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雀鸟与群狼的对决:扭转战局的兵棋游戏
》
售價:HK$
96.8

《
老年膳食与营养配餐 第2版
》
售價:HK$
49.5

《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广东省博物馆卷
》
售價:HK$
1078.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乐书:从战国到北宋
》
售價:HK$
162.8

《
明代赋役与白银——梁方仲著作集
》
售價:HK$
79.2

《
量子纠缠
》
售價:HK$
63.8

《
舆论(普利策奖得主、“现代新闻学之父”沃尔特·李普曼传播学经典)
》
售價:HK$
74.8

《
拥抱真实自我:内在小孩的探索和疗愈
》
售價:HK$
64.9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分为两篇,在常规能源篇中介绍了常规能源、能量储存技术、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及其蒸汽管道系统、联合发电工程、火电厂投资评估和能源工程的环境评估;在新能源篇中介绍了洁净煤技术和煤的洁净料生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及风力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氢能、燃料电池、核能、可燃冰)、清洁能源促进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环境、冶金、化工、等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
目錄:
|
第1篇常规能源概论 第1章常规能源和中国的能源工业2 11煤炭2 111煤的成分和煤质指标2 112煤的分类5 113中国的煤炭资源5 114工业用户对煤质的要求和主要煤质指标9 12燃料油11 13燃料气12 14能源利用设备——锅炉15 15中国能源发展状况16 151能源问题16 152能源现实17 153可持续的能源系统17 154中国能源供应形势19 第2章能源工程的环境评价21 21能源项目环境评价的依据21 211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和地方政策、规划21 212环评报告编制的规范和技术导则21 213建设项目的有关批文22 214项目可行性研究22 215环评工作委托书及环评资料22 216环境保护目标22 217环境评价等级、范围及评价标准22 218能源项目的环保状况23 21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23 2110工程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23 2111评价方法简介24 2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24 221各种污染物排放计算24 222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25 223环境风险评价25 23环境评价案例25 221环评依据25 232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对象26 233环评标准26 234环境评价因子26 235工程概况26 第3章能量储存系统32 31导言32 311电力储能32 312热力储能34 32能量储存系统34 321转化成水压头储能35 322压缩空气储能36 323飞轮储能38 324电池储能40 325超导磁流体储能40 326显热储能42 327潜热储能43 328化学储能44 329储能技术发展46 第4章联合发电工程及其设计53 41基本热力循环53 411基本热力循环的热经济性53 412典型不可逆过程的做功损失54 42凝汽式热电厂的热经济指标54 421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经济指标54 422锅炉设备的热经济指标55 423管道效率55 424全厂热经济指标55 425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55 43联合发电循环56 431高效低污染的超临界凝汽式发电56 432大型循环流化床电站56 433燃气轮机发电57 434燃煤燃气蒸汽联合循环59 435燃料电池清洁发电65 第5章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及其蒸汽系统68 51工业企业的供汽参数69 511过程耗汽69 512参数选择70 52动力机械的驱动方式71 521泵和压缩机的驱动71 522汽动泵的选择71 53蒸汽平衡和平衡追踪72 531蒸汽平衡72 532设计基础检验73 533典型的蒸汽平衡工况74 534复位时的母管控制75 535蒸汽平衡追踪75 536商务投资75 54蒸汽管网76 541设计考虑76 542蒸汽压力分级77 543蒸汽系统控制总述78 544管网大小78 545凝结水收集78 546替代蒸汽源79 547动态模拟80 第6章火电厂投资——评估和使用81 61火力发电厂的投资要素81 611电厂投资要素81 612一次投资82 62影响电厂投资的主要因子83 621机组容量83 622燃料种类84 623电厂复杂程度84 624蒸汽参数对汽轮机投资的影响85 625压头对水轮机投资的影响85 626冷却塔86 627建筑时间86 63建筑期间的主要投资项目和资金追加87 631主要一次投资项目的相对份额87 632每周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87 633新型电厂的一次投资87 634某电厂扩建工程投资简介89 第2篇新能源概论 第7章绪论94 71能源危机导致常规能源变革94 72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95 第8章洁净煤技术及煤的清洁燃料生产97 81洁净煤技术及煤的清洁燃料生产97 811煤炭洗选与加工97 812煤炭转换97 813洁净煤发电技术98 82煤基生产清洁燃料100 821煤直接液化制燃料100 822煤间接液化制燃料100 83未来煤炭能源系统101 831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101 832美国“前景21”多联产系统102 833Shell合成气园新概念102 