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非暴力沟通 好好说话写给孩子的社交话术让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快乐正面管教的方式方法 教会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叛逆期孩子 用引导性语言教育青少年男孩女孩 帮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的沟通方法
》
售價:HK$
54.8

《
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氢能材料
》
售價:HK$
393.8

《
(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研究
》
售價:HK$
107.8

《
匠艺与生活:海南黎族的工艺文化
》
售價:HK$
107.8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自助助人的理念为指导,将本书分为自助篇和助人篇:自助篇从大学生面临的自我探索、生涯规划、时间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8大重要人生课题入手,对这些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多种心理调适、改善关系的方法和策略;助人篇,主要介绍助人的基本技巧,以案例的方式介绍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 本书围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实际,形式新颖、生动,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既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保健的读本,还可以作为大学朋辈辅导员业务学习的参考书。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本书也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目錄:
|
开篇 1上篇 自 助 篇章 我是谁 15第二章 我的大学路 35第三章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58第四章 做学习的主人 78第五章 解开人际关系的密码 94第六章 在爱与被爱中成长 118第七章 与情绪做朋友 140第八章 打开生命的魔方 159下篇 互 助 篇第九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177第十章 助人者的基本沟通技能 193第十一章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操作 212第十二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237主要参考文献 251
|
內容試閱:
|
当书稿一章章成型时,当统完稿看到沉甸甸的收获时,内心充满了喜悦,同时还有点忐忑。本书从开始选题到终定稿,每位编者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写一本同学们喜欢看的教材,写一本对同学们有实际帮助的教材,一直是本书编委们的初衷,因此一改传统教材的章节目录形式,对教材进行了不一样的创新,能否为同学们所接受也让我们感到有些忐忑。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体系上,本书分为开篇、自助篇和互助篇,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自助助人的理念,它不仅仅是一本通俗读本,还是一本助人手册。开篇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上篇为自助篇,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大学生面临的自我探索、学业规划、时间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情绪管理和生命教育等重要人生课题入手,对这些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心理调适与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下篇为助人篇,主要介绍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施途径,包括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与应对、助人者的基本沟通技能、团体心理辅导和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等内容。同学们能在书中找到解决自己大学期间常见困惑的策略,同时能掌握一些助人的基本技巧,对在校期间班级活动的开展或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有所帮助。 形式上,本书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常见的活动形式融入其中,放弃了传统教材的系统性,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与通俗性,让同学们置身于活动中去了解、去感悟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所在,同时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全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自助篇每章以日记的形式开头和结尾,让主人公通过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亲自体验。互助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及以具体的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助人的技巧与方法。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所说,心理素质教育要少一点空洞的说教,增加一些事实、形象或者是情感性的东西,本书所体现的正是这一理念。 本书由浙江师范大学朱坚、王水珍担任主编,经全体编委多次的反复讨论与修改,终由朱坚、王水珍、姜洪友、杨雪龙统筹定稿,全书插图由李娟负责。全书共分三篇12章,具体分工如下:导言由朱坚编写,章由徐颖、姜洪友编写,第二章由李娟编写,第三章由王红梅、王水珍编写,第四章由施丽君编写,第五章由周红霞、姜洪友编写,第六章由张英萍编写,第七章由王水珍编写,第八、九章由杨雪龙编写,第十章由张佳晶编写,第十一章由王水珍编写,第十二章由张喆编写。 在此特别感谢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在百忙中为本书作序。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伟健教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借鉴、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以及一些专家、教授的理论和观点,书中的一些日记和部分资料由鲁凌云、金思怡、廖庆燕、赵璇、潘维、黄星艳、段海丹和阮梦君等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尽管我们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编写,并对书稿进行了多次的修改,但难免有考虑不妥和文辞纰漏之处,敬请多多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