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国家至上

書城自編碼: 374300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赵韦
國際書號(ISBN): 9787224141849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汗青堂丛书048·科举史(新) 》

售價:HK$ 79.2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HK$ 189.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5.0
《 张桂梅 》
+

HK$ 79.2
《 身边的陌生人 》
+

HK$ 98.8
《 和平方舟——人民海军866医院船使命任务全纪录 》
+

HK$ 73.8
《 东京贫困女子(关于贫困,女性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警醒。) 》
+

HK$ 73.8
《 锌皮娃娃兵(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 》
+

HK$ 366.3
《 抗日战争 (全三卷套装版) 》
編輯推薦:
《国家至上》通过对几代航天工作者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通过对记录对象性格特征、精神高度的深度开掘,真实再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艰难曲折又成就辉煌的发展历程。作品成功塑造了一批不计私利、终生甚至几代献身国防的英雄楷模,并把个人的牺牲精神、奋斗精神、不断创新精神融入国家百年救亡图强史中,还原人物精神成长过程,使“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成为现实中国伟大崛起交响乐中强的声部,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內容簡介:
本作品以“漫写群像”的方式,以10多个典型人物的经历为主线,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战略导弹动力事业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航天四院固体火箭发动机起步、研制、三线建设、反复搬迁为脉络,以表现火箭研制人员舍家许国的牺牲奉献精神为主旨,使“国家至上”这一广大航天人不变的信仰,在书中得到很好体现。作品通过不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和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跃然纸上,并将火箭固体动力的发展,放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大背景中,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把人的命运放在时代风云、历史事件、家庭关系的综合环境背景之下,具有整个国家、社会、民族精神的巨大的历史认识价值。
關於作者:
赵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 33 届学员,陕西省“百优计划”作家。少年、青年时代生活于秦岭深处的三线航天大院里,在航天单位工作七年,后在西安从事媒体工作十余年。2011 年开始,以科学界、科技界人物为主要题材进行纪实文学创作,先后创作出版《十一维空间——物理学家侯伯宇的多维人生》《中国动力》等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其中,《十一维空间——物理学家侯伯宇的多维人生》获陕西省 2013 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航天题材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中国动力》入围 2016 年度“中国好书”评选,入选“2016 年度陕西十佳图书”,获得“第三届全国央企五个一工程奖”。创作航天题材 13 集广播剧剧本《国家至上》,该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 2021 年“开年大戏”,在《中国之声》栏目中连续播出。
目錄

