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幻想底尽头:穆旦传(《穆旦年谱》编撰者历时二十余年心血之作,基于《穆旦评传》精心修订,文献翔实可靠,完整讲述了一位中国诗人与翻译家并不平顺的一生。)
》
售價:HK$
140.8

《
“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
》
售價:HK$
107.8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艺术哲学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诗法三十六讲》是一本讲述我国格律诗作法的入门书。全书文字浅显,体例完备,涉及立意、构思、谋篇、造语、表达等方面,列举了形象思维、情景交融、以少总多、即小见大等三十六种常见且易奏效的具体手法,引用前人诗论数百条、诗词三百多首、散句四百条以上,既旁征博引,又作出了一定深度的理论概括,有助于读者提高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水平,同时对当前的诗歌创作,也能提供一些技巧上的借鉴。
|
內容簡介: |
《诗法三十六讲》是一本关于格律诗创作方法的图书。涉及立意、构思、谋篇、造语、表达等方面,列举了形象思维、情景交融、以少总多、即小见大、以动为静、化静为动、开篇之法、结尾之法、炼字炼句、诗贵含蓄、咏物诗法等三十六种常见且易奏效的具体手法,并结合分析大量诗歌作品,力求在技巧层面,既详且尽。本书着重于弘扬传统文化,介绍诗词作法。有效提高读者古典诗歌的鉴赏及写作能力。
|
關於作者: |
吴云楠,男,汉族,别号“五宜轩主”。1953年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学语文高级职称,2013年退休。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津贴。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曾任《彭泽诗联》编委。出版著作《诗词修辞》《汉字部首类说与运用》《五宜轩诗词联语选辑》等。姓名已入选《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
|
目錄:
|
目录
讲 诗的形象/ 001
第二讲 形象思维/ 010
第三讲 诗的立意/ 019
第四讲 情景交融/ 028
第五讲 以少总多/ 038
第六讲 以小见大/ 045
第七讲 化虚为实 / 052
第八讲 化实为虚/ 059
第九讲 化静为动/ 068
第十讲 以动写静/ 076
第十一讲 巧比妙喻 / 085
第十二讲 正反对比/ 094
第十三讲 纵横衬托/ 102
第十四讲 宾主引衬/ 110
第十五讲 艺术夸张/ 117
第十六讲 视听通感 / 125
第十七讲 无理而妙/ 133
第十八讲 开篇之法/ 145
第十九讲 结尾之法/ 158
第二十讲 中篇之法/ 167
第二十一讲 诗的衔接/ 176
第二十二讲 诗的照应/ 184
第二十三讲 诗的炼字(上)/ 190
第二十四讲 诗的炼字(下)/ 199
第二十五讲 诗的炼句(上)/ 208
第二十六讲 诗的炼句 (下)/ 220
第二十七讲 曲折表达/ 227
第二十八讲 诗的含蓄/ 237
第二十九讲 正反出入/ 247
第三十讲 谈赋比兴/ 254
第三十一讲 爱国诗/ 261
第三十二讲 山水田园诗/ 271
第三十三讲 咏史怀古诗/ 284
第三十四讲 友情送别诗/ 299
第三十五讲 讽喻诗/ 308
第三十六讲 咏物诗/ 319
论诗绝句三十五首/ 330
主要参考文献/ 353
|
內容試閱:
|
序 言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代诗人辈出,成就辉煌。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造了丰富的表达技巧。历代先贤关于诗歌创作的经验介绍、理论阐述,形诸文字的,大都鞭辟入里,启人心智;即使某些过时之论,也不妨用以参考借鉴。
诗法的研究,是提升诗歌创作水平和评论的重要方面。虽然前人有言“诗无定法”,但这不是说没“法”,特别是律诗,无“法”难以成章,只不过需要的是活“法”,而不是死“法”。北宋吕本中说过:“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活法矣。”(《夏均父集序》)笔者力求讲“活法”。
这本书,原来是笔者应彭泽县老年大学诗词班的约请,为诗词班学员所写的讲课稿,每月两讲,每讲一篇。在2006年、2007 年和2019年下半年,先后共数十讲。这次,对原稿进行了修订,对其中内容作了一些裁剪和某些必要的补充,初拟为“三十讲”,后来增加了六篇,后定为三十六篇,所以书名为《诗法三十六讲》。为了方便教学和交流,还将先后写的《论诗绝句三十五首》及其引注作为附录,附在后面。
本书涉及诗歌创作诸如立意、构思、谋篇、造语、修辞、技巧、诗类等方面,引用前人诗论数百条,完整的诗词三百多首,散句在四百以上。至于安排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合理,则真诚期待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撰本书,笔者参阅了不少专著,汲取了许多研究成果,除已经注明和重点列出的参考书外,谨向所有给予本书以丰富营养的先哲及时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忱。
本书面向的读者主要为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尤其是文科大学生和中学生。这一点,从本书的行文和取材都可得到体现。当然,努力做到雅俗共赏,也是笔者力求达到的目标。限于学识能力,本书对诗法所做的概括分析,应该说还是粗浅的,甚至是片面的。恳请专家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期能在将来获得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