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茶香室丛钞(全4册)(俞樾全集)

書城自編碼: 362604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汪少华、颜春峰 点校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3957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2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李晓鹏说中华史”系列(全二册) 》

售價:HK$ 175.2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绿色剧变:能源大革命与世界新秩序 》

售價:HK$ 82.8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你的韧性超乎你的想象 》

售價:HK$ 71.8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新东方 剑桥雅思官方指南精讲 精确剖析官方指南样题 》

售價:HK$ 81.6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欧洲文明进程·贫困与社会保障卷 》

售價:HK$ 198.0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理想国译丛030:资本之都:21世纪德里的美好与野蛮 》

售價:HK$ 122.4
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 》

售價:HK$ 81.6
沙盘游戏疗法
《 沙盘游戏疗法 》

售價:HK$ 10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88.7
《 《考工记》名物汇证 》
+

HK$ 18020.0
《 说文解字探原(全十册) 》
+

HK$ 85.0
《 说文解字 》
+

HK$ 85.0
《 阮元集:广陵诗事(精装单册) 》
+

HK$ 647.5
《 越缦堂读书记全编(全五册) 》
+

HK$ 116.2
《 北京古籍丛书 燕京记(外三种) 》
內容簡介:
《茶香室丛钞》共4编106卷,总计4221则,成书于光绪九年至光绪二十四年间,是晚清著名经学家俞樾撰写的读书札记。全书涉猎广泛,征引赅博,直接引书超过970种, 凡罕见罕闻的小掌故、小考据,无所不有,内容涉及朝章掌故、天文地理、小学考辨、诗词小说、文人轶事、风俗礼法、车船舆服、宫室园林等等,其中颇多难得的史料。每条札记之 后,俞氏多加有按语,立论平实,见解通达,文字简约,给人以启迪。书中所引史料,以类编排,颇似专题史料汇编,阅读便利。
關於作者:
汪少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训诂学、古代典籍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注重上古文献与文物考 古的贯通。著有《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考工记〉名物汇证》等,点校《周礼正义》,整理《俞樾书信集》。 颜春峰,女,1986年7月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新闻系毕业,留校任教。1999年9月调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12月晋升教授, 2007年 9月—2008年7月复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目錄
總目


前言一
茶香室叢鈔序一
茶香室叢鈔
茶香室叢鈔卷一一
茶香室叢鈔卷二二八
茶香室叢鈔卷三六三
茶香室叢鈔卷四九八
茶香室叢鈔卷五一二〇
茶香室叢鈔卷六一五三
茶香室叢鈔卷七一八五
茶香室叢鈔卷八二一二
茶香室叢鈔卷九二四一
茶香室叢鈔卷十二六九
茶香室叢鈔卷十一二九四
茶香室叢鈔卷十二三一九
茶香室叢鈔卷十三三四八
茶香室叢鈔卷十四三六八
茶香室叢鈔卷十五三九九
茶香室叢鈔卷十六四二九
茶香室叢鈔卷十七四六二
茶香室叢鈔卷十八四九三
茶香室叢鈔卷十九五一五
茶香室叢鈔卷二十五三〇
茶香室叢鈔卷二十一五五六
茶香室叢鈔卷二十二五七一
茶香室叢鈔卷二十三五八八

第二册
茶香室續鈔
茶香室續鈔卷一六一七
茶香室續鈔卷二六三三
茶香室續鈔卷三六六五
茶香室續鈔卷四六八六
茶香室續鈔卷五七二〇
茶香室續鈔卷六七四五
茶香室續鈔卷七七六九
茶香室續鈔卷八七九六
茶香室續鈔卷九八二二
茶香室續鈔卷十八四八
茶香室續鈔卷十一八七八
茶香室續鈔卷十二八八八
茶香室續鈔卷十三九〇六
茶香室續鈔卷十四九二七
茶香室續鈔卷十五九四八
茶香室續鈔卷十六九七一
茶香室續鈔卷十七九九五
茶香室續鈔卷十八一〇一八
茶香室續鈔卷十九一〇四一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一〇七三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一一〇九二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二一一二四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三一一六一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四一一八二
茶香室續鈔卷二十五一二一五

