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山陵稽古(斜阳残照中的帝王陵,道不尽人间兴亡事)

書城自編碼: 37199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刘克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263537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4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抗争表演
《 抗争表演 》

售價:HK$ 74.4
咏春八斩刀
《 咏春八斩刀 》

售價:HK$ 83.8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聊不完的艺术家:跨界设计师穆夏 》

售價:HK$ 117.6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

售價:HK$ 59.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 戴海峰,余卓平,袁浩 著 》

售價:HK$ 238.8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绘画的基础 彩色铅笔技法入门教程 》

售價:HK$ 59.8
听闻远方有你2
《 听闻远方有你2 》

售價:HK$ 51.4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牛津分配正义手册 》

售價:HK$ 432.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0.5
《 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 》
+

HK$ 100.0
《 古登堡:500年前塑造今日世界的人 》
+

HK$ 73.0
《 一看就懂的史记 》
+

HK$ 76.6
《 日暮乾清门:近代的世运与人物(论衡系列) 》
+

HK$ 423.3
《 历史的温度1-6(套装6册) 》
+

HK$ 119.3
《 带一本书去巴黎(第二版 林达作品集) 》
編輯推薦:
帝陵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部分,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为宝贵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作者从文字资料走进历史遗迹,再回到文字之内,用亲身经历的探访感悟,用定格的瞬间,表达了在古迹行进中惬意而有韵味的生命经历。作者把这种收获与读者分享,希望通过帝陵寻踪,帮助读者穿过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兴亡事,聆听尘封历史的回声,找到与历史的记载、久远的情怀相契合的地方。
內容簡介:
帝陵是历史的侧影,了解帝王陵寝的规制,对于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本书从目前留存的有代表性的帝陵建筑,以年代为顺序,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明清,利用作者实地寻访的记录和照片,从陵冢、祭奠区不同的部分展现陵寝形制的变化;同时,作者结合人物、史实,评述帝陵的损失与修复,呼吁加强文物保护教育,培养全社会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片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帝陵的建筑之美、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關於作者:
刘克明,正高级职称,长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在教材、教学等领域论著丰硕。工作之余,喜欢背着相机在斑驳的古迹中寻觅历史的印痕,谛听岁月的耳语,并以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视角编著了《历史寻踪》《寻古闲谭》《史迹图考》《山陵稽古》等“寻踪”系列作品,它们将引领读者一起穿越时光隧道,感知亘古沧桑的气息,体味中华文明的魅力。
目錄
山陵概述
巍峨陵冢 001
堂皇祭区 006
神秘地宫 012
罪恶盗陵 020
章 胄衍祀绵始祖陵 029
朝代简述 030
陵寝概况 034
山陵撷要 037
太昊陵 037
炎帝陵 039
黄帝陵 041
少昊陵 044
颛顼陵 046
帝喾陵 049
尧帝陵 051
舜帝陵 054
第二章 夏商周陵斜阳里 057
朝代简述 058
陵寝概况 064
山陵撷要 068
大禹陵 068
太康陵 070
少康陵 072
夏桀陵 074
商汤陵 076
商中宗陵 078
商纣王陵 080
周文王陵 082
周武王陵 085
周幽王陵 088
周灵王陵 090
第三章 春秋战国墓碑蚀 093
朝代简述 094
陵寝概况 098
山陵撷要 105
齐桓公陵墓 105
晋文公陵墓 106
秦穆公陵墓 108
秦景公陵墓 111
宋襄公陵墓 114
吴王阖闾陵墓 116
越王允常陵墓 118
赵武灵王陵墓 121
第四章 秦陵汉阙黄尘起 125
朝代简述 126
陵寝概况 130
山陵撷要 135
秦始皇骊山陵 135
秦二世胡亥陵墓 137
汉高帝刘邦长陵 139
汉文帝刘恒霸陵 142
汉景帝刘启阳陵 144
汉武帝刘彻茂陵 146
汉平帝刘衎康陵 148
汉光武帝刘秀原陵 151
汉献帝刘协禅陵 154
第五章 三国两晋陵凋落 157
朝代简述 158
陵寝概况 163
山陵撷要 169
魏武帝曹操高陵 169
魏明帝曹叡高平陵 171
吴武烈帝孙坚高陵 174
吴大帝孙权蒋陵 176
汉昭烈帝刘备惠陵 179
晋武帝司马炎峻阳陵 181
晋恭帝司马德文冲平陵 184
魏武悼天王冉闵陵 186
前秦世祖苻坚墓 188
夏武烈皇帝赫连勃勃嘉平陵 190
第六章 南朝北朝麒麟残 193
朝代简述 194
陵寝概况 199
山陵撷要 204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 204
梁武帝萧衍修陵 206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 208
北魏孝文帝元宏长陵 210
北魏宣武帝元恪景陵 212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陵 215
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 217
北齐神武帝高欢义平陵 219
北周文帝宇文泰成陵 222

