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市群交通系统风险与应急管理
》
售價:HK$
204.6

《
华南主要观赏树木图鉴
》
售價:HK$
173.8

《
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8辑)--宇宙与自然:古希腊自然哲学诸面向
》
售價:HK$
85.8

《
沉疴:大明最后二十年的十三张面孔
》
售價:HK$
52.8

《
工程机械手册——钢筋及预应力机械
》
售價:HK$
360.8

《
何以中国·何以大唐:唐帝国与突厥斗争史
》
售價:HK$
85.8

《
自学脉诊:图解《濒湖脉学》
》
售價:HK$
46.2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編輯推薦: |
事件语法是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事件语法由一系列理论构成。 因此,它又是一个理论体系。作者认为仅从语言现象本身研究语言,无法触及语言的本质。深入研究语言问题,必须首先深入研究事件。事件语法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语言学之外的学科,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对事件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受益于哲学等领域对事件研究的成果。“事件语法”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福印教授带领其团队创立的一个语言学研究领域。事件语法研究事件在语言表征和语言认知中的作用。本书是“事件语法”系列研究的第二部著作。部著作是《事件语义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这本书全面修正了Talmy关于“现代汉语是典型的卫星框架语言”的论断。
《事件语法导论》共15章。第1—6章论述了事件语法研究的基本思想,构建了事件语法研究的理论框架。第7章梳理了中西学界关于名动词类划分的争论,并基于事件语法提供了解决方案。第8—13章集中探讨了汉语工具构式的语法化。第14章以汉语动趋式为例,探究了Talmy语言类
|
內容簡介: |
事件语法是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领域,我们暂且把它定义为:事件语法研究事件在语言表征和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事件语法由一系列的相关理论构成。提出事件语法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利用相邻学科对事件研究的成果,解决语言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事件语法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我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世界的形式,事物和事件是世界的内容;两组概念又互为对方存在的前提。时间和空间与事物和事件,四位一体。研究四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必须触及其他三个概念。鉴于以上关系,我们认为仅从语言现象本身研究语言,无法触及语言的本质。深入研究语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深入研究事件。语言学之外的学科,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对事件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语言学对事件的研究受益于哲学等领域对事件研究的成果。
我们在事件语法领域提出了类型学假说,即宏事件假说。该假说认为:语言通常把两个较为简单的相关事件更具综合性地表征为一个单一的融合的复杂事件,即“宏事件”,在语言表层用一个小句来表达。据此,语言可分为宏事件型语言和非宏事件型语言两大类型(李福印 2020)。我们利用事件融合解释语法化的动因等等。我们还利用状态变化事件理论解释了现代汉语双及物动结式,认为这类构式表现出混合式语言类型特征。并且探讨了语言表征事物和事件的重要基础空间图式系统。
总之,事件语法将由一系列理论构成。因此,它又是一个理论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
關於作者: |
李福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1997年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留学新西兰;2003年西班牙MALAGA大学海外科学家驻校研究基金,在西班牙进行合作研究;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与实践;应用认知语言学等。主要讲授语义学、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与实践、心智哲学等课程。发表多篇论文,译著有《认知语义学卷Ⅰ》《认知语义学卷Ⅱ》等。沈煜,男,1987年生于浙江湖州,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现为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
目錄:
|
目 录
部分
事件语法 1
第1章
事件语法框架 3
第二部分
事件思想史 13
第2章
亚里士多德:事件即“现实活动”和“运动” 15
第3章
“现实-潜能-运动”本体论思想对语言学的影响 21
第4章
Kenny:事件类型三分法 35
第5章
Vendler:事件四分法 42
第6章
Levin:方式-结果互补 49
第三部分
事件与词类研究 57
第7章
名动词类争论焦点及事件本体论的解决路径 59
第四部分
事件与工具构式语法化 71
第8章
工具构式语法化的事件语法视角 73
第9章
上古汉语“以/用”类工具构式语法化 80
第10章
中古汉语“持/取/将/捉/把”类工具构式语法化 115
第11章
近代汉语“拿”类工具构式语法化 135
第12章
从构式、认知及事件看工具介词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150
第13章
工具构式历时语法化的欧美语言类型学考察 161
第五部分
事件融合与语法化 167
第14章
Talmy两分法类型学的奥秘:宏事件的事件融合及语法化 169
第15章
事件融合视角下现代汉语“V到”构式的动补类型嬗变 1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