第三册
茶香室三鈔
茶香室三鈔卷一一二三七
茶香室三鈔卷二一二五八
茶香室三鈔卷三一二八四
茶香室三鈔卷四一三〇三
茶香室三鈔卷五一三一九
茶香室三鈔卷六一三四一
茶香室三鈔卷七一三六九
茶香室三鈔卷八一三九一
茶香室三鈔卷九一四〇八
茶香室三鈔卷十一四二四
茶香室三鈔卷十一一四四五
茶香室三鈔卷十二一四六三
茶香室三鈔卷十三一四七五
茶香室三鈔卷十四一四九四
茶香室三鈔卷十五一五一九
茶香室三鈔卷十六一五三九
茶香室三鈔卷十七一五七〇
茶香室三鈔卷十八一五九七
茶香室三鈔卷十九一六二四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一六四九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一一六六四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二一六八二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三一六九七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四一七一二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五一七二八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六一七四八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七一七六六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八一七八四
茶香室三鈔卷二十九一八一二

第四册
茶香室四鈔
茶香室四鈔卷一一八三七
茶香室四鈔卷二一八六三
茶香室四鈔卷三一八九八
茶香室四鈔卷四一九二四
茶香室四鈔卷五一九五三
茶香室四鈔卷六一九七三
茶香室四鈔卷七一九九六
茶香室四鈔卷八二〇二七
茶香室四鈔卷九二〇四六
茶香室四鈔卷十二〇六〇
茶香室四鈔卷十一二〇七九
茶香室四鈔卷十二二一〇五
茶香室四鈔卷十三二一二九
茶香室四鈔卷十四二一五五
茶香室四鈔卷十五二一七八
茶香室四鈔卷十六二一九六
茶香室四鈔卷十七二二二六
茶香室四鈔卷十八二二四三
茶香室四鈔卷十九二二六五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二二九〇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一二三一五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二二三三七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三二三五七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四二三七四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五二三九八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六二四二一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七二四三五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八二四五八
茶香室四鈔卷二十九二四八二
內容試閱
前言


