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叔本华随笔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怀旧网格本)

書城自編碼: 371761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外国随笔
作者: [德]叔本华著,绿原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35585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3.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世界花纹与图案大典 》

售價:HK$ 357.6
周制与秦制
《 周制与秦制 》

售價:HK$ 153.6
花路
《 花路 》

售價:HK$ 105.6
万亿指数
《 万亿指数 》

售價:HK$ 105.6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中世纪英国的财政、军事与外交(中外文明传承与交流研究书系) 》

售價:HK$ 93.6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缺席者的历史:以色列十个遗失的部落 》

售價:HK$ 93.6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

售價:HK$ 95.8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 》

售價:HK$ 8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0
《 回到种子里去(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重磅新作) 》
+

HK$ 70.3
《 自深深处 》
+

HK$ 68.6
《 森林、冰河与鲸(星野道夫自然文库系列1) 》
+

HK$ 156.2
《 小矮人(当你温柔地对待世界,整个宇宙都会以温柔待你。治愈全世界!一本和《小王子》一样温暖心灵的书。) 》
+

HK$ 98.8
《 深时之旅 》
+

HK$ 65.7
《 西西弗神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荒诞哲学代表作) 》
編輯推薦:
不要让你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独立思考!做你自己!
让我们一起听听叔本华老师这些不那么逆耳的忠言!
內容簡介:
本书精选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随笔,包括其名篇《自我思考》《论写作与风格》《论博学与学者》《论阅读与书籍》等。诗人、翻译家绿原的译笔忠实畅达,生动传神。
關於作者: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对近代的学术界、文化界影响极为深远。叔本华认为被意志所支配终只会带来虚无和痛苦。他的学说启发了日后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译者简介:
绿原(1922年11月8日-2009年9月26日),原名刘仁甫,1948年后多以笔名绿原行世,曾用笔名刘半九进行翻译创作, 湖北黄陂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编辑家。绿原是七月派代表诗人,其早期诗歌带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被称作“童话诗人”。译著有歌德的《浮士德》,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德国的浪漫派》等。
目錄
目次
译本序
旧编译本序
自我思考
论写作与风格
论博学与学者
论阅读与书籍
关于美的形而上学与美学
论判断、批评、赞许与荣誉
论天才
论自杀
心理学备考
论教育
论妇女
论噪音
比方,譬喻和寓言
关于文学写作的美学
关于音乐的形而上学
关于艺术的内在本质
关于可笑性原理
论历史
附录
诗若干首
內容試閱
译本序
叔本华作为哲学家,向有悲观主义者的称号。其实,他对人世并没有从个人出发的叹老嗟贫之类的悲音,自然也没有天真、幼稚的乐观主义论调;他不过惯于冷静地阐述对于人生逻辑之大小前提的见解,精辟地言人之所未言的有关哲理。识者云:作为叔本华的认真的读者,毕竟以摆脱那个“称号”的牵制、直接阅读他的原著为宜。
叔本华的哲学来源于康德的批判唯心主义,兼收费希特、谢林等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虽然同时又在自己独特的唯意志论的基础上,对后者表示了轻蔑。他的主要著作的题目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其中“表象”(Vorstellung)在这里还可译作“观念”,是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用他自己的说法,也可叫做“意志的客观化”。那么,世界是什么?在他看来,不过就是意志及其客观化的幻象。进一步认识的关键在于首先弄清楚他笔下的“意志”。意志,类似康德的“物自体”,是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力量,凌驾在人的智力之上,使人屈从于本性、情绪、性冲动等;因此有“意志是主子,智力是仆人”的说法,而叔氏更把意志比作一个肩头扛着一个跛足智力的盲人。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的和本体的;叔本华则把自我也分为现象的和本体的。从现象上说,人作为感知的对象,也是一种物自体;从本体上说,人只能是意志的显现。但是,在反二元论的原则立场上,为了理解人的整体性,他不得不悲观主义地强调意志的贪婪的主宰力量。在他看来,意志独立于时间与空间,超越各种无机和有机现象,包括世界万物的本性和各种现象的内核——它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和无所不为,注定人生多苦恼,幸福不过是幻想。人生苦恼的稀释剂是艺术,只有从事艺术,才能使人在自由的审美沉思中,找到避免屈从于意志的场所;可惜的是,艺术虽然比有涯的人生要长久,但在人类的盲目意志的客观化气焰面前,毕竟只能提供暂时的慰藉。因此叔氏求救于佛教,视佛教和否定人世的神秘主义高于当代流行的基督教神学。他不是首先向德国哲学介绍印度宗教的人,但他却坚决拥护佛教通过冥想达到否定人世的原则,即通过自我否定和逆来顺受等苦行实践,化解并根除个人意志,进而输入一种万念皆空、死后寂灭的涅意识,以便在现实的今世苦难和想象的死后磨难中,为自己的哲学
理念建立一个似可与实际生活相呼应的立足点。
由于对当时一般学院派、特别是如日中天的黑格尔学派,抱着严厉的不妥协的对抗态度,叔本华受尽了同代人的冷遇。他一生不得志,但坚信真理的后胜利(如他所说,“真理终会到来,因为它永久存在。”);直到晚年,一八五三年(他卒于一八六年),他的哲学思想才开始为思想界所重视。叔本华的思想遗产对后世的哲学,如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人类学等,起过积极的促进的作用。他的文字优雅,少有哲学家惯用的术语及其晦涩风格,因此直到后世,他的格言、警句往往比他的玄学体系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恐怕是他始料不及而又无可奈何的。据说奠定他的散文家地位的,是他的散文集《附录与补遗》(Parerga und Paralipomena, 一八五一年), 被激赏于文坛大家如托尔
斯泰、康拉德、普鲁斯特、托马斯·曼、弗洛伊德等人。
叔本华充分利用德语特有的框型结构,把他的奇思妙想分布在这个结构的各个部位,往往令读者在一而再、再而三的眼花缭乱之后,才勉强接近他的全部思维的轮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因此难免有如下两种顾虑:一是如何照顾作者的风格,一是如何照顾汉语读者的习惯。前例是:原文如为一个包孕句(Verwickelter Satz),犹如一株枝叶繁茂的树干,一般资深译者出于某种考虑,往往动手把那些枝叶即修饰性从句,从树干即主句上,一一撕扯下来即单独译出来,然后把它们和主句并列在一起,以为这样会帮助读者细致了解原文。窃以为:如此忽视构件的主从与表述的轻重,可能在一般文字中不大引起注意,也就容易导向大而化之,殊不知这种译法与作者的严谨风格、与干枝
分明的原文相去甚远,是不值得提倡的。
后例是:原文如为由一个连接词将条件从句和主句连在一起的复合句(Zusammengesetzter Satz),大都是把主句放在前面,把以“因为”“只要”“既然”等连接词开头的条件从句放在后面。这种句型在汉语中已逐渐流行,译者一般不加考虑地采用这种造句结构,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窃以为:在合理从俗的前提下,如果条件从句过长,把主句放在前面,便会离它越来越远,以致为读者掌握全句意义造成困难,因此似有必要按照实际情况,尊重汉语习惯,把主句移到从句后面来。
这里想重复一下旧编“译本序”中的一句话,“本集译者不想也不能把这位有棱有角的哲学家变成一个他本人所厌恶的谦谦君子,便只好照原文把他译了出来。”这个态
度在本书增订过程中也没有改变,是否有当,尚须候教于高明。

