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本中文译本由德国“国家功勋奖章”、 洪堡学术奖金、歌德金质奖章及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武能先生翻译,文字信达兼雅,是难得的好译本。
|
內容簡介: |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18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本剧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德国。当时德国处在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分裂成许多封建小邦。各邦统治者大公施行残暴的独裁统治。本书讲述的是平民琴师的女儿露意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当时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
關於作者: |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年),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公认为德意志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剧作、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他的作品反映政治的暴君,也再现教会的专横,表达他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
译者简介:
杨武能,号巴蜀译翁,1938年生, “歌德及其汉译研究”首席专家。著译作品众多,包括《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魔山》等。获联邦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国家功勋奖章”、洪堡学术奖金、歌德金质奖章等。2018年,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目錄:
|
剧中人物
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附录 席勒生平与创作年表
|
內容試閱:
|
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文学史上与歌德齐名的大诗人、大剧作家和美学理论家。他著名的诗作为经贝多芬谱曲后唱遍全世界的《欢乐颂》,此外他还有一些抒情诗、哲理诗和叙事谣曲,也受到后世广泛的重视。
但是,作为剧作家,席勒的成就更多、更大,在德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更加显赫和重要。他创作的《强盗》《阴谋与爱情》《堂?卡洛斯》《玛利亚?斯图亚特》《裴阿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反》《奥里昂的姑娘》《威廉?退尔》和“华伦斯坦三部曲”等剧本,不仅至今脍炙人口,经常搬上德国和世界的戏剧舞台,有的还多次拍成电影,而其中的《阴谋与爱情》又是著名和富影响的一部。
《阴谋与爱情》(1784)是席勒青年时期创作的主要代表作,堪称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少数几个硕大的成果之一,曾被恩格斯誉为“德国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故事发生于18世纪分裂、落后、名存实亡的所谓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具体讲则在德国境内数以百计的小邦之一的某一个公国。这个公国虽说小,其在剧中所反映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情的方方面面,于当时整个德国的现实却极具典型性,可以作为其封建、腐朽、愚昧的象征和代表。
该剧通过一对门第悬殊的年轻人由相恋而毁灭的悲惨故事,对荒淫无耻、阴险卑劣的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做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剧本情节紧凑、曲折,矛盾冲突环环相扣,然而演进、展开自然合理;临近高潮时剧情紧张得叫人几乎透不过气来,但于紧张激烈之中又不乏抒情和诗意,阅读起来也与看舞台演出一样引人人胜。一些场次,如第二幕第二场老侍从给弥尔芙特夫人送去公爵以无数青年给外国充当炮灰为代价换来的珠宝,第四幕第七场露意丝与弥尔芙特夫人之间的尴尬会晤和唇枪舌剑,以及第五幕剧终前年轻的恋人双双为爱情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等,都可谓精彩至极,堪称德国古典戏剧不朽的经典。
剧中的人物全都刻画得十分成功:正面人物一个个除去其可爱之处,又令人信服地有着各自的弱点,如男主人公斐迪南侠肝义胆,对爱情无比忠诚,同时却嫉妒、多疑,其毒杀恋人的举动更不能不说是可怕的自私的表现①;女主人公露意丝天真无邪、心地纯善,同时却生性软弱而且迷信,结果便给了坏人可乘之机;乐师米勒作为德国市民阶级的代表,虽不乏自爱、自尊,却惧怕官府;等等。在反面人物中,宰相封?瓦尔特寡廉鲜耻,残忍毒辣,无疑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有的权奸典型,他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势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终生幸福;宰相的秘书伍尔穆更可谓一肚子坏水,是个为虎作伥、阴险诡诈的地道小人,人间的悲剧往往由这种看似不足道的人引发,剧中的伍尔穆为此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侍卫长封?卡尔勃则是任何封建宫廷里都少不了的小丑,在剧中同样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还有一个看似次要的人物即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夫人,其身份、遭遇、性格都既复杂又充满矛盾,在剧中地位尴尬而又关键,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和颇堪玩味的人物典型。
读《阴谋与爱情》,很容易想到莱辛和莎士比亚的一些著名悲剧,例如前者的《爱米丽雅?迦洛蒂》,后者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奥赛罗》,等等。不过比较起来,《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似乎更明显,批判的锋芒也更锐利、有力,也正因此,它才成为了“德国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综上所述,《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的一部杰作,不仅在德语文学史和世界戏剧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少有地精彩和好看。
幕场
乐师家里的一房间。
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
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米勒太太又不是你求他上你这儿来的——又不是你把闺女硬塞进了他怀里!
