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瓯景

書城自編碼: 362502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夏真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634934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软精装

售價:HK$ 11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广东当代金融史:全三册 》

售價:HK$ 717.6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养育的觉醒:全面激发孩子自驱力,教你如何心平气和做妈妈 》

售價:HK$ 58.8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1368:历史岔道口的抉择与国运盛衰 》

售價:HK$ 69.6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2023: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合作与竞争 》

售價:HK$ 273.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

售價:HK$ 94.8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大英帝国的兴衰:跨越海洋 征服世界 》

售價:HK$ 117.6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意大利文艺复兴新艺术史 》

售價:HK$ 958.8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2023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 》

售價:HK$ 93.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64.8
《 客家人 》
+

HK$ 96.6
《 跟俞菱逛马路:上海50条马路50家小店 》
+

HK$ 123.9
《 齐鲁文化研究 》
+

HK$ 89.8
《 钱江探源(“钱塘江故事“丛书) 》
+

HK$ 82.6
《 老西宁 》
+

HK$ 151.8
《 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精装收藏版) 》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关于温州的“文化旅行”之书。
温州古为瓯地,建城有1600多年历史,自然风景秀丽,文化积淀深厚,加上地处我国东南一隅,是我国历史上少有战乱、*为安定的地方之一,因而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历史风物保存较好。历代有数不尽的杰出高僧、大诗人、大散文家、大画家等云集温州秀美的山水之地,更有众多名士谪守温州,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及历史故事等文史资料。
本书为“瓯地乡愁”丛书之一。“温州好,别是一乾坤。”书稿选取温州墨池、池上楼、江心屿、雁荡、望海楼、库村、会文书院、梅溪、刘伯温故里、永昌堡、玉海楼、枫林、琦君故里、梅雨潭、藻溪等十多处人文景点,可以看出温州山水秀丽,山、江、海、溪、岛各种元素俱全,称得上大美温州。全书通过挖掘历史遗韵,阐述风景与人的关系,角度新意;所选图片,历史照片和当下照片对比,相得益彰;每篇文末还配了地图和线路,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实地游览。
關於作者:
夏真,华东师范大学毕业,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地报刊发表有多篇散文,著有《民国韵事》《温州密码》等。
目錄
1 泉曰墨池,园曰玉介
10 池上楼的前生今世
22 孤屿媚中川
34 欲写龙湫难着笔 不游雁荡是虚生
52 泓澄心赏望海楼
60 从库村到泗溪:退隐桃源及廊桥之美
72 会文书院:永嘉前辈读书多
80 王十朋:家住梅溪水竹间
88 刘伯温:我昔住在南山头
98 永昌堡:江南堡
108 玉海楼:颐园松菊,玉海图书
118 徐定超:家住枫林罕见枫
128 琦君故里:一草一木耐温存
138 梅雨潭:让朱自清忘却了人间烦忧
144 能使无情尽有情:弘一法师的温州踪迹
154 夏承焘旧居:诗意地栖居
162 朱自清旧居:帘卷海棠红
168 郑振铎纪念馆:饮瓯江水长大的文坛伯乐
176 夏鼐故居:仓桥街走出考古英才
184 雁过藻溪:故乡在我的血液里
內容試閱
前言
接永宁安固文脉,瑞安名儒,开一代风雅。泰顺千山万壑,藏桃源之胜与廊桥之美。文成奇山奇水,五百年一出帝师王佐……
据《温州府志》称,温州是我国历安定的地方之一,“后汉天下大乱,东瓯独安”;“东晋豪杰并起,未闻以东瓯为得失”;“五代莅乎吴越,长治久安”;“南宋则高宗驻跸于前,出帝浮海于后”。
虽隆冬而恒燠的温州,实为东南之隅一块明净的福地。纵观历史,无独有偶,温州往往成为诸多名士们一生中的“重要一刻”:
公元422年,谢灵运离开建康而赴永嘉,在亲历河流山川的行旅中,发现山水之美,“诗人正面书写山水”,由此,“老庄告退,山水方滋”,中国诗进入了“山水诗”的新篇。
1130年,宋高宗入海避敌。正月二十三日,溯瓯江而上,到达乐清琯头。二月初一,驻跸江心屿,图谋复兴。1276年,南宋将殁,杨淑妃带着两个王子赵罡、赵昺,辗转逃至温州,又落脚孤屿。一个王朝的开端与终结,其君主竟都选择了孤屿作为流亡的避难所。
1921年3月,弘一法师离杭来温,卓锡积谷山下庆福寺。弘一在温州前后12年,掩关四年常住庆福寺,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出关后几年,如闲云野鹤,弘法四方。每至寒暑,大都回温结夏度岁。弘一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皆在温州时期形成。
1923年暑假,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回到温州,写下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此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温州的踪迹》四篇,皆因朱氏的温州情缘而诞生。朱自清的孙子朱晓涛曾说,朱自清从诗人到散文家的转型,是在温州开始。
当名士与山水光辉合一,风景便添无限丰赡的人文内涵,纵贯古今。山水做证,灵犀相通。正如傅国涌在《民国不幸雁荡幸》中写道:“我读民国时代那么多游山客写下的游记,依然心存感念,如果不是他们的莅临,山中的小世界将是何等寂寞,仿佛一年年寂寞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踟蹰花,或是秋天里会开放的桃花,那些花为元代文学家、我邻村的李孝光见过,也被明代大臣章纶见过,写下了《牡丹亭》的汤显祖见过,或许徐霞客他们也见过。”
庚子年,与友人杨苗同行,有幸循着一代代名人的足迹寻访瓯越山水,每至一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悠然心会于曾来东山书院执教的山东名士孙扩图所作十首《温州好·调寄忆江南》(其三):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宜雨宜晴天较远,不寒不燠气恒温,风色异朝昏。
温州好,城郭画图间;渠引千街同一水,星临九斗孕群山,潇洒出尘寰。
温州好,地势旧称雄;山接天台来雁荡,地连甬上控闽中,胜据浙西东。
纵踏遍雁山云影、瓯海潮踪,道不尽这秀山丽水间人文隽永的瓯景!
是为前记。