第七章 隋唐丘垄独嵯峨 225
朝代简述 226
陵寝概况 230
山陵撷要 235
隋文帝杨坚泰陵 235
隋炀帝杨广陵 237
唐高祖李渊献陵 240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242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 245
唐中宗李显定陵 248
唐睿宗李旦桥陵 250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252
唐肃宗李亨建陵 255
唐僖宗李儇靖陵 257
第八章 五代十国几荒冢 261
朝代简述 262
陵寝概况 267
山陵撷要 272
后梁太祖朱温宣陵 272
后唐太祖李克用极建陵 274
后晋高祖石敬瑭显陵 277
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 279
后周太祖郭威嵩陵 281
后周世宗柴荣庆陵 283
前蜀高祖王建永陵 285
后蜀高祖孟知祥和陵 288
南唐烈祖李昪钦陵 291
吴越太祖钱镠陵 293
第九章 残碑古松泣宋陵 297
朝代简述 298
陵寝概况 303
山陵撷要 308
宋太祖赵匡胤永昌陵 308
宋太宗赵光义永熙陵 310
宋真宗赵恒永定陵 313
宋仁宗赵祯永昭陵 315
宋徽宗赵佶永祐陵 318
宋高宗赵构永思陵 321
宋孝宗赵昚永阜陵 324
宋少帝赵昺陵 326
第十章 辽金夏元墓鸦扰 329
朝代简述 330
陵寝概况 335
山陵撷要 341
辽太祖阿保机祖陵 341
辽太宗耶律德光怀陵 343
辽景宗耶律贤乾陵 345
辽圣宗耶律隆绪永庆陵 347
金太祖阿骨打睿陵 350
西夏景宗嵬名元昊泰陵 353
元太祖成吉思汗陵 356
第十一章 明陵翁仲相默语 359
朝代简述 360
陵寝概况 365
山陵撷要 371
明太祖朱元璋孝陵 371
明惠帝朱允炆陵墓 374
明成祖朱棣长陵 377
明英宗朱祁镇裕陵 380
明代宗朱祁钰景泰陵 383
明世宗朱厚熜永陵 385
明神宗朱翊钧定陵 388
明思宗朱由检思陵 391
第十二章 寂寞清陵照山月 395
朝代简述 396
陵寝概况 401
山陵撷要 407
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 407
清太宗皇太极昭陵 410
清世祖福临孝陵 413
清圣祖玄烨景陵 415
清世宗胤禛泰陵 418
清高宗弘历裕陵 421
清宣宗旻宁慕陵 424
清文宗奕定陵 426
清德宗载湉崇陵 430
內容試閱
陵冢就是指帝王陵墓的封土堆,又称陵丘、陵台、坟头等。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各个朝代的陵冢均有自己显著的特点。中国古代帝王陵冢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时期:
个阶段是不封不树时期。
我国墓葬封土堆的出现,大约出现在春秋晚期,而其普及则为战国时期。在这之前漫长的时间里,中国人墓葬的表现形式是“不封不树”,即葬后以土填平,“墓而不坟”,既没有封土堆,也不种植树木以为标志。正如《周易·系辞下》所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传说的三皇五帝以及西周王陵高大的陵冢,要么是后来为了纪念先祖而修建的,要么就是误传误指。例如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周文王、周武王陵冢而加以祭祀的陕西西安渭城区周陵乡的陵墓,后来被考古学者考证后确认为误传,应为战国秦王陵。因为西周时期采用的是“不封不树”的墓葬制度。“不封不树”作为我国历初的墓葬表现形式之一,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被隆起的墓丘所替代。不过,在以后历史上的某一特殊时期,也会再度复辟,比如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战争频繁,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很多大墓被盗,帝王的陵墓也难逃厄运。为了防止盗掘,魏晋时期的帝王们恢复了“不封不树”的丧葬形式。