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谱系障碍评估与干预:从理论到实践 国际经典医学心理学译著
》
售價:HK$
228.8

《
大数据导论(第2版)
》
售價:HK$
75.9

《
帝国时代
》
售價:HK$
206.8

《
现象学的心灵(第三版)(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
售價:HK$
107.8

《
近世通儒——纪念沈曾植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售價:HK$
184.8

《
光速声波物理学. 1、2、3
》
售價:HK$
494.9

《
天下之极:世界枢纽观念的古今之变
》
售價:HK$
96.8

《
认识现代社会之真相:杨照讲马克斯·韦伯
》
售價:HK$
94.6
|
編輯推薦: |
这本教材体现出人格心理学的元思想。它以理论家的精准思考梳理出各种流派的整合模型,它将人格心理学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
|
內容簡介: |
这本教材体现出人格心理学的元思想。表现为:1)它将人格心理学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每个理论学家的理论风格都被体现了出来,例如弗洛伊德理论的缜密,罗杰斯理论的随意,华生的武断等等。2)它用气势磅礴的风格显示出宏伟庞大的人格理论。3)它以理论家的精准思考梳理出各种流派的整合模型:每个理论流派都有一个简明的概括框架,后一章再对各个流派进行比较与整合。用科学观察、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可验证性和应用性五个目标来贯穿全书,评价不同的理论流派。4)它以阔展性视野引导出人格在各领域的应用示范。传统与当代,争论批评与发扬光大。
|
關於作者: |
[美]丹尼尔·瑟沃恩(Daniel Cervone),Daniel Cervone,芝加哥的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 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曾在华盛顿大学和罗马大学拉萨皮恩察分校任教; 曾经是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并曾担任《人格研究杂志》的副主编。 Cervone博士的主要工作涉及人格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模型的开发以及遵循该模型的个性化,以人为中心的方法。
|
目錄:
|
第1章人格理论:从日常观察到系统理论
1.1人格理论的五个目标
1.2为什么要学习人格心理学
1.3定义人格
1.4有关人格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1.5科学地回答人格问题:结构、过程、发展和治疗性改变
1.6人格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1.7评价人格理论
1.8人格理论简介
第2章人格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2.1人格心理学的数据
2.2研究目标:信度、效度、伦理
2.3三种研究策略
2.4人格理论和人格研究
2.5人格评估和吉姆的案例
第3章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分析理论
3.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平事略
3.2弗洛伊德的人性观
3.3弗洛伊德的人格科学观
3.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4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和当代研究
4.1精神分析人格评估:投射测验
4.2精神病理学
4.3心理改变
4.4吉姆的案例
4.5相关理论概念和进展
4.6批判性评价
第5章现象学理论:卡尔·罗杰斯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格理论
5.1卡尔·罗杰斯:生平事略
5.2罗杰斯的人性观
5.3罗杰斯对人格科学的观点
5.4卡尔·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第6章罗杰斯现象学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与当代研究
6.1临床应用
6.2吉姆的案例
6.3相关的理论概念
6.4理论与研究的进展
6.5批评性评价
第7章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7.1特质理论学家视角
7.2特质理论的人性观
7.3特质理论的人格科学观
7.4人格的特质理论:特质理论家共同的基本观点
7.5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7.6确定基本特质维度:因素分析
7.7卡特尔的因素分析特质理论
7.8艾森克的三因素理论
第8章特质理论:五因素模型—人格特质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8.1五因素人格模型:研究证据
8.2五因素人格理论
8.3成长与发展
8.4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因素?六因素模型
8.5大五模型的应用
8.6吉姆的案例
8.7人与情境的争议
8.8批判性评价
第9章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9.1气质
9.2进化、进化心理学和人格
9.3基因与人格
9.4情绪、情感与大脑
9.5可塑性:生物学作为原因和结果
9.6“高级”心理功能的神经科学研究
第10章人格的行为主义学习取向
