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橘颂:致张枣

書城自編碼: 373728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柏桦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59800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HK$ 82.8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HK$ 71.8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HK$ 81.6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HK$ 198.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HK$ 122.4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HK$ 81.6
沙盘游戏疗法
《 沙盘游戏疗法 》

售價:HK$ 106.8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 图坦卡蒙和改变世界的陵墓 》

售價:HK$ 9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3.8
《 极乐生活指南(单读新书014) 》
+

HK$ 72.0
《 人生忽然(韩少功) 》
+

HK$ 67.2
《 皮囊(2019) 》
+

HK$ 72.5
《 散文课:写给学生的散文写作宝典 创意写作的工具书 》
+

HK$ 56.7
《 沿着季风的方向 》
+

HK$ 74.3
《 人生最美是清欢 》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诗人柏桦怀念并致敬挚友张枣的散文、诗歌、书信合辑,是一部真挚动人的诗文作品,也是一份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料。作品分为三辑,辑一由张枣之死引出柏桦对与其相识相知过程的追忆,穿插其中的有柏桦对张枣《镜中》《何人斯》《刺客之歌》等代表作品写作背景的论述,以及对张枣诗艺、诗学主张的探讨。辑二囊括了作者新近完稿的随笔和五十余段诗歌选摘,这篇随笔是柏桦写给张枣的密密私语,寄托了对其绵绵不断的思念,五十余段诗摘则均是与张枣相关的诗歌段落,柏桦配以说明文字,鲜活而详实地呈现二人生命中彼此重叠的点滴时光以及一个更加立体、丰富的张枣的形象。辑三悉数收入柏桦专为张枣而写的所有诗歌,共计五十一首,以富于抒情性的文字再现二人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情谊,这些诗歌同时也是对柏桦不同时段诗歌创作成果的一次展示。此外,书中收入八封张枣写给柏桦的书信与一首张枣佚诗《橘子的气味》,以及数十张带有回忆性质的老照片,包括二人交往过程中的手稿照片。本书无论在文字的可读性、知识性上,还是在图像的史料价值与纪念意义上,都是一部十分珍贵、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诗坛双子星柏桦与张枣的诗歌友谊中,更可窥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代诗坛的风云交际,将在诗坛与读者群体间产生广泛影响。
關於作者:
柏桦,1956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出版的有诗集《为你消得万古愁》《革命要诗与学问》《秋变与春乐》《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水绘仙侣:冒辟疆与董小宛1642—1651》《竹笑:同芥川龙之介东游》《夏天还很远》以及英文诗集Wind Says(《风在说》)、法语诗集《在清朝》,随笔集《蜡灯红》《白小集》。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上海文学》诗歌奖、柔刚诗歌奖、重庆“红岩文学奖”、《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第九届四川文学奖、首届东吴文学奖。
目錄
辑一 诗人张枣
— 迎着柔光走去
— 在川外、在西师
— 镜中的诗艺
— “我总是凝望云天”
辑二 涓涓细流忆张枣
— 随笔
— 诗摘
— 死论
辑三 给张枣的诗
— 忆江南
— 忆重庆
— 忆故人
— 在破山寺禅院
— 你和我
— 再忆重庆
— 在花园里
— 张枣在图宾根
— 香气
— 夜半,想到张枣
— 问余姚
— 一个片段,从长沙到重庆
— 叶芝和张枣
— 张枣从德国威茨堡来信
