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活下来了(直木奖作者西加奈子,纪实性长篇散文佳作 上市不到一年,日本畅销二十九万册)
》
售價:HK$
63.8

《
数学分析原理(第二卷)(第9版)
》
售價:HK$
86.9

《
陈寅恪四书
》
售價:HK$
316.8

《
汉密尔顿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
售價:HK$
74.8

《
开放科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呼唤
》
售價:HK$
108.9

《
武器化的知识:国联、自由秩序和软力量的使用
》
售價:HK$
86.9

《
大马士革:刀锋下的玫瑰(方尖碑)
》
售價:HK$
130.9

《
造脸:整形外科的兴起(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本书将为媒体行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跨平台创建创新型新媒体项目的策略。麦克莱恩整合了一系列理论家和实践者关于视觉艺术、声音效果和互动媒体的观点,从实践、技巧、历史、理论和术语等角度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实用的参考指南。他以宏大的视角去探索传统叙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观众解读、声音设计、蒙太奇、跨媒体叙事等,以帮助有丰富传统媒体从业经验的人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互动式、跨平台的叙事创作。
|
目錄:
|
一、这本书是给谁看的?001 二、交互叙事和跨媒体叙事的定义002 三、关于作者003 四、叙事新模式004 五、章节摘要006 六、商业规则008 七、掌握阅读008 八、横向思维009 九、推销你的想法009 十、构思一本创意书/视觉日记010 第二章 传统叙事文本011 一、“会说话的照片”:在摄影中找到叙事011 二、图片中的几何构成012 三、静止的故事序列012 四、佩德罗·梅耶尔的“魔幻现实主义”013 五、浏览非线性文本013 六、逼真度014 七、布莱希特:现实主义014 八、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tics)015 九、霍加斯:《逐渐堕落》016 十、波德莱尔的《浪漫派的艺术》016 十一、电影剪辑:沃尔特·默奇017 十二、“六条准则”017 十三、第三效果020 十四、爱森斯坦的评分图表020 十五、突发声音021 十六、具体的声音023 十七、推进叙事024 十八、解读作者意图025 十九、叙事真实与受众真实025 二十、屏幕上的文本027 二十一、博尔赫斯:回顾叙事027 二十二、构建一个故事情节029 二十三、叙事距离、深度和一致性030 二十四、巴赞的无形见证030 二十五、故事节奏:俳句032 二十六、无声时代的技术033 二十七、波尼茨谈希区柯克034 二十八、麦高芬034 二十九、斯拉沃热·齐泽克谈希区柯克035 三十、在叙事中控制时间035 第三章 主观释义037 一、叙事视角037 二、打破边界:视角边界的解体038 三、语言的灵活性:将词汇融进和弦038 四、叙事解构039 五、循环 :如果-那么-转到039 六、因果关系040 七、放弃控制040 八、注意瞬脱041 九、虚构:没有情景的情感体验042 十、不断发展的语言042 十一、伊塔罗·卡尔维诺:读者与叙事者之间易被影响的关系043 十二、对颜色和形式的主观反应044 十三、积极色彩与消极色彩045 十四、颜色与情感反应045 十五、数字和模拟彩色调色板047 十六、几何图像的实际反应047 十七、艺术的意志048 十八、了解你的观众048 十九、控制叙事/编辑文本049 二十、瓦西里·康定斯基:相关感情链050 第四章 声音设计052 一、对声音的原始反应052 二、根据情感反应分类和声053 三、叙事全景声054 四、情感音频054 五、情感暗示055 六、将对话与背景噪音分离055 七、韵律和语法056 八、音乐主题056 九、情绪的表现057 十、声音通用的“调色板”058 十一、感受记忆:音乐形式编纂的局限性059 十二、预期与实现059 十三、节奏组织与“敲击屏障”061 十四、心理时间和本体论时间061 十五、音乐记谱法061 十六、偶然对位062 