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存在与体悟——演讲?对话?讨论【新儒家著名学者张新民先生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起底王阳明的良知教与心学等,主张重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心学】

書城自編碼: 37547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张新民
國際書號(ISBN): 9787533486778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6.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售價:HK$ 54.0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售價:HK$ 141.6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HK$ 357.6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HK$ 105.6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HK$ 63.4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HK$ 105.6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HK$ 71.8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慢慢来,好戏都在烟火里 》

售價:HK$ 59.8

 

內容簡介:
本书力图在本体诠释学之外,再辟一条本体实践学的新路,强调无论诠释与实践,都离不开实存主体的真实体悟,都必须置身于真实生命与真实世界之中,从而上能契入形上学与宇宙论宏广深邃的世界,下能把握实践界和现实界人生发展云波诡谲的前进方向,实现个体人格与人类整体同臻至善美境的终极发展目标。全书谈心性,谈人生,谈社会,谈制度,谈历史,谈科学,谈文化,谈艺术,谈宗教,谈国家,谈天下,谈人类,谈自然,谈天道,谈天理,谈宇宙,举凡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都收摄内具于一心,凝聚外显于言语,既含藏着深刻的睿智慧见,又充满了活泼的妙义机趣,乃是一部人生求道行道不可或缺的书。
關於作者:
张新民,1950年生,字止善,号迂叟,生于贵阳,祖籍滁州,先世武进人。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兼荣誉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撰有《贵州地方志论纲》(1985)、《贵州地方志考稿》(1993)、《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1998)、《贵州:传统学术思想世界的重访》(2010,合著)、《阳明精粹?哲思探微》(2014)、《儒学的返本与开新》(2021)等多种专著,主编《黔灵丛书》《天柱文书》,整理古籍十余种,发表论文三百多篇。
目錄
本体实践世界的开显与落实
———本书前言………………………………………………………………1
一、本体与实践的良性圆环互动…………………………………………2
二、真机发用流行的生命境界……………………………………………4
三、“仁道”即是“生道”的哲理旨趣…………………………………7
四、秩序建构的天道人心正理……………………………………………10
五、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13
六、形上本体的证成………………………………………………………15
七、内外兼顾的人生实践之路……………………………………………18
八、道交感应的文字记录…………………………………………………21
通往良知的人类拯救之路
———在“现代性危机与人类良知”学术讲会上的发言………23
一、从传统讲会谈起………………………………………………………23
二、理性神话与现代人的异化……………………………………………25
三、目的王国与手段王国的错位颠倒……………………………………28
四、重返良知呈现的生命实践之路………………………………………32
五、人性光辉的一面意味着人类仍有希望………………………………35
六、让良知的光辉普照人类社会…………………………………………40
本体与方法: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两个向度
———以心路跋涉历程为中心…………………………………………45
