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纲要

書城自編碼: 375833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收藏/鉴赏
作者: 李国树
國際書號(ISBN): 9787564239176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抗焦虑饮食(赠实践手册) 》

售價:HK$ 106.8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

售價:HK$ 82.8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万有引力书系·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

售價:HK$ 141.6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

售價:HK$ 93.6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PyTorch语音识别实战 》

售價:HK$ 82.8
多卖三倍
《 多卖三倍 》

售價:HK$ 54.0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哲学思维:清晰思考的12条关键原则 》

售價:HK$ 82.8
海盗之书
《 海盗之书 》

售價:HK$ 8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 造书:西方书籍手工装帧艺术(书籍手工装帧经典之作,余彬、恺蒂熨帖译笔,朱嬴椿操刀设计) 》
+

HK$ 91.8
《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10 》
+

HK$ 85.0
《 理性的艺术鉴赏 》
+

HK$ 76.6
《 美人之谜――中野京子带你看名画 》
+

HK$ 82.4
《 野云说钱——中国古钱的鉴赏与收藏 》
+

HK$ 107.4
《 走进故宫看文物·器物馆 》
編輯推薦:
这是一本集艺术、哲学、文学与投资于一体的开拓性的著作。它是作者学术研究与奇石收藏实践的系统总结。
內容簡介:
本书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赏石艺术理论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其一,对赏石和赏石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对赏石标准和赏石理念进行了辩证思考,对中国当代赏石的现状给予了理性认识,为当代赏石艺术理念萌发的必要性作了现实逻辑上的铺垫。其二,运用哲学与逻辑的方法,对艺术和文化加以综合,重点阐述了当代赏石艺术;阐明了如何超越审美习见的束缚赏玩观赏石、欣赏观赏石艺术品和判定其价值;论述了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关系。其三,把赏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理解,通过辨伪考证,把赏石与有关哲学、宗教和精神因素联系在一起,提纲挈领地介绍了魏晋南北朝至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赏石文化史,梳理了历代赏石脉络、赏石变迁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赏石代表人物,深入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赏石精神。 总体上,本书阐述了一种赏石艺术理论,阐明了一种赏石艺术理念,为赏石艺术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为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融铺就了一条道路,为新时代大众赏石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书语言浅显,文字优美,厚重而凝练,图文并茂,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引发人的神思。同时,作者饱有高尚的意图,富有启发的思想性必将有助于那些对赏石艺术深感困惑的人们。
目錄
目 录 绪论 新逻辑:自然、自由与艺术1 章 石头何以成为艺术21 第二章 赏石之思:不同观照下的意象世界38 第三章 赏石标准与赏石理念之辩88 第四章 赏石现状的倾向和诸多问题105 第五章 赏石艺术的载体:观赏石142 第六章 赏石艺术理念197 第七章 赏石艺术语言232 第八章 赏石艺术的实践范例:画面石259 第九章 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之关系327 第十章 中国赏石的文化因素353 第十一章 中国赏石流变之本源367 第十二章 中国赏石与当代精神状况421 第十三章 中国赏石艺术精神430 结束语442 附录一 中国赏石文化年表443 附录二 插图目录及索引446 参考文献452
內容試閱
自序 了犹未了 赏石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同时作为一 门新的学问也是未知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的智慧》里说:“对于未知的事物,实际 上有两种态度:一是接受人们基于书本、神话或神灵启示所做的声明;二是自己亲自走出 去看一看,而这种方法正是哲学和科学的方法。”对于赏石艺术的研究,一方面要从文化和 艺术传统,特别是从中国赏石的史料和典籍中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要在赏石活动的沃土里去 探求理性的光芒。然而,文化和艺术传统里少有赏石的身影,中国赏石文献史料又分散零 碎,而且赏石本身也充满了令人困惑的东西。厘清思想上的混乱是研究赏石艺术的基础。 宋代哲学家吕祖谦说过:“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希望用我自己的方式对赏石艺术的 发展做出一点尝试,同时也能够间接地对赏石的新潮流做一点贡献,这也正是写作此书的 初心。它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述:研究任何问题,都需要抓住和解决它的难点,我 试图从理论上把赏石艺术说清楚,如果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赏石艺术就仅仅是赏石 人顺口说说罢了。