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雕塑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36590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雕塑
作者: 安东尼·葛姆雷 马丁·盖福德 著,王珂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837967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72.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新形势下海事综合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 》

售價:HK$ 96.0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数码港元:Web3.0构建香港新金融 》

售價:HK$ 90.0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邓正来著作集(全9册) 》

售價:HK$ 1905.6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6辑)--逻辑、同异与辩证法 》

售價:HK$ 81.6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碳交易与碳金融基础(彭玉镏) 》

售價:HK$ 57.6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当下的骰子--福柯的光与影 》

售價:HK$ 105.6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数字经济蓝皮书: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23) 》

售價:HK$ 189.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践:政策、技术、建议及展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售價:HK$ 16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3.9
《 雕塑技法·动物雕塑 》
+

HK$ 105.3
《 国际知名雕刻大师克里斯·派伊亲授?:传统木雕技法教程 》
+

HK$ 89.9
《 雕塑的语言 》
+

HK$ 2940.0
《 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上中下)(精) 》
+

HK$ 84.1
《 现代雕塑技法:面部表情制作、头部与面部陶泥雕塑指南 》
+

HK$ 123.9
《 环艺雕塑设计与制作 》
編輯推薦:
重新定义雕塑,一部雕塑的历史,也是一个人类改造世界的历史。英文书名为Shaping the World,“Shaping”是洪荒时代人类刨削与打制石器,学会使用工具的开始,“Shaping”也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雕塑的故事》回顾了史前至今的人类造型发展史,是一部涵盖丰富的图文巨作。
从脱离墙壁到塑造世界,雕塑作为媒介的潜力,要比绘画大得多。“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人类是什么?”《雕塑的故事》以雕塑家与艺术史学者对话的方式,回归作品与创造者,摒弃以文献和博物馆展品来审视艺术史的方式,揭示材料在塑造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被赋予的人性意义。

中文版、日文版、意大利文版全球同步上市。中文版《雕塑的故事》与英文、日文、意大利文等版本在同一印厂共版印刷,材料工艺与原版完全一致。
內容簡介:
雕塑是什么?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关于造型艺术的十八个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雕塑是什么”对话,结集成册,是为《雕塑的故事》。在这部近四百页的图文对话集中,读者借助两位对话者的视角回顾了史前时代至今的人类造型史,涵盖了出自部落巫师、无名工匠、伟大的雕塑家,直至当红艺术实践者等创造者之手的艺术杰作。
雕塑是什么?本书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 ”雕塑 ”的传统疆界。《雕塑的故事》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此刻,材料即讯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的杰作,却美不胜收。
關於作者: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1950 年生,英国当代著名的雕塑家之一。1971 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人类学和考古学专业;1977 年毕业于伦敦大学斯莱德美术学院,获雕塑硕士学位。1994 年获得英国著名现代艺术奖“透纳奖”。2014 年获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的爵士头衔。人体是他创作的中心主题,这既源于西方雕塑传统,也离不开他对考古学、人类学、亚洲和佛教思想的研究。葛姆雷将雕塑视为“创造未来的重要工具”,其为著名的作品包括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户外大型雕塑《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 ),散落在利物浦克罗斯比海滩上的《别处》(Another Place ),以及集体完成的“土地”(Field)系列——由成千上万的陶俑构成, 曾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每到一地必“填满”该处博物馆。

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
历史学家,艺术史学者,英国《旁观者》(The Spectator )杂志艺术评论家。著有《现代主义者和特立独行者》(Modernists & Mavericks )、《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 弗洛伊德做模特》(Man with a Blue Scarf )、《更大的信息——戴维· 霍克尼谈艺录》(A Bigger Message )、《艺术的对话》(Rendez-vous with Art,与菲利普· 德· 蒙特贝罗合著)、《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A History of Pictures , 与大卫· 霍克尼合著)、《艺术在路上》(The Pursuit of Art )等。
目錄
前 言 PREFACE 6
第1章 空间中的人体 BODIES IN SPACE
第2章 脱离墙壁 OFF THE WALL
第3章 高地、原野与立石 MOUNDS, FIELDS & STANDING STONES
第4章 树木与生命 TREES & LIFE
第5章 明与暗 LIGHT & DARKNESS
第6章 泥土与造型 CLAY & MODELLING
第7章 虚空 VOIDS
第8章 形体与块面 THE BODY & THE BLOCK
第9章 青铜时代 THE AGE OF BRONZE
第10章 身体与建筑 BODIES & BUILDINGS
第11章 巨像与奴隶 THE COLOSSUS & THE SLAVE
第12章 时间与死亡 TIME & MORTALITY
第13章 衣纹与解剖 DRAPERY & ANATOMY
第14章 行为与事件 ACTIONS & EVENTS
第15章 畏惧与拜物 FEAR & FETISHISM
第16章 收藏与选择 COLLECTING & SELECTING
第17章 工业与重金属 INDUSTRY & HEAVY METAL
第18章 塑造一个变化的世界 SHAPING A CHANGING WORLD
內容試閱
【选摘一】
前言