一、生命体验与智的直觉智慧……………………………………………45
二、收放心与向外求理的冲突……………………………………………49
三、逆向反观与初证空性…………………………………………………53
四、龙场大彻大悟及其方法论反思………………………………………57
五、知行合一与致良知……………………………………………………61
六、良知说的四重结构整体特征…………………………………………64
重建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心学
———答王胜军教授问……………………………………………………72
一、“知行合一”代表完整健康的生命存在状态………………………72
二、警惕人间价值秩序遭受破坏…………………………………………77
三、价值与知识可以构成良性的互动关系………………………………84
四、传统心学思想的激活与重建…………………………………………88
儒家良知教的现代性新开展………………………………………………94
一、良知为人生社会的“天则明师”……………………………………94
二、沟通先验与经验两重世界……………………………………………96
三、对治社会与时代的病症………………………………………………98
四、良知必须参与历史文化的创造活动………………………………100
五、良知教是大圆融教…………………………………………………102
六、守住寂寞与孤独的边缘……………………………………………104
视野交融下的哲学、宗教与科学
———答香港城市大学邝振权教授问………………………………107
一、朱陆异同与明清学风………………………………………………108
二、儒学的现代性转型与分化…………………………………………126
三、儒学的修身工夫与历史智慧………………………………………137
四、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150
五、中西文化同体共用殊相论…………………………………………160
六、佛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81
七、身与心的完整统一…………………………………………………193
八、情与理的和谐交融…………………………………………………199
九、契入天人合一境界…………………………………………………207
十、坐忘境界与心智奥秘………………………………………………213
十一、儒家的世界主义…………………………………………………219
十二、生与死的吊诡辩证法……………………………………………225
十三、心性本体与神圣启示……………………………………………235
十四、自然的人化与人化的自然………………………………………241
十五、生命教育与人性治疗……………………………………………253
十六、自我修身与人生境界……………………………………………259
多元化的精神教育应该成为义的教育
———就传统心学的现代意义答客问………………………………265
一、王阳明为什么将“心”奉为至上? ………………………………266
二、精神教育的再定位…………………………………………………269
三、良知学说意义上的秩序与尊严……………………………………271
四、人的意象性活动与生命价值的全面实现…………………………274
五、了解自己即意味着创造自己………………………………………277
內容試閱
“论道书系”出版前言
论道者,何也?追论华夏圣贤之道也。以儒学为核心的华夏圣贤之道源远流长、包容广博,两千多年来,一直不乏问难与论辩,除百家争鸣外,儒家内部更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以及更多细致而重要的论辩,这些论辩总体上说来,是在追论华夏圣贤之道。
论道者,何也?叩问中国前行之道也。近代以来,又有华夏之道与诸多外来之“道”的论争与冲突,华夏之道屡遭严重质疑与粗野对待,而暂居弱势;近二十年来,华夏之道颇有复兴之势、广大之兆,而中西论辩、百家争鸣、儒门各派之问难,更显现出了许多新意,这几大类论辩,总体而言,是在叩问中国前行之道。
《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论道书系”对论辩各方的观点不做评判和取舍,而是兼收并蓄,并相信继续进行这些论辩,对找回中华思想与中华文明的自觉性与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各家各派著述,无论义理派、考据派,传统派、现代派,民族派、普世派,左派、自由派、中间派,凡能够自圆其说、有根有据的,均在考虑之内,尤其欢迎对中华传统思想与传统文明有“温情与敬意”之各类优秀著述。
时值中日甲午海战一百二十周年,吾人所写所编,或有助于吾国走出两个甲子轮回的困顿与悲情,树立中华思想与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其时乎?
福建教育出版社甲午年夏,福州




