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油橄榄为著 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油橄榄产业已成为适生区群众收益较高、颇具开发活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成为适生区群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橄榄的丰产栽培技术,助力油橄榄种植区农民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增加收益。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我国油橄榄主要种植区多年栽培技术的甄选和总结。全书共分九章,章详细描述了目前国家和省级10个代表性良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第二章介绍了油橄榄的实用育苗技术,包括圃地选择、沙床育苗和温室轻基质育苗;第三章介绍了油橄榄的生态习性和栽植技术;第四章介绍了油橄榄的综合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施肥技术、排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施肥灌溉技术;第五章介绍了油橄榄的整形修剪技术,包括修剪原则、常用修剪方法、常见树形和更新复壮;第六章介绍了油橄榄的嫁接技术,包括常用的10种嫁接方法以及接后管理;第七章介绍了果实采收技术,重点阐述了油橄榄鲜果成熟度指数测定、采收时期确定和采收方法;第八章介绍了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了13种常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后还介绍了缺素症的症状和防治方法;第九章是资料性附录,列出了油橄榄育苗、栽培、低产园改造、果实采收以及橄榄园管理行业技术规程和周年管理作业历及常用农药的制备使用方法等。
本书内容全面,语言简练,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于选作油橄榄栽培技术培训教材和从事油橄榄种植的企业、油橄榄园管理者、油橄榄育苗户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
關於作者: |
邓煜,甘肃省成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油橄榄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专业分会副会长,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陇南市橄榄油品油师协会会长,国家核心期刊《经济林研究》审稿人。
曾赴加拿大、希腊、美国和西班牙进行技术培训。主持和参与完成了部、省、市列课题20多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主持的甘肃省重大专项”陇南油橄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陇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编译出版《世界油橄榄品种图谱》《油橄榄品种图谱》《油橄榄加工与应用》等专著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被评选为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陇南市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张正武,大学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油橄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林科院),系中组部第十三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被评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陇南市领军人才(层次)。
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从事林业科研、示范推广、林农培训、对外交流合作的业务技术工作。2004年、2012年两次赴油橄榄原产地的希腊大学、地中海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考察学习油橄榄栽培管理、橄榄油加工、有害生物防治、市场营销等先进技术,引进油橄榄品种24个。与研究院油橄榄创新团队共同打造了甘肃陇南武都大堡油橄榄新品种示范园、武都大湾沟油橄榄科技示范园、礼县鱼池油橄榄集约化示范园等一批国内有影响的油橄榄科技示范基地。
先后主持参与10多项油橄榄科研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二人)、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三人)、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人1次、第二人1次),获陇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第二人1次、第三人1次)、陇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人1次、第二人1次)、陇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第二人)。主持中央财政林业推广项目2项,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2项。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专著4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2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2017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
目錄:
|
章 油橄榄优良品种
节 佛奥 1
第二节 豆果 2
第三节 奇迹 3
第四节 皮瓜尔 4
第五节 莱星 5
第六节 鄂植8号 6
第七节 科拉蒂 7
第八节 阿斯 8
第九节 皮削利 9
第十节 阿尔波萨纳 11
第二章 油橄榄育苗技术
节 圃地选择 12
第二节 沙床育苗 12
第三节 温室育苗 18
第三章 油橄榄栽植技术
节 生态习性 24
第二节 园地选择 26
第三节 整地技术 29
第四节 栽植密度 33
第五节 配植方式 34
第六节 栽植时期 35
第七节 栽植方法 35
第八节 栽后管理 37
第四章 油橄榄土肥水管理技术
节 土壤管理 39
第二节 施肥技术 42
第三节 排灌技术 48
第四节 水肥一体化 51
第五章 油橄榄整形修剪
节 修剪原则 59
第二节 修剪方法 61
第三节 修剪技术 68
第四节 常见树形 69
第五节 更新复壮 81
第六章 油橄榄嫁接技术
节 单(双)开门芽接 85
第二节 方块芽接 86
第三节 嵌芽接 87
