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黑船来航到开罗会议:近代日本外交历程
》
售價:HK$
140.8

《
论美国(附赠解读手册)
》
售價:HK$
140.8

《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中国史
》
售價:HK$
74.8

《
无人机飞行原理与气象环境(第2版)
》
售價:HK$
31.9

《
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女性经济史
》
售價:HK$
90.2

《
艺术哲学
》
售價:HK$
96.8

《
从助理到合伙人-青年律师业务进阶指南
》
售價:HK$
74.8

《
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
》
售價:HK$
217.8
|
編輯推薦: |
讲理论,而不深论;讲试题,重在逻辑。沟通学生与学术、必修与选修、教材与教辅、素养与应试。
|
內容簡介: |
史料、史实、史观和史论是历史学科的四个核心要素,正确理解这四个核心要素,有助于提升历史学习基础能力,落实五大核心素养。本书作者精心研究高中历史课标和统编教材,以基础的史学研究知识为主线,以高考真题为载体,编制了这本有助于中学师生学习基本历史理论并进行相关训练的入门书。本书共分六个单元,详细阐述了史学四大要素与高考三大题型。本书提出了以“唯物史观、实证性、逻辑性”为维度的三维解析法,对解析各类历史试题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相信中学师生会从中真正受益。
|
關於作者: |
王涛:浙江省教坛新秀,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数十年。获得、省市区县级课题研获十余项,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浙江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编著教师培训与校本学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辅资料数十部。冯亮亮,陕西省榆林市中学历史教师,学科主任。奉行潜心教研,初心育人。多次被评为“榆林市一中优秀教师”“榆林市一中模范班主任”等。多篇教科研论文与成果在榆阳区、榆林市、陕西省交流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三等奖等。获得榆林市第九届“星元之星”称号。
|
目錄:
|
单元史料与史实…………………………………………………1
节史料的一般形式……………………………………………………………2
第二节史料与历史真实…………………………………………………………15
第二单元史观与史论…………………………………………………22
节唯物史观…………………………………………………………………23
第二节史论结合…………………………………………………………………29
第三节史论脱节…………………………………………………………………37
第四节历史评价…………………………………………………………………41
第三单元史料的阅读…………………………………………………45
节史料概括的方法…………………………………………………………46
第二节白话文史料的概括………………………………………………………50
第三节文言文史料的概括………………………………………………………57
第四节图表类史料的概括………………………………………………………64
第四单元三维解析选择题……………………………………………71
节概念型选择题……………………………………………………………72
第二节比较型选择题……………………………………………………………78
第三节程度型选择题……………………………………………………………84
第四节因果型选择题……………………………………………………………89
第五节推理型选择题……………………………………………………………93
第五单元三维解析非选择题………………………………………100
节非选择题概述……………………………………………………………101
第二节背景原因类………………………………………………………………107
第三节特点特征类………………………………………………………………112
第四节比较变化类………………………………………………………………117
第五节影响意义类………………………………………………………………121
第六单元三维解析小论文…………………………………………125
节小论文概述………………………………………………………………126
第二节观点型小论文……………………………………………………………130
第三节论题型小论文……………………………………………………………137
第四节信息型小论文……………………………………………………………142
对点精练
单元史料与史实……………………………………………………………1
第二单元史观与史论……………………………………………………………7
第三单元史料的阅读……………………………………………………………18
第四单元三维解析选择题………………………………………………………26
第五单元三维解析非选择题……………………………………………………35
第六单元三维解析小论文………………………………………………………46
参考答案……………………………………………………………55
|
內容試閱:
|
历史学习看似简单,实为一门颇为复杂的人文科学。简单之处在于表面认知,
历史似乎是一门依靠背诵和记忆就能学好的课程。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历史学习才
会出现一种看似好学但实际得分不高的现象。归根结底,这是部分中学师生对历史
的本质和近年来高考历史改革的认知不足,甚至认知错误导致的。
历史,简称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系统的记
录、诠释和研究。学习历史,必须在简单的背诵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把握住
历史的核心要素——“四史”,即史料、史实、史观和史论。
史料,即客观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史实,即史书中(或是考古发现的) 记载
的历史事实。但是,史书中的记载也可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有出入。因此后人在不
断考证、修正、补充,希望还历史以真实面目。史料的真实性是史学科学性的前
提。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对于史料和史实的认知,我们主要集中于教材和试
题提供的情境。
史观,本书特指唯物史观。由于历史是复杂、立体、多维的,当我们长期以一
个方面的维度去观察和解释历史事物时,便可积累一定的经验,当经验积淀多了并
上升为对历史的一种深刻认识的时候,史观就形成了。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
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史论,“史”指史料和史实,“论”指历史结论,是指人们对特定历史内容的理
性认识和判断。高中阶段的每一堂历史课,无不渗透着唯物史观指导下对史实的分
析,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每位教师的授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的渗透过程,这也是高考试题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下高中历史学习中,史论脱
节现象相当常见,是制约师生史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
针对史料、史实、史观和史论的学习,本书提出了“三维分析法”,这是破解
历史试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解析历史题目需要坚持两个规律,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即唯物史观;二
是思维领域的特殊规律,即实证性与逻辑性。三维分析法中的“三维”分别指的是
唯物史观、实证性与逻辑性。三维分析法是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在历史答题实践中
的具体运用。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基于人类社会的普遍实践高度抽象出来的规律性认
识,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实践与
认识、内因与外因、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认识。任何考题提供情
境,均是唯物史观涉及的某一个片段。从命题设置角度看,考查的重点可能是真实性
与逻辑性,但唯物史观并未缺席,而是融于其间。一套高考真题一般有两道左右的选
择题直接考查唯物史观,非选择题的设置与解答则更充分地体现了唯物史观。
2. 实证性。根据思维运动的规律,史实正确是结论科学的前提。结合历史学
习来说,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史实的真实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在阅读材
料和审读选项时,判断史实的正误是正确解析的首要环节。史实不清或有误,解析
就失去了基本依据。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看,史实错误主要体现在时间错
误和信息错误,后者的常见命题思路是在貌似正确的表述中隐含错误的信息片段,
对学生掌握史实的精确程度有较高的要求。
3. 逻辑性。逻辑性指的是前提与结论之间能构成正确的推理,这是逻辑学研
究的对象。针对似是而非的选项,考生之所以迷茫,恰恰是因为逻辑知识的欠缺,
既不能运用逻辑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也不能通过逻辑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仅凭
语感,很容易落入命题者精心设置的陷阱中。本书在“史论结合”一节中,对史实
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史论脱节”一节中,对史实与结论
之间不符合逻辑性的类型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偷换概念”与“偷换论题”
是难点,也是试题区分度的本质所在。
本书共分六个单元,详细阐述了史学四大要素与高考三大题型。由于笔者学力
不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