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时空简史

書城自編碼: 372617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王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22739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引导的秘诀:通过团队合作获得结果的SMART指南(最新修订版)(白金版) 》

售價:HK$ 118.8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文史星历:秦汉史丛稿 》

售價:HK$ 141.6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神灵衰落:祈雨与乾隆朝的信仰危机 》

售價:HK$ 106.8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深度营销:成就营销领导力的12大原则(麦肯锡年度经管好书,12大原则揭秘营销本质,带好团队就是从领导力到影响力!) 》

售價:HK$ 69.6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

售價:HK$ 105.6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状态比能力更重要:108个状态调整法 》

售價:HK$ 66.0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研究 》

售價:HK$ 43.2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企业级数据架构:核心要素、架构模型、数据管理与平台搭建 李杨 》

售價:HK$ 118.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60.0
《 中国美学(第9辑) 》
+

HK$ 70.8
《 庄子讲义(精装) 》
+

HK$ 103.0
《 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 》
+

HK$ 55.4
《 时间与他者 》
+

HK$ 195.2
《 中国哲学史 》
+

HK$ 110.0
《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
編輯推薦:
★这是一部目前罕见的、以中国思想文化为主导的、具有中国特征的时空简史专著。
★作品理论观点创新。把“科学”“哲学”“数学”这三个领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科学与数学、哲学之间的历史关联与思想关联为首创。
★作者对通过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找到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核心所在,佐证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东西方文明比照论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多维度讲述世界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专著。作者以中国思想文化为主导,从历史、宗教、哲学、数学、逻辑等多个角度,阐述科学形成及发展的时空历史;通过对比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探讨两种文明不同发展结果的深刻原因。
關於作者:
王涛,男,1968年生,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哈尔滨市人。1987年,就读于东北农业大学工程系机械化专业。1991年,毕业分配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在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工作。曾出版哲学专著《辩证法》(2005年,远方出版社)。
目錄
一、绪言 / 1
二、重提二元论 / 3
2.1哲学史上的二元论 / 3
2.2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及余波 / 5
三、科学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 7
3.1认知层次与认知兴趣 / 7
3.2哲理与数理 / 13
3.2.1 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 / 13
3.2.2 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 16
3.2.3 概括与抽象 / 19
3.2.4 归纳与演绎 / 21
3.2.4.1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 21
3.2.4.2 中医思想与西医思想的区别 / 24
3.3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 26
3.3.1 数理与哲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形式统一体 / 26
3.3.2 科学概念日趋哲学化 / 27
3.3.3 哲学观念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28
3.3.4 数学发展中的断层由哲学理念填补 / 30
3.3.5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需要哲学做出合理的回应 / 32
3.3.6 哲学与科学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认识上的区别 / 33
