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HK$
61.6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HK$
57.8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HK$
139.2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HK$
116.8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HK$
103.8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S. 贝克尔全新力作)
》
售價:HK$
81.4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HK$
54.8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HK$
173.8
內容簡介:
《从“锈带”转向“秀带”:杨浦“睦邻家园”的创新实践》本书为“城市治理理论与实践丛书”之一。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杨浦“睦邻家园”在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方面的新探索,特别是在优化社区空间、培育睦邻精神和构建睦邻体系方面的实践。全书包括绪论、睦邻党建、睦邻民生、睦邻空间、睦邻创新和睦邻文化 6 个部分,共计 31 个案例。
關於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Urban Governance,CIUG)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的研究机构,其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优秀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和高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文理医工农多学科优势,充分整合上海市与国内外各方面优势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方式,着力构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试验区与开放式平台。
目錄 :
篇 绪论
第二篇 睦邻党建
引言
“红”进三区:“大家微讲堂 · 社区政工师”项目开创思政教育新模式
临时支部:以“5 X”方式推进支部进工地的探索实践
青出于蓝:探索培训“小巷总理”的有效路径
筑巢引凤:以“党建 ”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园区党建
全能跨界:纵横交错多元深度融合的区域党建
体系重构:党建联盟圈引领功能区实现新发展
点线圈面: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服务能力的拓展升级
案例评析
第三篇 睦邻民生
引言
博施济众:社区基金会助力社区治理新作为
凝心聚力:统一战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博采众长:“业委会朋友圈”找准社区治理新支点
多管齐下:“清运卡”搭起小区建筑垃圾管理之道
多元协作:敲开加装电梯的“四重门”
内外兼修:老旧小区华丽蜕变为“白天鹅小区”
案例评析
第四篇 睦邻空间
引言
人为“园”融:“创智农园”自然体验助推社区融合
睦邻之门:党建引领共建共治的五角场实践
民事民议:江浦路“一脉三园”的建设之路
众智众创:公共空间的微更新与品质提升
空间激活:四平路街道老工人新村创生行动
内涵延展: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打造创新式服务
案例评析
第五篇 睦邻创新
引言
模式创新:重塑敦亲睦邻新机制
方法创新:推进一线工作法实践
合作创新:激发社区组织新活力
党建创新:织密基层组织之网
法治创新:落实社区法治专员制
技术创新:构建智能城区强平台
案例评析
第五篇 睦邻文化
引言
协作文化:“三区联动”引领杨浦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文化:“人文行走”传承杨浦“三个百年”文明
家园文化:睦邻家园建设提升杨浦温度
品牌文化:利用“多代屋”概念打造控江社区教育新内涵
礼治文化:礼治社区实践推动殷行睦邻家园建设
自治文化:新江湾城居民自治委员会打造和谐社区
案例评析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单位体制的解体、城乡壁垒逐渐被打破,我国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分散到一个个社区,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也是中国增长奇迹的缔造者和发展成果的共享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9.4%,提高到2020年的63.89%,目前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强国,从农村支援城市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中国不断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为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示了中国道路。
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落实到城市治理的细节,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其中,城市基层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和交往的场所,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和基本单元。与过去社会资本高度发达的熟人社会不同的是,现代城市社区聚集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员,相互之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别,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据统计,上海市“12345”热线接到反映问题中,有50%以上都是社区层面的,比如邻里纠纷、物业冲突和家庭矛盾等。
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城市社区大量存在,基层政府往往难以全部亲力亲为,如果没有处理好,又很有可能会演化为更大的矛盾冲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社区治理主体的作用,激活社区社会力量的活力,将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消解在社区,有效缓解国家治理负担,就成为推进城市基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实践创新,试图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参与、技术应用、文化营造和空间重构等方式,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机制,解决社区矛盾纠纷,整合社区治理资源,优化社区公共服务,提高社区生活品质,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
2010年1月,上海市首家睦邻中心—“延吉社区睦邻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市推动社区治理创新,以睦邻共治促社区治理的开端,也开启了杨浦区“睦邻家园”建设的序幕。十多年来,杨浦区“睦邻家园”项目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市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的品牌项目。“创智农园”“一线工作法”“一脉三园”等一个个创新实践品牌的背后,不仅展示了杨浦区在社区治理中取得的成效,更体现了杨浦区对于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独到理解与阐释。因此,对杨浦区睦邻家园建设经验的全面总结,讲述城市社区治理的杨浦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系统地梳理杨浦区在“睦邻家园”中的创新实践,提炼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上海经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市杨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联合组织编写了《从“锈带”转向“秀带”:杨浦“睦邻家园”的创新实践》一书。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展现了杨浦区“睦邻家园”在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方面的新探索,特别是在优化社区空间、培育睦邻精神和构建睦邻体系方面的实践及其良好效果。2018年,杨浦区启动了案例素材的搜集工作,初步推选了72个案例。基于创新性、时效性、典型性和可复制性等因素的考量,终选出了31个案例编入本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多次召集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召开研讨会、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案例素材进行了梳理、剖析和点评,特别是对案例的实践价值、可推广性和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刻的点评。
本书包括绪论、睦邻党建、睦邻民生、睦邻空间、睦邻创新和睦邻文化六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对中国社区治理的宏观背景、杨浦区“睦邻家园”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了总体概述;其余各个部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分析和点评了杨浦区“睦邻家园”的探索路径及经验。
后,衷心地感谢案例的写作和点评专家的辛勤付出。本书的主要案例素材来源于杨浦区相关职能部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