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桐城大先生吴汝纶

書城自編碼: 375849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历史/地理人物
作者: 吴春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0533577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7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

售價:HK$ 94.8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

售價:HK$ 71.8
北京三万里
《 北京三万里 》

售價:HK$ 93.6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争吵的恋人:我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争吵 》

售價:HK$ 70.8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秘史:英国情报机构的崛起 》

售價:HK$ 81.6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李鸿章及其时代:中西方世界的历史撞击 》

售價:HK$ 70.8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售價:HK$ 273.6
脉络:小我与大势
《 脉络:小我与大势 》

售價:HK$ 10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9.3
《 李白传:一声狂笑,半个盛唐 》
+

HK$ 221.8
《 苏东坡新传 全新增订版(全两册) 》
+

HK$ 85.0
《 蔡京沉浮一场北宋晚期风云变幻与蔡京人生沉浮交织的历史大戏 》
+

HK$ 52.5
《 王阳明传 》
+

HK$ 70.7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

HK$ 62.3
《 张栻传(叙述其治学湖南、主教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等重要阶段) 》
內容簡介:
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师吴汝纶是当时北方文化圈的领袖人物,中国近代两大风云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的得力军师,也是严复《天演论》背后的推波助澜者。他既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又是现代学校的创办者,还是中国近代教育个学制——“壬寅学制”的奠基者。
本书作者在充满血和泪的晚清历史中,探寻吴汝纶救亡图存的耻辱与激愤,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爱恨交加的温良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以有温度的文字,描写了吴汝纶在中国处于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改革教育的种种努力,真实再现吴汝纶傲岸而灿烂的一生,展现了大先生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關於作者:
吴春生,安徽桐城人,深圳市翠园中学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班首届学员,安徽省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1989年9月至2003年2月在安徽省桐城中学工作,2003年3月调至深圳市翠园中学任教,曾任语文科组长。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1篇,有教育文集《风过留痕:我在翠园的教育叙事》,主编、参编校本教材及教辅用书5本,在纸质电子媒体发表散文随笔等各类文稿20余万字。
目錄
章 科场连捷 001

纵观科举考场,从秀才、举人、进士,“一试辄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吴汝纶学霸级的考试成绩,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成熟,写有“思想”的八股文,一举登上科举考试的。桐城,因为桐城派,曾经被誉为“文章甲天下”,桐城派古文是打开科举大门的利器,吴汝纶凭借满腹桐城派古文,走出桐城,走向人生更加广阔的舞台。

1.兄弟二人桐城县赶考 / 003
2.吴家出了两个秀才 / 006
3.人生个贵人:方宗诚 / 008
4.行看黄榜点朱衣 / 013
5.差点儿成为状元 / 015
6.桐城古文创造“一试辄中”的科场奇迹 / 018
7.呼马呼牛任自哗 / 021
8.桐城吴氏承继桐城派渊源有自 / 026
9.避乱读书膜拜乡贤大侠 / 029
10.思想,让我们行得更远 / 031
第二章 曾幕时光 037

在曾国藩幕府的日子,是吴汝纶一生中快乐的时光,有良师,多益友;有高雅学术的沉静,有戎事倥偬的紧张。吴汝纶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的追求是高于名利的。作为桐城派的后进,能够得到当时古文领袖曾国藩的指点,能够步入曾国藩幕府这个桐城派文士的荟萃之地,是人生一大幸事。
充满理想与机会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

1.曾国藩叹为“异材”的桐城青年 / 039
2.济宁跃马扬鞭入曾幕 / 043
3.醉心桐城古文的曾国藩是个好老师 / 044
4.流连家乡山水人文:羊山矶、蟂矶 / 049
5.读书而不晓事皆废才 / 054
6.新厅堂红喜字,归觐吴牛庄 / 059
7.曾国藩幕府的“诗词大会” / 061
8.在曾幕躬与其盛 / 065
9.归家辞行北上百感交集 / 073
10.千里行程一路欢歌 / 075
11.升任拟奏幕僚,深得曾国藩倚重 / 082
12.不计毁誉,与曾国藩风雨同舟“天津教案” / 084
13.曾国藩回任两江,李鸿章“掠美” / 096
14.曾国藩的三次保奏 / 099
第三章 亦官亦幕 103