‘茶香室’是俞樾夫人姚文玉所居室名。夫人平時流覽書籍,遇有罕見罕聞之事,曾以小紙録存。俞樾夫婦情好意篤。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夫人逝世,五十九歲的俞樾葬夫人於杭州西湖旁右台山,‘自營生壙於其左’,在山中築右台仙館,署此‘茶香室’三字於卧室。夫人逝世後三年内,長子、次女相繼去世。俞樾自感‘骨肉凋零,老懷索寞;宿疴時作,精力益衰,不能復事著述。而塊然獨處,又不能不以書籍自娱’,於是‘踵夫人故智,遇罕見罕聞之事,亦以小紙録出之’。光緒九年(一八八三)成書,命名爲《茶香室叢鈔》,‘謂是吾之書可也,謂是夫人之遺書亦可也’。
‘茶香室’之名固然寓含哀悼,而《茶香室叢鈔》未嘗不是俞樾樂此不疲的結集。《四鈔·劉禹錫博洽》引元陸友仁《研北襍志》:‘劉禹錫唐卿嘗謂繙討書籍爲樂事,忽得一異書,如得奇貨。人知其如此,故求怪僻難知之籍,窮其學之淺深。唐卿皆推其自出以示之,有所不及見者,累日尋究,至忘寢食,必得而後已,故當時多以博洽推之。’俞樾認爲‘此誠天下之至樂,余亦樂之’。《茶香室叢鈔》成書次年(一八八四)有《茶香室續鈔》,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刻《茶香室三鈔》,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刻《茶香室四鈔》。
《茶香室叢鈔》二十三卷一〇七〇則、《續鈔》二十五卷一〇一一則、《三鈔》二十九卷一〇三四則、《四鈔》二十九卷一一〇六則,合計一〇六卷四二二一則。如俞樾《〈春在堂全書〉録要》所説,‘叢鈔者,從諸家説部書中鈔撮而成’,直接引書超過九百七十種。内容從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到姓名、職官、科舉、禮俗,從書法、繪畫、印刷、碑刻到園林、寺廟、墓葬、宫室,從衣飾、車船、醫藥、物價到食物、動物、植物、器物,從詩詞格律、小説演變到戲劇原型,無論歷史人物還是傳説故事,無論書面語詞還是口頭稱謂,無論經書用字還是民間俗字,凡‘罕見罕聞’的小掌故、小考據,無所不有,以類相從,洋洋大觀,堪稱有趣的古代文化知識寶庫或集大成的專題史料彙編。
今人熟悉的‘爛柯’,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俞樾告訴讀者‘觀棋爛柯不止衢州’這一處,引宋吴曾《能改齋漫録》‘達州爛柯亭在州治之西四里,古有樵者觀仙弈棋不去,至斧柯爛於腰閒,即此地也’;至於‘樵者觀仙人弈棋事’,又有宋洪邁《夷堅乙志》所述‘南劎尤溪縣浮流村民林五十六樵于山,見二人對弈,倚擔觀之。旁有兩鶴啄楊梅,墮二顆于地。弈者目林使拾之,俛取以食,遽失二人所在’(《續鈔·觀棋爛柯不止一處》)。況且‘爛柯不獨觀棋,且有聽琴之説’,《叢鈔·爛柯事有異説》引宋朱翌《猗覺寮襍記》:‘爛柯多用爲棋事,聽琴亦然。《水經》:“晉民王質伐木,入信安縣室坂,見童子四人鼓琴,質倚柯聽之。既去,柯爛,去家已數十年。”’
齊桓公伐楚,管仲責楚‘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左傳·僖公四年》)。《叢鈔·菁茅》因《水經·湘水篇注》引《晉書地道記》‘縣有香茅,氣甚芬香,言貢之以縮酒也’,指其‘縣謂泉陵縣’,引宋朱輔《溪蠻叢笑》‘麻陽苞茅山茅生三脊,齊桓責楚苞茅不入者,即此’,引宋劉敞《公是集·三脊茅記》‘三脊茅出于江、淮之閒,皆楚、越國也。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故封禪者必以三脊茅,其意以爲能服楚、越,則三脊茅可致,而封禪乃宜矣’,認爲‘得此説,則知古人制菁茅之貢,其意深遠,非貴異物也’。可備一説。
嬰兒剛出生,民間有餵食黄連(宣黄連)水的做法,或稱‘小兒開口方’。《叢鈔·宣連》引宋許景衡《横塘集·襍説》:‘《本草》:“宣連,微寒,味苦,無毒。”凡嬰兒始生,必以飼之,曰是能去其腸胃閒積毒。居頃,始乳之,既而復飼以宣連,則弗食之矣。’俞樾説‘今人飼嬰兒猶用此法’,可見由來已久。《叢鈔·杭州蘇州茶》引唐陸羽《茶經》‘浙西、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潤州、蘇州又下’及其‘杭州’注‘生天竺、靈隱二寺’,乃知‘今杭州之龍井茶、蘇州洞庭山之碧螺春茶皆名聞天下,而在唐時則皆下品也’‘當時龍井亦未知名’,可見古今差異。《叢鈔·張懷素》引周煇《清波襍志》説張懷素被人稱爲‘道術通神’,‘孔子誅少正卯時,彼嘗諫以爲太早;漢、楚成皋相持,彼屢登高觀戰’,又引褚人穫《堅瓠集》載一方士的‘大言’:‘兒時看伏羲畫八卦,見其蛇身人首,得驚癎,幾不起,賴神農以草頭藥治余,幸不死。倉氏子不識字,來求教,爲其愚不屑也。慶都十四月而生堯,延余作湯餅會,余贈以生肖錢。’讀後不能不感歎吹牛‘創意’。