3.3.6.1 哲学“物质”概念与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 / 33
3.3.6.2 哲学“空间”概念与科学“空间”概念的区别 / 35
3.3.6.3 哲学“时间”概念与科学“时间”概念的区别 / 36
3.3.7 哲学基本概念之间的隐喻性与趋向性 / 38
四、空间的物质属性 / 43
4.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哲学意义 / 43
4.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 47
4.3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 52
4.4能量与信息 / 58
4.5感知世界的极限 / 61
五、时间的物质属性 / 66
5.1意识的物质性 / 66
5.2古希腊的数学流派 / 69
5.2.1 毕达哥拉斯学派 / 69
5.2.2 柏拉图学派 / 72
5.3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 75
5.4康德的时间观 / 82
5.5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 83
5.6逻辑时间与物理时间 / 86
5.7时间与相对时间 / 90
5.8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 / 97
5.9时间的客观表现 / 104
5.9.1 光的时间意义 / 104
5.9.2 能量的时间意义 / 108
5.9.3 生命的周期性 / 112
5.9.4 物质的周期性 / 117
5.9.5 运动的周期性 / 125
六、时间的意义 / 129
6.1时间的周期性 / 129
6.2时间的过程性 / 132
6.3物理时间(标准时间)对自然过程时间的破坏 / 135
6.4中国古代的时空思想 / 142
6.4.1 天圆地方 / 142
6.4.2 阴阳太极 / 146
6.4.3 天人合一 / 151
6.5佛教中的时空观 / 157
6.6普遍的时间模式—“行星结构”(时间墙、跃进时间、回归时间、自由时间) / 166
6.6.1 时间的“行星结构” / 166
6.6.2 “行星结构”模型的普遍性 / 172
七、自然的基本矛盾—空间与时间 / 176
7.1自然界中普遍的两种现象—空间现象与时间现象 / 176
7.2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概括性总结—阴与阳 / 180
7.3空间、时间的两面性—自然属性与意识属性 / 184
7.4“阴阳”观念与“空间、时间”观念的等价性 / 187
7.5时间的否定性—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 / 197
7.6时间力与空间力 / 207
7.7空间与时间的矛盾 / 212
八、数学的阿喀琉斯之踵—可分性原则 / 220
8.1自然界可分吗? / 220
8.1.1自然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 / 220
8.1.2 物质存在的三重属性 / 223
8.1.3 边界的意义 / 227
8.1.4 自然生数还是分数 / 230
8.1.5 物质可分性的否定 / 236
8.1.6 空间与时间可分性的否定 / 240
8.1.7 可分性原则的自然证伪 / 243
8.2数学公理存在的必要性前提—假设 / 250
8.2.1 数学公理的来源 / 250
8.2.2 数理与哲理的矛盾 / 252
8.2.2.1 二重判断与三重判断 / 252
8.2.2.2 逻辑取向的偏见性 / 261
8.2.2.3 对称性原则与相对对称性原则 / 264
8.2.2.4 运动的原则与静止的原则 / 267
8.2.3 数理的法则—奥卡姆剃刀 / 270
8.2.4 可分性原则是一切数理逻辑存在的必要公理假设 / 271
8.2.5 科学对于数学这个基于假设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的依赖 / 278
8.2.6 科学可信吗? / 284
8.3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存在论”与“数理论”之争 / 290
8.3.1 芝诺悖论的意义 / 290
8.3.2 形与数的矛盾 / 297
8.4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 304
8.4.1 无理数的发现对物质可分性及理想化数学形式的挑战 / 304
8.4.2 无穷小的困局 / 307
8.4.3 集合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 314
九、空间的意义 / 320
9.1空间形式认知的多样性及其种类 / 320
9.2空间思想的变迁—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 / 323
9.3空间常量的存在及其意义 / 328
9.4空间的特性 / 333
9.5物质存在现象的两个极限—空间与时间 / 338
9.6空间的意义 / 342
十、中极原理 / 352
10.1极点、中心现象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2
10.2事物中间状态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7
10.3极化原理(矛盾发展的两个方向) / 360
10.3.1 向心运动 / 360
10.3.2 离心运动 / 362
10.4中国文化里的好“中”现象 / 363
10.5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 / 366
10.6佛教的“中”观学说 / 372
10.7中国古代的科学指导理论—《易经》 / 379
10.7.1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易理 / 379
10.7.2 《易经》中的尚“中”思想 / 383
10.7.3 “静一”“动二”与“一分为三” / 388
10.7.4 《易经》中特有的预言性思维  / 393