吴汝纶官场人事“懵懂”,但在晚清乱局中是清醒者。为官深州、冀州,代理天津知府,文教、治水、捕盗,官誉日隆,恢复文庙乐舞,均徭于亩,吴公渠,青史有声。李鸿章对以古文显扬天下的吴汝纶垂青有加,是因为其能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奏章,李鸿章的奏稿、电报,很多都是吴汝纶拟写。善于策划、计谋,这也是为李鸿章所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1.千里之行赴任深州 / 105
2.初登仕版唯有“勤慎” / 110
3.年轻吴知州的官府生活 / 114
4.曾国藩死了,两棵大树倒了一棵 / 117
5.乐的教化:恢复文庙乐舞 / 121
6.“均徭于亩”,百姓利益为先 / 126
7.丁忧中断仕途,重然诺居张树声幕 / 128
8.行走三个多月的“北游” / 137
9.正式步入李鸿章幕府 / 145
10.衡水,衡水 / 147
11.侠肝义胆亦书生 / 152
12.青史留名“吴公渠” / 155
13.晚清乱局中的清醒者 / 158
14.人事“懵懂”在官场 / 161
15.做个红媒添十岁 / 165
第四章 莲池岁月 167

弃官从教的吴汝纶在莲池书院,不辱使命开创新局。莲池岁月,颇显文人之清苦,但雅集文事、“觞咏唱酬”盛况空前。北方文化圈的形成,使桐城派在走向衰亡的岁月里仍然保持了一个全国性学术派别的雍容大度。痛彻骨髓的甲午之殇,为大清“裱糊匠”李鸿章洗刷骂名。吴汝纶遇到严复的《天演论》,似乎出于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庚子乱局,莲池夷为废墟,若不是朋友多,转移得快,差点就丢了性命。

1.莲池山长:花落吴家 / 169
2.初居莲池,锐意革新 / 174
3.吾桐城不能再见此人矣 / 179
4.良士相交,垂范若此 / 183
5.桐城派北方古文圈子的形成 / 186
6.甲午之殇谁之罪 / 192
7.为李鸿章“止谤” / 197
8.为严复《天演论》作序 / 206
9.吴先生的五个女婿 / 214
10.洞悉世情,不愧李鸿章高参 / 217
11.袁世凯的“投机”,国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 220
12.庚子乱局中的莲池书院 / 226
13.晚清“裱糊匠”李鸿章之死 / 233
第五章 东瀛壮游 239

应承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之职,赴日本考察学制,本属无奈之举,但由于遇事总是不愿苟且的吴氏作风,这无心插柳,倒成就了吴汝纶在近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人对饱学大儒的礼遇,对中国弃之如敝屣的国学的珍视,让吴汝纶找回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伊藤博文一席话,“其言绝痛”,国势危殆,中国再不变化,将有亡国灭种之祸,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如芒刺在背!

1.张百熙“为天下学子”一跪 / 241
2.受命东游,考察日本学制 / 244
3.朝野惊睹大儒风 / 249
4.留学生事件背后的新旧之争 / 254
5.满国皆是李傅相 / 257
6.马关:伤心之地 / 259
7.归国,归国 / 264
第六章 创办学堂 267

吴汝纶创办桐城学堂的动机就是教育救国,“东西合璧”,培养经世济变人才,实现振兴国家理想。排除困难,凝聚各方之力,筹办桐城学堂,功莫大焉。开创的事业还未起步,就溘然长逝,后继者赓续学堂,告慰在天之灵。

1.欲救国,惟有先办学堂 / 269
2.肖店:寻访嬉子湖西岸风水之地暨张宰相祖坟之行 / 275
3.为学堂筹资多方谋求帮助 / 281
4.亲手拟定学堂办学文稿 / 283
5.溘然而逝天亦悲 / 285
6.桐溪塥,清流潺湲 / 290