这本书是马丁·盖福德和我之间许多次谈话的产物。他是一位作家和评论家,而我从根本上说是一名制作者和实干者,总是在不断尝试各种事物,与物质材料打交道,要亲自感知种种材质。马丁那本论述米开朗琪罗生平的权威著作《米开朗琪罗:史诗般的一生》(Michelangelo: His Epic Life),我读得心醉神迷。有人认为米开朗琪罗是位现代艺术家,许多人为他立传,但真正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内心世界出发来探讨他的雕塑贡献的,只有马丁。
我们在讨论中常常提到米开朗琪罗,但我们其实更想在物质文化这个更广的领域内审视雕塑,希望借此认识到创造活动在我们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的根本性作用。
在这个由物构成的世界里,雕塑是奇怪的存在。而且我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雕塑变得越来越奇怪。但是有那么一些主题,跨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将历时千万年的雕塑创作联系在一起。所以,“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和另一个更大的问题密不可分,那就是:“人类是什么?”
雕塑可以调动人的身体,甚至操控人的身体,进而通过身体来影响人的思想。雕塑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这是雕塑的本质。它就像炼金术,能够将一块黏土或石头变成完全不同的东西。雕塑的基本前提,回应了由来已久的观点—“物质至上”。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质疑世界,以及地球的重要方式—前者由我们所创造,而后者是我们创造的来源。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

安东尼·葛姆雷和我次讨论雕塑是在“世界的尽头”。这并不是夸张,当时是在西班牙西北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基督教三大圣地之一),离菲尼斯特雷角(Cape Finisterre)不远,他2002年曾在这里举办展览。我们的谈话在这里开始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一个用花岗岩建造的城市,还有一座罗马式的大教堂,雕刻极为华美。我们的谈话断断续续进行了十八年,在过去的两年间尤为频繁。这一系列的交谈构成了本书的基础。同时,书中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所见事物的反思和回应,既有各自的经历,也有共同的见闻。
我通常是通过文献和博物馆的展品来审视艺术史的,难免有所隔阂,这次却有幸和一位正在创造艺术史的人同行,借助他的专业视角进行观察,对我而言是难得的机会。翻阅此书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探索早已突破了所谓“雕塑”的传统疆界。我们会探讨巫术、仪式和舞蹈,也会畅谈那些由光线、人的行为以及虚空构成的作品。以上所有元素,都能够作为塑造世界的原材料而发挥作用,并被赋予人性意义。
雕塑是一片极为广阔的领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皆然。不过我们并没有打算做到详尽无遗,也没有按照年代顺序来论述,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事物放在一起讨论,更有趣味性—简单地说,就是更有意思。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远古时代的先人制造的器物与现在的作品之间的延续性,这体现在各个方面。期待读者能和我们一样,踏上一段激动人心的雕塑艺术之旅。
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