— 边抄边写
— 想念一位诗人
— 在北碚凉亭
— 一封来自1983年的情书
— 边抄边写(二)
— 月之花
— 钓云朵的人
— 四月日记
— 树下
— 长沙
— 请不要随意地说
— 春天之忆
— 橘子
— 过桥
— 重庆,后来……
— 镜中少年
— 他们的一生
— 年轻时
— 五月
— 懒想
— 信
— 镜子诗
— 你和我(二)
— 读书笔记两则之二
— 冷
— 日记一则
— 三画眉
— 一下
— 论诗人
— 致一位正午诗人
— 你,还是人人
— 1984年春夜的故事
— 致德国
— 名字
— 信
— 生活与邮局
— 少年张枣
附录 张枣书信及佚诗
— 封信
— 第二封信
— 第三封信
— 第四封信
— 第五封信
— 第六封信
— 第七封信
— 第八封信
— 橘子的气味
內容試閱
诗人张枣·在川外、在西师
在武继平的介绍下,在这天中午我次见到了张枣,这位刚从长沙考来四川外语学院的英语系研究生。他从他零乱的枕边或他那著名的“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被窝里,掏出几页诗稿念给我听,那是诗人们习惯性的见面礼,听着听着我心里吃了一惊:这人怎么写得与我有些相像?
我现在已无法记得他当时对我念的是些什么诗了,好像是有关娟娟(彭慧娟)的一首诗《四个四季·春歌》,即献给他曾在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读书时的女朋友的一首诗,此诗一开篇就以一个很强烈的戏剧化情节抓住了我:“有一天,你烦躁的声音/沿长长的电话线升起虚织的圆圈”,里面提到一个意象——电话线以及电话线的圆圈,使我感到十分惊异,我心想他这么年轻(当时还不到二十一岁),却这么大胆地创造出了“电话线”这一现代性的命名。
而这时他的稿纸有几页又找不到了(这种情况后来常有发生,因此才有了我四处为他找寻诗稿的传言),潦潦草草就结束了朗诵。我很矜持地赞扬了几句,但对于他和我的诗风接近这一点,我不太情愿立即承认,因为对于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一个人写得同我一样好或比我好,而且此人就站在眼前这一事实,我还完全无法接受,也不能立刻反应过来。他的出现,让我感到太突然了,有一种被震住了的感觉。潜藏着某种说不清的神秘意味。后来他说这是神安排他来重庆与我接头,如没有这次接头和相遇,很可能我们俩就不写诗了,因那时我们都已各自陷入某种写作的危机,并且也有另外的事情要去做。
得迅速离开。今后不见他就行了。我的内心在紧急地催促。这次见面不到一小时,我就告辞走了,后来他告诉我,他当时既觉遗憾又感奇怪,这人怎么一下就走了。
这次见面,他给我留下这样一个匆忙的初印象:梦幻般漆黑的大眼睛闪烁着警觉和极其投入的敏感。他当时那么年轻,可我却在他眼神的周遭,略略感觉到几丝死亡之甜的魅影。他的嘴和下巴是典型的大诗人才具有的——自信、有力、骄傲而优雅,微笑洋溢着性感。让我再说一遍:他当时的魅力多么年轻。
我很快就把我和张枣见面的情况告诉了彭逸林(诗人,时任重庆钢铁工业学校语文教师,现在是重庆大学教授),要他对这位年轻诗人给予注意。但我们三人一起次碰面(也是我和张枣第二次见面)一直推迟到第二年3月。在这期间我处理了一些纯粹的个人琐事:调动(从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调动至西南农业大学英语教研室)、适应以及安顿。
1984年3月我和张枣正式结下难忘的诗歌友谊。
那是一个寂寞而沉闷的初春下午——很可能就是3月7日或8日,谁还记得准确呢?那就让我放胆说出来吧,就是这一天,3月8日——我突然写了一封信,向年轻的张枣发出了确切的召唤,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告诉我他一直在等待我的呼唤,终于我们相互听到了彼此急切希望交换的声音。诗歌在三四十千米间(四川外语学院与西南师范大学相距三四十千米)传递着它即将展开的风暴,那风暴将重新创造、命名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诗篇——奇迹、美和冒险。我落寞失望的慢板正在逐渐加快。
1984年3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彭逸林熟悉的声音从我家黑暗的走廊尽头传来,我立刻高声喊道:“张枣来了没有?”“来了。”我听到张枣那扑面而来的声音。