唐陳子昂的名和字,其友盧藏用《陳伯玉文集序》《陳子昂别傳》以及《新唐書》本傳都明確説‘君諱子昂,字伯玉’或‘陳子昂字伯玉’。唯有晚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二‘陳拾遺’自注‘陳冕,字子昂’。明徐《筆精》卷七認爲范攄説‘當必有據’。雖然《四庫全書總目》認爲范攄説‘與史不符’,當代學者更指出范攄的敘述主要來自道聽途説,‘陳冕字子昂’屬於離奇的記録,經不起史實的推敲。但俞樾據《周禮·弁師》賈公彦疏‘冕則俛也,以低爲號也’,調停兩説之差異:‘名冕字子昂,猶名俛而字仰,正取相反之義。而冕必飾以玉,則名冕字伯玉,義亦有取。疑陳拾遺初名冕,字子昂,一字伯玉。其後廢名不用,乃名子昂而字伯玉耳。’(《四鈔·陳冕》)亦不無可取。
杭州西湖‘樓外樓’名聞中外,傳言創辦者是清代落第秀才洪瑞堂及其妻陶秀英,俞樾曾爲它命名書額。俞樾曾孫俞平伯一九八二年五月所作《略談杭州北京的飲食》説‘舊有曲園公所書匾額’:‘於庚申、甲子間(一九二〇—一九二四),我隨舅家住杭垣,後搬到外西湖俞樓。東面一小酒館曰樓外樓,其得名固由於“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詩句,但亦與俞樓有關。俞樓早建,當時亦頗有名,酒樓後起,舊有曲園公所書匾額,現在不見了。’《中國烹飪》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然而同年十月答胡文虎之問卻否定了‘曲園公所書匾額’:‘“樓外樓”我所知極少。曲園公來往蘇杭三十餘年之久,我未及趕上隨侍杖履。是否爲它取名書額,均不得而知。聽説它本是一小鋪,其爲酒樓當在俞樓建成以後,其所以得名,蓋由前人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固非直指俞樓也。’孫玉蓉編《俞平伯書信集》,河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六二—一六三頁。如果俞平伯先生與樓外樓研究者讀過《茶香室叢鈔》,就會發現俞樾早有答案:‘余所居俞樓之外有一酒樓,花農題榜曰“樓外樓”。其主人一老嫠婦,人稱之曰洪四姆。’(《四鈔·段七娘》)其主人的信息有限(不知其夫)卻也清晰(老寡婦‘洪四姆’)。俞平伯‘酒樓後起’説確切。‘樓外樓’前一‘樓’指俞樓,後一‘樓’指酒樓,字面雙關‘山外青山樓外樓’,是帶領同門諸子‘披榛剪棘,依山築垣’(《俞樓記》)建造俞樓的得意門生徐琪(號‘花農’)命名並題寫匾額。
《茶香室叢鈔》借題發揮,表達作者的生活態度、價值觀。例如《叢鈔·七審》引張邦基《墨莊漫録》‘晁文元公深明理性,嘗作“七審”以代曾子“三省”之義:一、一切妄念能息否?二、一切外緣稍簡省否?三、一切觸境能不動否?四、一切語言能慎密否?五、一切黑白減分别否?六、夢想之閒不顛倒否?七、方寸之閒得恬愉否?’認爲‘此“七審”當書坐右,以自檢束’。《叢鈔·伊川不作生日》引宋俞元德《螢雪叢説》‘伊川生日致齋恭肅,不事飲燕歌樂,葢念劬勞之力’,讚同‘人於生日,宜以此爲法’。俞樾致友人書一再説‘弟生平從不作生日,亦深惡言壽’,‘愚向不作生日,不受壽言、壽禮,親故所同知也’,‘弟從來不作生日,父憂母難,何慶之有’。俞樾不信‘扶箕之術’‘八字之説’:‘扶箕之術,余雅不謂然,嘗言絶地天通宜首禁此’(《叢鈔·扶箕》),‘八字之説不可信,自天地開闢至今,究不知爲若干歲,則安知今年之爲某甲子也?年不可信,則月日亦不可信。惟時尚可信,然時上所配之天幹亦不可信。八字可憑者止一字耳’(《四鈔·人命八字之數》)。反对製造神童,《叢鈔·饒州神童》引宋葉夢得《避暑録話》‘饒州自元豐末朱天錫以神童得官,俚俗慕之。小兒粗能念書,自五六歲即以次教之五經,以竹籃坐之木杪,絶其視聽。教者預爲價,終一經償錢若干。流俗因言饒州出神童,然苦之以至於死者,葢多於中也’,指責‘如此教小兒,可謂撟揉造作矣’。
對作家、作品的評價,例如‘《金瓶梅》余未之見,《水滸傳》則實無可觀’(《三鈔·袁中郎〈觴政〉》),又如《容齋續筆》記載吴中士人家藏王安石‘春風又緑江南岸’詩草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爲“過”;復圈去,而改爲“入”,旋改爲“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爲“緑”’。俞樾認爲‘謂諸字皆不及“到”字之自然,正不必改也’(《叢鈔·王荆公改字》)。還有自我評價,例如‘余生平喜香山詩,所爲詩亦自謂近之’(《叢鈔·二李唱和集》),‘余與孫琴西太僕三度同年,交誼甚深,而詩格則各别。余嘗語之曰:“吾所師者唐之白,君所師者宋之黄也”’(《續鈔·黄山谷襲用白樂天詩》)。
對作詩的意見,例如認爲‘詩中複字原不必盡避’(《叢鈔·律詩一聯中有重複字》),主張‘聲律誠不必過拘,然如李啓全用側聲字結句,究不可爲典要’(《叢鈔·失黏》);‘服膺’沈隱侯所主張‘古儒士爲文,當從三易:易見事一也,易識字二也,易誦讀三也’,認爲‘若平仄失黏,則誦讀便不易矣’(《叢鈔·失黏》)。《叢鈔·兩字對》引《野客叢書》‘石林凡看文字,采兩字以上對句,舉子用作賦,入仕用作四六,顯達用作制誥’,以爲‘此法極佳,余嘗課孫兒陛雲屬對,即此意’。
自己的飲食習慣,例如‘余十許年來晨餐不茹葷’(《叢鈔·早不茹葷》),‘余晨起或以此(蜂糖餻)代粥’(《叢鈔·蜂糖餻》),‘余食饅頭往往成疾,今則并不能食矣’(《叢鈔·饅頭不可多食》),蟹‘性寒,不宜多食,余不食蟹十許年矣’(《續鈔·蟹山》)。