护国之盾001

第二章
此去终许国014

第三章
西向长安063

第四章
风雪塞上101

第五章
南赴襄阳138

第六章
入蓝关152

第七章
留守儿童162

第八章
牺牲170

第九章
碧海腾龙184

第十章
国之重器196

第十一章
砺刀锋220

第十二章
传承者250

第十三章
祖国知道我289

第十四章
大国工匠307

第十五章
跃龙门328

追记362
內容試閱
序言

中国航天的动力源
李炳银
有关中国航天领域活动的纪实作品,我这些年来读过不少,自以为对这个领域的人物有很多了解。可令我意外的是,读了赵韦的这部长篇纪实作品《国家至上》之后,才发现,中国航天领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人物精神及行动我并不是很了解。这次阅读,是又一次很大的感动与收获。
此前,读到的有关记录反映中国航天领域的作品,大多都是有关火箭发射场建设、使用,以及火箭发射、卫星运转、“神舟”升天等直观表现情景的作品,看到火箭成功发射,将导弹或卫星准确推送到位,就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看到这些情景中的科技内容与神秘存在,对于像我这样身处领域之外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满足了。但现在看来,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三呢!火箭发动机是至今所有航天活动的基础,没有火箭发动机的推送,任何导弹、卫星都无法离地升空。因此,火箭发动机是基础,燃料与发动机的有效结合,才是航天开始的地方。赵韦的这部作品,追踪寻访并动情描绘中国研究火箭固体燃料、固体燃料发动机并制造成功,终用强大动力将卫星和导弹推送到更高更远空间的人们的生活经历与事迹,内容神秘,目标坚定,经历曲折,成就巨大,大长国威,令人敬佩,是对中国航天领域事业、人物活动范围的文学新开发,是对航天人精神情感在又一个载体上真实形象的再次展示和热情礼赞。
这个激动人心的中国航天故事,是从不忘当年日寇蹂躏中国的仇恨,后来经艰辛学习,很早加入中国固体燃料使用研究,继而直接领导并参与火箭固体燃料发动机研制的邢球痕院士的人生和事业开始的。作品通过对杨南生、邢球痕为代表的中国批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开发经历、领导部署、难题攻关、伟大成功等事迹的记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固体动力火箭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人才成长、成就显赫等方面的发展进程,人物故事生动,令人感慨和振奋。
开国之初,在国际封锁、国防科技压力巨大的环境中,中国的固体火箭技术科研人员,先后在北京云岗、四川泸州、内蒙古呼和浩特、陕西蓝田、湖北襄樊和陕西西安等地的搬迁过程中,定课题,立项目,搞试验,完成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几乎总是在流动的过程中,既遭受着流离的艰辛,又承受着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目标的压力,经历了重重磨难。在不少家庭人员分离各地,有的单位需要“下河挑水,上山砍柴”的原始山野般生活日子里,他们从不懈怠,矢志不渝。在国家和相关上级部门及领导的支持下,杨南生、邢球痕、叶定友、阮崇智、侯林法、祝一辰、田维平、侯晓、邓红兵、张小平、庞爱民、王健儒等几代科学研究团队,陈立学、陈红斌,王士宝、王庆利那样的父女兵,在危险时敢于上阵的陈明义、王广仁、王安民等“敢死队”队员,特别是在试验爆炸中不幸牺牲的戴学华、杜品芳等烈士,在“装药”“挖药”“脱黏”等许多稍不小心就会发生剧烈爆炸的工作中超凡表现的人,长久持续地刻苦攻关,牺牲奉献,从款实用型 300mm 直径固体发动机, 到1000mm、1400mm、2000mm 及以上直径的百多种发动机,供各类导弹使用,及时填补中国 8000 公里以上固体燃料洲际导弹发动机空白;在 1970年将中国颗“东方红卫星”送上天,此后又研究制造并实现国家重器——超远距离洲际导弹推送的成功,雄壮国威,增强威慑力量。这么多年默默存在于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人们,是优秀的人民子弟、国家栋梁,也是以强力推举中国真正走向世界大国、强国之列的英雄推手!