10.7.5 阴阳全息原理 / 396
10.7.5.1 镜像分离原理 / 396
10.7.5.2 等效回归原理 / 399
10.8辩证法的三个思维形态 / 401
10.8.1 哲学态 / 401
10.8.2 逻辑态 / 405
10.8.3 中庸态 / 409
十一、辩证统一模型 / 414
注释 / 419
参考文献 / 425
致谢 / 431一、绪言 / 1
二、重提二元论 / 3
2.1哲学史上的二元论 / 3
2.2二元论思想的影响及余波 / 5
三、科学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 7
3.1认知层次与认知兴趣 / 7
3.2哲理与数理 / 13
3.2.1 哲学思维与数学思维 / 13
3.2.2 空间思维与时间思维 / 16
3.2.3 概括与抽象 / 19
3.2.4 归纳与演绎 / 21
3.2.4.1 归纳与演绎的关系 / 21
3.2.4.2 中医思想与西医思想的区别 / 24
3.3科学哲学化与哲学科学化 / 26
3.3.1 数理与哲理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形式统一体 / 26
3.3.2 科学概念日趋哲学化 / 27
3.3.3 哲学观念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 28
3.3.4 数学发展中的断层由哲学理念填补 / 30
3.3.5 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需要哲学做出合理的回应 / 32
3.3.6 哲学与科学关于三个基本概念“物质”“空间”“时间”认识上的区别 / 33
3.3.6.1 哲学“物质”概念与科学“物质”概念的区别 / 33
3.3.6.2 哲学“空间”概念与科学“空间”概念的区别 / 35
3.3.6.3 哲学“时间”概念与科学“时间”概念的区别 / 36
3.3.7 哲学基本概念之间的隐喻性与趋向性 / 38
四、空间的物质属性 / 43
4.1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哲学意义 / 43
4.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 47
4.3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 / 52
4.4能量与信息 / 58
4.5感知世界的极限 / 61
五、时间的物质属性 / 66
5.1意识的物质性 / 66
5.2古希腊的数学流派 / 69
5.2.1 毕达哥拉斯学派 / 69
5.2.2 柏拉图学派 / 72
5.3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与奥古斯丁的时间观 / 75
5.4康德的时间观 / 82
5.5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 / 83
5.6逻辑时间与物理时间 / 86
5.7时间与相对时间 / 90
5.8宏观时间与微观时间 / 97
5.9时间的客观表现 / 104
5.9.1 光的时间意义 / 104
5.9.2 能量的时间意义 / 108
5.9.3 生命的周期性 / 112
5.9.4 物质的周期性 / 117
5.9.5 运动的周期性 / 125
六、时间的意义 / 129
6.1时间的周期性 / 129
6.2时间的过程性 / 132
6.3物理时间(标准时间)对自然过程时间的破坏 / 135
6.4中国古代的时空思想 / 142
6.4.1 天圆地方 / 142
6.4.2 阴阳太极 / 146
6.4.3 天人合一 / 151
6.5佛教中的时空观 / 157
6.6普遍的时间模式—“行星结构”(时间墙、跃进时间、回归时间、自由时间) / 166
6.6.1 时间的“行星结构” / 166
6.6.2 “行星结构”模型的普遍性 / 172
七、自然的基本矛盾—空间与时间 / 176
7.1自然界中普遍的两种现象—空间现象与时间现象 / 176
7.2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概括性总结—阴与阳 / 180
7.3空间、时间的两面性—自然属性与意识属性 / 184
7.4“阴阳”观念与“空间、时间”观念的等价性 / 187
7.5时间的否定性—道生一,一生三,三生万物 / 197
7.6时间力与空间力 / 207
7.7空间与时间的矛盾 / 212
八、数学的阿喀琉斯之踵—可分性原则 / 220
8.1自然界可分吗? / 220
8.1.1自然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 / 220
8.1.2 物质存在的三重属性 / 223
8.1.3 边界的意义 / 227
8.1.4 自然生数还是分数 / 230
8.1.5 物质可分性的否定 / 236
8.1.6 空间与时间可分性的否定 / 240
8.1.7 可分性原则的自然证伪 / 243
8.2数学公理存在的必要性前提—假设 / 250
8.2.1 数学公理的来源 / 250
8.2.2 数理与哲理的矛盾 / 252
8.2.2.1 二重判断与三重判断 / 252
8.2.2.2 逻辑取向的偏见性 / 261
8.2.2.3 对称性原则与相对对称性原则 / 264
8.2.2.4 运动的原则与静止的原则 / 267
8.2.3 数理的法则—奥卡姆剃刀 / 270
8.2.4 可分性原则是一切数理逻辑存在的必要公理假设 / 271
8.2.5 科学对于数学这个基于假设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的依赖 / 278
8.2.6 科学可信吗? / 284
8.3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存在论”与“数理论”之争 / 290
8.3.1 芝诺悖论的意义 / 290
8.3.2 形与数的矛盾 / 297
8.4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 304
8.4.1 无理数的发现对物质可分性及理想化数学形式的挑战 / 304
8.4.2 无穷小的困局 / 307
8.4.3 集合论的产生及其意义 / 314
九、空间的意义 / 320