《茶香室叢鈔》保存了不見於《春在堂全書》的作品。例如幼年詩作‘君子雖爭没世名,流芳貽臭要分明。曹蜍李志皆千古,莫使人更馮玉瑛’(《叢鈔·馮玉瑛》),《美人風筝》詩句‘楚楚臨風張小腳,眈眈注目吕偏頭’(《叢鈔·影戲》),‘自謂屬對頗工’的詩句‘暑路奔馳人褦襶,寒林呼嘯鬼’(《叢鈔·》。‘褦襶’謂炎暑戴笠,‘’指鬼求食),開導人毋以細故成訟詩句‘好從且看樓頭看,莫向懊來橋上來’(《叢鈔·懊來橋》);还有因老病不得已開出‘潤筆’:‘余從前作文不受潤筆,後以虚名流播人閒,求文者無虚日,不得已自定章程,不滿千字者銀五十兩,千字以上者銀百兩。雖違“老而戒得”之明訓,實亦病而求息之苦心也。戲賦一詩云:“公鼎侯碑價不訾,如余譾陋豈相宜。只緣竊據名山席,遂使爭求下里詞。敢以再三心厭倦,奈因七十力衰羸。詅癡雖爲高人笑,此意區區或諒之。”詩不存於集,聊附於此。’(《四鈔·東坡不受潤筆》)
前人研究成果可成爲再探討的起點。例如宋洪邁《容齋五筆·哀公問社》:‘古人立社,因其土地所宜木,初非求異。哀公本不必致問,既聞“用栗”之言,遂起“使民戰栗”之語。孔子責宰我不能因事獻可替否。或謂“使民戰栗”一句亦出於宰我,記之者欲與前言有别,故加“曰”字以起之,亦是一説。然出於我,則導君於猛,顯爲非宜;出於哀公,則便即時救正,以杜其始。兩者皆失之。’《續鈔·‘使民戰栗’是哀公語》因此發現‘今人皆以“戰栗”語爲出於宰我,觀洪氏此論,則宋人讀《論語》者有此兩説也’。這一發現,在稍後成書的《茶香室經説》卷十六擴展爲證實先儒舊説‘使民戰栗’是哀公語的七百餘字《曰使民戰栗》:
《八佾篇》:‘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孔注曰:‘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爲之説,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戰栗”。’按:此章之義頗有可疑。果如舊説,則宰我失言也。夫子聞之,何妨明斥其非,如云:‘求,無乃爾是過與?’‘小人哉樊須也!’‘野哉由也!’皆明斥其非,使知其過。獨於宰我此言不明斥之,而迂緩其辭曰:‘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此何爲者也?今按:先儒舊説本不以‘使民戰栗’爲宰我語。皇侃《論語疏》云:‘依注意,即不得如先儒言“曰使民戰栗是哀公語”也。’然則先儒固以‘使民戰栗’是哀公之言。此説未知出於何人,實勝今注所傳孔安國之説。蓋孔注真僞難明,未可據也。此章文法與‘哀公問有若’章相似,彼云:‘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下‘曰’字是哀公語,而不再出‘哀公’字,與此一律,足徵舊説之可從。蓋哀公聞周人以栗之言,便臆決之曰‘使民戰栗’。嘗論哀公之爲君,當魯國積弱、政在三家之日,而頗有意振興,欲張公室,故屢問於孔子。其問‘何爲則民服’,以民皆服於三家也,意必以昭公舊事爲恥,慨然有大有爲之志,故一聞‘周人以栗’之言,即作‘使民戰栗’之解。然魯以相忍爲國,由來久矣,昭公時晉霸未衰,尚不能借其力以去季氏,況哀公之時乎?其後欲以越伐魯,而卒不克,終以客死,效可覩矣。宰予既不能辨正,孔子亦遂不復明言,但云:‘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見得禄去公室、政逮大夫非一世矣,未可憤憤於一朝之閒而反以速禍也。此章先儒舊説不傳,遂使孔子之意亦晦,舊説之可貴如是夫。
《茶香室叢鈔》糾正自己的成説。例如《周禮·春官·巾車》“然”鄭玄注:‘然,果然也。’賈公彦疏:‘果然,獸名。’俞樾《羣經平議》卷十三質疑鄭、賈舊説:‘“果然”似不得但謂之“然”,且“果然”之獸不見於他經,于義亦無所取。賈氏但以爲獸名,葢不詳其何獸也。’認爲‘“然”當讀作“麑”,“然”與“麑”聲相近。《史記·貨殖傳》“計然”,《越絶書》作“計倪”、《吴越春秋》作“計硯”,即其例也’。及至見到清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引《南州異物志》‘交州有果然獸,其名自呼。身如猨,犬面尾長,腹圓斑文。皮可爲褥,麗好温煖’,認識到‘“果然”之皮實可用,經師舊説未可廢也’(《續鈔·然》)。又如舊時子孫爲祖先撰寫行狀碑誌等文字,請人代寫祖先名號,稱‘填諱’,唐人稱‘題諱’。俞樾《小繁露·題諱》據唐《徐浩碑》‘表姪前河南府參軍張叔平題諱’認爲‘今人作行述,必假藉顯達一人,書某人“填諱”,似宜書“題諱”爲古’。《續鈔·填諱》據戴咸弼《東甌金石志·林伯驥壙志》‘孤哀子輅泣血誌,國學生徐鼎填諱’、程祖慶《吴郡金石目·黄州判官魏公壙志》‘子汝礪撰并書,親末進士張一新填諱’,知‘宋人已如此書矣’。再如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説‘李巨山爲唐詩人,檢《全唐詩》無之’。《四鈔·單題詩》:‘李詩實五律,非五絶也。余嘗載之於《隨筆》卷十。彼時偶不記李巨山爲李嶠之號,故檢《全唐詩》未得其人,殊爲荒陋,又記於此,以誌愧。’

