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法学教授B站百大UP主罗翔推荐版本。
◆B站百大UP主木鱼水心推荐版本。
◆十点读书共读版本,好评如潮。
对于毛姆的印象,许多人还停留在他的《刀锋》与《月亮和六便士》,却不知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向导,带你从纷繁杂乱的文学版图中,找到适合浏览观光的景点,而且还能全面剖析每个作家的生平、喜好及个性,刻薄的笔调,更是让每个作家栩栩如生,再极力渲染人人爱看的八卦绯闻,更是让每个作家无所遁形。
◆天才小说家毛姆的阅读指南,教你阅读的方法、技巧,讲述大师和巨匠的秘密。
关于如何阅读,大师和巨匠的秘密,深度思考的真相--毛姆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去讲述,发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用极高的文字水准为他笔下的那些大作家们描绘一幅幅逼真的肖像。
◆爱读书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毛姆所说的那般:
”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豆瓣8.9分好书新译,格非万字导读。
◆ “卡夫卡就如文学本身,正如莫扎特如音乐本身。”
◆和小职员出身的文学大师卡
|
內容簡介: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对于毛姆的风格,或许读者首先会想到的是他的毒舌、诙谐、邪诞乃至于刻薄,但却忽略了他在这一切之下的真诚与坦白,以及有意无意之间对有趣或是趣味的强调。
在本书中,不论探讨的话题是小说的艺术,还是对哲学、艺术与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处处可见毛姆对趣味的坚持。他的语言巧妙精到,流畅洗练,却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沾沾自喜。读来宛如与你相对而坐,听他本着自己天才的幽默感侃侃而谈,教你如何读书、阅读的乐趣、名家的八卦、对名作的吐槽,还有他自己夹在对人与事的厌恶与热爱之间的情怀与思考。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本书是弗朗茨·卡夫卡的谈话录。
1920年,文学青年雅诺施初次拜访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卡夫卡,从此开始了一段亦师亦友的情谊。两年多的时间里,无数次办公室里见缝插针的聚谈,或是漫步在布拉格的边走边聊,围绕文学、艺术、阅读、写作、自由、爱情、孤独等话题,卡夫卡展开了一系列洞察人心的思考和表达。他用书建起屏障,抵抗自己的局限性和惰性,抵抗眼前的办公桌和椅子。雅诺施记录了这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句子,让我们有幸听见这位文学圣徒的真实声音。
卡夫卡在本书中既谈论文学、写作的日常思考,也谈论工作、人的自由、家庭、城市生活等普世话题,金句频出,十分精彩。
比如谈健康与疾病:“对健康的人来说,生就是对?必有一死这种意识的?意识的、没有明言的逃遁。疾病总是警告,同时又是较量,因此,疾病、痛苦、病痛也是虔诚的极重要的源泉。”
比如谈作家和语言:“语言只借给活着的人?段不确定的时间。我们只能使用它。实际上,它属于死者和未出生者。占有语?必须小心翼翼。”
|
關於作者: |
弗朗茨·卡夫卡 | Franz Kafka 1883-1924 奥地利德语小说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宗师
生前一直在保险公司工作,业余时间创作短篇小说 代表作《变形记》《审判》《城堡》等
他擅长用象征的手法刻画现代人的异化和隔阂
并呼唤一种超越惨淡现实的努力,击碎人们心中的冰海
深刻影响了萨特、加缪、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作家
村上春树的小说以《海边的卡夫卡》为名向他致敬
古斯塔夫·雅诺施 | Gustav Janouch 1903-1968
捷克作家
1920 年结识弗朗茨·卡夫卡
1951 年出版与卡夫卡的谈话录 他的记录为后世了解卡夫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目錄:
|
怎样读书才有乐趣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跳跃式阅读和小说节选
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性
小说家不是专门讲故事的人,但小说应当有故事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
《堂吉诃德》与《蒙田随笔》
《威廉·迈斯特》
简·奥斯汀与《傲慢与偏见》
司汤达与《红与黑》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
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卡拉马佐夫兄弟》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我发现读哲学很有趣
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真、美、善之我见
|
內容試閱:
|
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
人们并非总是能像他们应当做到的那样,时刻对自己的言论保持谨慎。我曾经在《总结》一书中提到,很多年轻人时常向我寻求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当时我并没有考虑到提及这一点的后果。于是我后来收到了大量由形形色色的读者写来的信件,他们想知道我给出的建议究竟是什么。虽然我尽了的努力去回复这些信件,但是想要通过私人通信把这些问题讲清楚终究是不太现实的。鉴于有如此多的读者希望我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导,那么假如我根据自己在为了娱乐或知识而进行阅读方面的经验,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些简明的阐释的话,我想他们或许是很乐意看一看的。
首先,我必须指出的件事就是,阅读应当是令人愉悦的。当然,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得知识,总有许多书我们不得不读,而这样读书肯定不可能谈得上愉快。我们只是为了学习而阅读,因此我们的希望就是自己确实非常需要读它们,以至于这种必要性可以让我们在把书读完的过程中不感觉过于乏味。我们阅读这种书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因为非读不可。然而我想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一类阅读。接下来我将要提到的书既不能帮你拿到学位,也不能教你谋生的手段,既不会告诉你怎么开船,也不会教你如何修理停转的发动机,但是这些书会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不过话虽如此,假如你无法在阅读中发现乐趣的话,这些书籍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
