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辽代疑案

書城自編碼: 373710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李文军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226735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那一抹嫣红
《 那一抹嫣红 》

售價:HK$ 70.8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

售價:HK$ 54.0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技术丛书——智能车辆感知、轨迹规划与控制 》

售價:HK$ 141.6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鼻科学与前颅底手术——基于案例分析 》

售價:HK$ 357.6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弗吉尼亚·伍尔夫传:作家的一生 》

售價:HK$ 105.6
不胜欢喜
《 不胜欢喜 》

售價:HK$ 63.4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现代欧洲史:1500—1815 》

售價:HK$ 105.6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高颜值创意饮品:咖啡 茶饮 鸡尾酒 气泡水 》

售價:HK$ 7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423.3
《 历史的温度1-6(套装6册) 》
+

HK$ 85.8
《 历史的温度5 :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

HK$ 85.0
《 经纬度丛书·不让岁月空流逝:雷颐读史笔记 》
+

HK$ 447.0
《 我们的中国(精装全四册) 》
+

HK$ 48.6
《 执拗的低音(新版) 》
+

HK$ 245.0
《 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套装全四册) 》
編輯推薦:
☆作者潜心研究辽史多年,成果斐然,著述权威经典。

☆本书依托《法律讲堂》(文史版)栏目资源,与电视节目可以形成良好补充呼应。

☆在同类题材中,更具通俗性与可读性。本书以数起疑案为切入点,生动还原辽代的政治生态与法律文化背景,叙事生动,观点新颖。既可以作为专业读物,也可以作为大众读物,在同类题材中容易有市场潜质。
內容簡介:
辽代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为开发蒙古地区和中国东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辉煌的历史。
本书对辽代发生的一些疑难案件进行精彩讲解,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言浅意深。特别对辽代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以小见大,通过朝野争斗,可以了解当时的思想潮流与社会风貌。政治导向正确,具有一定出版价值。
關於作者:
李文军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边疆法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民委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博士后,曾赴台湾铭传大学法律学院研修。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西南法学》执行主编,韩国庆北大学《亚洲研究》特邀编委。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和法律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获国家民委及中国法学会科研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青年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担任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主讲嘉宾,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大立法专家,遂宁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目錄
讲 太子出奔………………………………………………………… 001
一、太祖称帝……………………………………………………… 003
二、皇位谁属……………………………………………………… 011
三、二子并封……………………………………………………… 018