第四节 带木质T字形芽接 88
第五节 不带木质T字形芽接 89
第六节 单芽切接 90
第七节 单芽腹接 91
第八节 皮下腹接 92
第九节 腹 接 93
第十节 插皮接 94
第十一节 接后管理 95
第七章 油橄榄果实采收
节 采收时期 99
第二节 采收方法 103
第八章 油橄榄病虫害防治
节 孔雀斑病 107
第二节 油橄榄炭疽病 109
第三节 油橄榄叶斑病 110
第四节 油橄榄煤污病 112
第五节 油橄榄黑斑病 113
第六节 油橄榄褐斑病 114
第七节 油橄榄黄萎病 115
第八节 大粒横沟象 116
第九节 云斑天牛 119
第十节 蚱 蝉 121
第十一节 油橄榄蜡蚧 123
第十二节 桃蛀螟 124
第十三节 油橄榄缺素症 125
第九章 油橄榄生产技术规范及相关资料
一、油橄榄苗木繁育技术规程 130
二、油橄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36
三、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技术规程 149
四、油橄榄采收与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155
五、油橄榄综合管理周年作业历 162
六、石硫合剂熬制使用方法 164
七、波尔多液配制使用方法 165
后记 168
参考文献 169
|
內容試閱:
|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与油茶、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将其鲜果采用离心冷榨的纯物理工艺制成的初榨橄榄油,保存了天然营养成分,是食用油脂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油之一,长期食用能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促进骨骼发育,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但是人类的主要食用油,而且其工业用途也非常广泛,是酿酒、饮料、医药、日用化工、纺织印染、电子仪表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添加剂或润滑剂,被誉为“液体黄金”。
1964年,油橄榄从阿尔巴尼亚引入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油橄榄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了适生区区划、品种引选、良种繁育、丰产栽培、装备制造、加工工艺和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技术瓶颈。在甘肃、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和重庆市一些成功范例的示范带动下,油橄榄种植现已发展到12个省、直辖市37个地级市67个县及县级市,而且发展的地区越来越多,栽培面积越来越大,鲜果产量不断增加。国产橄榄油产量逐年上升,促进了中国油橄榄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100多万公顷,约10亿株,我国现已发展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0.3万多公顷、约4650多万株,约占全世界油橄榄种植面积的0.94%,总株数占4.65%。全球年产橄榄油300万吨左右,我国每年进口橄榄油5万多吨,生产橄榄油7000多吨,正在成为新兴的橄榄油消费大国、橄榄油生产国及世界重要的橄榄油贸易国,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对于缓解我国粮油供需矛盾、维护国家高端食用油安全、优化膳食结构、保障人民健康、加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一些技术问题凸显出来,主要是品种选育滞后、良种化率不高;大尺度区试区划滞后,难以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种;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综合管理措施推广应用滞后,产量低而不稳;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滞后,产业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为了破解这些技术瓶颈,促进我国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在挖掘老一辈油橄榄专家多年实践经验、吸纳借鉴国内外科技成果、总结国内油橄榄产区成功栽培技术、广泛收集技术规程、补充更新十多年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油橄榄栽培技术》,目的是把成熟先进的适用技术介绍给从事油橄榄种植的企业、油橄榄园管理者、油橄榄育苗户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我国油橄榄栽培技术水平。
《油橄榄栽培技术》由邓煜研究员、张正武正高级工程师主编,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全体科技人员参与了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油橄榄专家近年来出版的相关油橄榄专著,以参考文献附于书后;同时还参考引用了邓明全研究员、宁德鲁研究员、王洪建研究员和安东尼奥先生等国内外油橄榄专家的培训课件和公开的网络图片;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玛丽亚(Maria)教授、中国林科院俞宁博士提供了相关资料,甘肃省林科院姜成英研究员提供了的相关技术规程,在这里,我们对国内外同行的无私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深知,对一个引进树种而言,50多年的引种栽培史和科研推广史仅仅是起步,解决的也仅仅是初步的生产技术问题,要实现油橄榄品种中国化和栽培技术中国化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不同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胁迫下油橄榄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习性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适应性选择育种和新种质创制工作才刚刚起步。我国南北气候、土壤类型多样,立地条件千差万别,把一个气候类型下塑造的物种引种种植在另一个气候类型条件下,栽培技
术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本书介绍的栽培技术适用性是有限的,希望广大同行根据当地实际和生产经验在应用中去伪存真,不断探索创新,共同实现油橄榄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我们有机会再版时吸纳修正。
邓煜 张正武
2022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