此处的”你”所指的主要是在工作之外拥有足够的闲暇和兴趣去读书的成年人,以及很愿意读一读那些可以归为”不读可惜”的书籍的人士。我不会在此提及痴迷书本的书呆子的情况,因为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他们的好奇心足以引领他们另辟蹊径,并且在搜寻近乎被遗忘的佳作时自得其乐。我想要讨论的只是那些长久以来被公认为一流杰作的书籍。理论上说,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读过这些书才对,但遗憾的是,真正读过这些书的人寥寥无几。不过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类所谓的杰作: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们对它大加赞赏,研究文学史的学者们也认定它在史册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如今的普通读者却很难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得到什么享受。这一类作品对于研究者而言固然很重要,但是时间的流逝与人们喜好的变迁让它们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趣味,使得当下的读者只有耐着性子才能勉强读下去。我可以举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我本人读过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得》,却完全不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承认读得很愉快。我几乎是带着某种使命感才能读下去的,而终于读完的时候,我不禁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对于这一类书籍我并没有什么可说的。每个人对自己来说都是可靠的评论家。不管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不管他们对某一本书如何众口一词地大加赞扬,只要你对它没有兴趣,那么你就完全不用去在意这本书。别忘了评论家们也是经常犯错的,在文学批评的历史中,知名评论家犯下的错误比比皆是。何况只有阅读过某一本书的你才是终评判它价值的人。当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我即将向各位推荐的书籍。毕竟人与人不可能完全相同,至多只是有所相似而已,因此,假定对我十分有价值的书籍对你而言恰好同等重要很明显并不合理。但是我想要推荐的这些书籍的确让我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假如我从未读过它们的话,我或许未必能够成为如今日之我一样的人。所以我在此恳求各位,假如你在我这些文字的诱惑下去读了那些书,而感觉完全读不下去的话,那么你不妨直接把它们放下。如果你读过感觉不喜欢的话,那这些书对你而言就完全没有用处。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去读诗歌、小说或者那些被归类为”纯文学”的作品(法语中以belles-lettres作为统称所有纯文学类作品的术语,我很想用一个对应的英语词汇来替代它,但是据我所知并没有这样的术语)。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而谁又能保证,能够为一个人带来愉悦的书籍就一定能讨另一个人的欢心呢?
请不要认为这种愉悦是不道德的。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愉悦本身是好的,只不过敏感的人们可能会倾向于规避它带来的某些后果。愉悦也并不一定肤浅粗鄙,或者流于感官层面。在每一个时代,往往都是聪明人才能够发现唯独由知识与智慧带来的愉悦才是令人满意也为持久的。保持阅读的习惯是一件好事,因为在人生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留给你用以自娱的活动就已经所剩无几了,除了单人纸牌、象棋复盘和纵横填字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不需要陪伴就能一个人玩起来的游戏了。而阅读就不受这些困境所影响了,没有哪一项活动能像读书一样--可能针线活儿除外,但是它只会让人的心灵更加不得安宁--你可以随时开始,随便读多长时间,在有其他事情要忙时又能随时放下。也很少有其他娱乐的开销像读书一样少,公共图书馆和普及版图书都能在不怎么花钱的前提下给人带来快乐。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但是我说”几乎所有”,是因为我也不想把话说得过于夸张,不会说得好像读书能缓解饥饿之苦或者平息爱而不得的忧伤一样。但是只需要几本优秀的侦探小说,还有一只暖水瓶,便足以让人忘却重感冒带来的头疼了。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人们不得不读那些让他们觉得无聊透顶的书的话,那谁又能养成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习惯呢?
便利起见,我接下来将会按照年代顺序来排列我想要讨论的书。但是假如你下定决心要读一读这些书的话,你也没有必要一定按照这个顺序来读。在我看来,好还是按照你个人的兴趣来阅读这些书,你甚至没有必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就我个人而言,同时读四到五本书更符合我自己的习惯。毕竟你的心情可能每一天都不太一样,就算是在一天之中,你也不会每时每刻都迫切地想要读同一本书。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就是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适合我自己的习惯。在早晨开始工作之前,我通常会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这一类作品需要清醒而专注的头脑,让我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做好准备。等到工作结束之后,我虽然感觉放松了下来,却没有来一场艰苦的思想体操的意愿,那么我就会读历史、散文、评论或传记一类的书籍。到了晚上我还会读一读小说。在这些书籍之外,我手边总有几本诗集,以便我一时兴起随手翻阅。我的床边还放着几本那种随便从哪里翻开都能读下去,又可以在看完任何一段后随时放下的书,不过这样的书实在是太难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