茶香室叢鈔卷一

《箕子易》
宋方勺《泊宅編》云:‘王昇字君儀,無書不讀,晚爲湖、婺二州學官。罷歸山中,杜門二十年,不赴調。一日,以《箕子易》筮之,始治裝西去,時年將六十矣。’
按:《箕子易》不知何書,國朝全祖望《讀易别録》所列圖緯、陰陽、災異、占驗諸家凡三百餘種,亦云僃矣,無所謂《箕子易》者。
宋王銍《默記》云:‘諸先生,失其名,杭州人。遇異僧慈上座,傳以《易》數,云《易》有三術:上者不可言,中者猶足了死生、證心地,下者知象數、休咎。遂授其術,盡驗。其書人猶得之,號《三宫易》《六遇易》。晁以道得其書,不可用。’然則宋時術家之書託之於《易》者,固不少也。

明代諸家擬《易》之書
國朝劉鑾《五石瓠》云:‘吕柟《中經》、文在兹《天經》、文翔鳳《太微經》皆繼《潛虚》、溯《太玄》而擬《易》者也。鑾常讀《中經》板本一過,《天經》則未之見也。翔鳳守父之業,復作《太微》,以稾授某宗伯,不識果傳示否。’
愚謂楊子《太玄玄,原避諱作‘元’,以下徑改不出校。》擬《易》,已無謂矣。《元包》《潛虚》陳陳相因,更可不作。宋時有余穜者,撰《書》,以八起數,今僅見其名於樓鑰《攻媿集》,乃至明代尚有此等書,何也?

