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二版)
》
售價:HK$
107.8

《
德州扑克自学一本通
》
售價:HK$
55.0

《
数学分析(第一卷)(第7版)(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97.9

《
什么是思想史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售價:HK$
61.6

《
法律是什么:20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全新增订版)
》
售價:HK$
63.8

《
从宁波到日本:生活世界的对话
》
售價:HK$
74.8

《
西夏史(历史通识书系)
》
售價:HK$
77.0

《
怪谈:一本详知日本怪谈文学发展脉络史!
》
售價:HK$
57.2
|
內容簡介: |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第4版)》除介绍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知识外,还叙述了难降解物质的降解与转化规律、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新工艺、新技术及生物修复等方面内容,反映了国内外新研究成果。此外,还首次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中阐述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第4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的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等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还可供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污染控制中的微生物作用
1.3 微生物概述
1.4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1.5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
第2章 原核微生物
2.1 细菌
2.2 放线菌
2.3 鞘细菌
2.4 滑动细菌
2.5 蓝细菌
2.6 光合细菌
思考题
第3章 真核微生物
3.1 真菌
3.2 藻类
3.3 原生动物
3.4 后生动物
思考题
第4章 非细胞生物——病毒
4.1 病毒的形态结构
4.2 病毒的增殖
4.3 影响水中病毒存活的因素
4.4 水中病毒的去除与破坏
4.5 微生物主要类群形态特征比较
思考题
第5章 微生物的营养
5.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5.2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5.3 物质的运输
5.4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5.5 培养基
思考题
第6章 微生物的代谢
6.1 微生物的酶和酶促反应
6.2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发酵与呼吸
6.3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6.4 微生物的有机物质代谢
6.5 代谢调节
思考题
第7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7.1 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
7.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思考题
第8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分布
8.2 微生物个体的生态条件
8.3 微生物种群的生存竞争
8.4 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的演替
8.5 生态系统
8.6 微生物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8.7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8.8 水的卫生细菌学
思考题
第9章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9.1 微生物的遗传
9.2 微生物的突变
9.3 细菌的基因重组
9.4 基因工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思考题
第10章 微生物对难降解物质的降解与转化
10.1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性
10.2 微生物对自然界中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与转化
10.3 微生物对石油化工废水中烃类化合物的分解与转化
10.4 微生物对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与转化
10.5 微生物对无机污染物的转化
思考题
第11章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和主要微生物类群
11.1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
第12章 厌氧生物学原理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第13章 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氮磷的去除
第14章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的应用
第15章 生物修复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方面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利用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研究和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相继出现。同时,污染控制工程的深入研究也扩展和充实了本学科的研究范畴和基础理论,使本学科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对本学科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污染控制工程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本书编写中除介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力求联系实际,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成就。本书汲各家所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本着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需要,增添了与污染控制工程科学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有关的内容和理论。
本书除介绍了有关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外,还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微生物的产能代谢、物质代谢与代谢调节;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生态学基本原理;细菌的基因重组;难降解物质的降解与转化规律;各种生物处理工艺技术及生物类群;好氧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厌氧生物处理新技术,以及非产甲烷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生理、生态学特征;生物脱氮、除磷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在某些章节中,融入了作者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观点,并反映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有些内容在同类著作中至今还尚未涉足,但从现代污染控制工程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内容具有较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书中的大部分章节已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辽宁大学等学校讲授过多年,而今,为了适应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程类学科以及环境科学等理科类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不同需要撰写了本书。本书得以促成撰写,用于教学并正式出版,要感谢国际水协会(IWQ)理事、国际水科学院终身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宝贞教授的鼓励与指导,辽宁大学周大石教授、蒋志学教授的悉心指教。三位老先生的理论与著作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莫大的启迪与帮助,在此向三位老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既阐述了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又系统地介绍了污染控制的生物处理工艺和技术,可供读者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选择所需章节作为详读和简读。此外,某些理论较深的章节可作为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生的学习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马放、杨基先、李建政、冯玉杰,辽宁大学马汐萍。编写分工是:马放第1、2、3章,杨基先第4、5、15章,任南琪第6、7、8章,冯玉杰第9章,李建政第10、12、14章,马汐萍第11.13章,后由任南琪、马放、杨基先统稿。
本书可以作为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教材或参考教材,并可作为非生物专业的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和从事环境保护与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