附 录 / 295
差点“满分”的殿试考卷:《对制科策》 / 297
自喻之文:《矮栝说》 / 301
乡曲儒生的“自得”与“气类相感”:《跋〈蒋湘帆尺牍〉》 / 303
內容試閱
写在前面的话
吴春生



在中国,先生二字是一种尊称。
大先生,是对有德业者的敬称。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称为大先生。大先生的人格风骨、思想情怀、学术自由,不失为时代之榜样,灵魂之灯塔。大先生者,不惟教人知识,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
对于桐城人来说,大家都知道,吴汝纶创办了家乡的桐城中学,至今已经有一百二十年。如果说吴汝纶的贡献就是创办桐城中学,那就错了。对于桐城派而言,他是后期的大师,他亦是晚清文化巨擘,而且在国家积贫积弱的困境中,他的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永远都是知识分子的楷模,值得一代代的精神追认。
北京大学官网是这样介绍的:

吴汝纶(1840—1903)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对经学、诗赋、训诂、考据无不精通,为晚清“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之一。曾为严复译《天演论》《原富》等作序,提倡兼收中学与西学。有《桐城吴先生全书》行世。
其实,他是晚清文人方阵的主力,南方的文化名流与其多有交集,北方的文化圈一度更是由其领衔,是公认的古文大家、文章高手,慕名求文求序者众,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求其一文。他曾是曾国藩、李鸿章幕府的显赫幕僚。严复、林纾是他的学生,“南开之父”、周恩来恩师严范孙也是他的弟子。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近代民族工业巨子张謇均是他弟子辈的友人。
吴汝纶对桐城派的贡献巨大。
桐城派大师: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他是这个链条中的后一环,他传承的弟子一百一十一人,占桐城派总人数约为百分之十(据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统计),且不限于桐城,地域颇广,尤其是在北方文化圈。
他一生历经道、咸、同、光四朝,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王朝、国家及民族危机深重。他是乱世中的清醒者,风神秀骨超常伦的一代学人代表。
吴汝纶在科举路上特别顺利,所有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纵观科举考场,从秀才、举人、进士,“一试辄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进士考了三次;李鸿章少有才名,进士考了两次才中;张之洞十六岁中举人名解元,少年得志,但在科场磨了十一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吴汝纶在科举考场的成功,既得益于桐城派古文的娴熟,更是思维能力强大的体现。
吴汝纶一生两次大的劫难:早年太平天国内乱,晚年八国联军庚子外侮。
他是近代历史大事件的亲历者,从太平天国、捻军到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再到戊戌维新、庚子事变,晚清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皆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近代史上两大著名人物:曾国藩、李鸿章,他都曾参幕辅佐,且是幕府中的风云人物。
甲午战争的失败,粉碎了晚清中国人的梦幻。
因战争失败而引发的耻辱感与激愤几乎笼罩了吴汝纶的一生。
晚清这样一个文化巨人,对于中国文化一直有着骄傲的资本,科场的异常顺遂,学霸级的考试成绩,一举登上科举考试的。吴汝纶本可以以饱学中国传统文化而自豪,充实而悠然地从事自己喜欢的文事,优雅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是,战争毁灭了他的文化自豪感,甚至使他在眼花缭乱的西方文化面前产生了深深的文化自卑。
他朝思暮想的不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融合问题,而是振兴国家、洗雪国耻的问题。对于一个沉沦中的国家,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自强的问题,然后才是自我文化传承的问题。
一个经历了数千年文化荣耀的国度,突然之间在一次次事关国家大局的战争中失掉了所有尊严,这种突然而致命的打击,不仅使这个东方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深刻危机,也使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普遍怀疑。
应承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之职,赴日本考察学制,本属无奈之举,但由于遇事总是不愿苟且的吴氏作风,这无心插柳,倒成就了吴汝纶在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日本人对饱学大儒的礼遇,对国人弃之如敝屣的国学的珍视,似乎让吴汝纶找回了中华文化的自信。
吴汝纶一生的文化思想演变,从表面看有着很多不可理喻的地方:他对于维新变法思潮的矛盾态度,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爱恨交加的文化情怀,他对于西方文化欲拒还迎的文化心理,尤其是作为古文大家,对于《天演论》近乎痴狂的热情,这背后就是非承平时代,知识分子深沉内心的曲折揭示。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以传记的形式,在晚清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历史中,真实再现吴汝纶傲岸而灿烂的一生,试图以有温度的文字,展现大先生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探寻吴汝纶的内心世界,书写大先生吴汝纶,其实就是书写我们自己。
吴汝纶是桐城派古文家,且是后的大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浪潮已经盖过了桐城古文,有人认为吴汝纶一定也是“迂腐”的过时人物,跟林纾一样,被新文化运动者骂为“桐城谬种”。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吴汝纶的思想,就是放在今天,仍然不会落伍,他是一个旧时代的新人,他的思想,他的思考,与同时代人相比,先进很多。避免愚民政策,让国家沦亡;普及中小学教育,他早在晚清就已经提出;他还曾关注拼音字母。他是一个得益于科举,深知科举之弊病,早提出彻底废除科举的人。
一批文化人,在广东人的晚宴上,吃西洋酒食,跟懂西洋文字者学英文,吴汝纶们学了五个字母:a、e、c、o、u,这风景确实有点“晚清”特色……