换言之,赏石艺术的道路没有很好地铺就,赏石艺术连赏石人自己都说 不清楚,就期待着得到主流艺术的认可,得到主流收藏界的重视,简直是虚妄的矜夸,结果 只能是苍白无力的。 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在《艺术世界》里指出:“人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置 身在艺术领域中,而这一点本是不需要用艺术理论来告知他们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个领域 的构成之所以是艺术的,恰恰是因为它遵循了艺术理论的缘故。而且,艺术理论除了能够 帮助人们区分艺术与其他东西外,它还能够使艺术成为可能。”然而,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 并未真正意识到观赏石是艺术品。赏石艺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概念,它是当代的一种 艺术形式,一种赏石实践,更是一种赏石理念,迫切需要理论阐释赋予人们以理由和信念。 001 每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以及由基本概念所形成的结构和系统。尝试着陈 述一种相对完整的赏石艺术理论需要远见和学识,但艺术史中的无数事实证明,这几乎是 不可能完成的。由于没有现成的赏石艺术理论做参考,并且赏石艺术又涉及诸多学科,因 此,在酝酿和写作本书的过程中,花费了自己很多精力,历时四年才写成,正可谓“物有甘 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中国古人要求好文章要有义理、考据和辞章。同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作为意志 和表象的世界》里说过:“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然而,赏石艺术理论属于 学术性研究,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在深刻理解赏石实践的基础上,把赏石与哲学、心理、 社会、历史、宗教、文化、文学、绘画、雕塑、艺术和美学等多学科置于一个综合层面之上,并 遵循一定的逻辑形式来系统和完整地论述。把赏石艺术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 有思想的文学外观,又有思想的严肃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把赏石艺术喻为池塘里的荷叶和荷花,赏石艺术理论不应只限于描述它的美妙 动人,赞美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还应该深入水面之下,看它是否茎叶相连、根茎相通, 更应该掘地三尺,去探究根茎是如何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 沿着这个比喻,有义务向读者指明本书的建构大体遵循着如下脉络: 其一,在赏石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对赏石进行了多视角分 析,对赏石标准和赏石理念作了辩证思考,对中国当代赏石的真实现状给予了理性认识, 为当代赏石艺术理念萌发的必要性作了逻辑与现实上的铺垫。 其二,运用哲学与逻辑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当代赏石艺术;阐明了如何超越审美习见 的束缚赏玩观赏石,欣赏观赏石艺术品和判定其价值;论述了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关 系。通过赏石艺术的诠释,以及对观赏石艺术品的品鉴,赋予赏石艺术以一种合理解释; 宣示赏石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存在,以澄清人们对赏石艺术的模糊认识,扭转主 流艺术对它的漠视。 其三,观赏石既为“物”之物史,更为透过“观物”之文化史。在梳理中国赏石文献史 料的基础上,把中国赏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理解。通过辨伪考证,简述了中国赏石的来 龙去脉,梳理了历代赏石脉络、赏石变迁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赏石代表人物,探究了背 后的社会、宗教、文化和艺术因素及其主导力量,终落脚于赏石艺术精神之上。其目的 002 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纲要 是要引发人们去思考:中国赏石不仅可以成为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面镜子, 还可以对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有所省发;赏石艺术也并非无根的浮萍,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生 命活力,借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说,“树冠看不到树根,却能够感觉到它”。 本书的写作一方面来源于我的赏石体验、赏石观察、赏石感受和赏石思考;另一方面 受益于一些先贤思想的启发。文中撷取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艺术史 学家和赏石家对艺术、美学和赏石等方面的理解,不仅仅是作为论证之所需,还在于人们 能够从中体会到一种思想的力量。当然,这些引用与所述观点如何熨帖在一起,不但看起 来浑然一体,更要符合内在逻辑。这在写作过程中颇费周折。 赏石艺术是关于纯正鉴赏力的艺术。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里所说: “判断美的对象,需要鉴赏力。”“美学是以主观鉴赏判断为基础的。”又如唐代文学家柳宗 元所言:“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对于观赏石来说,趣味决定了审美,而美又取决于欣赏 者的眼光和艺术修为。书中所入选的观赏石并不代表永久的审美准则,只是蕴含了个人 的审美情愫和主观偏爱。所以,绝不能宣称书里所有的观赏石都是珍品之作,它们只是在 我心里有着一定的典型和示范意义。 由于自己非石圈内之人,在联系这些观赏石的过程中,也费了很多波折。其中,有的 低调收藏家并不愿意自己的观赏石露面;有的观赏石虽露过面,但使用的是托名;有的观 赏石被海外藏家收藏了,失去了踪迹;有的收藏家因为身份特殊,不愿留下姓名;有的观赏 石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但也遗憾未能与石主取得联系。