这天下午三点至五点,四个人(我、张枣、彭逸林及彭带来的一位他所在学校——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的年轻同事)在经过一轮预热式的谈话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张枣说话的冲击力和敏感度,他处处直抵人性的幽微之境,似乎每分每秒都要携我以高度集中之精神来共同侦破人性内在的秘密。可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乐意与人谈论这些话题的。我总是在生活中尽量回避这直刺人心的尴尬与惊险。但张枣似乎胸有成竹地预见到了我对人性的侦破应该有一种嗜好或者他也想以某类大胆的话题来挑起我的谈兴和热情。面对他的挑战,我本能地感到有些不适,我当时已打定主意不单独与他深谈了。吃晚饭时,我就私下告诉彭逸林,晚上让张枣和他带来的那位老师共住我已订好的一间学校招待所房间。如果当时彭逸林同意了,我和张枣就不会有这次“之夜”(见后)的深谈,彼此间心心相印的交流要么再次推延,要么就从来不会发生,但命运却已被注定,彭逸林无论如何不答应我的建议,反劝我与张枣多交流。接下来可想而知,这场我本欲避开的彻夜长谈便随即展开了。
谈话从黑夜一直持续到第二日黎明,有关诗歌的话题在紧迫宜人的春夜绵绵不绝。他不厌其烦地谈到一个女生娟娟,谈到岳麓山、橘子洲头、湖南师院,谈到童年可怕的抽搐、迷人的冲动,在这一切之中他谈到诗歌,谈到庞德和意象派,谈到弗洛伊德的死本能(death instinct)、力比多(libido)以及注定要灭亡的爱情……
交谈在继续……诗篇与英雄皆如花,我们跃跃欲试,要来酝酿节气(此说化用胡兰成《文学的使命》后一句:“文章与英雄都如花,我们要来酝酿节气。”参见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27页)。
在半夜,我打开了窗户。校园沉寂的芬芳、昆虫的低语、深夜大自然停匀的呼吸,随着春天的风吹进了烟雾缭绕的斗室,发白的蓝花点窗帘被高高吹起,发出孤独而病态的响声,就像夜半人语。我们无一幸免,就这样成为一对亲密幽暗而不知疲乏的吸烟者。这一画面从法国诗人马拉美与瓦雷里的吸烟形象中转化而来,原文出自梁宗岱所译瓦雷里的文章《骰子底一掷》(《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98页)中一小节:
七月的繁天把万物全关在一簇万千闪烁的别的世界里,当我们,幽暗的吸烟者,在大蛇星、天鹅星、天鹰星、天琴星当中走着——我觉得现在简直被网罗在静默的宇宙诗篇内:一篇完全是光明和谜语的诗篇……
这时张枣在一张纸上写下“诗谶”二字,并在下面画出二道横杠;接着他又写下“之夜”和“死亡的原因”,并用框分别框住;而在纸页的上方又写来一个大字“悟”。我们的友谊(本该在半年前就开始的友谊,而在这个下午或黄昏又差点停滞不前的友谊)随着深入的春夜达到了一个不倦的新起点。说话和写诗将成为我们频繁交往的全部内容。他在一首诗《秋天的戏剧》第六节中,记录了我们交往的这一细节:
你又带来了什么消息,我和谐的伴侣
急躁的性格,像今天傍晚的西风
一路风尘仆仆,只为了一句忘却的话
贫困而又生动,是夜半星星的密谈者
是的,东西比我们更富于耐心
而我们比别人更富于果敢
在这个坚韧的世界上来来往往
你,连同你的书,都会磨成芬芳的尘埃
后来,1999年冬,他在德国为我的《左边——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写下一篇序文《销魂》,在文中他叙说了我俩在一起写诗的日子是怎样地销魂夺魄:
在1983—1986年那段逝水韶光里,我们俩心爱的话题就是谈论诗艺的机密。当时,他住重庆市郊北碚,我住市区沙坪坝区歌乐山下的烈士墓(从前的渣滓洞),彼此相隔有三四十千米,山城交通极为不便,为见一次面路上得受尽折磨……有时个把月才能见上一面,因而每次见面都弥足珍贵,好比过节。我们确实也称我们的见面为“谈话节”(按:他那时偏爱用弗洛伊德的一个精神分析术语“谈话疗法”,即talking cure来形容我俩这个谈话的节日)。我相信我们每次都要说好几吨话,随风飘浮;我记得我们每次见面都不敢超过三天,否则会因交谈而休克、发疯或行凶。常常我们疲惫得坠入半昏迷状态,停留在路边的石头上或树边,眼睛无力地闭着,口里那台词语织布机仍奔腾不息。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长途奔波,在北碚和烈士墓之间,在言词的欢乐与“销魂”之间,我们真是绝不歇息的奔波者呀。那时还没有具体事件,稿纸、书籍、写诗、交谈,成为我们当时的全部内容。其情形,每当我忆起,就会立刻想到俄罗斯作家伊万·蒲宁《拉赫玛尼诺夫》一文的开篇几句:“我是在雅尔塔同他结识的,那天我们曾促膝长谈。像这样的长谈只有在赫尔岑和屠格涅夫青年时期的浪漫岁月里才会有。那时人们往往彻夜不眠地畅谈美、永恒和崇高的艺术。”我与张枣这种动辄就绵延三天的长谈,不仅宛如那(蒲宁说的)浓荫式的俄罗斯长谈(这种长谈可参见我后来写的诗歌《再忆重庆》),也更像东亚或中国古代文人那种“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的秉烛夜谈,那是一种神秘东方的从不惊动旁人的“细论文”式交流(“细论文”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那也是一种“高山流水”知音之间的过于专注的交流,因此在这个交流之外,我们暂时不能感到还有任何别的东西存在,而唯有彼此之间那不断涌出的话语。