夏真
2020年12月

池上楼的前生今世

谢灵运离开建康而赴永嘉,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肆意遨游。及此,“诗人正面书写山水”,永嘉山水及《登池上楼》在开辟中国山水诗新章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春草池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当春天带来浅草与欢悦的鸟声,你不妨去池上楼春草池畔走一遭。在诗歌的千年余韵里,看怀谢楼、春草池,风吹皱一池春水,满园春意古旧。
喧闹的谢池巷东端,便是池上楼。门匾上题“如园”两字,集字于曾在谢池附近庆福寺修行的弘一法师书法,字体清瘦,冲淡脱俗。清代学士吴山尊撰写的一副楹联,讲述着池上楼前世今生的风雅:“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
进门,穿过花厅回廊,便去瞻仰池上楼。“池上楼”三字,为吴让之篆书,别具雅逸气象。池上楼一楼侧墙上,是张如元先生书写的《晚出西射堂》。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
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
这是谢灵运来温州后写的首诗,时属深秋。射堂为射箭之营地,一般在衙署后园,据温州学术先驱周行己《浮沚记》记:“僦室净光山之下,古西射堂之遗址。”由此,西射堂在今松台山下蝉街。谢灵运黄昏时出西射堂,踱步到来福门,遥望西山(景山)枫丹霜浓,心有戚戚焉。
登池上楼,凭楼眺望,楼头映积谷山,帘外接春草池,这一望,依稀梦回《登池上楼》的诗境,时间仿佛回到了南朝。
公元422年旧历七月,南朝刘宋之际,狂傲的诗人、失败的政客谢灵运,自建康(南京)登舟出发,沿长江枉道先回故乡始宁(上虞),又返棹过桐庐、丽水,故意拖拖拉拉了三个月,终于到了瓯江。那一年,谢灵运因毫无忌惮地批评当政者,被降公爵为侯爵,从朝廷外放,贬到僻远的永嘉任太守。
“康乐公出守永嘉郡,爱永嘉亦有东山之胜,乃创宅凿池于积谷山下。”“谢公池,在积谷山麓,又名春草池。谢灵运尝憩此。”(《光绪永嘉县志》)
宅为池上楼,池为春草池。“园内疏流累石,遍植花木,岩坞有小台,前为华盖山,城内外绿野清流,尽揽目中。”池上楼风光秀丽,为城中胜处。
卧疴一冬,次年春天,谢灵运登池上楼远眺。积谷山上,时鸟变声,欢然生喜。一个盛大的春天照亮了诗人。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有神助,佳句诞生。一首《登池上楼》,彰显了山水诗诞生的新境,从此,池上楼成为山水诗里的一张风景名片,名传千古。
走出池上楼,谢灵运开始了登山临水的永嘉诗路之旅。
《宋书·谢灵运传》载:“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经旬朔。”晋宋时期,永嘉郡包括永宁(今温州市区及永嘉县)、乐成(今乐清市)、安固(今瑞安市)、横阳(今平阳县、苍南县)、松阳五县(今青田、丽水一带)。谢灵运常常车服鲜丽,带上百余人,裹粮携杖,遍访山水,半月不归。腰绑“曲柄伞”,脚着“谢公屐”,逢山开道,见水搭桥,即事即目而作诗,正是宇文所安所谓:是一种特殊的山水日记条目。
永嘉成了山水诗的摇篮。谢灵运在温州一年,写了20多首山水诗。《永嘉县志》可稽查的,有《过白岸亭》《登石门顶》《夜宿石门》《登永嘉绿嶂山》等诗篇。
