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守望者·镜与灯)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書城自編碼: 368487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美]约瑟夫·诺思 著,张德旭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47507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苏菲的世界(漫画版):寻找自我的旅程 》

售價:HK$ 94.8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 》

售價:HK$ 55.2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麦肯锡原则:成就全球顶级公司的11条经验 (美) 达夫·麦克唐纳 》

售價:HK$ 106.8
氢经济
《 氢经济 》

售價:HK$ 117.6
校园欺凌
《 校园欺凌 》

售價:HK$ 59.8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订——基于组织战略,做”对的”培训! 》

售價:HK$ 82.8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这就是心理咨询:全球心理咨询师都在用的45项技术(第3版) 》

售價:HK$ 153.6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正说清朝十二帝(修订珍藏版) 》

售價:HK$ 10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3.0
《 文学的读法 》
+

HK$ 83.0
《 批评与意识形态 》
+

HK$ 99.0
《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21世纪的文学批评 》
+

HK$ 70.0
《 (守望者·镜与灯)萨德式女人:文化史的操练 》
+

HK$ 112.5
《 (守望者·镜与灯)莎士比亚:欲望之火 》
+

HK$ 64.8
《 (守望者·镜与灯)文学之用 》
編輯推薦:
国际学术新声,耶鲁大学新锐学者 约瑟夫诺思 一鸣惊人 之作!
约瑟夫·诺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
本书为其代表作,由大学出版社推出后,在文学研究界引起巨大反响。

学界大咖 乔纳森卡勒 X 布鲁斯·罗宾斯 X 芮塔·菲尔斯基 盛赞推荐!
荣登2018年度克里斯蒂安·高斯奖短名单(该奖旨在表彰文学学术或批评领域的杰出著作)

硬核内容! 勾勒 文学研究 学科史,聚焦 政治、文化 与学术、学科建设 的角力
约瑟夫·诺斯勾画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

核心问题!直击 文学研究/文学批评 学科化的得与失,
重思 文学 与 政治、文化、社会 之关联
勾勒 历史轨迹 × 反观 当下局面 × 预言 未来趋势,犀利发问:
当“批评”工程变为“学术”工程后,
成为学院里某门专业的文学批评,如何葆有强烈的政治参与、社会介入精神? 如今,文学批评如何重新进场,构建良好社会?
內容簡介:
聚焦 文学研究 学科史,以及 政治、文化与学科建设 的关联。
百年学科史,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反思当下学科专业化。
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等。
约瑟夫·诺斯在书中提出大胆、反直觉的观点:对如今学界的主导范式“历史主义/语境主义”提出批评;认为从文本分析转向“在文化历史语境中”阅读文本,并不意味着激进,恰恰相反,这加深了文学批评的学术化/专业化,使其进一步丧失批判精神。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约瑟夫·诺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为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20至21世纪的英国文学、英语文学批评史等。本书为其代表作,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推出后备受关注。

