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龚鹏程:中西论衡

書城自編碼: 3698339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龚鹏程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620139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07.4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理想国译丛018: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24版) 》

售價:HK$ 110.4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

售價:HK$ 105.6
大洗牌
《 大洗牌 》

售價:HK$ 93.6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亚洲经济发展与模式分析 》

售價:HK$ 106.8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零基础制作栩栩如生的立体纸艺花 》

售價:HK$ 58.8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第三帝国图文史(修订版):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彩色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01.6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历史秘辛与未来挑战 》

售價:HK$ 82.8
中国社会经济史
《 中国社会经济史 》

售價:HK$ 10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91.1
《 阅读浪漫小说 》
+

HK$ 77.9
《 诗人的思考:蒲柏、惠特曼、狄金森、叶芝 》
+

HK$ 98.0
《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
+

HK$ 83.0
《 文学的读法 》
+

HK$ 85.0
《 莎士比亚、乌托邦与革命 》
編輯推薦:
◎龚鹏程全新著作集,专题论述中西异同,内容涉猎广泛
本书是龚鹏程未曾出版过的一部全新著作集,书中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与融合,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众多方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跳脱传统标签限制,呈现欧美前沿研究
龚鹏程身上比较多的标签是传统主义者、国学大师。他是中文系出身,但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亦是其主业,他于20世纪90年代开课“欧洲的中国观”,是我国较早整体式研究欧洲的学者,是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先驱者。
◎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
以西方为方法,乃是传统的,现在我们只是要在中西共构的世界中继续发扬这种方法。作者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引经据典,洞察深入,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 应用于现实。
內容簡介:
龚鹏程不仅是国学大师,亦是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先驱者。《龚鹏程:中西论衡》是龚鹏程未曾出版过的一部全新著作集,专题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与融合,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众多方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作者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引经据典,洞察深入,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 应用于现实。
關於作者:
龚鹏程,1956年出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及台湾校园十大名师称号。2004年起,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书艺丛谈》《国学入门》《龚鹏程四十自述》《中国诗歌史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等一百六十多种。
目錄
001 / 西方人文主义这面镜子里有中国人的镜像吗?
017 /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029 / 百年汉字演进史
045 / 何以内地没有史诗?
057 /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067 / 中西比较文化学到底该比较什么?
077 / 中西文化的合与分
095 / 在时间的面相下
103 / 以苏格拉底为鉴
109 / 不是数学的古希腊几何学
121 / 西学正典
129 / 五湖四海的意识程序
137 / 我们需要更多向不可能开放的经验
145 / 孟德斯鸠迷惑了中国
153 / 权衡中西法学
167 / 对法治社会的反思
181 / 一切以西方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都该停下来
187 / 科学主义与科学无关
195 / 垂头丧气的近代思想史?
205 / 梅洛- 庞蒂的说法如此优雅
211 / 西方的情欲结合不良问题
221 / 中药西传是一场守法的革命
231 / 中国人不爱看相
241 / 我授希腊哲学以宗教之名
251 / 高冷的西方哲学史已被按倒在地上摩擦了
259 / 定夺苏格拉底
271 / 全球化,太全球化了!
275 / 不太平之洋
283 / 环境难民的自我救赎
內容試閱
自序:以西方为方法