魏文帝曹丕在为自己营建寿陵时,就清晰地说出了这个道理,他说,鉴于“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因而决定“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吾营此邱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可见,他害怕改朝换代、政权交替之时,自己的陵寝被人盗掘,“骸骨并尽”。魏文帝的这个决定,对整个魏晋时期影响很大,以后的二百多年间,厚葬风气大有收敛。这种“不封不树”的墓葬,地面上没有明显痕迹,也没有栽种树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陵墓的安全,但同时也使考古工作者缺少了寻找魏晋墓葬的线索,给考古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直到今天,魏文帝的陵墓,以及西晋和东晋皇陵的具体位置,仍然是有争议的论题。
第二个阶段是封土坟头时期。
从东周春秋晚期开始,“不封不树”的陵制形式逐渐向封土坟头形式过渡,并成为帝陵的主要陵墓形式。封土坟头形式的帝陵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形态:
种形态是覆斗方上式。在地宫之上堆积封土,把封土垒成上小下大的方锥体,但做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平顶,称为“方上”。整个封土堆呈被截去顶部的方锥状,犹如倒置的斗,所以又称“覆斗形”。著名的秦始皇陵,采用的就是这种封土形制。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的骊山北麓,范围广阔。从外观上看,秦始皇陵的封土为覆斗状,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按《汉书·楚元王传》记载:“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那么按今天的长度单位折算,高合120 多米,底边周长2167 米有余。由于两千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封土高度已降至76 米,尽管如此,仍显高大雄伟,在骊山的映衬下,展露出其不凡的气势。汉代绝大多数的帝陵也采用方上的形制,由夯土筑造而成。一般底部约150—170 米见方,高20—30 米。其中汉武帝的茂陵,规模,此外,西汉实行帝后合葬“同茔不同陵”的制度,在帝陵的东面建后陵,坟丘较帝陵为小,但也是采用方上形制。渭河以北,几十座方上形制的汉陵一字排开,陵冢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煞是雄伟。汉代以后,覆斗方上式帝陵被其他的陵冢形式替代,但在宋代曾再次恢复采用。北宋帝陵覆斗形陵台的平面呈方形,采用“陵台三层”的形状,规模较小,现存陵台高度不一,但都不超过30 米,大部分在 20米左右。宋代以后,方上形制的帝陵陵冢基本消失。
第二种形态是因山为陵式。因山为陵这种墓葬形式又称“凿山为藏”,将墓室直接开凿在自然山体中,形成背依大山的恢宏气势。这种陵制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在个别帝陵中出现,如汉文帝霸陵,是因山为陵葬制早见于记载的帝陵。唐朝是采用因山为陵形制时间长、规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因山为陵形制始于唐太宗昭陵。据《旧唐书》记载,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临终时叮嘱唐太宗修陵要俭薄,“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同年文德皇后落葬后,唐太宗在为文德皇后所撰的碑文上写道:“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可见,唐太宗采用因山为陵的形制,陵冢不藏金玉,目的是使“奸盗息心”。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