我写作这本《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一点也不算意外。
同为吴氏宗族,一个老祖宗从江西婺源迁移至桐城,只是分支不同,吴汝纶是高甸,我属麻溪。他们那一支到了桐城南乡,现在的枞阳,我们这一支到了桐城西乡,今天的双店松山。吴汝纶在1902年回家乡创办桐城中学之际,曾经还抽空来到双店松山(麻溪吴祠堂所在地),为亡去的家人寻访合适的墓地,在肖店游览了落凤窝(张宰相祖坟)、鲢鱼地、老鹰窠等风水之地。
我在桐城中学任教十四年,走过溪水浅浅的桐溪塥,走过半山阁前吴汝纶先生的铜像,心中时时有所思。曾几何时,有一个念头从心头忽然滚过:这有所思,定要发抒为文字才过劲。
2003年,我来到深圳市翠园中学。虽然离开了桐城,但对于吴汝纶研究的相关资料,仍然特别在意。广州暨南大学历史学院博导曾光光教授,是一个研究桐城派的专家,我在翠园中学教过的学生,曾在暨大读书,帮我联系上了豪爽的曾教授。得其赠书三部,他的著作《桐城吴汝纶研究》,对我帮助尤其大,掠美很多。
感谢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吴鸥教授,她是吴汝纶的曾孙女,吴闿生是她的祖父。我请她审阅了全部书稿。吴教授为人温婉,同她交流了很多,其中还谈到,在日本有个叫根本的老儒生,在《周易》问题上与吴汝纶辩难,且有所挑衅的细节。她告诉我,其实那个日本老儒生也没有错,只是学派的不同,是汉学和宋学之争。
吴鸥教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得其曾祖吴汝纶、祖父吴闿生真传,学养深厚,曾经独立承担《吴汝纶日记尺牍》整理研究工作,参与《全宋诗》编纂,担任编委和责任编委,获第四届中国古籍奖()。
写作过程中,我把《吴汝纶全集》一直摆在案头,翻阅多遍,清苑郭立志编的《桐城吴先生年谱》都翻烂了,为的是真实再现当年吴汝纶先生的生活真相。吴汝纶研究论文、桐城派研究论文打印了一大纸箱。有趣的是我看到了安徽师范大学吴微教授的博士论文,后来又看到了他作为老师指导学生的硕士论文。致敬论文作者们,我从中收获颇多。
书稿章在《六尺巷文化》公众号上发表,收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合肥工业大学王章豹教授,看到公众号的文章后,给我提供了吴汝纶研究的诸多论文和资料,还有电子版的《桐城县志》,且热忱鼓励。
身边的朋友、同事也给我提供了诸多帮助。有的是书稿的读者,号称眼光犀利的“门外汉”,意见中肯,一语中的;中国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是吴汝纶的弟子,就是深圳市翠园中学的同事告诉我的。
网络时代,诸多便捷。许多资料的查询、摘录就不必跑图书馆了。网络上利用的资料就不再一一罗列,在此一并致谢。
后,还要感谢不辞辛劳的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戴小璇老师,致敬她的专业与敬业。
感谢桐城中学粤港澳大湾区校友会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校友们、朋友们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奉献的热忱。

