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本富足
》
售價:HK$
74.8

《
英国教育史研究丛书——延续与新变:英国斯图亚特时期贵族教育研究
》
售價:HK$
108.9

《
更易上手!钢琴弹唱经典老歌(五线谱版)
》
售價:HK$
54.8

《
哲学叙事:中国与西方
》
售價:HK$
107.8

《
一人商业模式 创富新路径个人经济自由创业变现方法书
》
售價:HK$
54.8

《
经典与想象:中国古代传说新解
》
售價:HK$
85.8

《
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第3版)
》
售價:HK$
118.8

《
极简德国东方看世界·极简德国史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高铁经济大爆发 高铁沿线旅游大开发;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苏浙沪皖发展新机遇。
|
內容簡介: |
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为区域要素流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高铁 旅游”发展势头旺盛,也逐渐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本书结合长三角高铁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展开在高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背景下,沿线区域旅游产业供给要素流动和需求演变的测度和分析,探讨高铁贯通对游客出游行为和目的地竞争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和展望,以期进一步提升高铁供给与旅游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长三角旅游的区域协同和率先一体化。
|
關於作者: |
于秋阳,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赴美访问学者。现任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产业经济与发展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
|
目錄:
|
总序
前言
章 绪论
第二章 研究述评与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的供给影响及评价
第四章 高铁影响下的旅游需求测度及服务配给评价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內容試閱:
|
在众多交通方式中,铁路具有安全性高、载客量大的优势。近年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铁路改革实现突破。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达3.8万公里左右,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高铁将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铁时代区域旅游产业要素配置研究》的成果及后续研究专著,重点对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区域高速铁路网和京沪高铁沿线的主要节点城市进行了跟踪调研和数据采集,着眼于供给和需求两大系统,系统测度高铁对区域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五大步骤展开深入研究:
,确立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影响研究的研究视角。本研究聚焦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产业的驱动和综合影响,在系统梳理案例资料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产业经济学视角,将高铁作为外生变量来观测旅游产业的供需要素流动和结构演变的态势与规律,综合考量新驱动下的产业要素均衡与优化。
第二,开展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业影响效应的综合分析。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铁(包括城际铁路)的贯通加速了沿线区域的城市化和一体化进程。本研究以长三角区域内的沪宁杭等高铁沿线城市为案例地,系统测度并分析了高铁贯通后该区域主要城市的旅游业供求状况、产业要素的流动变化、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度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构建高速铁路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在系统分析高铁的区域性综合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全国高铁沿线的重要枢纽城市的发展经验,选取西安市为案例地,深入探讨了高铁这一新驱动力对区域枢纽城市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其综合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构建了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体系,结合西安、武汉、南京的比较研究,对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进行了评价。
第四,开展高铁旅游需求、出游决策与服务满意度的研究。首先,本研究从旅游者行为角度入手,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高铁出游“感知—动机—行为”的概念模型;其次,以上海虹桥的高铁集散游客为调研对象,基于大样本的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提取了高铁时代旅游需求和行为的新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再者,聚焦高铁旅游服务与公共服务,以长三角区域沪宁杭三大枢纽站点为案例,对高铁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游客满意度专项测度与比较评价,归纳了服务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第五,提出高铁驱动下的区域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模式与路径。结合上文的供求测度结论,本研究深入探究了高铁时代区域旅游产业要素合理和优化配置的机制与对策,并结合高铁旅游的特征,从跨区域、跨部门的角度提出了旅游产品与公共产品、旅游服务与公共服务的配套协调建议。
基于以上思路,本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对区域沿线旅游产业要素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从供给来看,高速铁路使沿线区域旅游产业要素加速了流动和集聚,优化了增长极的辐射作用。不过,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应加强梯度建设和一体化联动,避免过分集聚的“极化现象”而导致“马太效应”。旅游产业中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企业、旅游就业等要素,在市场及政策的影响下会倾向于向旅游区域高铁沿线中旅游产业更发达、要素配置价格更高的枢纽和中心城市单方向集聚。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高铁开通后,上海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及其配套要素的吸引力更为强劲。对于高铁影响下区域旅游要素的“虹吸效应”和“极化效应”倾向,应在关联度和引力测度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和品牌建设,推动中小站点城市的线路、产品、人才等自身竞争力建设,促进旅游吸引物、接待与服务设施、旅游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和旅游环境等供给要素在全区域的“扩散”与“回流”,避免沿线旅游业的“过路现象”所导致的过分“虹吸”而产生“马太效应”。
第二,从需求来看,“快旅慢游”的交通选择加速了游客出游方式、出游半径的变化,也推动了目的地积极开展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宣传的重建与优化。通过游客出游行为的测度可以发现,四小时以内的高铁线路成为周末游、短途游热点,散客化、自助化、个性化的高铁旅游需求逐渐成为主流;而影响高铁乘客做出出游行为决策的因素中参照群体的推介和影响的比重较大。因此,一方面区域高铁沿线的目的地城市需要以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机遇,调整和优化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旅游投资、旅游人力资源和旅游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旅游产业供给系统,实现与日益扩大的旅游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从运输“旅客”到服务“游客”的理念转变,通过舆论引导和正向口碑传播来加强公众的信任感和积极性,从而提升目的地的综合旅游吸引力与游客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