现在,说起西方,人人都自以为知道是指什么:不就是欧洲美国吗?“中西比较”的词汇漫山遍野,谈的也都是中国和欧美的关系。我《中西论衡》这类名称的书更是所在多有,人人都仿佛晓得它在谈些什么。
然而,我这本书其实与所有“中西论述”都不一样。因为我的资历与想法本来与众不同。
目前我身上比较多的标签是传统主义者、国学大师。但标签岂能认作真身?
我是中文系培养出来的。任何一个外文系的教育,都不会让其学生沉浸于中国经史子集,中文系则相反。且不说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一直都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读的其实是新实在论;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读的是叔本华;读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读的是马克思;读新儒家,读的则是康德、黑格尔……这是我们特殊的处境,学外文或现代政经社会科学的朋友,便无此优势了。
硕士毕业后,机缘凑巧,我扎进了美国后工业社会理论的阵营,追随当时的台湾淡江大学张建邦校长去编《明日世界》。由此我成为20 世纪70年代我国早一批后现代、信息社会和趋势研究者。
1982年,张校长又在淡江设立全亚洲大学所专业的战略研究学府: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我著述、翻译各种战略研究经典著作;在该所主讲战略思想史多年,正好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起来,应用于现实。
1993年我开始筹办南华大学,1997年便成立了欧洲研究所。当时欧盟(EU)刚成立不久,学界还没反应过来,像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直到1981 年才成立,《欧洲研究》杂志更是到1984年才创刊。所以我这种整体式的欧洲研究所也是全国早的,我开的课则是“欧洲的中国观”。
这其实就跟现在我《中西论衡》的意思很相近了,当时讲的是西方怎么看中国。
西方看中国,千奇百怪,中国人看西方也同样光怪陆离。但只陈述这些“印象”,如后来欧美汉学界流行一时的印象研究那般,海客谈瀛,稗贩异闻,算不上是什么研究。研究,要问一些更根本的问题。例如:地球是圆的,中与西或东与西,怎么划分?为什么有人自认为居中,有人自称或被称为西方?
可见中西也者,根本上只是脑子里的建构。
中国人的西方观、西方人的中国观,乃至彼此的中西观,更是脑子里的事,与地理区块中的人情物事不一不异、亦合亦离。
而现实生活中,自鸦片战争以来,中西亦早已不是两个区域、两个文化体系。“西方”介入我们中国人的生活领域甚深。食衣住行、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中国哪一样不是处在一个“中西共构”的世界里?
从你父母谈恋爱、结婚,你们家、你读的学校、学校教育的方式……一一数下来,恐怕还是西式的多些吧,或至少也仿佛赵孟老婆管道升《我侬词》说的:泥塑的你我,打破了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那原先的“中”早已不知春归何处矣。
可是管道升讲来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我们的中西共构却常神经错乱、异梦同床,庆幸揉杂着痛悔、惊悸孪生于夸耀。
因为“中”已然极为复杂,“西”亦非铁板一块。近代国人以“西方”为方法,试图与中国揉合出新的泥块。结果就是:不但西泥与中泥各种不对盘、各种厮杀;引入的英国泥、法兰西泥、德国泥、美国泥也彼此訾謷、油水不溶;还有日本、俄国等已经“脱亚入欧”者汹汹然掺和于其间。以致中外共构共力,在我们思维和现实生活中打成一团。
以西方为方法—— 这一点又是颇能令现代人惊异的,因为现代人老是把“三千年之变局”挂在嘴边,以为谈西方、学西方是近代的特征。殊不知不是近代中国人才这样,以西方为方法,乃是传统的,现在我们只是要在中西共构的世界中继续发扬这种方法。
我中西论衡的框架、观点与方法,大体如此,详细的,就还要请诸君由书中各篇文章去体会。

中国人不爱看相
人生天地之间,自居万物之灵,总觉得自己跟其他动物不一样,因此各民族都不由自主地发展出“人的自尊”思想。我国上古即讲天地人三才,老子也有“天大地大人亦大”之说,后来“天地之间,人为尊”一类讲法,更不可胜数。其他民族也一样。希伯来民族不是说上帝以他自己的形相造人吗?人是上帝的仿本,地位当然远高于其他动物。
可是中国人的身体思维跟其他文明终究非常不同。

一、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的民族
(一)
像刚刚举的例子,就不难看出:我国讲人的尊贵,是从才德能力上说,希伯来则首先由形体说。这就是对“人”的思维有所不同。因这个思维不同,两大文明的身体观遂也不同。