宋福建本《周易》
葉夢得《石林燕語》云:‘有教官出《易》題云:“乾爲金,坤亦爲金,何也?”舉子不能曉,不免上請。則是出題時偶檢福建本“坤爲釜”字謬,忘其上兩點也。又嘗有秋試,問井卦何以無“彖”?亦是福建本所遺。’按:此則知宋時刻經書有如此草率者。今人得之,亦將以爲宋版書歟?
《石林燕語》又云:‘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爲上,蜀本次之,福建下。京師比歲印版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蜀與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幾徧天下,正以其易成故也。’按:此可見宋刻之大概矣。

震卦有聲無形
《雲溪友議》云:‘杜勝給事在杭州,問婁干寶曰:“勝爲宰相之事如何?”曰:“如筮得震卦,有聲而無形也。”’注曰:‘《周易》卜得震卦,如聞雷不見其形,凡事皆不成遂也。’按:此殆當時術者之言,非古《周易》説。

占卦新法
占卦之法,古以蓍,今以錢。宋儲泳出新意,以木爲三彈丸,丸各六面,三面各刻三畫,三面各刻二畫,呵而擲之。皆三則成九,老陽數也;皆二則成六,老陰數也。兩二一三則成七,少陽數也;兩三一二則成八,少陰數也。三丸六擲而成卦。詳見其所著《祛疑説》。按:此法殊簡而有理,較勝用錢,而世無知之者,故表出之。

趙子昂《尚書集注序》
明焦竑《筆乘》載趙子昂《尚書序》云:‘《詩》《書》《禮》《樂》《春秋》皆經孔子删定筆削,後世尊之以爲經。秦火之後,《樂》遂無復存。《詩》《書》《禮》《樂》《春秋》由漢以來,諸儒有意復古,殷勤收拾,而作僞者出焉。學者不察,尊僞爲真,俾得並行,以售其欺,《書》之古文是已。嗟夫!《書》之爲書,二帝三王之道於是乎在,不幸而至於亡。於不幸之中幸而有存者,忍使僞亂其閒邪?又幸而覺其僞,忍無述焉以明之,使天下後世常受其欺邪?余故分今文、古文,而爲之集注焉。嗟夫!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余恐是書之作,知之者寡,而不知者之衆也。昔子雲作《法言》,時無知者,曰:“後世有子雲,必愛之矣。”庸詎知今之世無與我同志者哉?’按:趙子昂以書畫名後世,乃能灼知古文《尚書》之僞,著書以明之,是亦深於經學者矣。惜其書不傳,要是國朝攻古文《尚書》者之先聲也。
按:《序》中不及《周易》,未知何意,疑或有誤。然焦氏言得子昂真蹟,則又當不誤也。

卉服
晉王嘉《拾遺記》云:‘冀州之西二萬里有孝養之國,其俗人年三百歲,而織茅爲衣,即《尚書》“夷卉服”之類也。’
又云:‘燕昭王七年,盧扶國來朝。其國人皆壽三百歲,結草爲衣,是爲“卉服”,至死不老,咸知孝讓。昔大禹隨山導川,乃旌其地爲“無老純孝之國”。’
按:此二條並言‘卉服’,葢即一國也。雖未足爲《禹貢》‘卉服’之塙據,然後世木綿布之類,實此種爲之權輿。
《拾遺記》又云:‘漢武帝天漢二年,渠搜國之西有析淪之國。其國人壽三百歲,綴草茅爲繩,結網爲衣,似今之羅紈也。’

菁茅
《水經·湘水篇注》引《晉書地道記》曰:‘縣有香茅,氣甚芬香,言貢之以縮酒也。’按:縣謂泉陵縣。
宋朱輔《溪蠻叢笑》云:‘麻陽苞茅山茅生三脊,齊桓責楚苞茅不入者,即此。’
宋劉敞《公是集·三脊茅記》云:‘三脊茅出于江、淮之閒,皆楚、越國也。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故封禪者必以三脊茅,其意以爲能服楚、越,則三脊茅可致,而封禪乃宜矣。’按:得此説,則知古人制菁茅之貢,其意深遠,非貴異物也。

