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主动出击:20世纪早期英国的科学普及(看英国科普黄金时代的科学家如何担当科普主力,打造科学共识!)
》
售價:HK$
86.9

《
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陈氏56式 杨氏24式和普及48式 精编口袋版
》
售價:HK$
32.8

《
2+20:私募股权为什么能长期战胜市场
》
售價:HK$
86.9

《
经典秩序的重构:廖平的世界观与经学之路(探究廖平经学思想,以新视角理解中国传统学术在西学冲击下的转型)
》
售價:HK$
97.9

《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
售價:HK$
52.8

《
背影渐远犹低徊:清北民国大先生
》
售價:HK$
96.8

《
恨、空虚与希望: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
》
售價:HK$
87.8

《
我为何而活:罗素自传
》
售價:HK$
85.8
|
內容簡介: |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1)》以“聚焦中小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题,通过总报告、评价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对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书中发布了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等名单。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牛凤瑞、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以及中城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中川担纲主编。研究团队实力雄厚,具有权威性。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中国中小城市2021年度发展报告 牛凤瑞 吕伟华 张央青/001
Ⅱ 评价报告
2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024
3人均GDP超2.5万美元中小城市样本分析 牛凤瑞 吕伟华/084
Ⅲ 分报告
4中国中小城市脱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转型路径 王军锋/090
52021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报告 张晓欢 蒋剑辉/105
62021年中小城市法治治理体系与法治能力现代化发展报告 孙慧娟/140
Ⅳ 专题篇
7我国中小城市脱贫攻坚的基本经验分析 程学斌 郭建军/156
8中小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张耀军 王小玺/168
9美丽中国建设与中小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李群 李晔/191
10撤镇设市对镇域发展的深远影响及相关建议 谢洪波/205
11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夏光/219
Ⅴ 案例篇
12以创新创业绘就苏南模式转型升级新样本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31
13长垣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河南省长垣市/239
14如皋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报告 江苏省如皋市/259
15梅河口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案例 吉林省梅河口市/270
16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 浙江省新昌县/279
17厚植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发展——“两山”理论的当涂实践 安徽省当涂县/291
18新型城市化实践与思考 山西省孝义市/299
19泸州江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实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312
20加速“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海虞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330
21“三化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镇/343
Abstract/353
Contents/355
|
內容試閱:
|
序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化,仍然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加快中小城市发展,优化中小城市布局,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要围绕新发展阶段的目标,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扩大国内循环为主体,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民生、环境等全面发展,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达到63.9%,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45.4%。过去10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预计未来10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幅度仍会保持在1个百分点以上。直到城市化率达到75%以后,城市化的速度才会明显降低。中小城市在吸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中,应从四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处于都市圈和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要抓住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的机遇,利用自己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服务和人口,强化与中心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内嵌式关系,完善与中心城区的大容量、便捷、立体交通体系,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商务圈,构建同城化、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以优美、舒适、宜业、宜居的环境,吸引要素集聚,成为都市圈、城市群中的新亮点。
二是抓住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机遇,充分发挥县城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增强县城对企业的吸引力、对产业的支撑力、对人口的承载力,逐步把县城发展成为20万~50万人口规模的中小城市。借鉴浙江、苏南和珠三角的经验,如果“十四五”以至未来15年全国有1000个县城及县域经济达到目前“百强县”的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将形成拉动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三是鼓励支持一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