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谢灵运的山水诗打破晋代玄学诗的玄奥清谈,“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成一时风尚,朝野争读。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早提出了“山水诗”这个说法:“谢公才廓落,泄为山水诗。”谢氏去离建康而赴永嘉,在亲历一条条河流山川的行旅中,山水美为之发现,逐渐渗入了游览、去离、衙署闲情、登临等诸类题材,“诗人正面书写山水”,中国诗进入了“山水诗”的新篇章。由此可见,永嘉山水及《登池上楼》在开辟中国山水诗新章中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至唐朝,诗人们多追慕谢灵运,一路游历至永嘉,由此开辟了一条灿烂的瓯江山水诗路。历代文人墨客频频登临积谷山池上楼游历吟咏,康乐风雅在池上楼代代相传。
唐张又新《谢池》诗:“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尔婵娟一水间。”宋杨蟠《春草池》诗:“寂寂绿岩畔,相期无数人。不知康乐后,池草几回春。”
绿岩,即积谷山谢客岩。在飞霞洞右壁,如今仍存四行楷书摩崖诗刻,为宋天圣十年(1032)永嘉主簿曹观题刻:“岩前春草萋萋色,岩上春风淡淡阴。数百年来无谢客,□□依旧到如今。”
谢灵运幼时寄养在杭州,小名“客”。这“客”字意味深长。谢灵运守永嘉,匆匆一年,于公元423年,便辞官归去老家始宁。对温州来说,他真是一个过客。公元433年,谢灵运被宋文帝以叛逆罪名,在广州杀害,时年48岁,临刑前,割胡须布施给了泥洹寺僧,装饰维摩诘佛像,并赋诗“斯痛忍已久”。人的一生,于苍茫宇宙,更是匆匆一客。痛过,错过,骄纵过,雁过无痕,惟诗歌传世。
谢灵运来温州时写的首诗歌《晚出西射堂》,其意恹恹:“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一年后,他在北亭(《太平寰宇记》记载:北亭在州北五里,枕永嘉江。永嘉江即瓯江)辞别乡人,写下在温州的后一首诗《北亭与吏民别诗》,其意依依:“前期眇已往,后会邈无因。贫者缺所赠,风寒护尔身。”亦是结缘了。
从积谷山留云亭下来,漫山的香樟树落叶纷纷,飘落在月带桥上,飘落在春草池里,春草池旧梦一般的寂寞。池上楼的翘檐也被落叶弥漫着,一片接一片,仿若寂寞的诗歌再次降临。
再次迈进如园的门,在时间的深处,忆一段池上楼的前生今世。
二、如园掌故
池上楼千年传承的“名园史”,绕不开的,便是张瑞溥的“如园”。
清道光初,官至湖南粮储道的邑人张瑞溥, 引疾辞官回归故里。素好诗文的张瑞溥相中谢池公旧址,在此购地十亩,建起一座私家园林。为存谢公之旧,增筑“春草轩”“怀谢楼”等,取名“如园”。园内有假山、奇石、回廊,另有“十二梅花书屋”和“飞霞山馆”,颇似苏州园林的精巧。清人曾儒璋的《东山八景》诗中提及,依山傍池的如园,有“飞霞春晓”“池塘春草”“山楼夜雨”“赤壁夕照”“碧波秋月”“雪岸归鸿”“带桥残雪”“雪亭松涛”诸景。
旧时温州城里布满河流,宛如威尼斯(传教士苏慧廉女儿谢福芸语),一渠一坊,舟楫毕达。谢池巷中亦有小河,舟楫往来,两岸映柳,水光澄碧。如园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据说是清翰林侍讲、杭州梁山舟所写:“水光连岸碧,山色到门青。”颇为应景。水巷古园,江南胜景,岂不妙哉!
嘉庆四年进士、扬州书院山长吴山尊,为如园撰联:“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有“楹联学开山之祖”之称的清代儒学者梁章钜寓居温州期间,为池上楼撰联:“楼阁倚城隅,一角永嘉好山水;风流思太守,千秋康乐旧池塘。”此二联为如园著名的楹联。