秬鬯
宋周密《癸辛襍識》云:‘明堂所用鬱鬯,凡三十斤,取之信州。吏云實未嘗用,用之大毒,能殺人。’按:孔穎達云:‘秬鬯者,釀秬爲酒,以鬱金之草和之,使之芳香條鬯,故謂之秬鬯。’然則安有大毒殺人之事?後人法古而不得古法,既失其真,遂以爲罪,皆秬鬯之類也。

湯征葛異説
《越絶書》云:‘湯行仁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當是時,荆伯未從也,湯於是乃飾犧牛以事。荆伯乃媿然曰:“失事聖人禮。”乃委其誠心。此謂湯獻牛荆之伯也。’按:此或即葛伯事,傳聞異辭。
先大夫花府君《印雪軒隨筆》論葛伯事曰:《困學紀聞》云:‘葛伯仇餉,非《孟子》詳載其事,則異説不勝其煩。’余謂《孟子》之説亦異説也。葛伯放而不祀,湯當以正理諭之,不必爲此委曲周旋之舉,且遺之牛羊尚易也。湯之國七十里,葛伯爵其國亦當七十里,相距遥遥,而使亳衆往耕。夫舍我穡事而割正夏,尚有怨言,湯之民其肯負耒耜出疆、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乎?即爲之耕矣,炊之於家中,餉之於境外,健步尚不勝其勞,老弱安能任斯役乎?况葛伯固一國之君也,田家之黍肉幾何,劫於路而奪之,此鄉曲無賴子所不爲,而謂葛伯爲之乎?余謂書言仇餉,或者湯邊鄙之民有與葛接壤者適饁餉田中,葛伯挾私憤以殺之,如後世爭桑故事,湯遂緣此以興師耳,不當如《孟子》云云也。

血流漂杵
宋樓鑰《攻媿集·北行日録》云:‘相即河亶甲所居,東南二十五里朝歌城,紂所都也。中出茜草多,故相纈名天下,俗傳漂杵餘血所化也。’

關雎
宋王銍《默記》云:‘李公弼字仲修,初任大名府同縣尉,因檢驗村落,見所謂魚鷹者飛翔水際,問小吏,曰:“此關雎也。”因言此禽有異,每棲宿,一窠中二室。仲修令探取其窠觀之,皆一窠二室,葢雄雌各異居也。因悟所謂和而别者以此。’按:此可補傳、箋之説所未僃。

有齊季女
國朝李超孫《詩氏族考》云: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序《采蘋》:‘美邑姜也。齊讀如字。“有齊季女”,齊,國名,太公之先所封也。太公本齊後,仍封于齊。當武王爲西伯時,以女邑姜妻武王。計其時太公年已老,則邑姜之爲季女無疑。《襄二十八年左傳》云:“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季蘭尸之,敬也。”季蘭意即邑姜之名,其言“濟澤之阿”,則尤齊地之證據,讀“齊”爲“齋”,誤矣。’
按:此説殊新。以季蘭爲邑姜名,雖臆説無徵,而以濟澤證齊地,則爲有見。至以太公之先本封齊國,則尤有可證者。《國語》云:‘我皇妣太姜之姪、伯陵之後,逢公之所憑神也。’韋注云:‘伯陵,太姜之祖。逢公,伯陵之後,太姜之姪,殷之諸侯封於齊地者。’疑太公本逢公之後,與周本昏姻之國,故避紂而歸周,其後仍封之於齊,復其舊也。然則邑姜爲齊國之季女,正可無疑矣。

聊樂我員
宋楊敬仲著《詩解》解此句云:‘我自有員姓者,我妻也。’見樓鑰《攻媿集》。
按:此解亦甚新。樓氏以古無員姓非之,不知此員字若作姓解,當讀爲妘。《説文·女部》:‘妘,祝融之後姓也。’韋昭注《鄭語》云:‘陸終第四子曰求言,爲妘姓,封於鄶,今新鄭也。’然則鄭固有妘姓矣。妘通作云,《廣韻》二十《文》云:‘古文雲字,亦姓,出自祝融之後。’而此經‘員’字《釋文》曰‘本亦作云’,則其通作‘妘’有明證矣。
余嘗於詁經精舍命諸生作《越以鬷邁解》,或解云:‘上章“穀旦于差,南方之原”,原大夫氏,則此章“穀旦于逝,越以鬷邁”,鬷亦大夫氏,言與鬷氏之女俱往也。’引《左傳》鬷夷氏證古有鬷氏。其説亦新,附識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