四、东丹岁月……………………………………………………… 025
五、客居中原……………………………………………………… 032
六、人生归宿……………………………………………………… 040
七、身后余波……………………………………………………… 046
第二讲 国丈被刺疑云…………………………………………… 055
一、蹊跷的刺杀…………………………………………………… 057
二、满盘皆输的赢家……………………………………………… 064
第三讲 朝堂之上的命案………………………………………… 071
一、权臣朝堂行凶… …………………………………………… 073
二、萧太后铁腕“摆平”………………………………………… 080
第四讲 母子情仇………………………………………………… 089
一、母子情仇(上)……………………………………………… 091
二、母子情仇(下)……………………………………………… 099
第五讲 善画免死………………………………………………… 107
善画免死…………………………………………………………… 109
第六讲 皇太叔之乱……………………………………………… 117
一、皇太叔自立为帝… ………………………………………… 119
二、皇太叔身死家灭… ………………………………………… 127
第七讲 十香词冤案……………………………………………… 135
一、帝后情疏… ………………………………………………… 137
二、皇后蒙冤… ………………………………………………… 143
三、太子遇害… ………………………………………………… 151
第八讲 天祚朝“文妃案”… ……………………………………… 159
一、天祚朝“文妃案”(上)… ………………………………… 161
二、天祚朝“文妃案”(下)… ………………………………… 169
內容試閱
古代有两位大臣,在朝堂上议事的时候,因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其中一人居然痛下杀手把另一人的脑袋打碎了,可谓骇人听闻! 这就是在辽朝发生的一个案子。这个命案中的凶手,叫韩德让。对《杨家将》的故事有了解的读者可能还记得,和杨家将多次在战场上刀兵相见的辽军主帅,名字叫韩昌。《杨家将》的故事里面还说,辽朝的萧太后有三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韩昌。这个韩昌的原型,就是这位韩德让,他曾被辽朝皇帝赐名为韩德昌。能被小说写为一国主帅的原型,地位自然是非常高了。事实上,这位韩德让在辽朝的地位,比小说中描写的还高。既然如此,堂堂朝廷大臣怎么会在朝堂议事的过程中使用暴力,还弄出了人命呢?让我们先回到案发现场。
这个案件发生在辽圣宗刚即位,由萧太后摄政时期。当时南边的宋朝,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统和初年(公元983 年)的某一天,各位大臣都照常上朝议事。金銮殿的宝座上坐着的,是母子二人。一个是当时十二三岁的小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另一个则是他的母亲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其实辽朝的皇后都出自后族萧氏,变成太后以后都是萧太后。但因为萧燕燕本身的出类拔萃以及《杨家将》等文艺作品的关系,大家提到的萧太后,特指承天皇太后萧燕燕。这时候的萧燕燕三十岁出头,因为儿子年龄太小还不能处置国事,必须由她摄政。所以朝堂议事的时候她肯定在场。当天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议,就是一些例行公事的问题,需要大家走个程序讨论一下。可谁承想,就在讨论这些不咸不淡的政事之时,居然引发了一桩血案。在讨论其中一个问题的时候,当朝的权臣韩德让,就是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主人公,因为一件事和当时的涿州刺史耶律虎古争了起来。到底因为何事引发的争执,今天已经不可考证了,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不重要了,以致各种史料都没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载。但就是这么一件不重要的事,让韩德让和耶律虎古二人针尖对麦芒,毫不相让。韩德让当时担任南院枢密使,又是辽圣宗的父亲辽景宗指定的顾命大臣,刚被加封开府仪同三司,相当于宰相待遇, 风头正盛,那可是炙手可热。耶律虎古只是涿州刺史、一州的行政长官,从级别上说和韩德让差好几个档次。按道理来说,如果真有不同意见,看到头号权臣坚持,那就保留意见,妥协算了。可是耶律虎古却不,他偏要和韩德让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来争去。争着争着,两人的声音越来越大,在一旁的其他大臣都感到火药味太浓了,就对二人婉言劝解:都是当朝大臣,何必这样呢?吵来吵去有失体统啊。但是这两人都很轴,根本听不进去劝,还是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候,坐在御座上的萧太后也觉得有点太过分了,就准备发话,批评一下两个人。可说时迟那时快,正当萧太后要开口的时候,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恼怒的韩德让突然挪动身子,夺过朝堂护卫手中的戎杖,一下子就朝耶律虎古猛击过去。耶律虎古虽是武将出身,可事情实在太过突然,一时之间来不及躲闪,正好就被戎杖击中了脑门,顿时脑浆迸出、血流满地,当场毙命。
