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HK$
63.8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HK$
96.8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HK$
85.8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HK$
63.8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HK$
109.9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HK$
96.8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HK$
63.8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HK$
279.4
|
編輯推薦: |
★ 散文笔法娓娓道来乡村嬗变 民间视角追寻演绎故土根脉
★ 作者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写百态世俗生活,写可贵人性品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苏北乡村。温润幽默的文字寄寓着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怀念,沉着静默的外表下涌动着激越的弦歌,平易质朴的乡土化叙述中闪烁和锤炼诗意的锋芒。视野虽限于苏北世情,笔力却深至人心魂魄。
|
內容簡介: |
《遥远的乡村》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散文30多篇,包括《家乡的露天电影》《我们村的部电视机》《乡村剃头匠》《老街的陈记染坊》等。作者用平实而又带有温度的笔触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故乡苏北农村的一桩桩令人难忘的往事和一个个人物的命运走向,记录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再现了这一时期苏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及众生态相,努力探索他们的形体生存与精神空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充满浓浓的乡思,乡愁。每篇文章主题鲜明,叙事语言通畅,作者在平实而不失生动的叙事中传递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和温暖。
|
關於作者: |
邢敦岭,1950 年生人,江苏铜山人,徐州市作协会员。近年来专注于乡土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已完成上百万字的文稿。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 200 多篇(首),其中《家乡绿化感赋》一诗获第四届全国新田园诗赛二等奖,散文《抄书》获第七届“我的读书故事(漫山花溪谷杯)”征文优秀奖。
|
目錄:
|
家乡的露天电影院 / 001
我们村的台电视机 / 007
从民居变迁看改革开放 / 014
订婚彩礼升级版如是观 / 022
传统和当代养老一瞥 / 030
乡村剃头匠 / 038
老 街 / 043
老街的陈记染坊 / 055
斗鹌鹑 / 060
叫 魂 / 066
踩 腰 / 069
老人会 / 071
家乡的宴席 / 074
树不在树底下 / 083
山里的风儿 / 087
老娘存钱三步曲 / 091
母亲的“责任田” / 097
母亲是生活的艺术大师 / 101
母亲的烧烤 / 105
母亲的老盐豆 / 110
老家的小拐磨 / 114
奶奶的红辣椒 / 118
水 路 / 123
会唱歌的老屋 / 129
山红草 / 134
老家的小院 / 137
我家的麦囤 / 142
旧时的私塾 / 147
跑 会 / 152
关于邢楼村 / 160
大福帽 / 182
我的中小学时代 / 187
我报考铜山师范及在校经历 / 199
卢套中学读书漫忆 / 232
我们的文艺沙龙 / 238
我的读书故事 / 249
戒 酒 / 254
鱼龙山小溪 / 261
桑树涅槃 / 263
阳光的味道 / 267
控 苗 / 270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 273
借手表 / 275
红晕当头 / 279
传统婚姻习俗 / 284
|
內容試閱:
|
自? 序
宋代词人晏殊曾作《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匆匆,每时每刻都在催人变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那些滴到衣衫上的泪水和长亭送别的离恨别愁,纵使醉酒后也无法忘却。
不知不觉就老了呢,而今我已年过花甲,人老多情,空闲的时间总是会想起从前的种种,逝去的父母、年幼时的伙伴、读书时的师长、工作后的同事,还有一些苦辣酸甜的事情……想得多的,是我的村庄,留下我童年记忆的村庄。犹记得,我脑袋上顶着一撮毛,跟着父亲去赶老街,煎包、煎豆腐、丸子汤、烧饼、油条、馓子、麻花、糖球、韭菜馅的饺子、鸡蛋饼看得人目不暇接,馋得我口水直流。那条老街,那个村庄,那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地扎根在我脑海里,每每想起,就如过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出来。写这本书,就是想把这些记忆串成花絮,一方面方便自己怀念当初,另一方面,将这些关于乡村的记忆镶嵌在历史的橱窗里,能够让后来者都知道它、了解它、欣赏它,让他们知道,一路走来,乡村,曾经穿越千百年的风云烟雨,曾经奔驰过叱咤风云的金戈铁马……
之所以命名为“遥远的乡村”,也是出于一种缅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条条狭窄的老街,那一座座破旧的茅草房,那一片片浑浊的池塘……都已经消失。但是,每当念起那个养育了我的童年、青年的村庄,那片点燃了我的激情、理想的热土,淡淡的乡愁就蔓延开来,丝丝缕缕又火热异常。写下这本书,是为了纪念,我,和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曾经走过的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