正 文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阳明“龙场悟道”凭借方法证入本体后,长期以来包括对朱子的质疑等各种问题都涣然冰释。如果说他早年在人生发展方向上引发的问题意识,主要是如何寻找与自己的先天根器或生命气质相宜的方法证入本体,那么现在的问题意识则为如何依据自己的深邃生命体验,从本体开出能够旁助他人证入本体的适宜方法。根据钱德洪等人的说法,“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由于不断调整施教方法,因而也形成了教之“三变”,即所谓学有三变,教也有三变,目的即在于接引其他来学者修道或证道。所谓教之“三变”,一是“龙场悟道”后开始为学者讲知行合一之说,二是在安徽滁阳多教人静坐,三是晚年在江右开始揭出致良知之要旨。教之“三变”无疑都是方法论的修正和调整,所谓方法则是以本体为依据的有体有用的方法。本体决定了方法的体认进路与实践形态,方法也显示了本体的形上意义和超越特征。本体与方法不仅不能相互剥离,反而应该浃然打并为一片。而致良知能直指本体,令学者言下有悟,因而当视为他的思想发展的晚年定论,代表了他全部学说的终归宿。
致良知作为一种即体即用的方法,既是对知行合一和静坐方法的理论性升华,也是对知行合一与静坐方法的实践性包容,前者与后者之间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例如,知行合一的“一”其实就是本体,也就是《大学》所说的“明德”与阳明所说的“良知”,“知”与“行”不过良知本体的一体两面而已。良知本体一定有“知”的功能,“知”也一定要通过“行”来实现自己。任何人的主动自觉的“行”,都会受到人的意向性思维活动的支配。因此,也可说“知”是内在的隐蔽着的“行”,“行”是外在化的显现了的“知”,二者恰好合成了一个工夫系统有机整体的两个侧面。张载说“一物两体”,王夫之也认为“一之体立,故两之用行”,“非有一,则无两”(《张子正蒙注·太和篇》),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知”与“行”的关系。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儒家要强调“慎独”工夫的重要呢?阳明早已说得很清楚,“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传习录上》)。因此,我们太有必要深入到行为的内在动机源头做修身的工夫,“慎独”恰好是针对动机世界展开的有体有用的重要工夫,乃是植根于心性本性,既能确保行为出发点纯正和可靠,又能防范“知”“行”脱节或分裂的一种有效自律方法。
根据阳明的说法,“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王阳明《传习录上》),前者显然是后者的主脑或依据,后者则为前者的展开或落实;说到本体必然有工夫,说到工夫亦必然有本体,“知”与“行”一体无间,本体与工夫亦一体不二。但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知”而不“行”呢?答案是“知”而不“行”根本就是未知,是私欲将良知本体遮蔽阻隔了,根本就谈不上本体之知了。所以,“知行合一”说同时涵盖了本体与工夫,既是本体论的,又是工夫论的,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产生各种偏颇,出现大量流弊。
但是,阳明后来为什么一度在方法上将修行改为静坐呢?这显然不是知行合一之说不好,而是因为不少人总是在文字概念上玩游戏,遗忘了动机世界与行为世界后面更为深层的本体,同时也淡化了复本体的即知即行的实践工夫。因而他要及时调整修行法门,即用他早年多次尝试过的静坐方法来证悟本体。静坐的根本目的在于反观自心,当体证悟。前面对静坐方法已经反复做了讨论,这里只补充一点,即阳明在滁阳用静坐方法施教,曾特别强调“初学时,心猿意马”,念头如雪片般纷纭,不仅丢失了内在的本心,而且也难以把握外部的世界,所以静坐的方法如同把四处奔跑的野马拴在马桩上一样,也可说用一念来排除散乱纷纭的万念,等到工夫积久熟透之后,心志自然便会宁静专一。但问题是静坐的方法固然能够直入本体,却同样容易滋生喜静厌动的弊病,不仅不能展现生命的活泼劲气,反而容易走向枯槁死寂的迷途。因此,他又强调静坐必须辅以省察克治的工夫,实际即是在静定的境域中还要时时起观。这一套方法《大学》已说得很清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的“虑”即起观,也可解释为省察克治。而“虑而后能得”的“得”,也绝非功利的可计量的收获,而是生命归元后满心喜悦般的创获。可见他证悟本体之后,又从本体开出方法,亦即成己之后尚要成人乃至成物。但如何成人成物,就方法论而言,当是可以不断调整的,目的是因材施教,旁助他人更好地把握真实的存在。这显然是一种以心性为出发点的生命教育,绝非一味向外寻觅的知识灌输。但如同“知行合一”说是龙场百死千难得出的生命体验结论一样,良知理论也是屡经生死磨难才获得的真理性言说。
我个人始终认为,生命只有升华至德性的自觉的层次,才能彰显出人性的庄严与存在的意义。因而生命教育也可说是德性之知的教育,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人的教育。而能体现德性之知的教育的,自然首推阳明的“致良知”教。阳明发现空讲本体容易遗忘工夫,只讲工夫又容易淡化本体,而致良知则既突出了工夫,也强化了本体,显然是他教之“三变”重要的一变,同时也成为整个心学运动为核心的学派宗旨。
以致良知的方法来施教,是他平定朱宸濠之乱后,以有功之身反遭各种恶言诽谤,亦即经历宁藩之变与张许之难后才正式揭出的。事实上,他在生擒朱宸濠之后,不仅感觉到了武宗的直接猜疑,而承受了整个权力世界的巨大压力,其所引发的政治危机,显然远比龙场更为严重。但他一任毁誉荣辱如狂风骤雨般袭来,依然能保持不动心的境界。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王阳明《答友人》)。可见他的良知学正是“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不动心境界的再升华,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饱含人生艰辛总结出来的结论。王龙溪说:“先师自谓:良知二字,自吾从万死一生中体悟出来,多少积累在,但恐学者见太容易,不肯实致其良知,反把黄金作顽铁用耳。”(王畿《滁阳会语》)可见良知学说是他百死千难再次悟道总结出来的晚年定论。尽管良知在他看来,诚可谓“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但我们也绝不能讳言隐藏在后面的工夫的重要,缺少了长期心性修养和苦难磨炼出来的不动心的工夫,良知很可能便异化为狡黠学人兜售私货的文字游戏。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