以上情形随着他1986年夏去德国便结束了。第二年(1987)冬他回国作短暂逗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很小的谈话高潮,他这时主要是以行动而不是说话在重庆和成都刮起了一阵昔日重来的明星式旋风,他似乎更想通过这“风”来荡尽他在德国一年来的寂寞,与此同时我们各自未卜的前程也已经展开,双方难免心怀语境不同的焦虑而有点心不在焉了。
1995年秋冬之际,我们又在成都短暂见了几面,谈的多是些平凡具体的生活、家庭琐事,虽无甚纯粹的诗意,但犹觉亲切和平。再后来,便是两年后(1997),在德国东柏林一个叫Pankow的地方相逢,这一次我们似乎又找回了我们青年时代那“谈话节”般的喜悦。诗人、小说家,如今亦是知名电影导演的朱文应该目睹了我俩当年那种深夜谈话的紧张感,虽看见的仅是一抹余晖,但他是否会惊异于这两个古怪的过于急急说话的人呢?
后来我在契诃夫的一本书里读到一句话,“俄国人要过了半夜才能进行真正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我立即想到中国人也差不多是这样。难道不是吗?我和张枣的谈心从一开始就发生在夜半三更。这正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我想回避与张枣作这种“俄国式”深夜长谈的原因,因为这种长谈潜在着某种危险……只可惜一切都已改变,我们也不可能活在过去那美好的“危险”时光了……
在四川外语学院,凌晨或夜半的星星照耀着一条伸向远方的干枯铁路,我们并肩走着,荡人的春气、森林或杜鹃正倾听我们的交谈。一次,当我们在歌乐山盘旋的林荫道上漫步时,他俯身从清芬的地面拾起两片落叶,随即递给我一片,并说我们各自收藏好这两片落叶,以作为我们永恒诗歌友谊的见证。四年之后(1988年3月9日,又一个早春),他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读博士学位),写下《早春二月》,回忆了这段生活:
太阳曾经照亮我;在重庆,一颗
露珠的心,清早含着图像朵朵
我绕过一片又一片空气;铁道
让列车疼得逃光,留杜鹃轻歌。
我说,你好,还有梧桐松柏
无论上下,请让我幽会般爱着
……
一个痛惜时光寸寸流逝的诗人,一个孤独的年轻漫步者,他已来到重庆悠悠的山巅。多年之后(1997),他真的在德国图宾根森林边缘(当时,他已在图宾根大学任教),写下一首《悠悠》,不过那并非是写他的重庆岁月,而是在回忆中写他十五岁读大学时的良辰美景:“书未读完,自己入眠?”(见张枣《麓山的回忆》)欧阳江河曾为这首《悠悠》写过几千字的细读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一阅。我后来也在一首小诗《长沙》中幻想了十五岁的张枣上大学的情形。
他的声音总是那样柔和而缓慢,在给我的书信中,他谈得多的是诗歌中的场景(情景交融)、戏剧化(故事化)、语言的锤炼、一首诗微妙的底蕴以及一首诗普遍的真理性,后来他将此发展为他的“元诗”理论(参见张枣《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中国当代诗歌的元诗结构和写者姿态》)。他那时正热爱着庞德等人发明的意象派和中国古典诗词,这刺激了我并使我急匆匆地将“历史”和“李白”写入诗中。他温柔的青春正沉湎于温柔的诗篇,他的青春也焕发了我某些熟睡的经验。我的感受一直多于他的技巧(是这样吗?也可能不一定),我曾在另一个春日的下午,在歌乐山一个风景如画的明朗斜坡,对他谈到秋天是怎样在1965年,从一间简陋的教室、从一件暗绿色的灯芯绒开始的:
这是1965年初秋的一天,一夜淅沥的秋雨褪去了夏日的炎热,在淡蓝的天空下,在湿润的微风中,我身边的一位女同学已告别了夏日的衣裙,换上了秋装——一件暗绿的灯芯绒外套。由于她刚穿上,我自然而然地就闻到了一种陈旧的去秋的味道,这味道在今天清晨突然集中散发出来,便被我终生牢记了,那可是精确的初秋的味道呀(充满人间的温暖)!时光在经历了“盛大的夏日”(里尔克)后,正渐凉地到来并又悄悄地流逝。接着又是秋游,她仍旧穿着那件灯芯绒,在清贫而幸福的重庆嘉陵江北山坡上……“在初秋的日子里,/有一段短暂而奇效的时光——”(丘特切夫(Tyutchev):《在初秋的日子里》)每当我想起那位遥远的灯芯绒少女时,我知道她已成为我少年时代关于什么是美的开篇。
张枣倾听着我的感受,同时不久便创造出完全属于他自己的“灯芯绒幸福的舞蹈”(见后)。我们彼此就这样幸福地学习着,我还记得他用整整一个下午为我详细分析叶芝的两首诗《在学童中间》和《驶向拜占廷》。尤其是《在学童中间》,张枣从中学到了许多诗艺,特别是叶芝的面具理论和戏剧化手法,后来他运用得极为娴熟自然。
急进而快乐的4月,欧阳江河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做现代诗讲演(这种类型的讲演在稍后的1985—1986年曾风靡全国,“非非”领袖周伦佑也曾在“非非”创始的前夜来过此地进行讲演),我们三人相聚。张枣就在这时读到了让他吃惊的《悬棺》(欧阳江河早期名作),同时在周忠陵(见后)处油印了他的本个人诗集《四月诗选》,这是他献给当时正风云际会的中国诗坛的份见面礼。