如园的主人,在这康乐池塘的好山水里,耳濡目染,诗文传家,后代才俊辈出。其中,先后出了几位女才子,才华灿焕,在家族里尤为突出。
如园第二代主人之一张凤慧,字香筠,号逸仙,为张瑞溥侄女。张凤慧博学高才,既工诗词, 又擅丹青。自小兰心蕙质,颖悟异常。张瑞溥任职湖南时,将她携在官署,钟爱有加,聘名师授之诗文、绘画、金石诸学。张凤慧有《留香阁诗钞》等诗集,“诗词巧运独造,深承唐宋明贤法乳”。1918年,徐世昌任总统,收集清代诗篇,刻印《晚晴簃诗汇》二百卷行于世,《留香阁诗钞》受其青睐,有四篇入选。
《留香阁诗钞》中有部分“闺愁诗”,缠绵悱恻,清丽婉约,写与丈夫的两地相思。这其中,有一段颇似李清照与赵明诚两地分隔,以诗代信的才子佳人故事。
张凤慧在如园生活多年,后嫁于泰顺潘福纶。潘福纶,号啸簃,出身于泰顺罗阳书香门第,其父圣翼公,拔贡,诰授奉政大夫,历任云南丽江、通海知县。潘福纶少年时,曾侍父而宦游云南。潘张以才智相投,结成伉俪,“夫唱妇随,群称佳偶”。潘福纶书法宗李北海而融董其昌,少量作品藏于温州博物馆。潘福纶虽满腹经纶,却屡试不售,在科场及羁旅中磕磕碰碰、兜兜转转几十年,才高情深的夫妇离多聚少,只能以诗代信,互诉相思之苦。泰顺一脉书香25代的潘氏家族潘其祝,曾为《留香阁诗钞》作了一篇骈文长序,既赞其才思卓绝,又叹其相思情苦:
“既风絮效谢庭之礼,亦雪梅记庾岭之行……泛绿依红,思君压线;雁来燕去,催我征衣……”
令人惋惜的是,《留香阁诗钞》在十年浩劫中遭焚毁。今存有《重登池上楼有感》《枕流岩》《乌石舟中夜坐》《石门访刘文成读书处》四篇,有“月影沉寒潭,清光若可掬”句,可睹其清妙诗韵。
春草池中横卧着一块长形岩石,石侧刻有“枕流”两字,至今仍在。张凤慧咏《枕流岩》诗,妙笔词工,清奇独造,其才情回风流雪,颇悟得清代王士禛提倡的诗境“神韵说”:
拳石玲珑藓作瘢,只宜高处枕轻澜。
白云数尺笼残梦,明月一床听急湍。
侧耳清流声愈大,满身斜照夜将阑。
鸳鸯文锦饶君侈,争及东山卧谢安。
如园第五代主人中,又出两名享誉国内的女才子:工笔画家张谨怀、女词人张珍怀。张谨怀常在如园里写生,亭台园柳芭蕉春雨皆入画。张珍怀是夏承焘高足,著有《飞霞山民诗选》《清词研究》。张珍怀曾为堂姐张谨怀所绘的《故园梦痕》画卷题八首七绝诗,诗画双璧,描绘张家花园秀雅美景。其二:“门外水光连岸碧,亭中石叠众峰殊。芭蕉绿映回廊转,缓步却疑入画图。”其四:“飞霞山馆倚山隈,峰顶豁然洞府开。雨霁翠岚扑牖户,朝晖金彩焕楼台。”
如园第五代中热情豪放的姐妹,是张古怀。抗日战争期间,张古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如园成为中共地下党活动据点之一。张古怀和林斤澜、马骅、郑之光等人常在如园里排练进步话剧,古老的如园里,时时传出慷慨激昂的话剧对白与青春洋溢的欢声笑语。张古怀后来与郑之光结为伉俪。
如园那副“春草池塘仍旧迹,东山风月绘名园”楹联,保存在第四代主人张之纲处时,不慎遗失。张之纲,字文伯,晚号谢村老民,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授奉政大夫、内阁中书,宣统三年(1911)立宪内阁成立,调任内阁制诰局佥事。平生精研文字学,晚年耽悦金文释器,著作甚丰,遗著有《池上楼诗稿》《金文斠释》等。几经周折,1925年,张之纲特请北大第三任校长朱益藩(末代皇帝溥仪作太子时的老师,故称朱少保)补写了此副对联。2007年,这副珍贵的对联被张之纲之子张亦文带回池上楼重归如园。张亦文看着父亲念兹在兹的如园,不禁感慨万千!
在如园后人的回忆中,如园的一亭一阁、一草一木,给了他们童年无穷的欢乐:“我小时候寄养在外婆家,当时张珍怀的女儿孙芸(小名咪咪)寄养在张毅远家,一群小孩经常在如园的花丛中玩耍,在花厅回廊里捉迷藏,在菜地里放风筝,挤在摇椅上遥望星空,念着似懂非懂的句子‘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童趣天真,其乐融融。”(如园第六代后人项瑞铮,瑞安项氏家族后人,著名中医张德怀之子。)