这个情景让所有人都呆住了。朝堂之上,居然有大臣胆敢当场行凶,打死自己的同僚!这是辽朝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在整个中国古代也属于骇人听闻。看着手里拿着带血的戎杖、气急败坏地站在原地的韩德让,先反应过来的还是朝堂上的护卫们,他们是保证朝堂安全的责任人,现在居然有大臣被打死,要是行凶的家伙拿着凶器冲上帝后的御座可怎么办?于是纷纷冲上前来,团团围住韩德让,夺下了他手里的戎杖。可人家是南院枢密使、顾命大臣,护卫们也没敢把他拿下,而是围在原地等候太后处分。
其他大臣先是被突如其来的血案给吓蒙了,一个个呆若木鸡。等看到护卫们把韩德让围住了,他们也纷纷反应过来。很多官员露出了义形于色的愤怒:这韩德让真是胆大妄为,居然敢在朝堂上擅杀大臣!尤其是很多契丹族官员更是难以接受。因为耶律虎古是契丹皇族。虽说辽朝所谓的“皇族”并不代表是皇帝的近支血脉,可这耶律虎古确实是契丹宗亲贵胄,他的祖父耶律觌烈是契丹六院部的夷离堇。大家对《天龙八部》里乔峰担任的南院大王这个职位可能有印象,六院部夷离堇就是南院大王的前身。可想而知,地位是很高的。耶律虎古的血统尊贵也由此可见一斑。这么一个贵族居然被一个汉官行凶打死, 在契丹族统治的辽朝政权中,实属罕见。更让有的契丹贵族不能容忍的是,虽然韩德让官当得很大,可他的祖辈当年是随着述律后陪嫁过来的奴隶,是所谓的“宫分人”,也就是皇家的私奴出身,大概和后来清朝满洲贵族的“包衣”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私奴出身的汉人,居然打死了耶律氏的宗亲贵胄,那些契丹贵族心里的怒火,是可以想见的。不过,这些贵族们也是官场上的“老运动员”了,不至于冲动到夺过戎杖再把韩德让的脑袋击碎。他们一边面露愤怒之色,一边窃窃私语等着看萧太后的反应。那么,此时坐在宝座之上的萧太后,又是怎么处置这件事的呢?
在说萧太后的处置之前,我们也得了解一下这个非同寻常的案件到底有什么内情。作为同僚,意见不合是常有的事。见解不一致,大不了请皇帝裁决,哪里用得着拳打脚踢来坚持自己的政见?再说了, 大家毕竟同朝为官,同僚一场,怎么能因为一言不合就痛下杀手,而且还是简单粗暴、有失体统地直接下手?这些都难以理解。所以这个事,肯定还有隐情。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耶律虎古执拗地和头号权臣对着干,又是什么原因让韩德让对耶律虎古如此仇恨呢?
耶律虎古和韩德让的恩怨,其实和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有关。韩匡嗣当年就和耶律虎古结下了梁子。但是,两人其实没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也就是处理军政事务时见解不合。在萧太后的丈夫辽景宗在位的时候,有一次,派耶律虎古去出使宋朝。当时的辽宋两朝,虽然各怀心思、关系紧张,但还没有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也就经常保持一些来往。耶律虎古是个有心人,他在出使宋朝的时候,留心观察了宋朝的动向,发现宋朝在整军习武、积极备战,回来就向辽景宗汇报说: 宋朝极有可能会在近期攻打河东,灭了北汉。这个说法在当时的辽朝属于比较大胆的判断。因为宋朝自打建立后,就几次围攻北汉的都城太原,但都是有始无终,围攻一段时间后就撤退了,双方在边境的武力摩擦一直就没停止过。所以当时辽朝内部根本就没人看出宋朝有进攻北汉的动向。听耶律虎古说完后,当时以南京留守代理枢密使的韩匡嗣马上带着一副不相信的表情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凭什么这么认为?耶律虎古就分析说:你看南边那些称帝称王的割据政权,像后蜀、南汉、南唐、吴越等,都已经被宋朝逐个消灭了。目前就剩河东的北汉还在苟延残喘。现在宋朝讲武习战,其志不在小国,必定是为了消灭北汉。我敢肯定,宋朝近期就会对北汉大举用兵。韩匡嗣这次是明确表示不信了,他觉得宋朝实力很弱,讲武习战不过是日常训练装装样子,或许就是故意在辽使面前虚张声势耍耍威风,宋朝还不能拿北汉怎么样。耶律虎古一看当朝权臣不信,顿时就有点急了。他觉得如果不对宋朝的动向有所反应、早做准备,等到时候宋军真的去攻打北汉了,北汉肯定支持不住;如果辽军没有做好支援北汉的准备,就只好眼睁睁看着北汉灭亡了。北汉一灭亡,辽朝就失去了一个牵制中原的有力棋子,损失很大。听到耶律虎古的分析,辽景宗也有点动摇, 他是很宠信韩匡嗣,但看到耶律虎古分析得很有道理,生怕万一到时候真的出事了,辽朝损失太大,于是就有点举棋不定。看到皇帝举棋不定,耶律虎古就更加恳切地劝他早做准备、采取行动。这下韩匡嗣也急眼了,他是汉人,又长期担任南京留守,自认为是中原事务专家, 就一再跟皇帝保证宋军不会攻击北汉,还指斥耶律虎古危言耸听。双方越说越激动,估计讲话时就没那么客气了,可能说了一些很刺激对方的话。辽景宗也是左右为难,可主意还是得让他这个皇帝来拿啊。后,辽景宗决定听韩匡嗣的意见,一动不如一静,再说韩匡嗣长期处理汉人事务,在朝中地位又远高于耶律虎古,也要给韩匡嗣面子。皇帝一锤定音,不承想听从韩匡嗣意见的结果,就是让辽朝蒙受了巨大损失。没过多久,宋太宗就率领大军北伐河东、攻打北汉。