【译者简介】
张德旭,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英美文学研究者,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在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目 录】
序 ⅰ
导 言 001
章 批评革命的右转 029
第二章 学术转向 077
第三章 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 111
第四章 批评无意识 175
结 语 批评的未来 273
附 录 批评范式与 T. S.艾略特 297
注 释 306
索 引 356
致 谢 368
內容試閱
在很多人看来, 文学研究这个领域似乎相当纷繁驳杂, 甚或争议频仍。 我则不然。 事实上, 英美两国的文学研究数十年来的发展, 一直基于一个相当稳固的共识, 即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主要出于学术目的, 将其视为诊断工具, 确诊作品在怎样的文化形态里被书写和阅读。 20 世纪80 年代以降, 文学研究领域几乎所有影响力的运动都生发于此观点。 这个共识已被广为接受, 且尚未被人充分论及, 故而足以构成库恩意义上的范式, 我们不妨称之为“历史主义/语境主义” 范式。 往大了说, 它描述了当前这一领域绝大多数的研究内容。
不过, 情况并非一贯如此。 为这门学科撰史的人大体都会同意,20 世纪的头四分之三( 也就是从世纪之初到充满十年危机的20 世纪70 年代) , 文学研究并未统合在单一的范式下, 而是分裂为两个迥然不同的范式, 两者时而竞争, 时而互补。 这场学科争论主要围绕文学“学问家”(scholars) 与文学“批评家”(critics) 展开。 两个概念的关键区别在于, 前者把文学研究当作文化分析的手段, 后者把文学研究当作文化介入的契机。以此对立为核心,一系列其他类型的对立亦随之而来, 譬如专家与通才、 职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 客观性与主观性、 理解与鉴赏、 事实与价值、 科学与人 文、 生 产 知 识 与 陶 冶 情 操、 学 术 ( wissenschaft) 与 教 化(bildung) 等; 其中任何一组对立都可以用来界定某个特定时期的争论焦点。 这场争论波及面广、 议题多变, 是故必然引起诸多困惑, 但无论如何, 参与讨论者还是能从中捋出一条连贯的线索,辨识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范式。 范式之争影响深远, 足以被看成这门学科的结构性特征。
然而, 到了20 世纪后三四十年, 范式之争似乎已然消弭,要么被“理论”之争所取代, 要么两种范式合而为一, 如约翰· 盖尔利(John Guillory) 所断言的那样: “对我们来说, 不是学问家与批评家的对立……两者……同为一体”。 我们现在能够看清, 这两种判断都不太正确。 相反,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就是这门学科经过上一代的发展, 到了20 世纪70 年代末或20 世纪80 年代初的某个节点, 文学“学问家” 派实际上赢得了这场争论。 于是, 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们处于一个相当例外的时期, 学科史上首次出现了由两种范式中的一种主宰文学研究的局面。 确实, 从较长的时间跨度观之, 我们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早期思想家所秉持的传统“批评” 观念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 这就是我所谓的“学术转向”。 在这次转向中, “学术”(scholarly) 方法取代了“批评”(critical) 方法, 视文学文本为分析历史文化的契机的研究取向, 取代了视文学文本为培养读者审美感受力的手段的研究取向。 如果说大多数文学研究者如今自认为是历史文化分析领域的专家, 那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学问家”, 这种现象在文学研究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 这门学科差不多消失了一半。 我们正是要在“学术转向” 以及与之相伴的“批评”终结的背景下, 勘察当前这种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的兴起。
一长串问题接踵而至。 考虑到“学术”和“批评”两种取向在20 世纪前四分之三并立共存, 那么哪种具体的力量组合导致前者在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终胜出? 各方作用力具有怎样的政治性质? 这门学科仍在持续奉行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这会产生怎样的危险? 或者思考一下问题的反面, 目前可否有某种理由呼吁文学研究朝另一个性质迥异的范式移动? 文学批评在20 世纪中期是 “英雄辈出的时代”, 哪怕只能赶上尾声, 也应备感庆幸。 不过, 姑且不论我们对那个已逝时代的怀旧之情, 能否还有别的理由使批评事业在当今得以重振?这里的“批评”, 确切地说, 应被理解为一种体系性的活动, 它致力于运用文学作品来培养审美感受力, 以期实现更为广泛的文化和政治变革。
我认为确实存在这样一些理由, 撰写本书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详尽阐述这些理由。《文学批评: 一部简明政治史》主要介绍文学研究中业已消失的“批评”范式, 同时概览取而代之的历史主义/语境主义“学术”范式。 这部文学批评的政治史有三种旨趣: 其一, 解释文学研究目前这种共识的支配地位是如何兴起的; 其二, 对这一共识的政治性质做出初步评判; 其三, 建议重探旧有的批判模式的政治性质, 从其传承下来的观点中寻求替代性共识。 因此, 本书不免夹杂一抹政治色彩, 其政治性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这样一个论断: 历史主义/语境主义的范式转向, 一般被认为是左派对20 世纪中叶精英主义文学批评的局部胜利。 然而,这个论断大体上是错的。 事实上, 反过来说才是对的。 在极为显著的方面,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生的范式转向是左派在新自由主义时期全面溃退的征兆, 因此也就是右派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小部分体现。 从这个角度审视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向不仅更为准确, 也有助于重启一个被弃置已久的问题: 左派应该如何规划文学研究?
过去三十年间, 文学研究者往往认为, 任何对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的攻击都必定源自文化保守主义, 如果攻击者使用诸如“批评”“审美”“感受力”这类字眼, 则尤为如此。 很多在其他境况下可以被看清楚的事物, 正是在这样的臆断之下被误认为是进步主义, 乃至激进主义。 与此同时, 上世纪中叶的那些批评家在过去三十年里一直被这门学科反复批判, 且批判的形式越来越粗疏直白, 他们的政治失败如今已经不证自明了。 有鉴于此, 当务之急是重申传统批评范式的潜能, 把它当作理论资源, 从中寻找当前处于支配性模式的替代模式。 随着新自由主义陷入危机, 文学研究也将会再一次调整学科方向, 左派若要参与决定文学研究的未来走向, 就必须找到新的研究模式。 本书不仅探讨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 也会考察它所取代的、 与之迥然有别的批评范式,借此我希望本书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在“学术转向” 之后的这一新时期, 文学研究能为建构良好社会做出哪些贡献。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