9.1空间形式认知的多样性及其种类 / 320
9.2空间思想的变迁—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 / 323
9.3空间常量的存在及其意义 / 328
9.4空间的特性 / 333
9.5物质存在现象的两个极限—空间与时间 / 338
9.6空间的意义 / 342
十、中极原理 / 352
10.1极点、中心现象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2
10.2事物中间状态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 357
10.3极化原理(矛盾发展的两个方向) / 360
10.3.1 向心运动 / 360
10.3.2 离心运动 / 362
10.4中国文化里的好“中”现象 / 363
10.5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中”庸之道 / 366
10.6佛教的“中”观学说 / 372
10.7中国古代的科学指导理论—《易经》 / 379
10.7.1 古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易理 / 379
10.7.2 《易经》中的尚“中”思想 / 383
10.7.3 “静一”“动二”与“一分为三” / 388
10.7.4 《易经》中特有的预言性思维  / 393
10.7.5 阴阳全息原理 / 396
10.7.5.1 镜像分离原理 / 396
10.7.5.2 等效回归原理 / 399
10.8辩证法的三个思维形态 / 401
10.8.1 哲学态 / 401
10.8.2 逻辑态 / 405
10.8.3 中庸态 / 409
十一、辩证统一模型 / 414
注释 / 419
参考文献 / 425
致谢 / 431
內容試閱
一、绪言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古人告诉我们,的物象,往往是我们感知不到的、易忽略的存在,空间就是如此。人们习惯于朝夕相处的事物,珍视眼前的情景,放眼山川、大海以为壮观,仰视繁星、苍宇以为浩远,但面对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空间感受呢?
科学史表明,人类思想在与空间问题的碰撞中,却能激发出为耀眼的火花。芝诺的悖论、高斯的复平面、牛顿的空间、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狄拉克的量子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在探索自然世界运动规律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无法摆脱掉一个神奇的存在—空间。
与空间相对,时间现象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更是充满了神秘感。至少,空间现象可以通过我们人类的肉眼窥探一下它存在的端倪,但对于时间呢?这个拥有着可以改变自然万物一切形象的巨大力量,它又躲藏在哪里呢!时至今日,与自然有关的一切问题,皆可归因于空间与时间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人类文明的一切问题亦皆可归因于空间与时间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空间与时间的制约,仿佛成了自然界、人类难以企及的极限。
人类对于空间与时间现象的探求,从古至今都没有中断过。空间与时间到底是什么?即使是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也难以给出确定的答案。更令人困惑的是在空间与时间观念解释上,每一个领域都有它独特的见解与认识。比如,在科学领域有科学的解释,在哲学领域有哲学的解释,在数学领域有数学的解释,在艺术领域有艺术的解释,在文学领域有文学的解释,在建筑领域有建筑的解释等等。甚至于东西方古代文明,东西方现代文明,也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时空”观念。而且,这些神奇、种类繁复、错乱交织的“时空”观念,却又真真实实地在诸多领域、诸多文明、诸多民族中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解释人类这些独特的“时空”意识现象呢?
按照西方科学的解释,西方科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三个主要时空观的发展过程。但是在回顾古希腊文明史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所设想的时空模型种类要丰富得多,而且远远不只有亚里士多德一个时空观,而是人类文明对于诸多时空探索之后所形成的时空思想宝库。在这个思想宝库里,早已包含了牛顿与爱因斯坦所创造的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身影。与此同时,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先祖们也为人类世界创立了一个更为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时空观,这就是《易经》中的“阴阳”时空观。令人不解的是,西方人的时空观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总在寻求着更新的科学与技术手段的验证。而中国古人所创造的、看似简单的“阴阳”时空观,却更像是一个永远也装不满的容器,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与扩张着,并且还不断地散发出智慧的光辉。现代西方科学中关于时空的理论如“混沌论”“宇宙爆炸论”“相对论”“量子论”等等,其中也隐含着《易经》中的时空思想。如何看待、理解、追溯古代东西方文明中时空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人类开启探索空间与时间认识旅程的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