赵韦的作品,内容本身带有很强的揭秘性,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可是,赵韦却不像有些此类作者,刻意着力于传奇渲染,而是在质朴平实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中,表现崇高无私和坚毅勇敢的人物性格形象,具有发人兴叹的力量。作品很善于在对比描绘中凸显价值,使真正的力点集中生力,使人受到触动。比如,这些从事固体燃料动力开发研制的人们,本是一些高精尖科研人物,是国宝,理应得到特殊的照顾,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 作条件。可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人却多是在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难且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工作。再比如,这些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一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可他们的事迹和作为却很少为外人所知晓传扬,他们自己也都默默地认可了这样的现象。如张艳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戴学华就与另一个阿姨杜品芳在意外发生的爆炸事故中牺牲了,后来自己艰辛成长,结婚后丈夫又遭遇车祸,头部重伤,日子十分沉重。在全单位的人都知道妈妈事迹的情况下,张艳却说:“长大后很少再想妈妈。‘已经不在了,想也没有用’。”“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让别人有看法。”这样的人生际遇,就非常使人感慨和感动。像徐立平、徐凡平弟兄,由普通工人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过程,也都令人钦佩和尊敬。这样尊重生活事实并真实表现,采用在落差交叉比较中凸显视点的方法,有力地开掘和彰显了书写对象的精神高度和性格特性。
赵韦十分尊重文学记述的特殊性,作品始终在围绕人的经历、行动故事展开。在这样的展开中,将中国在火箭发动机燃料从液体逐步靠自主研发过渡到固体的跃进发展、固液动力齐头并进的情形给予呈现。结果,人物的伟大创造精神、奉献行动、国家情怀和国家独立自主推动科学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都得到了文学再现。作品生动地再现了一大批不计私利、终身甚至几代奉献国家航天科学事业的英雄楷模群像。可以说,这里人们的行动,几乎没有日常凡事,件件都同火箭相关,同中国的航天事业、国家安全相连。这些丰富独特的人物故事,是现实中国伟大崛起交响乐中一个强劲的声部。赵韦的这次写作,厚重了文学的价值,与那些只关注私我悲欢、宣泄怨愤的作品存在很大不同,是一种“经世致用”的“经国之大业”的文学书写行为,也是使文学富有力量价值的行动。这样贴近伟大创造者去书写的文学创作态度,是如今需要提倡和赞赏的。为了完成这次写作,赵韦花费多年时间访问当事人,收集消化各种资料,在一次次感动中理解采访对象的精神动力和行动力的来源,后将这些通过叙写表达出来。在这些高端的科学活动同看似日常的生活表现中,作家看到了沉淀其中丰厚的和平向往和国家使命担当情怀,也是一种循道承负的自觉。因此,其走笔行文都是感动和敬佩的感情流露,是从内心滋生出的真诚动人书写。虽然因科研单位名称、时间地点、各种机械型号过多,读者不易理清而会影响阅读感受,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史的轨迹、英雄史的痕迹十分清晰明显。是为祝贺!
2021 年 7 月 3 日于北京



