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列子

書城自編碼: 362837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黄敦兵 导读、注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53813967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历史四季(全4册) (跳读王朝兴盛衰亡,读懂历史周期率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214.8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权力与影响力 [美]约翰·科特 》

售價:HK$ 93.2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十二字节:过去、偏见和未来(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81.4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历史是扩充心量之学·乐道文库 》

售價:HK$ 64.9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快速念咒:MySQL入门指南与进阶实战 》

售價:HK$ 177.0
舔盖儿:酸奶小史
《 舔盖儿:酸奶小史 》

售價:HK$ 80.2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中国古代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9) 》

售價:HK$ 112.1
铁轨上的德国
《 铁轨上的德国 》

售價:HK$ 115.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40.3
《 九章算术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
+

HK$ 106.2
《 荀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

HK$ 36.3
《 明夷待访录·破邪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

HK$ 145.0
《 玉台新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全2册-三全本) 》
+

HK$ 38.8
《 老老恒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

HK$ 111.8
《 陶庵梦忆注评 》
編輯推薦:
《列子》一书,是列子及其后学所整理的先秦道家元典,它上承《道德经》,下启《庄子》,是学习了解道家思想、古典哲学的必读之书。全文精心翻译,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即可畅读全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对照排版,注释紧跟其后,无需频繁翻页即可一览原文、译文与注释。内文选用特制环保轻型纸,轻便易携,便于翻阅,随时随地享受阅读。锁线精装,封面选用进口特种纸,设计典雅,开本适宜。
內容簡介:
《列子》一书,是列子及其后学所整理的先秦道家元典,它上承《道德经》,下启《庄子》,是学习了解道家思想、古典哲学的必读之书。其书文辞警拔,寓意深辟,被誉为是可与古希腊《伊索寓言》相媲美的经典。
本书作者从方便读者阅读出发,精择底本,对文本详加校勘,并一一加以导读、注释和翻译,是一部简洁、好读的古典哲学读物。
關於作者:
黄敦兵,哲学博士,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现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校学术骨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语言哲学、明清文学,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內容試閱
《列子》一书,当为列子及其后学所整理的先秦道家元典,它上承《道德经》,下启《庄子》。《列子》文辞警拔,寓意深辟,被视为可与古希腊《伊索寓言》相媲美的经典。
然而,《列子》原书早佚,《列子》真伪问题,已然成为学术界一大公案。《列子》在被尊为“真经”不久,即遭柳宗元怀疑,遂启千百年来《列子》辨伪史之先河。当前《列子》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文本辨伪、思想旨趣与学术价值等论域展开。以下主要围绕列子其人、《列子》其书的真伪问题和学术价值问题及相关哲学议题,对学界研究现状略作回顾。
一、列子其人与《列子》其书
首先,有没有列子其人?到底诸子文本及思想史话语中的列子是 谁?学界对此亦曾多有争论。笔者认为,列子实有其人。因为《庄子》 《韩非子》《尸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均对列子有所讨论。