【选摘二】
第18 章 塑造一个变化的世界(节选)
葛姆雷: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间,我们对“什么是艺术”的理解真正具备了国际化视野,想要忽视其他艺术传统已经不可能了。在过去的西方,文明一向被视为有别于自然的人类建构。现在我们才明白,我们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要想让我们这个物种乃至整个生物圈顺利生存下去,艺术也必须参与其中。我们与物质世界乃至地球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是向这个世界不断索取,还是心存敬畏?是地球的命运在我们手中,还是我们的命运在地球的手中?
盖福德:这就解释了1989 年在巴黎举办的名为“大地魔术师”(Magiciens de la terre)的展览为何如此重要。这次展览把艺术史上现代与传统、西方与非西方的分野统统打破,为来自全球的在世艺术家提供了平等的展示平台。为什么有必要
通过创造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改变这个世界?—突然间,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无数的解答。
理查德·朗的大型作品《红土圈》(Red Earth Circle),与澳大利亚中部延杜穆(Yuendumu)部落的七个人创作的《山药梦》(Yam Dreaming),在同一个空间内展示。两件作品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都用了泥土的颜色,都含有圆形,可能在意义上也有相同之处—也许都是世界的象征。
艺术通常依据时期、风格、运动和时代进行分类,但是这一套并不适用于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始于数万年之前,现在依然鲜活,而且过去的作品不断影响着今天的创作。我们通常认为,艺术史的发展过程是线性的,即一种风格取代另一种风格,而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迥然不同。从高更和毕加索的时代起,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家就一直借鉴在地理或时代上距离他们十分遥远的民族的艺术作品。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葛姆雷: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隐含着自然秩序的图像世界中。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他们已经学会捡拾并保存卵石,只因它看起来像人脸。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艺术中蕴含着这样一种观念:人类的命运和历史早就铭刻在了这片土地的山川河流之中。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对此加以解读,并跟随这种观念的指引把这个故事接续下去。他们认为这片土地给了我们容身之所,我们不能一味寻找可以压榨的资源,而是应该运用我们的才智来解读嵌刻在大地中的故事,并以此为指引来揭示我们自己的命运。这与西方的观念很不一样。这番教诲对生活在人类世(Anthropocene,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生态和地质环境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的我们而言,很有必要。
……
盖福德: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罗伯特·史密森等人的创作,堪比古人在自然景观中建造的大型纪念碑和巨石结构,只是有所改进。还有许多集体创作的艺术项目,包括你的《垃圾人》,也可以看作对远古仪式和庆典的回归。我们在巨石阵或布隆伯斯洞窟所见到的,正是这种仪式的实物遗存。
21世纪的许多艺术家都致力于通过艺术提出意义更为深广的议题,探讨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而且鼓励观众的参与。这些艺术家创造的是事件,不再是由单个艺术家做出的行为(比如伊夫·克莱因从墙上跳下来),而是许多人非常有意识地共同完成一件事,就像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突发事件和游行示威一样。
葛姆雷:艺术本身已成为一种商品,变成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而文化产业主导艺术品交易和有效性,决定艺术品的价值和呈现方式。许许多多的艺术家都想摆脱这种模式。我觉得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显著。尽管艺术商店和艺术博览会已经十分普遍,但大家已经形成一种新的认识,认为艺术的空间充满了各种可能性。难道所有的艺术都要依赖博物馆的专业条件才能存在吗?
盖福德:这就把我们带回到了一个关于艺术的根本问题:艺术品应该放在哪里? 这个问题对雕塑来说尤其迫切,因为雕塑是立体的,往往很坚硬,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博物馆会将事物分门别类地保存在建筑中,如果不把雕塑放在博物馆里, 你又怎么能说服人们去关注它呢?当然,就算没有底座和高台,没有其他框架设备的支撑,我们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总归是一个挑战。
葛姆雷:过去我们有一种乌托邦式的想法,认为所有人都有权享受艺术,这与语言、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毫无关系。但是当艺术品躲进博物馆里的时候,这种观念就轰然瓦解了。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现代主义是失败的。博物馆就像医院一样,里面放的都不是鲜活的东西,需要特殊照料。你甚至可以把博物馆看作某种关押艺术的监狱。而且,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博物馆。我们能不能创作一件对生活有所助益的艺术品,而且能像欣赏天空、山峦、树木那样与所有人分享,在时间流逝与四季更迭中永存?
盖福德:这个说法让我想到了你的作品《别处》。《别处》没有试图成为一幅“风景画”,而是将真实的景观作为沉思的对象。这些铸铁雕塑不过是催化剂,让你看到整个全景—集装箱船,光线,涨落的潮汐,海鸟,以及沙滩上生灵。观看的人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就像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在那幅杰作中描绘的海边修士(见311 页),画中的人物早已与大海、天空和茫茫虚无融为一体。
葛姆雷:雕塑在强化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对其提出质疑。作为城市居民,我们被各种建筑和标志所包围。它们强调居住环境的实用性,进一步迫使我们为了明确的目的而生活。雕塑则提供了一个稍事休息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矛盾重重的生活加以反思。它引导人们反抗那使我们成为埋头苦干的工具人的力量,以换取一个似乎不受人摆布的交流体系。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雕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越来越快,鼓励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物质环境。与过去时代的理想主义不同,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扎根于物质存在本身,并从中找到了归属和慰藉。而这对雕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这门艺术得以返璞归真。
我一直对地平线的概念十分着迷,常常想象在肉眼可见的世界之外会有些什么。但是对我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别处”。这颗客观存在的地球是我们的一部分, 我们从它提供的物质环境中找到了自我。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建筑师,都是未来的创造者。我想,雕塑的意义也在于此—为创造未来提供基础。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