米勒我是没有求他上咱家来——我是没有把闺女硬塞给他;可谁会计较这些呢?——身为一家之主,我本该更严厉地管教自己的女儿,本该更好地提防那位少校——或者立刻去见他的父亲大人,把事情原原本本报告给他。男爵少爷终会闹出乱子来的,这我无论如何都该知道,而一切罪责将通通落在我这个提琴师头上。
米勒太太(将咖啡喝得一点不剩)笑话!胡扯!什么会落在你头上?谁又能把你怎么着?你仍然干你的老行道,仍然招收学生,只要什么地方还有招的。
米勒可是,你告诉我,这整个买卖结果又会怎样?——他不可能娶咱闺女——根本谈不上娶不娶的问题;而做他的一个——上帝怜悯!——得啦得啦!——就说有这么位贵公子,东游西荡地鬼知道已经尝试过多少美酒,眼下自然也会有胃口来饮一点清水。当心!当心!即使你对每一只夜蛾子都保持警惕,他也会在你鼻尖儿底下把你的闺女骗走,叫她吃亏上当,自己却溜之大吉。姑娘呢,便一辈子身败名裂,要么待在家里嫁不出去,要么就继续操那可恶的营生。(用拳头击打自己额头)耶稣基督啊!
米勒太太愿上帝发发慈悲,保佑我们!
米勒是需要上帝保佑的。那么个花花公子还会安什么心!——姑娘生得漂亮——苗条——步履轻盈。至于脑顶下边有没有脑子,就无所谓了。一般人都不管你们妇女脑子怎样,只有亲爱的上帝才没有忽视根本的东西——一当那轻浮少年把这方面的底细摸透了——嘿,瞧吧!他马上就会像我的罗德尼罗德尼(Rodney,1719—1792),英国海军上将,以在西印度群岛的海战中歼灭法国舰队而名噪一时。嗅到了法国人似的心花怒放,立刻会挂起满帆,大胆发动攻击,不——不是我把他想得很坏。人总是人。这我不会不知道。
米勒太太可你也该读读男爵少爷写给你女儿的那些信。上帝啊,真是甜蜜极啦!他倾心的纯粹是她美好的心灵。
米勒唯其如此,更加糟糕!为了驱赶驴子,却鞭打袋子。要想向可爱的肉体致意,只得让美好的心灵当信使。我当初是怎么来着?只要先规规矩矩,做到心心相印,等火候一到,肉体便会呼啦一下,跟着也姘在一起!奴仆总是学老爷的样儿;银色的月亮说到底不过是个皮条匠。
米勒太太你还是先看看少校先生拿到咱家来的那些精美的书吧。你的女儿常常用它们做祷告哩。
米勒(吹了一下口哨)呸!祷告!你那吃惯了杏仁饼的肠胃太娇嫩,消受不了这自然的生炖牛肉汤——他必须让它在无聊文人的黑死病魔厨里再煨一煨。快将那些废物扔进火里去!我闺女天知道满脑袋都吸收了些什么荒谬绝伦的东西!它们将渗进她的血液,就像西班牙的蚊虫,把我这父亲勉勉强强还维系着的一点点基督精神也给冲散。扔进火里去,我说!那丫头会满脑袋魔鬼念头,会听信那些懒人乐园中的胡说八道,结果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忘记了她父亲米勒是一个提琴师,以有我这样的父亲为耻。到头来,她将使我失去一个能干诚实的女婿,一个热心关照我的女婿……不!上帝惩罚我!(气急败坏地跳起来)一不做,二不休,我要叫那少校——是的是的,叫那少校明白,咱家不欢迎他这个客人。(准备出门去)
米勒太太别胡来,米勒!光他送的礼物就值多少钱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