列子,姓列,名御寇,亦写作“圄寇” “圉寇”或“子列子”,一般 将列子视为春秋时期郑国人,笔者认为不妨宽泛地视为周代郑国人。
那么,列子生卒年代究在何时?
学界代表意见至少有四种:(1)刘向认为列子为郑缪公时人,这是 在孔子之前;(2)柳宗元认为列子在鲁穆公时;(3)宋代叶大庆认为列子 为郑编公时人,与子阳同时,而小于孔子、子产;(4)马叙伦认为列子与 子产同时,略长于孔子,书中的“子阳”实为“子驷”。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道家类著录“《列子》八篇”,班固注曰: “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东汉末年高诱注《吕氏春秋?观世》篇曰: “子列子御寇,体道人也,著书八篇,在庄子前,庄子称之也。”刘向《列 子新书目录》道:“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道者也。其学 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中唐时,柳宗元著《辨列子》,认为列子 是鲁穆公时人,不是刘向《列子新书目录》所言“与郑缪公同时”。成玄 英注《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时道:“姓列,名御寇,郑人也, 与郑编公同时。”而“缪” “编”形近,易为手民所混。又有学者研究指出, “郑缪公”或为“鲁缪公”之误。这样看来,因“缪”与“编”、“缪”与 “穆”、“鲁”与“郑”之交叉混杂,带来不少解读的麻烦。但是,列子为 处于老子和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盖无可疑。
其次,列子与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如何?
自刘向以来,学界一般认为,列子早于庄子,其学源于黄帝、老子。 刘向在《列子新书目录》中说:“列子者,郑人也,与郑缪公同时,盖有 道者也。其学本于黄帝老子,号曰道家。”宋代叶大庆《考古质疑》:“盖 列与庄相去不远。庄乃齐宣梁惠同时,列先于庄,故庄子著书多取其言 也。”近人蒙文通以为,“列子先于杨朱,则杨氏之学源于列御寇,而下 开黄老”。而当代著名道家思想研究专家熊铁基等著《中国老学史》时, 亦沿袭并固定了这一看法:“列子当是一个传播和发挥关尹、老聃思想的 人。”
关于列子学的思想旨趣,《尔雅疏》引《尸子?广泽》篇云:“列子 贵虚。”《吕氏春秋?不二》篇同载“列子贵虚”。《战国策?韩策》:“史 疾为韩使楚,楚王问曰:‘客何方所循?’曰:‘治列子圉寇之言。’曰:‘何贵?’曰:‘贵正。’”此是对列子思想旨趣的较早的高度概括。
尔后,载籍或学人一般均看出《列子》大类属老庄,或又兼具混融 性的特点。刘向据“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接物,务崇 不竞,合于六经”,质疑《列子》部分篇章的差异性特征:“而《穆王》《汤 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杨 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虽然如此,刘向还是 指出其“可观”性价值:“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观者。孝景皇帝时贵黄老 术,此书颇行于世。及后遗落,散在民间,未有传者。且多寓言,与庄 周相类,故太史公司马迁不为列传。”张湛注《列子》时,指出“其书大略”,在于“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惠以凝寂常全,想 念以着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 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还有混杂性与 类属性的特征:“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属辞引类, 特与《庄子》相似。”而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如《庄子》《慎到》《韩非》《尸子》《淮南子》《玄示》《旨归》,亦是“多称其言”。
另外,任继愈所著哲学史指出《列子》中含有“享乐主义和宿命论 思想”。其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把玄学分为正统派、激进派和颓废派三派,对《列子》和张湛的思想进行了 区分、梳理,把《列子》用玄学遗忘名教视为颓废派,将《列子》看作玄 学贵无论向玄学独化论过渡的环节。詹福瑞认为,庄子和《列子》的生命 观表面上看来比较相似,二者都是重生派,都重视养生;但实际上,庄子 的生命观与《列子》的生命观有重要的不同:庄子可称为养生派,而《列 子》则属于厚生派。魏义霞指出,庄子与《列子》所讲的梦实际上存在 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分别表现在梦与醒觉、现实、道等的关系上。还有李季林论列子“贵虚”的人生哲学,戴建平论《列子》的自然观,高华 平论庄子对列子等诸子的批评。严北溟等撰《列子译注》,指出《列子》 有“杂纂诸家,代先人言”的特征,构成了 “魏晋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