第9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104 9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含义和分类104 92太阳能及其利用104 921概述104 922太阳能基本特性105 923太阳能利用分类106 924太阳能热发电106 925太阳能制冷、空调动力系统114 926太阳能光伏发电116 93生物质能及其利用119 931生物质能含义119 932植物能源121 933石油植物123 934生物质转化的能源形式124 935生物质能的转化技术130 94地热能150 941地热资源分类151 942中国地热资源152 943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153 944地热发电技术154 945地热井159 946世界地热发电现状与发展前景160 95海洋能及其发电技术161 951潮汐能161 952波浪能162 953冷热交替海洋温差热能163 954海水盐差能165 96风能及风力发电165 961风的产生与风能定义166 962风能特征及风能估算166 963风力发电167 964中国的风能资源171 965风能政策设计和主要风能政策174 97氢能与燃料电池178 971氢的基本性质及氢能特点178 972氢的制取180 973氢的储存182 974氢能利用184 975氢安全185 98燃料电池概述186 981燃料电池的主要特点186 982燃料电池的分类187 983燃料电池应用189 984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191 99核能192 991概述192 992核电站193 993核反应堆194 994核供热技术198 995核废弃物处理与核安全199 996核能利用的未来201 910可燃冰201 9101可燃冰的形成201 9102可燃冰的分布201 9103可燃冰的性质202 9104可燃冰开采202 第10章清洁能源促进政策204 101清洁能源政策类型和特点204 1011政策和清洁能源政策204 1012政策的法律基础204 1013政策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05 102清洁能源政策的决策步骤和分析方法207 1021政策决策原则207 1022政策决策分析步骤207 1023政策决策的分析方法208 103各类政策在清洁能源行动中的应用211 1031在能源替代方面的应用211 1032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面的应用211 1033在洁净煤技术推广中的应用211 1034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214 1035试点城市的政策类型汇总214 104政策实施效果和评价214 1041衡量标准214 1042政策实施效果评价215 附录220 附录1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20 附录2节能减排专项行动221 附录3有关名词解释223 参考文献225
|
內容試閱:
|
能源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受和认识到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能源的同时也几乎是不可逆地伤害了自己生存的地球。尽管经常传来油田、气田、煤田等资源勘探的好消息,但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为占有或争夺能源资源引发冲突和战争、为获得能源和生活资料而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等人类行为在伤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同时,也为自己后代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设置了艰难和障碍。 能源科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效和环境友好地利用能源并保证人类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新的、清洁的、安全和可靠的能源供应和利用能源系统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各国相继对常规能源实施技术完善(如不断提供新的燃烧技术、不断提高火力发电厂机组参数和容量),不断开发和深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断加大能源工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依靠科技进步,将技术节能和政策节能紧密关联起来,从整个社会的大角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能源认识的加深,节能优先、优化能源结构、煤炭的多元开发和清洁利用、环境友好地利用化石燃料、保障能源安全、建立和执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等成为保证我国可持续能源系统主要的政策措施。 本书由刘柏谦主编,全书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篇。在常规能源篇里介绍了常规能源和中国能源工业概况、能源工程的环境评估、能量储存系统、联合发电工程、企业自备电厂、电厂投资评估等内容;新能源篇介绍煤炭清洁利用、新能源理论和技术、新能源促进政策等内容。本书编写分工如下:篇由刘柏谦(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王立刚(第二章、第六章)编写,第二篇由洪慧、刘柏谦编写。清华大学姚强教授对本书稿进行了全面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对姚强教授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能源和环保领域发展十分迅猛,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已经成为研究和投资的重要领域。由于作者时间和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08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