绿原
二○○七年五月
北郊八里庄

自我思考

一(§257)
丰富的图书馆如不加以整理,其用途赶不上一个藏书有限、但却有条不紊的图书馆;同样,大量的知识如未经自己的思考加工,其价值赶不上为量甚小、但却经过反复思考的知识。因为,只有把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多方面综合,把每种真理同另一种真理相比较,人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知识,并掌握它的威力。人只能熟思他所知道的东西;所以,人应当学到一点什么;但是,人也只知道他所熟思过的东西。
诚然,人们可以随意从事阅读和学习;但却不能随意从事思考。这就是说,后者必须由任何一种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加以煽动和维护,犹如火之于风一样;这种兴趣或可是纯客观的,或只是主观的。主观的兴趣见于我们的个人事务中,而客观兴趣则限于天生善于思考的头脑,思考对于他们有如呼吸一样自然,但这样的头脑是很罕见的。所以,大多数学者身上少有这样的兴趣。
二(§258)
自我思考对于心灵所起的作用,与阅读所起的作用,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人们凭借头脑或从事思考或从事阅读,所以那种差别还将不断加大头脑之间的原始差别。这就是说,阅读把思想强加于心灵,那是些对心灵目前所有的志向与情绪陌生而异质的思想,恰如印章在火漆上印出了图印。心灵就这样承受着全部外来的压力,时而思考这个,时而思考那个,虽然它对此既无冲动亦无兴致。——与之相反,如果是自我思考,心灵便遵循自己固有的冲动,这种冲动目前或是由外部环境,或是由任何一件回忆引起的。这就是说,直观的环境并不像阅读那样,把一个确定的思想强加于心灵,而只给它以材料和动机,去思考适宜于其本性与当前情绪的东西。——所以,多读会使心灵失去一切弹性,正如不断加压会使一根弹簧失去弹性一样:因此,为了使自己不具有任何思想,可靠的办法就是,一有空闲就手里拿起一本书。这种习惯正是博学会使大多数人比他们原本更迟钝,更愚蠢,使他们的著述毫无成就可言的所以然:他们始终像蒲伯所说的:
永远阅读别人,
从不被人阅读。
——蒲伯:《愚人叙事诗》第三卷第194节
学者是在书本中阅读的人;思想家,天才,世界启蒙者和人类的促进者,则是直接在世界之书中阅读的人。
三(§259)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基本思想才有真实和生命:因为只有它,我们才真正完全理解。读来的别人的思想乃是别人的餐事的残羹剩汁,一个陌生人脱下来的衣服。
读来的别人的思想之与从我们心中产生的自己的思想相比,有如史前植物的化石痕迹之与春日欣欣向荣的植物相比。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