二、关于《列子》辨伪问题
据吴根友先生研究,从古至今的《列子》真伪问题的说法,可以归 纳为“伪书说”和“非伪书说”两大类:持“伪书说”的主要代表者有朱 熹、钱大昕、姚鼐、陈三立、马叙伦、顾实、陈旦、梁启超、杨伯峻等; 持“非伪书说”的主要代表者有武内义雄、岑仲勉、严灵峰、许抗生、陈 鼓应等。
关于“伪书说”,最早要上溯到唐代柳宗元的《辨列子》一文。柳氏 在怀疑《列子》有些内容不尽真实、似有后人“增窜”的同时,也赞扬《列 子》的思想魅力和文字风格。此后,质疑《列子》并非原创的声音,几乎是代不乏人,除上述代表者外,高似孙、叶大庆、黄震、宋濂、姚际恒、 钮树玉、吴德旋、俞正燮、何治运、李慈铭、光聪谐、胡适、季羡林等均为怀疑《列子》可靠性的代表者。有学者将其观点整合为五点:(一)《列 子》一书乃由抄袭而来;(二)列御寇乃虚构人物;(三)《列子》中的思想,与老庄似是而非;(四)该书糅合了佛教轮回的思想;(五)书中某些用语 出现在先秦之后,似汉代的文字;等等。
其中,梁启超因其学术地位,其《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有关于《列子》 一书的看法,影响也就极大。比如,他说:“有一种书完全是假的,其毛 病更大。学术源流都给弄乱了。譬如《列子》乃东晋时张湛一一即《列子 注》的作者一一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还说:“若不知其然,误以为真属列御寇所作,而且根据它来讲《庄》《列》异同,说《列子》比《庄 子》更精深,这个笑话可就大了。”陈三立根据杨朱“贵身任生之旨”与 魏晋清谈家“务藐天下,遗万物,适己自恣”的比较,以及《列子》的《天 瑞》《仲尼》两篇与佛经相参的内容为佐证,认为是汉末魏晋之士依托增 益而成。马叙伦《〈列子〉伪书考》,提出《列子》是伪书的二十条证据, 认为是书为魏晋好事之徒抄袭《管子》《晏子》《论语》《山海经》《墨子》《庄子》《尸佼》《韩非子》《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新 序》和《新论》等而成,其言之凿凿,亦引发随后学界压倒性的一致意见, 似乎“《列子》是伪书” 一说已成“铁案”。诚如岑仲勉所说,“《列子》 系晋人伪撰说”,“若已成定案,求其谳之所自,虽出多家,要可以马叙 伦氏之《〈列子〉伪书考》为总汇”。
改革开放以后,学界有将《列子》视为“魏晋人伪作”的,甚至直 斥其为西晋颓废派名士所作。还有学者将为《列子》作注的东晋人张湛视 为伪造《列子》的最大嫌疑人。如季羡林先生通过排比《列子》与佛经的 相关段落,推测《列子》成书的年代,以为《列子序》和《列子》都是出 自张湛一人之手。冯友兰基于文本考证,亦认为“现在通行的《列子》 出于张湛之手,由他自编自注”。
关于“非伪书说”,日本学者武内义雄针对马叙伦观点,提出相反的 意见,认为“向序非伪,《列子》八篇非御寇之笔,且多经后人删改。然 大体上尚存向校定时面目,非王弼之徒所伪作”。除前述学者相关观点 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达先生的《〈列子〉真伪考辨》,力图为《列 子》翻案,以还《列子》本来面目。他指出,《列子》书中有大量先秦古字、古音、古义,该书并非全由列御寇自著,而是列子及其弟子、学派著 作的汇编,《列子》汇集整理成书约在战国后期。马达先生认为,不能把 《列子》当作伪书而一棍子打死,否则会带来“以真为伪”的危害,造成 六大后果:(一)在学术上颠倒了时间先后,抹杀了《列子》在老子之后 的承前启后作用,使先秦道家的发展脉络不清;(二)把战国的贵虚学派, 误认为是西晋的颓废派名士;(三)抹杀了《列子》提出的最富有创见的 宇宙生成四阶段说;(四)抹杀了《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 “地动说” “宇 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五)忽视了《列 子》中所保存的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珍贵先秦史料;(六)忽视 了《列子》开创融寓言与哲理为一体的浪漫主义文风的首创之功。所以, 必须走出现代疑古派的“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的偏颇。
另外,1929至1932年,杨伯峻作《列子集释》,以《列子》为伪 书,举《力命》篇和《杨朱》篇为证,指出张湛注有不解与误解之处, 断定作伪者早于张湛,马叙伦所言符合客观事实,并对马叙伦所引《列 子》之说加以补充。杨伯峻在研究《列子》著述年代时,列举“数十年来” “舞” “都” “所以” “不如”五个词语,认为是“汉以后的词汇,甚至 是魏晋以后的词汇”,认为“除掉得出《列子》是魏晋人的贋品以外,不 可能再有别的结论”。①对此,严灵峰《〈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一 书指出:“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考证方法。”在此研讨背景下,陈广忠从《列 子》张湛注、殷敬顺释文中引证文字、训诂学资料七十余条,论定《列子》 非伪。陈广忠在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辑上连续刊发《为张湛 辨诬一〈列子〉非伪书考之一》《〈列子〉三辨一〈列子〉非伪书考 之二》《从古词语看〈列子〉非伪一〈列子〉非伪书考之三》三篇论文。 陈广忠先生从异文、异注、古字,张氏对诸家版本的校勘,文义注疏的得 失,注释中的错误及存疑诸方面的内证,证明张湛治学严谨,其整理、注 释的《列子》是先秦有影响的道家古籍,梁启超等人谓张湛“作伪”一说 为无稽之谈。