十七、通过音乐传达情感063 十八、切分音064 十九、配乐065 二十、电影的隐喻066 二十一、电影的声音元素066 二十一、模仿-外延的乐器法068 二十二、视觉和对话的局限性068 二十三、主旋律069 二十四、移情/非移情配乐069 第五章 视觉蒙太奇071 一、蒙太奇:并列视觉元素072 二、书面陈述-阐述072 三、垂直蒙太奇073 四、照片蒙太奇:霍克尼拼贴074 五、巴勒斯的文学碎片075 六、字母派076 七、布鲁盖尔的微叙事076 八、马克的《堤》077 九、时间序列的空间呈现078 十、屏幕上的多重叙事视角078 十一、维尔托夫的“电影之眼”079 第六章 编纂故事元素081 一、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081 二、叙事学:叙事结构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082 三、叙事学术语:提喻、毗连、转喻083 四、嵌入叙事:法布拉和休热特083 五、叙事的透视法084 六、主观追溯084 七、照片:无编码信息085 八、《战争入门读本》: 布莱希特的“照片警句”085 九、“会说话的照片”:摄影图片和音频片段086 十、佩里克的“超日常”086 十一、德·昆西的《一个英国鸦片吸食者的自白》087 十二、照片:平淡无奇的人类学事实087 十三、布莱希特的距离论088 十四、词汇优先于情节089 十五、大型数据集的可视化090 十六、元数据:标记存档内容090 十七、照片档案091 十八、摄影测量技术:网络考古学092 十九、趋势识别算法092 二十、网飞量子理论092 二十一、创作多重叙事轨迹093 二十二、数据库093 二十三、超叙事094 二十四、提取式超文本和沉浸式3D095 二十五、关联链接096 二十六、类型分类096 二十七、电影隐喻096 二十八、非传统电影:戈登的时间减速097 二十九、突现叙事098 三十、综合内容098 第七章 交互叙事100 一、文本交互100 二、查尔·戴维斯:渗透101 三、本体感觉102 四、艺术家与观众:阿瑟顿的交互论述102 五、非线性文本103 六、融合式的通感语言104 七、模拟故事中现象的干扰效应104 八、交互叙事105 九、文本世界中的沉浸106 十、视觉写作106 十一、时间沉浸107 十二、故事背景108 十三、遍历文本108 十四、持续的语境重构109 十五、深度优先的探索110 十六、交互性结构110 十七、空间沉浸与情感沉浸111 十八、希腊戏剧合唱团112 十九、观众参与:生活剧场113 二十、视角主义方法114 二十一、弗雷塔格三角114 二十二、叙事限制115 二十三、乔伊斯的顿悟116 二十四、电视语言116 二十五、强制叙事和表现叙事117 二十六、客观对应物118 二十七、虚拟身份118 二十八、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119 二十九、虚拟现实叙事技巧120 三十、表演动作121 三十一、手势控制界面122 三十二、技术与艺术122 三十三、霍伊《水的重量》:在虚拟现实中制造在场感123 三十四、混合叙事:《弗兰的悲惨之旅》124 三十五、交互诗歌:《亲爱的艾斯特》124 三十六、基于位置的增强现实技术(AR)125 三十七、叙事框架125 三十八、试验叙事即兴小段:《葛瑞马腾》126 三十九、补救故事126 四十、交互设计:Twine127 第八章 跨媒体叙事129 一、“寻找女孩”130 二、“爆炸理论”:《永远的艾薇》130 三、《凯伦》131 四、内容创作部门:病毒式传播131 五、数字新闻工作室:跨媒体及虚拟现实133 六、社交媒体平台叙事134 七、数据分析135 八、故事开发工具和技术136 九、增强现实137 十、重建剧场体验137 第九章 结 论139 附件1制作短片《一点外快》142 一、走向新电影范式142 二、使用空间蒙太奇的叙事144 三、观众凝视145 四、作者的首要意图145 五、放弃作者权147 六、解构主义电影147 七、嵌入叙事的功能148 八、学习互动的新模式149 九、叙事沉浸150 十、中央视觉和外围视觉151 十一、改变视角151 十二、《一点外快》的声音设计152 十三、解读与重新解读文本世界152 十四、故事板和动画153 附件2数字化数据压缩154 一、时空压缩:开发冗余154 二、量化:阈值水平和色带155 三、编码压缩155 四、帧预测:关键帧和校验和值155 索 引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