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HK$
86.9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HK$
82.5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HK$
39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HK$
107.8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HK$
184.8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HK$
105.6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HK$
85.8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HK$
160.6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实证考察了多个地区多级法院,整理了上千份裁判文书,总结出我国裁判文书制作和裁判文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法理上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对我国裁判文书制度如何体系化地构建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比较,从而确立我国裁判文书制度重构的法理基础,并从总体上阐述我国裁判文书制度的体系化构造,厘清各项制度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全书详细、梳理了各项制度(案件分流制度、文书说理制度、文书范本制度、文书公开制度、文书评价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就如何体系化、融贯性地完善和构造各项制度进行阐述。本书从法理上体系化地检视裁判文书制度,对于裁判文书的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适合相关领域的法学研究者、法学学生研读使用,并对法律实务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资琳
女,湖南未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从事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现为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系主任。在法学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已出版《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疑难案例裁判的理论与方法》两本专著,出版《被实现的民主》一本译著,主编研究生法理学教材《法理、文本与案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
目錄:
|
导 论
章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的构架现状及法理反思
节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的构架现状
第二节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困境形成的法理反思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重构的法理基础
节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重构的事实观
第二节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重构的法律观
第三节 我国裁判文书制度的体系性构造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裁判文书的案件分流制度
节 案件分流的功效
第二节 案件分流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案件分流的类型化处理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裁判文书范本制度
节 裁判文书范本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我国裁判文书的基本范本
第三节 简式范本的产生及选择
第四节 裁判文书的个性处理:附带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裁判文书说理制度
节 裁判文书说理制度的演进及功能
第二节 裁判文书说理内容的具体化
第三节 裁判文书说理形式的规范化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裁判文书公开制度
节 裁判文书公开制度的发展轨迹及功能导向
第二节 裁判文书公开的限制
第三节 裁判文书公开机制的完善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裁判文书评价制度
节 裁判文书评价制度的缺陷
第二节 裁判文书评价制度的结构性功能
第三节 裁判文书评价机制的整体构想
第四节 小结
结 语
|
內容試閱:
|
总 序
历经几回寒暑,走过数载春秋,南湖畔的中南法学在不断精心酿造中步步成长。中南法学的影响与日俱增,这离不开长江边上这座历史悠久、通衢九州的名城武汉,更离不开中南法律人辛勤耕耘、励精图治的学术精神。中南学子源于各地聚集于此,又在遍布大江南北传播法学精神,砥砺品格、守望正义的同时,也在法学和司法实践部门坚持创新、止于至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纵观中南法学的成长史,从1952年9月成立中原大学政法学院,到1953年4月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后至1958年成为湖北大学法律系,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转而于1984年恢复中南政法学院,又经2000年5月的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已然积淀了50年的办学历史。虽经几度分合,但“博学、韬奋、诚信、图治”的人文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南学人的传承而日臻完善,笃志好学的研习氛围越发浓厚。中南法学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其学术成果屡见丰硕。“南湖法学文库”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逐步展示中南法学的学术积累,传播法学研究的中南学派之精神。
中南法学经过数十载耕耘,逐渐形成了自成一格的中南法学流派。中南法律人在“为学、为用、为效、为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历练出了自有特色的“创新、务实”的学术精神。在国际化与跨地区、跨领域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南法学以多位中南法学大家为中心,秉承多元化的研究模式与多样性的学术理念,坚持善于批判的学术精神,勇于探讨、无惧成论。尤其是年轻的中南法学学子们,更是敢于扎根基础理论的研习,甘于寂寞;同时也关注热点,忧心时事,活跃于网络论坛,驰骋于法学天地。
从历史上的政法学院到新世纪的法学院,前辈们的学术积淀影响深远,至今仍给中南法学学子甚至中国法学以启迪;师承他们的学术思想,沐浴其熠熠生辉的光泽,新一辈的中南法律人正在法学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坚忍不拔。此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推出这套“南湖法学文库”,作为中南法学流派的窗口,就是要推出新人新作,推出名家精品,以求全面反映法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并使更多的学者和学子得以深入了解中南法学。按照文库编委会的计划,每年文库将推出5本至6本专著。相信在中南法律人的共同努力下,文库将成为法学领域学术传播与学术交流的媒介与平台,成为中南法律人在法学研习道路上的阶梯,成为传承中南法学精神的又一个载体,并为中国法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做出贡献。
晓南湖畔书声朗,希贤岭端佳话频。把握并坚守了中南法学的魂,中南法律人定当继续开拓进取,一如既往地迸发出中南法学的铿锵之声。
是为序。
吴汉东
2011年2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