以上有关《列子》真伪的研究,挖掘了不少相关史料加以考证,取 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文本思想内容的研究与史料考证的结合方面,显得不 太够。
三、关于列子学说的流传与《列子》一书的学术价值
列子曾穷居于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刘向说他“其学本于黄帝、 老子,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庄子所称道者,在于 他“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这与《吕氏春秋?不二》 “子列子贵虚”及《战国策?韩策》中“贵正”之旨所揭示,是一致的。 清静无为,虚己守正,乃能御风而行。
从《战国策?韩策》等文献中可见,很早就有史疾等人“治列子圉 寇之言”。既有治学之人,大概当时已有《列子》的原始文本在民间流播。 或可将《列子》成书年代定于战国后期。然而该书列秦始皇焚禁之列,故 秦火之后,几近湮灭无闻。
汉初,“孝景时贵黄老术,此书颇行于世”,《列子》曾一度升格为治 国之书。西汉武帝“独尊儒术”时,该书再受冷遇。西汉晚期,“博极群 书”的刘向奉命校理群书,特整理残卷,去其重复,成书八篇,于汉成帝 永始三年(前14)八月而成《列子新书目录》。因藏于石渠、东观,故世 所希传。晋永嘉之乱,《列子》再遭厄运,东晋张湛极搜力辑,奠定了今 本八篇的规模。其佚失者,当或还有。
《列子》一书开始得以广泛流传,盖始自东晋中后期张湛作注之后。 《列子》被刘勰(约465—约532)《文心雕龙》称之为“气伟而采奇”, 为《列子》流传起到助推作用,终于迎来唐代《列子》的大盛。李善(约 630—689)注《文选》时,即已大量引用《列子》。唐天宝元年(742) 设“玄学博士”,《列子》被唐玄宗奉为《冲虚真经》,与《老子》《庄子》 《文子》同尊为道家“四子真经”,供士人研习以应试“道举”。宋真宗 尊该书为《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时与《内经》《道德经》《庄子》并 诏立博士。
《列子》被尊为道家“四经”之一,已成为道教元典之一。今本《列子》 共有八卷,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分为137章,亦有分为134章者。本 次注译,依据文义,分为141章,各卷另起章次。《列子》多由寓言故事 构成,如列子“御风而行”,“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逐日”等 许多成语、故事情节,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议题、隐语与精 神象征,对列子、早期道家学说的演变以及道家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 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高扬《列子》的,亦是时不乏人。对于《列子》的研究,遍布于“统略”“指归” “释文”“音义”“章句”“笺释”“注” “解”等各类体例中的古代注本,数量早已过百。张湛注《列子》,称“属辞引类,特与《庄子》相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其为“气伟而采奇”。柳宗元评价《列 子》“其文辞类《庄子》,而尤质厚,少伪作”。刘熙载《艺概》赞“《列 子》实为《庄子》所宗本”。钱锤书先生甚至认为《列子》“其手笔驾曹、 徐而超嵇、陆,论文于建安、义熙之间”,而愿称列子为“巨擘”。
不少研究现象,已经同《庄子》相比拟。如将注《列》的张湛比作 注《庄》的郭象,将撰《冲虚经解》的卢重玄比况为注《庄》的成玄英。 唐人殷敬顺为《列子》作“释文”,以音解字。宋人陈景元继为“补释”, 但二人释文多已相混无辨,故合称殷、陈《列子释文》。
不少学人甚至认为《列子》之优,为《庄子》所不能比。比如宋代 洪迈《容斋续笔》以为该书“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元代 高守元集《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其《毛麾序》中引儒臣王礼上言,道 是“《庄》《列》二书羽翼老氏,犹孔门之有颜孟。微言妙理启迪后人, 使黄帝之道粲然复见,功不在颜孟之下”。俞樾亦持类似说法:“《庄子》书……精义微言,尚不及《列子》。即以文论,《庄子》虽汪洋自恣,然 不如《列子》之曲尽事理也。”
