅是作者的心血,其中还包含了一家人的无私奉献。我要感谢我的家庭对我的信任,以及他们在我写作中,特别是这本书写作的后阶段所表现出的克制态度。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我的家人。

/章/
理论观点
人们总是努力控制影响其生活的事件。通过对可以控制的领域进行操纵,能够更好地实现理想,防止不如意的事件发生。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极其有限,因而基本上没有能力改变生活现状,他们只能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并且认为这些动因操纵着他们的生活。人们举行精心安排的仪式并执行各种行为准则,试图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垂青或免受超自然力量的惩罚。即使在当代社会,当遇到极其不能确定的重要事件,许多人仍然采用迷信的仪式祈祷事态的发展能如其所愿。当偶尔有几次不相干的仪式与成功的后果相伴出现,人们便很容易相信是仪式影响了后果。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知识的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人们预测事件并对事件进行控制的能力。对控制超自然系统的信念已让位于承认人们具有塑造自身命运力量的观点。人类自我概念的变化和生活由超自然控制变为个人控制的生命观的变化带来了因果思维上的重大转变,新的启发使人类力量的运用快速地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人类的独创性和努力取代了对神灵的安慰性仪式,成为改变生活条件的手段。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人类建立了物理技术,使得日常生活得到巨大的改观。人类发展出的生物技术能够改变动物和植物的基因构成。人类创造的医学和社会心理技术提高了身体及情绪生活的质量。人类设计出了社会系统,对易受强迫性或惩罚性制度控制的信念和行为类型进行限制。这些权利与制度性保护扩展了信念和行为的自由空间。
对生活环境进行控制的努力几乎渗透于人一生的所有行为之中,因为它提供了无数的个人和社会利益。重大事件的不确定性使人高度不安。就人们能对重大后果的产生发挥作用来说,人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后果。预测能力培养了适应的准备性。不能对事件施加影响会对生活造成不利的后果,它将滋生忧惧、冷漠和绝望。因此,保护所期待的结果并避免不受欢迎的后果发生的能力对个体控制的发展和运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人们越能够对生活中的有关事件施加影响,就越能够将自己按照自己喜爱的那样进行塑造。通过选择和创造对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的环境支持,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方向产生影响。当然,人类的作用处于社会条件之中。因此,环境对有价值的生活道路的支持是由个体自身以及与其他人一起创造出来的。通过集体行动,人们能够调节社会系统的特性和实践以改善生活。
人类运用控制的能力是混合的赐福。个人效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依赖于生活的目标。例如,由不可动摇的效能所驱动的革新者和社会改革家的生活,不是轻松的生活。他们常成为讥笑、谴责和迫害的对象,即使社会终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中获益。许多获得了认同和盛名的人通过克服表面上难以克服的困难来塑造自己的生活只是为了进入新的社会现实,但对这些新的社会现实,他们只能实行较少的控制,进行拙劣的处理。确实,有关名人和无名之辈的历史中充满着既作为生活的建设者又作为生活的牺牲品的个体。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这不仅对当前生活、同时也对后代产生了普遍性的影响。许多提供当前利益的技术也包含着危险性,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失。我们的技术能力对地球进行破坏或使地球上的许多地方变成无人居住的地区,表明了人类力量的强度在不断增加。当前公众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技术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对自我利益的贪婪追求会给社会造成长期的破坏效应。运用社会力量将个体利益置于大众的共同利益之上,会引起大量的特殊利益,不再为解决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付出努力。如果没有对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的共同目标的承诺,控制的运用会退化为个人和派别力量的冲突。人们要想实现所期待的共同理想并为后人保持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就必须同心协力。简言之,人类控制的能力既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以导致不良的后果。
由于控制在人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多年来,出现了有关它的许多理论。个体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和行动更多依赖于他们相信什么,而不是客观上什么是正确的。因此,研究的重心一直放在人们将自身作为原因的能力信念上。大多数理论隐含着控制是先天内驱力的观点。任何一种广泛有益的——而且因此是高度普遍的——能力很快就被解释为是自我决定的或自我掌握的先天内驱力。但是主张个人控制的努力是先天内驱力的表现的理论,削弱了对人类效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一问题的兴趣,因为这种内驱力是人们生来就具有的。这些理论反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些内驱力如何受到社会的阻挠并不断减弱。实质上,所有人都在尝试证明至少对影响他们的一些事件施加影响的事实并不必然表示先天动机的存在。控制本身也不能被看作是终结。实施控制以保证获得期待的结果并防止非期待的结果产生具有巨大的功能价值,并且是激励性动机的强大来源。关于控制的运用到底是先天的驱力还是由期待的利益所驱动的问题,在后面将得到相当多的关注。
人们通过个人动因的机制为自身的社会心理机能施加着原因性作用。在动因的各种机制中,没有一种比个人效能信念更处于核心地位、更具普遍意义。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身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他们很少具备行动的动机。因而,效能信念是行动的重要基础。人们使用个人效能信念指引自己的生活。自我效能知觉指的是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可是,能对之实施个人影响的事件多种多样。影响可能包括调节自己的动机、思维过程、情绪状态和行为,或者它也可以包括改变环境条件,这些都依赖于一个人想要控制什么。
个体的效能信念具有不同的作用。它影响人们选择追求的行动进程、在特定意图中付出多大的努力、在面临障碍和失败时能坚持多长时间、从不幸中恢复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自我妨碍的还是自我帮助式的、在应对高负荷的环境要求时体验到多大程度的应激和抑郁,以及所能实现的成功的水平。这一章将考察人类动因的性质和个人因果作用的其他概念。
人类动因的性质
人们可以对他们所做的事施加影响。当然,大多数人类行为决定于许多交互作用的因素,因而人们可以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产生作用,但不是的决定因素。使某一事件发生的力量应该与事件如何发生的机制相区别。例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追求特定策略,但他不会让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命令骨骼肌按指定模式运动。人们会根据什么是处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和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念的理解,尝试做出符合目标的行为,而不具有自己的选择如何与有益于努力的神经生理事件相协调的模糊观念。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