护国之盾
1984 年初春时节,蓝田县城南边那连绵的群山间,背阴处还有尚未融化的积雪。山脚下那条崎岖蜿蜒的柏油路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一辆小轿车正疾驰在路上,向西安方向驶去。坐在车上的邢球痕望着车窗外起伏的山峦,沉默不语。他要立刻赶往西安火车站,搭车前往北京,他接到航天部发来的一个重要会议通知,对会议内容却毫不知情。
窗外那片山区,看上去与其他地方的山沟没什么不同,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中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便驻扎在此,几条山沟里散布着研究所、 试验站和生产厂,近万名航天工程师、技术工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在蓝田这片山区里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中国航天业内,此处被称为 “四院”,又被称为063基地。
邢球痕是四院的院长,上任才一年零几个月,此前,他在四院所辖的发动机研究所担任所长。曾有人跟他开玩笑,“你是坐着火箭升上去的”,因为按照惯例,担任院长之前,都要有几年副院长的任职经历,邢球痕却跳过了这个环节,被直接任命为院长。
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种火箭式的升迁太过突然,以至于当初航天部部长张钧宣布任命决定时,他态度坚决地拒绝担任这一职务。可张钧部长的态度更坚决,“这是中央组织部的命令,你得服从!不要有顾虑,我们支持你”。
这种打破惯例的任命,是为了让邢球痕能够更有效地协调、调动航天四院的力量和资源,尽快研制出大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用于装备制造出中国急需的战略武器——固体燃料远程洲际弹道导弹。
这项任命,与邢球痕此前的工作成就有着密切关联。他在发动机研究所工作多年,担任研究室主任和所长期间,一直从事着中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
1982 年 10 月 12 日,中国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战略弹道导弹进行潜艇水下发射并获得成功。发射试验刚刚结束,在北京坐镇指挥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将军便赶到试验基地,点名要见负责导弹发动机设计工作的邢球痕。接到通知的邢球痕却紧张得冒了汗,因为试验虽然取得成功,但发射前的准备期,发动机保险机构发生过一点意外的小问题。他暗自猜测,张将军点名见他,想必是要询问这个情况,见面时他必须向张将军好好解释一番,并做出深刻检讨。
在中国军工行业里,没人不知道张爱萍将军的大名,他从 1958 年起便担任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国防科委副主任之职, 1975 年又接替聂荣臻元帅的职务,成为国防科委主任,是中国军工行业的老领导。 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一个月前,张爱萍将军又担任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依然主管国防科技工作,这次重大发射试验更是由他亲自坐镇指挥。
“这次……这个保险机构的毛病啊……”坐在张爱萍将军身旁,邢球痕准备的检讨刚说了半句,就被张爱萍将军摆手打断了:“我不是来听你们解释保险机构问题的,就是想跟你们随便聊一聊。”
张将军此行就是为了见见发动机的主要研制人员,潜射导弹发射成功,他心中实在是高兴。对于中国战略导弹技术而言,此次成功发射的意义极为重大!
早在 1959 年,新中国屡屡遭受核威胁、核讹诈后,曾豪迈地说,中国人要自己搞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4 年 8 月 1 日,中国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却仅是个徒有虚名的“空壳子”,因为只有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的潜艇,才能称之为战略核潜艇。而那时,中国还没有与之配套的战略导弹。
这次潜射导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核潜艇已经名副其实地拥有二次核反击的威慑力。这种可快速实施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与核潜艇极强的隐蔽性、机动性结合后,中国战略武器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也因此更加坚固。
这是主席的遗愿,也是负责国防科技工作数十年的张爱萍将军的夙愿,如今,见到此“大国重器”的成功,他怎能不欣喜!
那天会面的气氛轻松而融洽。邢球痕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搞国防技术的人聊天,自然离不开技术话题,几句话之后,邢球痕便说:“张秘书长,我们现在的技术条件,已经可以搞大发动机了。”
其实,早在 1975 年,四院已经在主管技术的杨南生 [1] 副院长主持下,开始了“搞大发动机”的技术预研。发动机研究所阮崇智副所长等技术专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相关工作。这枚潜射导弹发射试验前一年,四院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大发动机组合方案——在两级发动机构成的中程导弹技术基础上,研制出一款三级发动机组成的洲际导弹。
张将军听说已经具备研制大发动机的条件,眼睛一亮,兴奋地说:“搞大发动机?那是我梦寐以求的嘛!”
邢球痕赶忙问:“那就是说,国家同意我们搞大发动机了?”
张爱萍将军意味深长地说了句:“有了这个大发动机,我们就可以搞真正的战略武器了!”
其实,那时中国已经拥有一款射程超过 8000 公里的洲际导弹。在这次固体推进剂中程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的两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8日,中国就成功进行了一次被称为“飞向太平洋”的洲际导弹发射试验。只不过,那款洲际导弹采用的是液体推进剂发动机,与邢球痕他们研制的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采用液体推进剂的洲际导弹,发动机结构复杂,发射前才加注推进剂,准备工作时间长。采用固体推进剂的洲际导弹,发动机结构简单,并且在生产时就完成了推进剂浇注,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发射。并且机动性非常好,可在陆地上进行车载发射,也可从海面下由潜艇发射。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两大世界军事强国的洲际导弹都已经普遍采用固体推进剂发动机技术。
那时,中国拥有的液体推进剂洲际导弹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技术实力、实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都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中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固体发动机,邢球痕他们便负责此项任务。不过,刚刚成功发射的这枚潜射导弹虽然被称为战略武器,却是射程不到 2000 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它的发动机是直径仅为 1.4 米的中型发动机。而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武器,是射程超过 8000 公里的固体推进剂洲际导弹,可那时的中国尚未掌握相关的技术。
这便是听到邢球痕说“可以造大发动机”的话题时,张将军立刻兴奋起来的原因——只要造出大型固体发动机,洲际导弹就基本成型了。对于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排挤,并时常遭受核讹诈威胁的中国而言,太需要这样的战略武器来确立自己的大国地位和话语权了。
在发射基地会面之后一个月,张爱萍将军便担任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没过多久,邢球痕也接到“跳级”担任四院院长的任命书。这样的时间,这样的任命,也同样的意味深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