但张家花园其乐融融的记忆,后来也无处寄放了。
上世纪50年代初,如园主人大多离散,迁居外地,张之纲长子张毅远也举家迁居上海,便将日渐破败的如园出售给卫生局,如园变身为温州卫生学校的校址。二楼成为医院宿舍,名园胜景,一时燕去梁空。
2000年,年久失修而颓圮不堪的如园依原貌精心修缮,池上楼、怀谢楼、春草轩等古色古香的清式建筑群终于重现在春草池畔。
那些散佚不存的牌匾,以集字的方法得以恢复。“如园”为弘一法师字,冷艳静穆;“怀谢楼”为于右任字,苍茫刚健;“春草轩”为伊秉绶字,别有姿纵;“池上楼”为吴让之字,秀骨雅逸。正、篆、隶诸书体齐全,因系集字,均无落款。
张家花园,风景再现;谢池春草,春风又绿。前生今世,感慨系之,正是:“旧雨仍今雨,飞霞近落霞。”(梅冷生诗《答如园旧主张毅远来书》)
三、谢池文脉
据徐逸龙《千秋康乐旧池塘》载,当年谢灵运离开温州时,其母与其次子仍留居积谷山,在谢村繁衍。
自宋至清,积谷山下的谢村成为名门望族周行己、许及之、张阐、叶适、叶杲、薛氏、潘氏等家族聚居之所,历代先贤在此办学,继承康乐遗风。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周行己(1067—1125),字恭叔,永嘉瑞安人。大观三年(1109)罢归,于所居谢池坊,筑室临池,作东山堂。”周行己早年赴洛阳,受业于程颐。“从学伊川,持身艰苦,块然一室,未尝窥”,遂成为程门著名弟子。周行己两度在温州讲学,在松台山麓西射堂的旧址设浮沚书院,又在谢池坊建东山室,讲学授徒, 使洛学在温州盛行,奠定了永嘉学派的基础。
陈傅良曾描绘周行己所居谢池巷的秀雅风光: “安得谢岩题壁处,一尊相伴看芙蕖。”叶适在《周会卿(周行己孙)诗序》记:“会卿居谢池坊,窟山宅水,自成深致。”又吟:“谢家古池,水石照庐。虽在城市,何异郊墟。”叶适孙辈叶杲作《东山堂》: “平分谢池月,吾亦百年居。”
清雍正九年(1731),温州知府芮复传捐出官俸千两,购买民地,在积谷山麓谢公祠旁重建东山书院,并于次年落成。自此,东山书院从华盖山移至积谷山。书院由谢公祠堂入径,书院讲堂前绘谢灵运像。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东山书院迎来新的“全盛时期”,前后长达一百多年。1760 年,山东名士孙扩图来东山书院执教,作《温州好· 调寄忆江南》十阕,其中一阕为东山书院作:温州好,书院讲堂开;邹鲁当年曾媲美,山川何地不生才?小别惜追陪。
1922年,林铁尊任瓯海道尹,倡议修葺积谷山东山书院内的谢公祠,并在山腰添造一间楼房作为永嘉词人祠堂,附设瓯社,作为研究词学、讲学之地。社友有夏承焘、郑曼青、梅冷生等10人。积谷山岩壁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摩崖石刻。春草池东南巨石上,至今仍可见隶书“东山”等字。“瓯社”两字,在东山书院旧址岩壁上,隶体横书,清瓯海道尹林鹃翔书。
1921年3月始,弘一法师在池上楼附近庆福寺内掩关修习,编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吾以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为第二常住。”
上世纪30年代,夏承焘搬住谢池巷东山书院旁,以“谢邻”自号,思慕吟唱:“谢池双屐,醉魂何路香迓。”
谢公风雅所披及积谷山、谢村、谢池巷文脉,此为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