宋军由于准备充分,士气高昂,行动很迅速,一举灭掉了北汉。辽军由于未做好相应准备,根本来不及援救,刚派出小股部队和宋军接触,北宋的灭汉之战就已经结束了。辽朝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子之国” 北汉灭亡,从此失去了和宋朝的缓冲地带。可以想见,辽景宗是又气又悔。他当着众人表扬耶律虎古,说他有见识、能料事,还不忘加上一句叹息:“吾与匡嗣虑不及此。”一方面是自责,另一方面就是打韩匡嗣的脸:你享受朝廷的高官厚禄,又担任主管军政的枢密使, 对军政大事就这么点见识?我们自然可以想见韩匡嗣的心态,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发生的事终还是发生了,让国家蒙受这么大的损失,当然是惭愧得无地自容了。惭愧过后,就恼羞成怒地恨上了这个让自己出乖露丑的耶律虎古,两人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从这件事中,我们明显看得出韩匡嗣的军政才能和他的地位根本不匹配。这也难怪,他的特长本来就是医术而不是处理军政大事。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那时起,韩匡嗣一直就做辽朝皇帝的“保健医生”, 长期与帝后亲近。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尤其是为辽穆宗、辽景宗两位体弱多病的皇帝治病效果显著,因而深得宠信。他的问题在于自我定位不准,不甘心仅以技艺侍奉皇帝,热衷于朝政得失,结果经常料事不准,出现失误,后来还险些因为贻误军机被辽景宗杀头。耶律虎古这边呢,一方面出身契丹贵胄,不大看得起皇室私奴出身的韩氏; 另一方面他确实颇具军政才能,对事情的见解超过主管军政的韩匡嗣。这次露脸之后,更加轻视这个德不配位的领导了。估计后面就更不买韩匡嗣的账了。但不买账归不买账,人家的官位毕竟在你之上,你还得听人家发号施令。可以想见,一个能干但不服领导的属下和一个气量没那么大的领导共事,两人的怨气只会越积越多。作为韩匡嗣的儿子,韩德让自然对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等到他“一朝权在手”,当了枢密使和顾命大臣,就新账老账一块儿算,直接向耶律虎古下死手,这才出现了朝堂血案。
这件事情似乎会让人觉得,韩德让是个暴戾恣睢的人,凭借权势居然就敢在朝堂上击杀同僚,可谓是胆大妄为。其实并非如此, 从韩德让的一贯表现来看,他是个很有分寸的人。史书上说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而且“以谨饬闻”,也就是说他的谨慎和讲规矩是出了名的,辽景宗和萧太后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看重他的。那么,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父亲跟别人有过节就在朝堂之上挟私报复、擅杀大臣呢?
其实,韩德让打死耶律虎古这事,肯定有韩匡嗣与耶律虎古不和的原因。韩德让作为汉人,孝亲观念重,对于“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的儒家教诲,他是牢记在心的,所以要打击父亲的仇人。但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事看成是韩德让睚眦必报的结果,那未免有点简单化,也是看低了韩德让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韩德让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爱记仇的人,所以史书说他“明治体”。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韩德让向萧太后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叫耶律乌不吕,当时担任东路统军都监,韩德让说这人有才能,可以再升一级担任统军使。萧太后听了觉得有点奇怪,她知道耶律乌不吕和韩德让有过节,曾经冲撞过韩德让,她就问韩德让:你怎么想起推荐这个人呢?韩德让说:耶律乌不吕确实和我有过节,但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太后你看,我居于相位他尚且坚持主见、不肯屈从于我,对于其他官员贵族更是可想而知。我就是因为他的顶撞,才了解他的才华和志气,知道他可以委以重任。如果您能让他当统军使,必定能够镇抚各部。萧太后也是从善如流,不但听从韩德让的意见让耶律乌不吕担任统军使,还加给他金紫崇禄大夫和检校太尉的待遇。耶律乌不吕后来果然干得很好。从这件事可见,韩德让不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而是能做到举贤不避仇, 有宰执大臣的气度和风范。因此,将他打死耶律虎古这件事简单定性为为了报父辈之怨,层次还是有点太浅。
那么,这件血案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萧太后会如何处置这件事,韩德让的终命运又将如何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