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HK$
107.8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HK$
98.8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HK$
274.5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HK$
65.9

《
大国谍影
》
售價:HK$
96.8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HK$
65.8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HK$
63.8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HK$
108.9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法理与中国文化的书。在本书中,作者从道体、道德律和实在法三个层面把握中国法,并基于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普遍体用原理,强调现代社会在沿着自由、权利、法治路径生发世俗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重新补充道体这一被冲淡的自在前提,接纳与之相应的道德实践,由此形成“道体—理性/德性—法理/德教”的复合知识和实践结构。这一结构的意义在于,人在自由和物质供给受到现代政治、经济和法治体系充分保障的同时,有更好条件和更大可能去觉知践履道体,展开道德实践。
|
關於作者: |
胡水君,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法理学、法律与政治哲学、中国文化,著有《法律的政治分析》(2005/2015)、《法律与社会权力》(2011)、《内圣外王:法治的人文道路》(2013)。
|
目錄:
|
章亚洲世纪的到来 1
节亚洲的现代政治格局7
第二节中印发展与亚洲崛起21
第三节亚洲文明对话与复兴33
第四节亚洲世纪与中国文化46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体用53
节文化革命与现代崛兴55
第二节文化更替与文化缺失60
第三节衔接道体与现代文明64
第三章论语的心性原理71
节作为“大学”的儒学74
第二节作为“圣人”的孔子80
第三节现代哲学与中国文化86
第四章儒家法治的生发91
节儒家法治的学理可能94
第二节儒家法治的道德特质99
第三节儒家法治的现代展开104
第五章政治价值的重构109
节法家政治的价值缺失111
第二节儒家政治的德性根基117
第三节权利政治的理性取向124
第四节迈向政治德性和理性133
第六章融合法理与道体139
节天下与世界现代相遇142
第二节传统社会的道德天下147
第三节现代世界的法理构造152
第四节会通道体与法理世界159
第七章王阳明的世纪?165
节儒家学脉中的王阳明168
第二节作为王学根本的道体180
第三节道体与现代世俗体系199
参考文献221
主题索引228
人名索引233
后记236
|
內容試閱:
|
前言
这是一本关于法理与中国文化的书。也可以说,这是一本沿着中国文化道路思考和研究法理的书。
将法理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算是新的尝试。历史地看,作为现代学科建制的法理学,来到中国尚只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里,法理学在中国时而借鉴西方,时而照搬苏联,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融入显得不够充分。在古中国上千年时间里起思想指导作用的孔孟学说和文化经典,看上去与法理学攀不上关系;即使能联系起来,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也是要从法理学中清理出去的内容。
进入21世纪,一些学者注意到中国法理学的主体性问题,由此日渐呈现法理与中国文化这样的主题。在国家层面,随着中国经济崛兴,文化复兴也愈益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在20世纪90年代,人权、市场经济、法治终于实现与中国发展的理论衔接和实践融入,那么,在21世纪初期,传统文化与中国发展之间也越来越呈现这样的融合趋势。贯通千年文化历史的现代中国崛起,有望成为21世纪亚洲乃至全球的可观愿景。
经历近代百年动荡之后,中国传统文化自“冷战”结束以来开始出现持续复兴态势,只是,就现状而言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看上去,对中国文化基本内涵及经典的认知,并不是普遍明确清楚的。例如,《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四个字,常被解作“德治”。而从原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看,北辰居其所恒久不动,倒很像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如此众星拱之图景,究竟怎样与“为政以德”联系起来?
又如,《论语》中有“天下归仁”(《论语·颜渊》)四个字,曾出现古人注解到此处因不明旨义而注解不下去的情况,而自古以来对此四字注释各样,臆解实多。这四个字,是否真正懂得,对于注解者而言应是“冷暖自知”的,适可用来作为判定《论语》注解者正误的尺度。迄今,类似的阅读和理解困难,即使对于专业学者,也仍是较为普遍的。
不过,契入之门并不因为历史久远而完全封闭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