给张枣的诗

1984年春夜的故事
不过,请放心,
我看着灯火通明的房子
一幢幢从身旁经过
我向它们一一道别
夜晚的画面使我兴奋
而我终究是平静的

某个人的血在返回。记得吗
你一看见门就哭泣
夜晚八点的地貌会局限你
别的指尖也挑起你?
事件在你腋下
变成不可触摸的潮湿

春夜的故事已经够多了
继续讲述还会令人兴奋吗?
热恋者并非总是对的
取而代之者也是一种责任——
让我们回到1984
待成功了一半再开始
(2021年8月6日)

致德国——兼怀张枣
世上所有河流中有一条叫莱茵
它的意思就是水的奔流——
我的幸与不幸当然与之无关
但有个中国诗人是送给它的礼物

德国,我从哪里获悉,我忘了
纵便你总会出现一个不祥的怪人
你那追溯的技艺不亚于诗的技艺
你那搏杀的激情不亚于爱的激情

1997,席勒还和斯图加特有关吗?
还乡从此成了一个世界性主题吗?
其他德国诗人们又会怎么看?
“亲爱的河流,岸边的白杨”——
不必抱歉,那来自马来西亚的
土木工程师看了一场脱衣舞表演
(2021年8月19日)

名字
世上怎么会有名字呢
如果一个人没有名字
一个孩童在公园里说
“三姑婆就没有名字”

为什么千万不要解释
一个名字?因为对我
来说,这比谋杀还可怕
不信,你去问卡内蒂

像无数人呼吸的声音
像无数人说话的声音
像无数人沉默的声音
你的名字也是个声音
长途电话已通知了你

当你走进这一座城市
重庆,你的名字就从
另一座城市长沙逃离
(2021年8月21日)

生活与邮局
生活里走来走去的人,夜不收的人
等待邮件的人……不老的西比尔
你还会传来什么生老病死的口信

站着的老人因怀念过去穿上大衣
躺着的青年总在阅读中碰到问题
我想到化学分子式,爱情童第周

这是顾城玩的什么纸条游戏吗?
顾城,你刚才说什么?我听见了:
“我有一个鸽子同学,在邮局……”

遗憾,因波浪起源于众神的犹疑
而我又注定忘了在《惋惜》里说:
邮局的波浪起源于爱神的乳房……
没什么遗憾,钢琴家出自于小商人
家庭,在中国是一个谜。大诗人
出生于邮局,在中国是另一个谜

一千年后,谁还关心你我的书
你我的通信,你我的人生。没了?
但离去为了来到,告别为了重逢
(2021年11月30日)

张枣书信及佚诗

柏桦:
我宣告我是独一无二发现了东方艺术绝密根源的人。这种发现确切无疑:源自我在大陆二十三年被中医家庭影响的潜意识生活和西方晴朗的肃穆的推理。今天下午在法兰克福风雪交加的一个住宅里。我茅塞顿开,豁然明亮,因为我在读一部富于启示的书《叶芝自传》,接着我午休,一连串的幻象把那个伟大的启示轻而易举地赐给我——我,一个命中注定要接收到的人。
……
我将在四年后,即1991年10月中秋的一个上午(届时穆如清风),带着大笔钱财和精美的书册以及另一种生活用品,只身回到祖国,祈望迎接。
德文我现已流转自如了,我巨爱里尔克的散文和书信。……读鲁迅著作!我一定会归国!序幕仍未揭开!中国艺术可能伟大,可能不,全在于我和另两个身在大陆的人。
张枣
1987年1月7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