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产业社群:超级群体引领新经济浪潮
》
售價:HK$
68.2

《
卢布:一部政治史 (1769—1924)(透过货币视角重新解读俄罗斯兴衰二百年!俄罗斯历史研究参考读物!)
》
售價:HK$
119.9

《
法国商业400年(展现法兰西商业四百年来的辉煌变迁,探究法国企业家“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
》
售價:HK$
74.8

《
机器人之梦:智能机器时代的人类未来
》
售價:HK$
75.9

《
脑髓地狱(裸脊锁线版,全新译本)日本推理小说四大奇书之首
》
售價:HK$
61.6

《
复利人生
》
售價:HK$
75.9

《
中国绘画:元至清(巫鸿“中国绘画”系列收官之作,重新理解中国绘画史)
》
售價:HK$
184.8

《
这里,群星闪耀:乒坛典藏·绽放巴黎(全套7册)
》
售價:HK$
259.6
|
編輯推薦: |
★ 赏析元明清16位文人画大家的50幅代表作品,解读传统文人画的意境美和精神美。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知名美学专家朱良志多年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倾力制作。
★ 名家美育课系列之一,面向大众的美学普及系列读本。从传统绘画、艺术哲学、日常生活、生态环境等细分领域进行美学解读,全面提高审美素养。
|
內容簡介: |
《绘画之美》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朱良志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解析与品读。
作者选取了元明清时期16位文人画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沈周、文徵明、唐寅、陈道复、徐渭、陈洪绶、董其昌、龚贤、八大山人、吴历、恽寿平、石涛、金农)的50幅作品,每位画家的作品组成一个单元,每一幅作品自成一章,结合时代背景、画家生平、画作题跋等方面赏析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与人文价值。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画作本身的鉴赏,而是从画作的特点和具体意象拓展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高妙意境与哲学精神。例如,《快雪时晴图卷》是黄公望追求“逸迈”的人生旨趣,《容膝斋图轴》是倪瓒对宇宙高邈和生命优游的探讨,《葡萄图轴》则是徐渭在书写鄙弃功名、追求独立自在境界的精神追求……
文人画往往蕴含着画家的生活志趣与毕生追求,有关于人的存在的深邃思考,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
|
關於作者: |
朱良志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的研究,出版研究著作二十余种。出版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石涛研究》获教育部第五届科学研究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一等奖,《南画十六观》入选首届“中国好书”,并获首届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学术成就奖、吴玉章优秀学术成果奖。
|
目錄:
|
导语
黄公望的快雪时晴
春雪的吟唱:九峰雪霁图轴
雪中的“快”意:快雪时晴图卷
生命的意兴:剡溪访戴图轴
吴镇的渔父情结
大钓者不钓:洞庭渔隐图轴
无家者的歌:芦花寒雁图轴
与群鸥往来 烟云上下:秋江渔隐图轴
倪瓒的林亭远岫
乾坤一草亭:容膝斋图轴
永恒的寂寞:渔庄秋霁图轴
一枝留得后人看:竹枝图卷
五株烟树空陂上:云林春霁图轴
沈周的落花风雨
落花风雨又伤春:落花图卷
江畔的温情:京江送别图卷
静中窥出端倪:夜坐图轴
心与物游:耕息轩图
文徵明的一榻松风
自我的发现:中庭步月图轴
寓意于物:真赏斋图轴
老木苍藤古藓香:古木寒泉图轴
唐寅的红叶题诗
不逐炎凉:秋风纨扇图轴
槛外长江空自流:落霞孤鹜图轴
有情总被无情误:红叶题诗图轴
梦入清净地:桐阴清梦图轴
陈道复的云间偷活
一身清僻米家风:云山图卷
波面出仙妆:商尊白莲图轴
静听玄蝉起夕阳:枯荷知了图
徐渭的独啸晚风
雪中芭蕉绿:蕉石牡丹图轴
徐渭的自画像:葡萄图轴
陈洪绶的蕉林酌酒
高古幽淡说人生:蕉林酌酒图轴
作万古吟啸:吟梅图轴
人人有个灵山塔:婴戏图轴
人自怜花人谁怜:拈花图轴
董其昌的泉光云影
山色有无中:秋山高士图
一片清光:泉光云影图轴
龚贤的清凉世界
无上清凉世界:村居图页
荒乱中的娉婷:荒柳图
生命的不在场:老树荒亭图
八大山人的独鸟盘空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水仙图页
无言的对话:巨石小花图
一只慈柔的小鸡:鸡雏图
独坐大雄峰:孤鸟图轴
吴历的静深秋晓
浑厚华滋气独全:湖山秋晓图卷
静水深流:静深秋晓图轴
恽寿平的夜月梨花
乡关之恋:古木寒鸦图
朱栏白雪夜香浮:九兰图卷
石涛的狂壑晴岚
宝剑出匣: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心静手闲中的躁动:泛舟图
纤细中作舒卷派:古木垂阴图轴
金农的江路野梅
吾生如寄欲何归:寄人篱下图
白了人头是此声:短墙芭蕉图
耻向春风开好花:古梅图
风来四面卧当中:荷风四面图
|
內容試閱:
|
导语
文人画既不是一个艺术派别,也不是一个时代所独有的艺术形式。文人画也不是某种身份的标示,不是说他是一个文人士大夫,他所画的画就叫文人画。画家强调心性的自由,要画出真实的生命感觉。文人画的特点是要淡去形式,抛却目的性,阻截很多追逐,荡却很多取悦别人的东西。像孔子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是去创作 装潢门面的东西,而是要为一己陶胸次。
十多年前我写《南画十六观》,那本书不是写文人画史,而是试图抓住文人画的真性问题,来谈绘画内在的发展变化。什么叫真性?一句话,就是表现人的真实生命感觉。也就是说,画家画画,不是你让我画 什么我就画什么,服务于外在需要,如表现功德宣喻、历史劝诫等(其实,顾恺之、吴道子等都是这个传统),不是去完成外在布置的作业, 而是出于自我真实的生命感觉。文人画的传统基本在唐代王维时就已开 启,但使文人画真正形成风气的是北宋时期的苏轼、米芾、李公麟等, 他们提倡“士夫气”(或“士气”),强调艺术的“非从属”特性,重视归复自心、不受外在目的性束缚的创造。文人画在元明清时获得突出 发展,大家辈出,所以我的考察就是从元代开始的。
文人画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有关于人的存在的深邃思考,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现的纯粹的美。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宁静高贵的希腊雕塑、深沉阔大的欧洲古典音乐能与之相比,她们所散发的“纯美”给我 们短暂而脆弱的人生增加了意义。日本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内藤湖南在 20 世纪初就说,中国的文人画(他以“南画”称之)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这个世界至为灿烂文明的文化精神的艺术, 必将在未来的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使青少年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美感世界,应安徽文艺出版社之约,特编选了这本《绘画之美——元明清文人画50图鉴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定有很多不足,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