鉴于非专业出身,水平有限,有错误肯定难免,请尽可能告诉我,以便有机会改正,有褒扬也请说出来,尽量让我知道,这个也特别重要。

大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世界是有趣的,学问也是有趣的。



永远的桐中。
半山阁前吴汝纶先生的半身铜像,威严而慈祥,眼神深邃而坚毅,他在注视着桐中的每一步发展,注视着桐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我在桐中任教十四年,悠游岁月,每每思及,桐中的人、事、物,时时如在昨日。
1989年调入桐中的时候,桐溪塥还未断流,五斋还是教师宿舍,逸夫楼还没有兴建,半山阁下的小院落还有两进,前面是教务处,教务处主任是高之文、分管教学的是副校长卢声频,后面是校长室,项义发校长的办公室就在后面。
桐中后山也还是山,没有完全变为后山操场。春天来了,山坡早早就绿了;秋天到了,茅草一片金黄。对于许多桐中学子来说,后山有梦。
刚来桐中的时候,大门两侧是梧桐树,夏天浓荫蔽日,颇为有味。五洲地图碑、石柱刻那一片还比较杂乱,没有修整。
我初任教的班级教室在银杏树前,秋天满地金黄,曾写过一篇关于银杏树的散文在《语文报》发表,后来我带的班级男生宿舍在此,月光下,踏着金黄树叶去“查岗”,偶尔听听男生们的海阔天空,也颇为有趣。
语文教研组办公室在进大门的那栋教学楼的二楼,记得隔壁数学教研组崔新国老师当年预测这栋楼一定会炸掉,底下看楼的老陈,钦佩不已。
桐中的老教师,个个满腹经纶,各有绝活,青壮年教师也是当仁不让。
那时候在桐中,除了外面有参观考察的任务,会组织一些公开课,平时都是风平浪静,同事之间极少相互听课,没有瞎折腾。所以我没有完整听过吴永清先生的课,高传明先生的课也没有听过。不过,老师上课的基本风格还是有所耳闻目睹,因为有些教室在一楼,走过来走过去,基本都听到了,就是楼上,宽阔的走廊上,也是可以清楚的感知老师课堂上的声情并茂。
我在桐中十四年,先后在校园内多个地方住过。
记得曾在净土莲社前面的旧平房住过一段时间,后面还有个小院落,跟后面的净土莲社仅一墙之隔,净土的世界也充满纷争,似乎与俗世无异,有时大清早,小尼姑们吵架,招致大尼姑一顿好骂。后来,又移居校园西边,紧邻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弟弟朱光泽的小院落。再后来,住在左公祠后面,新建的教师宿舍楼。不由又想起大明铁血御史左光斗书斋的对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左光斗祠堂,当时是校办工厂。




科举考试的具体细节,科场连捷的超级学霸的人格魅力,桐城派古文长什么样,在科举考场如何攻城拔寨,晚清中国历史有哪些重大事件,“中兴之臣”曾国藩去世慈禧痛哭流涕,李鸿章把袁世凯骂得狗血淋头,曾国藩躬身入局“挺经”内涵,一个傲气十足的知识分子为晚清这艘破船而力图自救的种种作为……《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为你一一道来。

深圳罗湖龙船咀头·闲散斋
2022年1月25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