(二)
古印度文明,亦极看重人的体相。
因此婆罗门之智能,就很强调相人之术。如《佛本行集经》卷三中云:“(珍宝婆罗门)能教一切毗陀之论,四种毗陀皆悉收尽。又阐陀论、字论、声论,及可笑论、呪术之论、受记之论、世间相论、世间祭祀呪愿之论。”所谓“世间相论”,与婆罗门五法中的“善于大人相法”,都是相术。可见相法是婆罗门极为重要的能力。
不仅如此,婆罗门还注重相貌容色。认为好的相貌必定由修行善法而来。
如一位婆罗门,在路途中看见了佛陀“姿容挺特,诸根寂定,圆光一寻,犹若金山”,便问佛陀:“本事何师?行何道法?以致斯尊。”(《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五)
佛典中叙及婆罗门时,也常说该婆罗门“颜貌端正,人所乐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十一)。诞生的小孩,如果“仪容端正,人所乐观”,就取名为“孙陀罗难陀”;如果形貌不扬,“具十八种丑陋之相,父母见已,极生不乐,名曰恶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八)。小孩恶相,则不教授婆罗门之学,使他无法成为婆罗门。但一般所说的相貌端正,还不是婆罗门相法中为人所看重的“大人之相”。
什么是大人相呢?要有32 种相貌特征,才能称得上是大人,如《中阿含经·三十二相经》所说。
汉译佛典的阿含部、律部、本缘部等较早集出的佛典中,多处记载婆罗门的三十二相说:足安平立、足下生轮、足指纤长、足周正直、足跟踝后两边平满、足两踝月庸、身毛上向、手足网缦似鹰、手足柔软、肌皮软细不着尘水、毛色绀青右旋、鹿腨肠、阴马藏、上下圆相称、手摩膝、身金色、两手两足两肩及颈七处隆满、上身大如狮子、颔如狮、脊背平直、两肩间满、四十齿、牙平、齿间无隙、齿白、齿通味、声悦耳、广长舌、眼睫如牛、眼色绀青、顶有肉髻、眉间生白毛。
这是古婆罗门所欣赏崇仰之形相,后来完全被大乘佛教吸收,用来形容佛陀之美。

(三)
古希腊亦甚重视人相问题。
亚里士多德《体相学》说:“过去的体相学家分别依据三种方式来观察体相;有些人从动物的类出发进行体相观察,假定各种动物所具有的某种外形和心性。他们先议定动物有某种类型的身体,然后假设凡具有与此相似的身体者,也会具有相似的灵魂。另外某些人虽也采用这种方法,但不是从整个动物,而是只从人自身的类出发,依照某种族来区分,认为凡在外观和秉赋方面不同的人(如埃及人、色雷斯人和斯库塞人),在心性表征上也同样相异。再一些人却从明显的性格特征中归纳出各种不同的心性,如易怒者、胆怯者、好色者,以及各种其他表征者。”可见体相学在希腊乃是源远流长的。
亚里士多德对以上各项观察体相之法均不以为然,因此他参考相士们的说法再予改造,云:体相学,就正如它的名字所说明的,涉及的是心性中的自然秉赋,以及作为相士研究的那些表征的变化产物的后天习性……相士不外是通过被相者的运动、外形、肤色、面部的习惯表情、毛发、皮肤的光滑度、声音、肌肉,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总体特征来作体相观察。
依他的观察,软毛发者胆小、硬毛发者勇猛。若肚腹周围毛发浓密,则是多嘴多舌之征。而动作缓慢,表明性情温驯;动作快速,则表明性情热烈。至于声音方面,低沉浑厚标示着勇猛,尖细乏力意味着怯懦。雄性较雌性更加高大强壮,四肢更加健壮光滑,各种德性也更加优良。感觉迟钝者的表征,是脖颈与腿脚一带肥胖、僵硬、密实,髋部滚圆,肩胛上方厚实,额头宽大圆胖,眼神暗淡呆滞,小腿及踝骨周围厚实、肥胖、滚圆,颚骨阔大肥厚,腰身肥胖,腿长,脖厚,脸部肥胖且长。赌徒与舞者双臂皆短。心胸狭窄之人,四肢短小滚圆、干燥,小眼睛,小脸盘,像科林斯人或琉卡底人。由肚脐至胸脯比由胸脯到脖颈更长者能吃,胃口很好……。
皮肤太黑者胆小,埃及人、埃塞俄比亚人就是这样。皮肤太白者也胆小,譬如妇人。肤色居中者趋于勇猛。黄褐色毛发者有胆量,譬如狮子。火红色毛发者狡猾,譬如狐狸。身体不匀称者是邪恶的,雌性就带有这种特性……。
他这种相人术,明显带有性别、种族之歧见,在今天看,都是笑话。但无论如何,由其叙述可知古希腊相术之大凡。相法为时所重,故亚里士多德专门写了《体相学》一书以为斯学张目。
该书开宗明义说道:“身体与灵魂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同一种类的动物中,必是有如外形则有如是心性。”故其体相学重在由形体观察心性状态,与婆罗门相人术有类似之处。