10.1行为主义的人性观
10.2行为主义的人格科学观
10.3华生、巴甫洛夫和经典性条件作用
10.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0.5批判性评价
第11章认知理论:乔治·凯利的个人建构人格理论
11.1凯利的生平事略
11.2凯利的人格科学观
11.3凯利的人性观
11.4凯利的人格理论
11.5临床应用
11.6吉姆的案例
11.7相关观点和新进展
11.8批判性评价
第12章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和米歇尔
12.1社会认知理论与前人理论的关系
12.2生平事略
12.3社会认知理论人性观
12.4社会认知理论的科学人格观
12.5社会认知理论的人格结构
12.6社会认知理论的人格过程
12.7社会认知理论的成长和发展观
第13章社会—认知理论:应用、相关理论概念和当代研究
13.1人格的认知成分:信念、目标和评价标准
13.2压力与应对
13.3吉姆的案例
13.4批判性评价
13.5主要贡献与总结
第14章情境中的人格:人际关系、文化和毕生发展
14.1人际关系
14.2面临学业和社会的挑战:乐观策略和防御性悲观主义
14.3情境中的人格一致性
14.4社会经济环境下的人格发展
14.5人格功能的毕生发展
14.6文化中的个体
14.7情境中的人格实践
14.8总结
第15章评估人格理论和研究
15.1有关结构、过程、发展和治疗性改变
15.2吉姆的案例
15.3他们做得怎么样?对人格的批判性评价
15.4后的总结:理论作为工具箱
|
內容試閱:
|
距这本教科书的版已经过去了40多年。随着领域内发生的改变,本书也在随之不断地改进。然而,在列举本书第13版的改变之前,我们想要指出的是,本书的基本目标依然不变:1.展示人格的主要理论视角。 我们深入探讨了领域内主要的人格理论取向。一些教科书覆盖了很多的理论,其中包含了与当代科学领域无太大关联的小视角。这种策略会产生一定损失:当包含许多理论时,更有影响力的理论就无法具有足够的深度。我们努力为领域内每一个主要理论视角提供有深度的内容。注意“视角”一词,这意味着我们不仅涵盖了经典理论家(例如,弗洛伊德、罗杰斯)的成果,而且包含有其他进一步发展这些理论学说的后继研究者们,他们的前沿理论和经验。2.达到平衡。 我们努力无偏差地涵盖人格理论各派学说。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内容是不具有批判性的。我们探讨每一个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不过,我们的评价并不是为了向学生展示某一特定取向的优劣,而是为了拓宽他们的理解,加强他们自身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整合理论与研究。 我们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理论和研究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理论发展促进实证研究;反之,实证研究也有助于人格理论的发展、修正和评价。4.案例材料与理论相结合。不可避免地,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的是抽象和一般化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独特的个体。为了使一般化和具体化联系起来,我们提供了个案研究的材料以说明理论是如何评估和解释个体的。我们以一个案例贯穿整本书去展示不同的理论是如何与同一个人相关联的。所以,学生可能会问:“不同理论视角之间的个体画像是截然不同的还是互补的?”我们包含个案材料也可以让对临床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看到人格心理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关联。5.提供理论之间比较的基础。每个理论视角所包含的内容框架是一致的。我们展示了每一个理论中的人格结构、过程和动力学,人格发展和临床应用。在这些内容之后,我们在每章的结论处都对该理论做出了评价。通过对这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针对每一个理论的优缺点做出他们自己的比较并试着得出自己的结论。6.在尊重其复杂性的同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这一领域。我们努力向学生展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原貌,其中包括一些细微和复杂之处。但我们也努力让这种展示更加易于理解,其中包括使用能引起学生兴趣和问题的写作风格,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尽管本书的目标依然没有变化,但内容却随着时间在改变,力求与领域的变化保持一致。除了删除或精简了那些对整个领域不如之前重要的理论内容,我们也会经常根据评论家的反馈拓展一些其他理论的内容。作为一项科学事业,人格的研究就像人格本身的真实面目,既有连贯性,又有戏剧性的转变,我们试图在本书的每一个新版本中将二者都展现出来。后,按照“少即是多”的观点,在许多地方我们变得更加简洁并更聚焦于我们的讨论。从引入开始,本书就致力于在呈现上保持理论间的平衡。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使学生领会到人格的复杂性,并有能力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来阐明这种复杂性,以及针对个体的系统理论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我们也希望学生能够发现一个对他们有独特的意义,对他们人生有所帮助的特别的人格理论。后,我希望本书和补充的素材能够为教这门课程的教师们提供一些能帮助他们达到教学目标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