特别是有的观赏石经过人为修 治,但依然成为中国赏石的代表符号而具有了特殊的赏石文化意义。至于其中出现的个 例只希望读者从其他意义去理解了。由于绝大多数珍品观赏石在藏家手里秘而不宣,自 己又无暇实地去探寻,自然无缘相识。相信,随着赏石艺术理念的逐步深入,待赏石艺术 真正圆熟以后,一定会有更多的珍品观赏石涌现出来。在此,谨向允许我对这些来源于网 络上的观赏石图像复制的个人和藏家们致以谢意。 从古至今,观赏石未能够进入艺术史和美学史,它仅是作为赏石人以适性和游心为特 征的喜好和情趣而在私人领域存在着。所以,相对于主流艺术来说,赏石艺术研究是边缘 性的,我只是试图播下一颗种子———不安、思索和期待赏石复兴的种子。理想地说,如果 这颗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和成长,那么,就会预示着中国赏石艺术将逐渐清晰。观赏石将 003 自序 了犹未了 会从私人生活逐渐走向艺术的舞台,赏石艺术也会成为一种表现人类情感的媒介,为整个 艺术提供一种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同时,通过赏石艺术和赏石文化的宣扬,还能够加深 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深层底蕴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国赏石文化发展史来看,从古 代相石标准的“皱、漏、瘦、透、丑”和“形、质、色、纹、声”,到当代赏石艺术理念的过渡,也有 着一定的超越意义。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托尔斯泰论文艺》里指出:“以前没有被感知和理解的东西,将 一种强烈的情感变成人人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这就是一件艺术作品。”然而,在 艺术的世界里,没有确定的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所以,绝不敢妄议凡是不符合自己 观点的都不是观赏石艺术品的排他性武断。而且,限于篇幅,很多观点稍露端倪,但没能 够展开论述;很多问题有所触及,但没能够解决。这也是本书的遗憾。 赏石艺术既需要拓宽视野,又需要细节研究,并非一蹴而至,犹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在《谈谈方法》里所说:“真理是只能在某些对象里一点儿、一点儿发现的。”同时,德国思想 家阿多诺在《美学理论》里指出:“研究艺术的现象学方法是要不得的,因为它总以为一下 子就能把握住艺术的精髓。”赏石艺术虽是一门崭新的艺术,但也处于不停地生成和流变 之中,因为它是一种无限的艺术。它能够再现和表现大自然和人类的一切东西,它又是纷 繁多变的,往往云深不知处,人们的知识只能达到某种界限。因此,这也是把本书命名为 “纲要”的缘由———它既非定论,又非模式;既非蓝本,又非宣言。只是一家之言。不过,当 人们面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品,被迫去弄懂,或者试图去弄懂,它是如何发生 的,正在经历什么,以及将要发生什么时,在不断趋近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已经取得了些 许进步。 英国艺术史学家罗杰·弗莱在《弗莱艺术批评文选》里说:“从人类的长期效应来看, 对美的追求与对真理的追求一样重要。”然而,一旦谈及美和真理必然会充斥各种争议。 在赏石活动中,任何人都会不可避免地持有某种偏见和各自的喜好。同时,如同德国诗人 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赏石艺术既是超越性的,又是前瞻性的,本书 是在石市萧条的背景下写成的,亦是特定时代和文化氛围里的产物。希望读者对它的瑕 疵和探索给予宽容。 哲学家陈鼓应在《庄子浅说》里指出:“对整个中国的艺术境界而言,美的恐怕不是 004 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纲要 以复杂精巧的语言符号表达的艺术,而是看起来淡然、冲漠的浑然一体的世界。中国艺术 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要在自然当中寻找和自我内心契合的那个不言之美。”赏 石,一方面追求大自然的完美性,一方面发挥人的主动性,使大自然的存在物与人的品格 完善得以内化、和谐与统一。反过来说,只有持开放的心灵和审美的情怀,才能够彻底解 放石头,赏石艺术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在写作过程中,虽然注意到了读者对象的文体意识问题,但总体上还是多了些学术味 道。不过,也并不难阅读。坦诚地说,本书在满足了自己好奇心的同时,特别献给对观赏 石有兴趣的主流艺术人士和对赏石艺术有兴趣的高知赏石人士,以期共同建立一座赏石 艺术与主流艺术圈子之间沟通的桥梁。我虽怀抱善良、诚实、问题意识和美好愿望来写作 的,但才学窳陋,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特别是面对“赏石艺术”这部天书,更遑论胜任。我 之所为,或不配受到称誉,亦不至遭人诟谤。更希望主流艺术家们和海内外赏玩石头的方 家肯审查它,并指出我的错误和纰漏之处。 感谢王毅高先生给我的一些专业性建议,感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麻俊生先 生对书稿提出的修改意见,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王永长先生的帮助才使得本书顺利 与读者见面。感谢美学家、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朱良 志教授赠予本书的序一。感谢古瓷古石收藏家、赏石家、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会长杜海鸥先 生赠予本书的序二。 后,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傅颖慧博士,她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而不务正业地写作本书 给予了理解和支持,一次又一次地从复旦大学图书馆借阅相关专业性书籍,为本书的写作 提供了资料来源。还要感谢我的女儿李嘉懿,她在生活中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也成了 我完成这份极具挑战性工作的动力源泉;同时,她对我的石头感兴趣,也是了解它们 的人,这是值得我欣慰的。 李国树 二○二一年八月十八日 于上海石器时代 005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