(四)
相对于古印度、古希腊,中国古代却是相人术不发达的。
上古没有相术,相术起于《左传》文公元年(前626)左右,孔子同时代人郑国的姑布子卿。所以荀子《非相篇》曾批评:“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
足证此术早也仅能上推至姑布子卿,再往上找,就无渊源了。此法渐渐兴起,与相宫宅、相狗相马一般,为流俗所称,则是战国的风气,但地位在相牛相马之下。现在社会上流行的相术,麻衣、柳庄之类,更都是宋明以后的东西。相士,属于下九流跑江湖的底层人,跟婆罗门、亚里士多德他们地位悬殊。
故这种看相的风气会惹来荀子的批评不足为奇。因为依中国思想的一般特征或重点而言,中国人是重内不重外的。
荀子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其实非他一家之私议,即使后世论相面相手相形体者,也仍要说“相由心转”。庄子《德充符》载各种德充于内而形貌丑陋畸形的人,更可以显示思想家对体貌体相不甚重视。
庄子这类说法,在婆罗门或亚里士多德那儿,就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依他们的看法,外形与心性是相合的,外貌丑陋者,心性也必不美不善。庄子荀子则相反。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彭蜞。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无须眉。禹跳、汤偏。”圣贤都长得难看,坏人却不然:“古者桀纣长巨佼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因此他们主张不必论形相之美恶。

二、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的民族
比较东西方的体相观是非常有趣的事。苏美文化、古希腊、古印度都有造相的文化,或以铜铸人面、人首、人身,或以石雕,或以塑相,十分普遍。但在中国,出土千万件青铜器,除了三星堆有人形及面饰之外,绝不见铸像人体者。上古石刻也不见人相雕石,祭祀则用木主,不立图相、不塑人形。
故古希腊、古印度是造相的文化,我国是不造相的文化。
且古希腊等文化雕塑人体,以为美善之欣赏崇拜对象,这个观念或行为在中国亦绝不存在。
这些古文化的差异,即本于彼此不同之体相观。
中国不但不像古希腊、古印度那么重视体相之美,认为应重心而不重形;甚且我们认为形体非审美之对象,衣裳才是。赤身露体,那种原始形体,相对于衣裳冠冕黼黻,乃是可羞的。因为衣裳等才是文化,赤身裸体则如动物那样,是非文化、无文化的样态。故赤身跣足肉袒以见人,若非羞辱自己便是羞辱他人。如廉颇向蔺相如左袒负荆请罪,就是自居罪人;弥衡裸身肉袒击鼓骂曹操,即是用以羞辱别人。
我们不曾有过人体艺术;自古崇拜天神、人王、父祖,也都不塑相。制俑者更被孔子批评,谓其“相人而用之”,甚为缺德。是人不必相、不可相,相亦无意义也。后世塑相造相之风,乃受佛教影响。
换言之,中国体相观的特点是不重形相之美,亦无人身形相崇拜(为了强调这一点,往往会故意说丑形者德充、形美者不善)。第二个特点是形德分离,“美人”未必指形貌好,通常是说德行好。三是不以形体为审美对象,而重视衣裳之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