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HK$
85.8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HK$
217.8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HK$
74.8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HK$
140.8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HK$
83.6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HK$
75.9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HK$
96.8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8年制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编写的。全书分为基础部分与专题部分,共13章。基础部分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轴向拉伸或压缩、材料的力学性能、内力与内力图、连接件强度的工程假定计算、圆轴扭转、弯曲强度与刚度、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等内容,共10章;专题部分包括能量法、简单的超静定系统、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等内容,共3章。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基础部分所需教学时数为32~48;专题篇所需教学时数为16~24。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教师可填写书后所附《教学支持申请表》,获取与本书配套的教材样章及习题详解。此外,读者也可登录百度网盘免费下载“材料力学自主学习系统”教学资源(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VX5xKj0KC7mvvh2sTQViw;提取码:nuaa)。
|
目錄:
|
第1版前言目录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材料力学概述1.1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1.2材料力学的基本假定1.2.1均匀连续性假定1.2.2各向同性假定1.2.3小变形假定1.3弹性杆件的外力与内力1.3.1外力1.3.2内力1.4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1.5应力与应变1.5.1正应力与切应力1.5.2正应变与切应变1.6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1.7杆件受力与变形的基本形式1.7.1拉伸或压缩1.7.2剪切1.7.3扭转1.7.4平面弯曲1.7.5组合受力与变形1.8结论与讨论1.8.1关于静力学模型与材料力学模型1.8.2关于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可用性与限制性习题第2章内力分析与内力图2.1内力分析是应力分析以及工程设计的基础2.2拉压杆件的轴力图2.3受扭圆轴的扭矩图2.4承受弯曲变形杆件的剪力图和弯矩图2.4.1根据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2.4.2根据微分关系作剪力图和弯矩图2.5刚架的内力图2.5.1刚架的组成2.5.2刚架的内力分量及其特殊性2.5.3刚架内力图的绘制2.6结论与讨论2.6.1关于杆件内力分析的几点结论2.6.2重视对平衡微分方程的理解和应用2.6.3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习题第3章轴向拉伸或压缩3.1拉压杆件的应力3.2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3.2.1强度条件、安全因数与许用应力3.2.2三类强度问题3.2.3强度计算过程及举例3.3拉压杆件的变形3.4拉伸或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3.4.1材料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3.4.2韧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3.4.3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3.4.4强度失效概念与极限应力3.4.5压缩时材料的力学性能3.5结论与讨论3.5.1本章的主要结论3.5.2关于应力和变形公式的应用条件*3.5.3加力点附近区域的应力分布*3.5.4应力集中的概念*3.5.5拉伸或压缩超静定问题概述习题第4章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强度工程计算4.1铆接件的强度失效形式及相应的强度计算方法4.1.1连接件剪切破坏及剪切假定计算4.1.2连接件的挤压破坏及挤压强度计算4.1.3连接板的拉断强度计算4.1.4连接件后面的连接板的剪切计算4.2焊缝强度的剪切假定计算4.3结论与讨论4.3.1剪切强度计算中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4.3.2机械连接件的剪切强度计算习题第5章圆轴扭转5.1外加力偶矩与所传递功率的关系5.2切应力互等定理5.3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分析5.3.1平面假定5.3.2变形协调方程5.3.3物理关系5.3.4静力学方程5.3.5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表达式5.4圆轴扭转时的强度5.4.1圆轴扭转实验与破坏现象5.4.2圆轴扭转强度计算5.5圆轴扭转时的刚度5.5.1圆轴的相对扭转角5.5.2圆轴扭转刚度计算5.6结论与讨论5.6.1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及其他5.6.2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5.6.3矩形截面杆扭转时的切应力*5.6.4扭转超静定问题概述习题第6章弯曲强度6.1工程中的弯曲构件6.2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6.2.1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6.2.2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6.2.3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6.2.4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6.2.5形心主惯性轴、形心主惯性平面与形心主惯性矩6.3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6.3.1平面弯曲与纯弯曲的概念6.3.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6.3.3梁的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与推广6.4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应用举例6.5梁的强度计算6.5.1梁的弯曲强度条件6.5.2梁的弯曲强度计算过程及举例6.6弯曲切应力6.6.1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计算6.6.2实心截面梁的弯曲切应力计算6.7结论与讨论6.7.1关于弯曲正应力公式的应用条件6.7.2提高梁强度的措施*6.7.3弯曲中心的概念习题第7章弯曲刚度7.1弯曲变形与位移的基本概念7.1.1梁弯曲后的挠度曲线7.1.2梁的挠度与转角7.1.3梁的位移与约束密切相关7.1.4梁位移分析的工程意义7.2小挠度微分方程及其积分7.2.1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7.2.2积分常数的确定、约束条件与连续条件7.3工程中的叠加法7.3.1叠加法应用于多个载荷作用的情形7.3.2叠加法应用于间断性分布载荷作用的情形7.3.3逐段刚化叠加法7.4简单的超静定梁7.5弯曲刚度计算7.5.1弯曲刚度条件7.5.2刚度计算举例7.6结论与讨论7.6.1关于变形和位移的相依关系7.6.2关于梁的连续光滑曲线7.6.3关于求解超静定问题的讨论7.6.4提高弯曲刚度的途径习题第8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8.1基本概念8.1.1应力状态8.1.2应力状态的描述8.2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8.2.1方向角与应力分量的正负号规则8.2.2微元的局部平衡8.2.3平面应力状态中任意方向面上的正应力与切应力8.3应力状态中的主应力与切应力8.3.1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8.3.2平面应力状态的三个主应力8.3.3面内切应力与一点处的切应力8.4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解析法8.4.1应力圆方程8.4.2应力圆的画法8.4.3应力圆的应用8.4.4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8.5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能密度8.5.1广义胡克定律——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8.5.2各向同性材料各弹性常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编写的,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材料力学教学线的新成果和新经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8年制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A类)》,以及很多教学线教师的意见,这一版在内容与体系方面做了如下调整:1.将力系简化法作为求截面内力的主要方法,第2章内力分析与内力图全部采用力系简化法求解内力;2.将薄壁圆筒扭转作为圆轴扭转的特例引入,简化了原有切应力互等定理和扭转切应力的推导过程;3.增加了三向应力状态分析;4.更换和新增了一些例题和习题;5.通过二维码引入了一些教学视频动画。为了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诚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晨副教授接替本人担任本书的作者,本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后续的修订和出版。范钦珊2021年10月于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