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舌尖上的中国新编视频版营养师妈妈教你做婴幼儿餐
》
售價:HK$
63.8

《
Scratch创意编程进阶:多学科融合编程100例
》
售價:HK$
107.8

《
纯粹·一枕书梦
》
售價:HK$
79.2

《
新版-零基础茶艺入门
》
售價:HK$
38.5
|
編輯推薦: |
历经百年的汉宋调和的经学大家朱一新故居建筑群,内藏朱氏新交游故法书真迹与精美版画,翰墨因缘,精雅木刻,经拓印名家重加捶拓,再现一代经学名家百年学问、艺术与生活。
|
內容簡介: |
朱一新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是经学领域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交游广泛,著作等身。朱氏故居位于浙江省义乌市毛店镇,故居中保存有很多版刻遗迹,其中包含当时许多名家所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义乌市博物馆为保存文物和史料,特申请朱一新故居版刻文献整理项目,并将这些文物木刻进行拓印,并影印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1、朱一新友人书赠墨迹版刻8幅拓印;2、朱一新友人绘赠花卉版刻40幅拓印;3、朱一新撰、梁鼎芬书《崇义寺碑记》墨拓10幅。
本书由义乌市博物馆编纂,复旦大学古籍保护中心吴格教授带领专业团队进行拓印和整理。
|
關於作者: |
朱一新(1846—1894),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毛店镇朱店人。清光绪二年登进士,历官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为官正义刚直,爱国忧民,直言遭贬。致意执教,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及广州广雅书院(广州中山大学前身)山长(校长)。著述颇丰,对经学尤有研究,为清末著名学者、汉宋调和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
目錄:
|
前言 吳振華
約經堂書房壁間法書 毛小康、吳格釋文
(一)黃士陵臨《師□父敦蓋銘》
(二)吳廷康臨《頌簋銘》
(三)朱啟連臨漢鑒銘
(四)張度臨《漢衡君碑》
(五)陶浚宣臨北魏《刁遵墓志》文
(六)汪鳴鑾篆書《程子動箴》
(七)汪洵臨《漢祀三公山碑》
(八)陳宗穎篆書《孟子正義》
約經堂四廊版畫 方俞明、吳格釋文
(一)前廊(八幅)
(二)右廊(十二幅)
(三)左廊(十二幅)
(四)後廊(八幅)
後記 吳格
|
內容試閱:
|
戊戌初夏,遊子還鄉,時值上海人民出版社《朱一新全集》問世,應命爲家鄉父老介紹朱一新之生平與學術。因仰慕鄉賢,承友人引導,翌日有南鄉探訪朱氏故居之行。空谷幽蘭,見於深林,自此遂醉心於故居內木刻書畫,亟思以圖錄傳播之。數載追蹤,多方呼籲,至庚子冬日,幸獲義烏市博物館允准立項。今年三月,各方師友會聚朱店,辛勞一週,完成傳拓攝影。由春徂夏,整理圖版,編輯不輟。入秋,《義烏朱一新故居木刻集萃》編纂次第告蕆。
朱氏故居“大夫第”在邑南赤岸朱店村,其地青山環抱,風景絶勝,五指山群峰俯瞰川原,鍾靈毓秀,挺生人傑,至今引人追慕。村中民居鱗次櫛比,大夫第建築群舊貌新顏,位居古村中央,此宅前後兩進,中隔短巷,後爲約經堂,前爲葆真堂,分屬朱一新、懷新兄弟所有。清光緒間,朱氏昆仲先後登進士第,其父鳳毛先生擴充祖宅,修繕經營,成此新居,而兩先生盡瘁王事,中年謝世,實未嘗久居故里。歲月不居,倏經百餘載,大夫第建築群賴朱店村民維護,大致仍保留原有格局與風貌,成爲義烏古民居中之瓌寶。述其特色,約有兩端:一、百年老宅,樸實無華,實用爲主,兼顧觀賞,雕樑畫棟,精工細作,已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而書房與藏書樓等設計,益增人文氣息,超群拔萃,乃成清代浙中仕紳階層“耕讀傳家”傳統之建築典範;二、約經堂之居室裝飾,因主人所處時代及經歷,已融入多種外來元素,如書房內法書八屏之作者黃牧甫、吳廷康、張度、汪洵、朱啟連、汪鳴鑾、陶濬宣、陳宗穎等,多爲清季江南及粵中知名學人,因與朱一新交遊故,法書真蹟,刊版以存,翰墨因緣,多年深藏於義烏南鄉朱宅中。又書房內花架、東西廂落地花罩、四廊門窗之窗槅圖案及裙板所刻文人畫,設計精雅,風格非盡出於本地(傳說窗槅圖案及原配進口玻璃,與裙板所刻文人畫,均朱一新於廣雅書院山長任內由粵東定製運歸安裝)。約經堂之建築風格及裝飾內容,留待後人探索之空間不少,其書房內之名人法書木刻八幅、四廊門窗裙板所刻畫作四十幅,歷歲既久,日漸磨損,當務之急,亟宜傳拓保存,影印出版,藉紙墨以播諸久遠。
《詩》曰:“經始靈臺,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大夫第之修建維護,出於朱店鄉民,及地方政府之有力投入。昔年之辛勤勞作。《義烏朱一新故居木刻集萃》今日之編纂,亦賴衆力以觀成。故鄉父老,滬浙師友,同情共識,慨然相助,與事諸君,益我良多,感佩之餘,謹此併致謝忱。
義烏文化遺跡有待搶救者猶多。如朱店村外數里,舊有以“崇義”名祠者,係清咸同後鄉人爲紀念戰亂中保境安良之義民所建,朱一新曾撰《崇義祠碑記》備述原委,並請友人梁鼎芬書丹上石,其記其書,倶足傳世。今祠址雖存,碑石云亡,緬懷其事,實爲斯土斯民教化之所關,繋乎義烏人“剛正勇爲”性格之溯源。此意倘荷地方主政者鑒及,爲之經營恢復,則今日《朱一新故居木刻集萃》之編,當以息壤視之矣。辛丑孟秋邑後學吳格謹識於滬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