《列子》一书内蕴如此深厚,辞采如此华美,如何推进相关研究进 一步走向深入,需要当前学人重新审视,既辨伪又不局限于辨伪。诚如刘咸圻所说:“书中有伪,而书固不尽伪也,倘因一节而概疑全体,贝。过 矣。”刘佩德指出,“民国之期的列子研究与时代因素息息相关”,新中 国成立后的《列子》研究却部分“陷入了辨伪的误区”,还说:“直到今天, 对于《列子》真伪的讨论仍在继续。诚然,对于每一位《列子)研究者来说, 首先要澄清的便是真伪问题,这也是《列子》研究立论的基础。但是,若 将研究重点放在一个到现在为止尚无法确定的悬案之上,而忽视其相关研 究著作,则有失偏颇。”他的《〈列子〉学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对列子本人及《列子》文本的解析,(二)对后世注本、选本、批校 本、不同刻本作初步探讨,(三)站在学术史高度探讨《列子》研究历程。 对于元代以来将《列子释文》混入张湛注,敦煌古注本节抄将张湛注文羼 入《列子》经文等现象,确实需要认真排比、查勘、厘正。
另外,海外的《列子》学研究,亦取得较多成果。
在港台,主要代表者为严灵峰、陈鼓应、南怀瑾等。严灵峰的研究, 除了《〈列子〉辩诬及其中心思想》外,还有《无求备斋列子集成》《无 求备斋列子集成补编》。南怀瑾的《列子臆说》,是一本漫谈型普及读物, 其三卷本于2017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再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 所编著了《列子逐字索引》。萧登福著有《列子古注今译》《列子探微》 (均为文津出版社1990年版)。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笔者在夏威夷 大学访学期间,还读到陶光先生的遗著《列子校释》(河洛图书出版社 1975年版),是书列入“河洛文库”,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据《四 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藏北宋刊本而整理之句读文本,名《冲虚至德真经》(白文);第二部分,为陶光先生的《列子校释》;第三部分,为赵赓飏 等的《刊校后记》及《勘误表》。另外,还读了何淑贞的《走出颓废的列子》 (台北:尚友出版社1981年版),该著第二章《贪生、厌世、纵欲、颓废 —列子书中人物的悲怆》下分“乱世中颓废的生命” “举世扰攘卜问也 无从” “委屈于高压下的认命” “以潜抑心理来处理现实的龌龊” “以挥霍的生活填补心灵的空虚” “心神专注于技艺的修习也是避世岩穴” “世路多 歧学说多方”等七节,语言之美,读之叹赏,可慰异国游子之心。
在国外,英国汉学家葛瑞汉(Angus Charles Graham,1919—1991)的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献研究》(东亚哲学研究所1986年版)、《列子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儿 当然,葛瑞汉的《〈列子〉:道的经 典》(The Book of Lieh-tzu : A Classic of the Tad)是《列子》第一个完整的 英译本,影响也很大,被公认为西方世界最具学术价值的版本。该译本 于1960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后被美国哥伦比亚出版公司等多次再版。另 外,日本学界除武内氏外,还有山口义男的《列子研究》(东京:风间书 房1976年版)和小林胜人的《列子研究》(东京:明治书院1981年版), 前者推定《庄子》有取于《列子》,后者则持非伪书论之立场。南郭服元 乔在延享本的序言中,指出后世把《列子》视为伪书的原因,在于《列 子》与《庄子》同出并行,但太史公只记录《庄子》不传《列子》。服元 乔还指出,二书各有所长,现在的版本受注释所影响,有不少后人所加的 言说,读者需要自行分辨。
关于《列子》文本的注释导读及普及工作,除了前述《列子集释》《列 子译注》《列子校释》《列子古注今译》《列子臆说》外,另有张松辉的《新 译冲虚至德真经》(台湾三民书局1997年版),尹协理注译的《白话列子》 (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高晨阳注的《冲虚经》(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陈广忠的《列子评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景中 译注的《列子》(中华经典藏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张长法注译的《列 子》(国学经典,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中华文化讲堂注译的《列 子》(谦德国学文库,团结出版社2017年版)等。值得一提的,是方勇总 编纂的《子藏?道家部?列子卷》(附杨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 版),全二十六册,是当前《列子》学研究的最大的基础工程。
总之,《列子》研究的深入,离不开敦煌等出土文献的挖掘与整理, 离不开基本文本的普及与研读,离不开中西比较的视野,离不开对港台学 者、外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消化、吸收和转化。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